)第一节 用100%的热情做好1%的事
⊙执行到位的人做事情充满了热情,拿出100%的热情来对待1%的事情,而不去计较事情是多么的“微不足道”。这也是卓越者与平庸者的一个区别。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热情就如同生命。凭借热情,我们可以释放出潜在的巨大能量,发展出一种坚强的个性;凭借热情,我们可以把枯燥乏味的工作变得生动有趣,使自己充满活力,培养自己对事业的狂热追求;凭借热情,我们可以感染周围的同事,让他们理解我们、支持我们,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凭借热情,我们更可以获得老板的提拔和重用,赢得宝贵的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历史上许多巨变和奇迹,不论是社会、经济、哲学或是艺术的研究和发展,都是因为参与者的100%的热情才得以进行的。拿破仑发动一场战役只需要两周的准备时间,换成别人则需要一年,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差别,正是因为他对在战场取胜拥有无与伦比的热情。
一个晴朗的下午,美国作家威·莱·菲尔普斯去逛纽约的第五大道,突然想起来自己的袜子划破了,需要买双新的短袜。至于买一双什么样的,作家觉得那是无关紧要的。他看到第一家袜子店,就走了进去。一个年纪不到17岁的少年店员,迎面向他走来询问道:“先生,您要什么?”
“我想买双短袜。”作家看到这位少年眼睛闪着光芒,话语里含着激情。“您是否知道您来到的是世界上最好的袜店?”作家一愣,发觉自己从来就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他仅仅需求一双短袜,走进这家商店纯粹就是一种偶然。
很快少年麻利地从货架上拖下几只包装不同的盒子,并快速地把里面的袜子一一打开,展现在作家的面前,让他鉴赏。“等等,小伙子,我只要买一双!”作家有意提醒他。“这我知道,”少年说,“不过,我想让您看看这些袜子有多美、多漂亮,真是好看极了!”
少年的脸上洋溢着庄严和神圣的狂喜,像是在向作家启示他所信奉的宗教玄理。作家立刻激起了对这个少年的兴趣,把买袜子的事情抛于脑后。作家略微犹豫一下,然后对那个少年说:“我的朋友,如果你能一直保持这样的热情,如果这份热情不只是因为你感到惊奇,或因为得到一个新的工作——如果你能天天如此,把这种热情保持下去,不到10年,你会成为美国短袜大王。”
伟大人物对使命的激情可以谱写历史,普通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则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的确,拿出100%的热情来对待1%的事情,而不去计较事情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你就会懂得,原来每天平凡的生活竟然是如此的充实和美好。
一个没有热情的员工不可能始终如一地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更不可能作出创造性的业绩。如果你失去了热情,那么你永远也不可能在职场中立足和成长,永远不会拥有成功的事业与充实的人生。所以,从现在开始,不要再计较手中的工作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对它倾注你全部的热情吧!
)第二节 主动“补位”,做公司需要的事
⊙我们的工作随时都会有意外情况发生,这时,执行到位的人不会逃避工作和责任,而是积极地承担起额外的职责,做好“补位”工作,主动地去做公司需要的事。
在企业中,职能的闲置或重叠,分工没有落实好,都会导致缺位、错位的现象。有时做一件事需要得到他人的协助,如果分工没有做好,别人可协助也可不协助,那么要做的这件事就很难做了。在工作中,如果有一名员工缺位,那么就很有可能带来等待、停滞等现象,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工作的效率。其实,很多组织做事效率不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个别人的缺位,一旦某个环节出现缺位,那么企业效率就自然上不去。
一个能够执行到位的员工也应当是一个善于补位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不用老板吩咐,他们总能出现在最需要的位置上。
李凡是一名跨国集团的总裁,常年都要坐飞机到国外去管理公司的业务。有一次,李凡出差到日本东京。东京的夜景世界闻名,到日本后不久的一天晚上,李凡请在日本工作的弟弟陪他上了住友三角街的顶层,这里是东京观赏夜景的最佳地点。与纽约、洛杉矶、新加坡等地金光闪亮、耀眼的夜景不同,东京的夜景宛如星河泻地,银灿灿一望无际。
看着无数灯火通明的办公大楼,李凡问弟弟:“为什么这么晚了,办公楼都还亮着灯?”
弟弟回答道:“一般公司职员都工作到很晚。”
在日本工作期间,李凡白天有自己的安排,傍晚下班时,他总在弟弟工作的公司附近与他会合,两个人一起逛街。
有一天他们走岔了,李凡等了很久不见弟弟踪影,于是就到弟弟公司去找。李凡本以为这么晚了,公司里肯定空空荡荡的,可推开办公室的门,却看到里面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一大半屋子的人都还在忙碌着,而这时已经下班一个小时了。
出门遇上了弟弟,李凡问他:“下班这么久了,你的同事怎么还不走?”
弟弟说:“日本人就是这样,其实他们也不是必须加班不可,只是干活儿干得意犹未尽,还想再找点什么事干干。”
那天乘轻轨火车返回东京远郊的住所时,已是深夜了,而车厢里挤得满满的。望着这群满脸倦意、默然站立的日本“上班族”,李凡内心震动了——他们竟然是这样工作的!
要做到执行到位,就应该有补位意识,不要像机器一样只做分配给自己的工作。一位知名的企业家说过:“除非你愿意在工作中超过一般人的平均水平,否则你便不具备在高层工作的能力。”
在企业中,如果你能做到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加努力地多做一点,你就会取得更好的成绩,获得更好的收益。
积极补位,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多做一些分外的工作,没有哪个老板不欣赏这样的员工。人在职场,我们不但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位,而且还要善于补位,只要是关系到公司利益的事务,我们就应该去把它做好。尽管做这些并没有老板的吩咐,但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将会为我们赢得很好的回报。
所以,只有树立积极补位的意识,主动地去做分外的工作,才能为企业节省人力和物力,提高利润,才能使企业具有竞争力。
)第三节 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
⊙我们在工作中不应该只是把工作当作工作,而是应该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工作只是解决温饱问题,而事业则不一样,事业能够让我们获得成功。因此,我们应该本着事业的心去做工作的事。
事业和工作是有区别的,工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是解决吃饭、穿衣的基本生存问题的,而事业则不是,事业是用来解决发展问题的,事业是需要先付出而后回报的。而一个人在工作中对工作是事业的态度还是谋生的态度,在现实中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铁路职工大卫·安德森有一天和他的同事们正在路基上工作,这时,他的老朋友——铁路总裁吉姆·墨菲——突然前来此处视察工作。他们俩非常高兴地交谈了一个多小时,然后愉快地握手道别。
他很快被他的伙伴们围住了,伙伴们对于他是铁路总裁的朋友备感惊奇。他说,他和吉姆·墨菲在二十多年前,一同为这条铁路工作。
伙伴中有一个同事感慨地说:“真想不到你还待在这里,而吉姆·墨菲却成了总裁!”
听了此话,他若有所思地回答说:“在当时,我工作是为了1小时1.75美元的工资,可吉姆·墨菲不是,吉姆·墨菲工作是为了这条铁路。事情就是这样。”
不必惊诧,其实,很多时候,人的成败之间就在于那么一点小小的区别。而大卫·安德森与吉姆·墨菲的区别仅仅在于前者是在用工作的心在工作,而后者则是在用事业的心在工作。在吉姆·墨菲的心里,他不是把修建铁路当作一种工作,而是将它看成一份自己的事业,并不断地投入自己的智慧和热情,一直努力着,最终他获得了自己真正的事业。
在一个企业中,将工作当事业的职员是企业最欢迎、最需要的。只有将工作当事业才能真正将自身融入工作之中,与企业风雨同舟,一起成长,一起走向成功。
比尔·盖茨在被问及他心目中的最佳员工是什么样时,他强调了这样一条:一个优秀的员工应该对自己的工作满怀热情,当他对客户介绍本公司的产品时,应该有一种传教士传道般的狂热!
一句话,将我们的职业当成一门事业来做,它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会立即将我们工作中的一切不如意一扫而空。工作越干越有劲,人越活越年轻,道路越走越宽广,生活越来越美好。
一位纽约的百万富翁在回顾自己的成功历程时说,当年,他在一家百货公司的薪水最初只有每周七美元零五十美分,后来一下子就涨到了每年一万美元,而这之间没有任何的过渡,没过多久,他还成为了这家百货公司的合伙人。他是怎么做到的?
原来,刚去公司的时候,他和公司签订了五年的工作合约,约定这五年内薪水保持不变。但他暗下决心:绝不满足于这每周七美元零五十美分的低微薪水,绝不能就此不思进取。他一定要让老板们知道,他绝不比公司中的任何一个人逊色,他是最优秀的人。
他工作的质量很快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三年之后,他已经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以至于另一家公司愿意以三千美元的年薪,聘用他为海外采购员。但他并没有向老板们提及此事,在五年的期限结束之前,他甚至从未向他们暗示过要终止工作协定,也许有很多人会说,不接受如此优厚的条件,他实在是太愚蠢了。但是,在五年的合同到期之后,他所在的公司给予了他每年一万美元的高薪,后来他还成为了该公司的合伙人。
老板们都很清楚,这五年来他所付出的劳动要比他所领的薪水高出数倍,理所当然,他成为一个获利者。假如他当时对自己说:“每周七美元零五十美分的工资,他们只给我这么多,而我也就只拿这么多好了,既然我只领着每周七美元零五十美分,那么我何必去考虑每周五十美元的业绩呢?”如果那样,你说结局会怎样?实际上,这些话正是很多年轻人的想法,他们一边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工作,对公司报以冷嘲热讽,频繁跳槽,蔑视敬业精神,消极懒惰,一边却怨天尤人,埋怨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因为老板所付不多就敷衍自己的工作,正是这种想法和做法,令成千上万的年轻人与成功绝缘。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说过:“为我工作的人,要具备成为合伙人的能力。如果他不具备这个条件,不能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我是不会考虑给这样的年轻人机会的。”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能够让你拥有更大的挥洒空间,使你在掌握实践机会的同时,能够为自己的工作担负起责任。树立为自己工作的职业理念,在工作中培养自己的企业家精神,能够让你更快地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是的,除去基本的生活保证和丰富的物质享受,工作还为人们带来施展才华和实现理想抱负的机会,而事业则为人们提供创造这些机会的广阔平台。在此平台上,不仅能实现理想,还可享受创造和发展事业的成就感。拥有自己的事业,并通过努力和付出来发展自己的事业,这是每一个有志者的根本追求。
)第四节 准备充分是执行到位的前提
⊙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的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一个缺乏准备的员工一定是一个差错不断的人,纵然有超强的能力、千载难逢的机会,也不能保证其获得成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诺曼底登陆是非常成功的。为什么那么成功呢?原来美英联军在登陆之前作了充分的准备。他们演练了很多次,他们不断演练登陆的方向、地点、时间,以及一切登陆需要做的事情。真正登陆的时候,他们已经胜券在握,登陆的时间与计划的时间只相差几秒钟,这就是准备的力量。
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的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我们常说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就是一种准备的哲学。
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
总经理吩咐助理:“明天上午例会要重申公司考勤纪律,你准备一份资料,统计一下最近三个月员工出勤情况,明天开会之前交给我。”
第二天上午,各部门经理都来到了会议室,总经理对助理说:“你准备的资料呢?”
助理迟疑一会,说:“昨天人事部都出去招聘了,找不到人,资料没准备出来。”
总经理很生气:“那你为什么不跟我说?例会怎么开?”
这就是准备工作做得不到位造成的后果,这仅仅是一次例会,若是一次重要的合作项目洽谈活动,准备工作做得不好很可能会导致整个洽谈工作的中止,甚至以失败告终。
我们常常会忽视准备工作,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准备太重要,但也太平常了。我们大家几乎每天都生活在准备之中,所以,反而对它的重要性视而不见。提起准备,也许有人会说:“准备没有什么了不起。”但就是这不起眼的准备,却能造就神奇的成功,反之也能造成痛苦的失败。
阿尔伯特·哈伯德有一个富足的家庭,但他还是想创立自己的事业,因此他很早就开始了有意识的准备。他明白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最缺乏的是知识和经验。因而,他有选择地学习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充分利用时间,甚至在他外出工作时,也总会带上一本书,在等候电车时一边看一边背诵。他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这使他受益匪浅。后来,他有机会进入哈佛大学,开始了一些系统理论课程的学习。
在经过多次对欧洲的实地考察之后,阿尔伯特·哈伯德开始积极筹备自己的出版社。他请教了专门的咨询公司,调查了出版市场,尤其是从从事出版行业的威廉·莫瑞斯先生那里得到了许多积极的建议。于是,一家新的出版社——罗依科罗斯特出版社诞生了。由于事先的准备工作做得好,出版社经营得十分出色。他不断将自己的体验和见闻整理成书出版,名誉与金钱相继滚滚而来。
阿尔伯特并没有就此满足,他敏锐地观察到,他所在的纽约州东奥罗拉,当时已经渐渐成为人们度假旅游的最佳选择之一,但这里的旅馆业却非常不发达。这是一个很好的商机,阿尔伯特没有放过这个机会。
他抽出时间亲自在市中心作了两个月的调查,了解市场的行情,考察周围的环境和交通。他甚至亲自入住一家当地经营得非常出色的旅馆,去研究其经营的独到之处。后来,他成功地从别人手中接手了一家旅馆,并对其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和装潢。在旅馆装修时,他根据自己的调查,接触了许多游客。他了解到游客的喜好、收入水平、消费观念,更注意到这些游客正是因为对于繁忙工作的厌倦,才在假期来这里放松的,他们需要更简单的生活。因此,他让工人制作了一种简单的直线形家具。这个创意一经推出,很快受到人们的关注,游客非常喜欢这种家具。他再一次抓住了这个机遇,一个家具制造厂诞生了。家具厂蒸蒸日上,也证明了他准备工作的成效。同时他的出版社还出版了《菲利士人》和《兄弟》两份月刊,其影响力在《致加西亚的信》一书出版后达到顶峰。
我们可以看到,阿尔伯特的成功虽然得益于他精明的判断和独到的眼光,但这与他事前积极充分的准备也是分不开的,因此他才能够在面临机遇时果断出击。可以说正是这种准备意识成就了他事业的辉煌。
阿尔伯特深深地体会到,准备是执行力的前提,是工作效率的基础。因此,他不但自己在作任何决策前都认真准备,还把这种好习惯灌输给他的员工。很快,“你准备好了吗?”就成为他们公司全体员工的口头禅,成功地形成了“准备第一”的公司文化。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公司的执行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工作效率自然而然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五节 将公司的发展视作自己的使命
⊙使命与职业之间关键的区别不在于工作内在的性质,而在于人们从事这些工作的动机和兴趣。使命是你用来宣泄从内心深处涌出的激情所做的事,而职业是为了获取外在的奖励。
“使命”常常出现在宗教、艺术等领域内,但微软公司的总裁比尔·盖茨却认为“使命”这个词在工作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一个人职业精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个执行到位的员工应该把公司的发展视作自己的使命。
“使命”是指一个人被内心深处的自己召唤去做一些事,它具有无比神奇的力量。能不能把公司的发展视为使命决定了一个人能否在心中做到真正的敬业。
佩拉和琼斯都是修女。她们整日忙于做礼拜或做祷告。从表面上看,或多或少,佩拉是自己决定当一名修女的,她从来没有为此感到后悔。她的一些圈子外的朋友有时赞扬她作出了自我牺牲,她的回答既快又坚定:“不,这与自我牺牲无关。我做这一切并不是出于利他主义去为他人服务,这仅仅因为,为上帝做事能给我带来快乐。”
相反,琼斯之所以会成为一名修女,是因为她从小受到的道德教育要求她这么做。她和佩拉一样尽心尽职、乐善好施,但是,她却为此感到空虚和苦恼。她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不能像佩拉那样虔诚安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其实,理由很简单:对于佩拉来说,做一名修女是她内心的召唤。但是,对于琼斯则仅仅是一个职业而已。
使命与职业之间关键的区别不在于工作内在的性质,而在于人们从事这些工作的动机和兴趣。使命是你用来宣泄从内心深处涌出的激情所做的事,而职业是为了获取外在的奖励(物质生活的拥有、经济上的保障、社会地位或者他人的尊敬)。
所以,一个人若是没有使命感,即便有一个长远目标,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人;一个雇员的个人使命若不能同企业使命相结合,同样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敬业负责的员工,更不会成为执行到位的人。
老张是个退伍军人,几年前经朋友介绍来到一家工厂做仓库保管员,虽然工作不繁重,无非就是按时关灯,关好门窗,注意防火防盗等,但老张却做得十分认真。他不仅每天做好来往工作人员的提货日志,将货物有条不紊地码放整齐,还从不间断地对仓库的各个角落进行打扫清理。
3年下来,仓库没有发生一起失火失盗案件,其他工作人员每次提货也都会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所要提的货物。在工厂建厂20周年庆功会上,厂长按老员工的级别,亲自为老张颁发了5000元奖金。好多老职工不理解,老张才来厂里3年,凭什么能够拿到这个老员工的奖项?
厂长看出大家的不满,于是说道:“你们知道我这3年中检查过几次咱们厂的仓库吗?一次没有!这不是说我工作没做到,其实我一直很了解咱们厂的仓库保管情况。作为一名普通的仓库保管员,老张能够做到三年如一日地不出差错,而且积极配合其他部门人员的工作,对自己的岗位忠于职守,比起一些老职工来说,老张真正做到了爱厂如家,我觉得这个奖励他当之无愧!”
老张无疑是一个将公司的发展视为自己的使命的人,他如此地敬业、负责,并不是为了“邀功请赏”,而是职业使命感的自然流露。
强烈的使命感能唤醒一个人的良知,也能激发一个人的潜能。一个人如果具备了强烈的使命感,一定会目标明确、生气勃勃,面对任何艰难困苦的挑战绝不犹豫退缩。
“运送包裹,使命必达”是联邦快递的使命,也是每个联邦快递人的使命,面对这个使命,每个人除了绝对执行,不允许有任何借口。背负着强烈使命感的联邦快递人用自己绝对服从的行动捍卫了公司的使命。
1998年,宾夕法尼亚州发生洪灾,纳克小镇被大水包围。当时,联邦快递有一笔业务,每周五为小镇中的一位病人递送药品。这天到了周五,大水丝毫没有减退的趋势,想到小镇中的病人此刻可能正处于病痛中,急需药品送达。当地的递送员杰克决定涉水去送。他将药品安放在铁盆中,半泅着到达小镇,及时把药品送到病人家属手中。杰克也因此获得了联邦快递授予的“金鹰奖”。
2000年,有一个客户从国外快递了一些药给一位中国病人。因为风雪天气,飞机航班延误了,又赶上春节假期。一位李姓员工就放弃自己的假期,坐了两天火车,最终及时把药送到客户手上。
这些优秀的联邦快递人在执行使命时,从不找借口,他们想到的只有:执行,执行,送达包裹!他们用绝对服从使命的行动向人们证明了他们不辱使命。
从这些不辱使命的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以公司的发展为使命是忠诚、敬业的思想基础。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才能够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才能执行到位。
《福布斯》杂志的创始人B.C.福布斯曾经说过:“做一个一流的卡车司机比做一个不入流的经理更为光荣,更有满足感。”没有不重要的工作,只有看不起工作的人。以公司的发展为使命,就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一番事业来。
)第六节 时刻保持危机意识
⊙危机就像悬在我们头顶的一把达摩克利斯剑,谁也无法预测它什么时候会掉下来,为此,我们要时刻保持强烈的危机意识,对公司、对行业、对市场保持一颗清醒机敏的头脑,明察秋毫、防患未然。当危机来临时及时、巧妙地应对,以便化险为夷。
从前有个国王叫狄奥尼西奥斯,他统治着西西里最富庶的城市西拉库斯。他住在一座美丽的宫殿里,里面有无数价值连城的宝贝,一大群侍从恭候两旁,随时等候吩咐。
狄奥尼西奥斯有如此多的财富、如此大的权力,自然很多人都羡慕他的好运,达摩克利斯就是其中之一,他是狄奥尼西奥斯最好的朋友之一。达摩克利斯常对狄奥尼西奥斯说:“你多幸运呀,你拥有人们想要的一切,你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有一天,狄奥尼西奥斯听厌了这样的话语,问达摩克利斯:“你真的认为我比别人幸福吗?”
“当然是的,”达摩克利斯回答,“看你拥有的巨大财富,握有的巨大权力,你根本一点烦恼都没有,还有什么比这更美满的呢?”
“或许你愿意跟我换换位置。”狄奥尼西奥斯说。
“噢,我从没想过,”达摩克利斯说,“但是只要有一天让我拥有你的财富和幸福,我就别无他求了。”
“好吧,跟我换一天,你就知道了。”就这样,达摩克利斯被领到王宫,所有的仆人都被引见到达摩克利斯跟前,听他使唤。他们给他穿上皇袍,戴上金制的王冠。他坐在宴会厅的桌边,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
鲜花、美酒、稀有的香水、动人的乐曲,应有尽有。他坐在松软的垫子上,感到自己成了世上最幸福的人。“噢,这才是生活。”他对坐在桌子那边的狄奥尼西奥斯感叹道,“我从来没有这么尽兴过。”
他举起酒杯的时候,抬眼望了一下天花板,头上悬挂的是什么?尖端要触到自己的头了!达摩克利斯的身体僵住了,笑容从唇边消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他不想吃,不想喝,也不想听音乐了。他只想逃出王宫,越远越好,哪儿都行。他头顶正悬着一把利剑,仅用一根马鬃系着,锋利的剑尖正对准他双眉之间。他想跳起来跑掉,可还是忍住了,他怕突然一动会扯断细线,使剑掉落下来。他僵硬地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
“怎么啦,朋友?”狄奥尼西奥斯问,“你好像没胃口了。”
“那把剑!剑!”达摩克利斯小声说,“你没看见吗?”
“当然看见了,”狄奥尼西奥斯说,“我天天看见,它一直悬在我头上,说不定什么时候、什么人或物,就会斩断那根细线。或许哪个大臣垂涎我的权力欲杀死我,或许有人散布谣言让百姓反对我,或许邻国的国王会派兵夺取王位。如果你想做统治者,你就必须冒各种风险,风险与权力同在,这你知道。”
“是的,我知道了。”达摩克利斯说,“我现在明白我错了。除了财富、荣誉外,你还有很多忧虑。请回到你的宝座上去吧,让我回到我自己的家。”
达摩克利斯在有生之年再也不想与国王换位了,哪怕是短暂的一刻。
危机,是高悬在每个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谁也无法预测它什么时候会掉下来,为此,作为企业的主人,我们要时刻保持强烈的危机意识,对公司、对行业、对市场保持一颗清醒机敏的头脑,明察秋毫、防患未然。当危机来临时及时、巧妙地应对,以便化险为夷,这样,企业就可以及时避免危机的侵袭,健康地生存下去。
当华为在2000年新世纪伊始,在“网络股”泡沫破灭的寒流还未侵袭中国,国内通信业增长速度仍是20%以上的时候,当华为在2000年年销售额达220亿元、利润以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的时候,其总裁任正非却大谈危机:“华为的危机以及萎缩、破产一定会到来。”他在一次公司内部讲话中颇有感触地说:“10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只有危机感,也许是这样华为才存活了10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这篇题为《华为的冬天》的文章后来在业界广为流传,深受推崇。
“华为的冬天”带给我们这样一个重要的启示——最危险的情况是你意识不到危险。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危机总会不知不觉地到来,因此,企业就要预先作好准备。怎样作准备呢?那就是时刻树立危机观念,对企业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从而使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如果一个企业丧失了危机观念,就好像一个人闭着眼睛开车一样,早晚会出事。
英国的人力培训专家吉尔伯特曾提出一个管理学上的著名法则,即“工作危机最确凿的信号,是没有人跟你说该怎样做”,人们将之称为吉尔伯特法则。这句话引申到企业经营上,就是最平静的时刻往往是最危险的时刻。
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危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危机从不同侧面袭击企业的机体,每一个企业都时刻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危机。可能是市场环境的突然恶化,可能是领导者的一个错误决策,可能是部门之间的互相牵制,可能是企业内部的一次内讧,一个企业就会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作为企业的主人,每一名员工都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对危机做到先知先觉,这样公司这艘船才能穿过暗礁密布的大海,顺利驶向成功的彼岸。
)第七节 把学习当习惯,不做末流员工
⊙在激烈的竞争中,只有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人,才能具有高能力、高素质,才能不断获得新信息、新机遇,才能够获得成功。如果不能不断提高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个人将会被淘汰,企业将会被淘汰。
为了帮助一个人生存下去,可以给他很多鸡蛋,但是鸡蛋终有吃完的一天;也可以给他几只母鸡,每天下蛋,大概可以让他生存一两年;还可以帮他建立一个养鸡场,并请人管理,除了自己吃,还可赚点钱。其实,最好的方式是帮助他学会养鸡的技术和管理本领,成为养鸡专业户。他不仅能够生存下去,而且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学习能力才是真正的成功之母。
学习的内容纷繁复杂,然而最根本、最重要的只有一项——学会学习。学会了学习,一切都会随之而来。毫不夸张地说,学习能力是“元能力”,是一切能力之母;学习的成功是“元成功”,是一切成功之母。
有一位勤劳的伐木工人,被指令砍伐100棵树。接受任务以后,他毫不拖延地投入到了工作当中,每天工作10个小时。可是渐渐地,他发觉自己砍伐的数量在一天天减少。他开始想,一定是自己工作的时间还不够长,于是除了睡觉和吃饭以外,其余的时间他都用来伐树。但他每天砍伐的数量反而有减无增,他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
一天,他把这个困惑告诉了主管,主管看了看他,再看了看他手中的斧头,若有所悟地说:“你是否每天都用这把斧头伐树呢?”工人认真地说:“当然了,没有它我可什么也干不了。”主管接着问道:“那你有没有磨利这把斧头呢?”工人的回答是:“我每天勤奋工作,伐树的时间都不够用,哪有时间去干别的?”
每个员工都是那位伐木工人,那把斧子就是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每天吃老本,只能让工作越来越吃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竞争日趋激烈,信息瞬息万变,盛衰可能只是一夜之间的事情。在激烈的竞争中,只有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人,才能具有高能力、高素质,才能不断获得新信息、新机遇,才能够获得成功。如果不能不断提高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会成为“吃老本”的掉队者。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不掉队呢?毫无疑问,答案是不断学习、善于学习。
学习,是人的一生中一项最重要的投资,一项伴随终生最有效、最划算、最安全的投资,任何一项投资都比不上这项投资。
许多人的想法仍未能摆脱老观念的统治——总觉得学习是学校里的事,走出学校后就不需继续学习了。成年人花几百块钱买一件高级衣服一点不嫌贵,但要从钱包里掏出十来块钱买本书倒觉得不能承受。他们往往舍得在自己的子女身上进行本领投资,而忽视了对自身的本领投资,把对自身投资的重点摆在吃、穿、住和保健上。很早以前,罗曼·罗兰就说:“成年人慢慢被时代淘汰的最大原因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学习热忱的减退。”如果你始终保持学习热忱,在走出校门后继续学习、终生学习,就能获得成功。
学习能力,不仅是每一个人的成功之母,而且是每一个企业的成功之母。美国杰出的管理思想家戴维斯在他与包特肯合著的《企业推手》一书中预言:21世纪的全球市场,将由那些通过学习创造利润的企业来主导。这就要求每个企业都要变成“学习型的企业”。
在现在的职场上,不管你从事的是哪种行业,没有知识总是愚蠢和可怕的,不继续加强知识和技能的深化更是可悲的。因为这意味着你将丧失继续前进的动力,意味着你很难对周围不断发展的事物进行理性的分析和理解,意味着你将失去人生的方向,逐渐被更多掌握新知识和拥有新技能的人所取代。
一家汽车修理厂的职工都是从乡村里来的一些小伙子,平常大家工作之余就在一起喝酒聊天。一天,他们当中来了一个“傻子”,他并不是真的傻子,而是一个新来的员工,他除了完成正常的工作以外,还总是泡在几辆教练车里,东拆拆西动动。
“干什么啊?兄弟,难道你想自己开个公司造这玩意儿?”一个伙计劝他说。
“傻子”只是笑笑,并不说什么,没两个月“傻子”已经学完了关于汽车维修的所有知识,被提升为经理,薪水是那些“聪明”的小伙子的几倍。“傻子”并没有满足,而是继续学习汽车制造的其他知识,并自学外语,每个月还自费去总部参加培训。
又过了半年,“傻子”成为了总公司家用汽车生产设计部门的主管。两年以后,“傻子”自己的公司上市,并很快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这个极速前进的时代,有许多外在的力量将我们击倒。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完善自己、不断充电、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