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做自己的事,让别人去说吧
一个有理想的人,就应该“咬定雄心不放松,立根左右逢源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菲尔·强森的父亲开了一家洗衣店,他把儿子叫到店中工作,希望儿子将来能接管这家洗衣店。但菲尔痛恨洗衣店的工作,所以懒懒散散,提不起精神,只做些不得不做的工作,其他工作则一概不管。有时候,他干脆“缺席”了。父亲十分伤心,认为自己养了一个没有野心并且不求上进的儿子,使他在员工面前非常丢脸。
有一天,菲尔告诉父亲,他希望做个机械工人,到一家机械厂工作,这令父亲十分惊讶。不过,菲尔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他穿上油腻的粗布工作服,从事比洗衣店更为辛苦的工作,工作的时间更长,但他竟然非常快乐,在工作中吹起口哨来。在这段时间里,他选修了工程学课程,研究引擎、装置机械。
而当他1944年去世时,已是波音飞机公司的总裁,并且制造出“空中飞行堡垒”轰炸机,帮助盟国军队赢得了“二战”的胜利。如果他当年留在洗衣店,他和洗衣店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中国历史上有个著名的清官,名叫海瑞。
海瑞没有中进士,而是举人出身进入仕途,这使得他的升迁异常艰难。海瑞开始时被委任为福建一个县的儒学教授,到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升任浙江淳安知县的时候,他已经45岁了。官职虽小,海瑞仍然勤勤恳恳。此时,他节俭的名声已经远近皆知。
明世宗即位后,吃斋崇道,追求长生不老之术,不理朝政。督抚大臣争相奉上吉祥如意的符兆之物,礼官则专门为此上表祝贺。朝臣中,自从杨最、杨爵上书反对崇道而获罪后,再也没有谁敢评议崇道了。但在1566年,官职不大的海瑞却斗胆上了一个奏本,劝说世宗不要沉溺于方术之中,应振理朝政。
世宗看了海瑞的上疏,十分愤怒,他下令将海瑞逮捕起来关在狱中,追究他的指使人。不久又把他交给刑部,刑部拟的罪是处死,报给世宗,但世宗没有批示下来。后来,户部司务官何以尚猜想世宗并不想杀海瑞,于是上疏请求将海瑞释放。世宗大怒,下令锦衣卫将何以尚打了一百棍并关在监狱中,日夜拷问。两个月后,世宗死了,穆宗即位,才将海瑞释放,官复原职。
此后,海瑞仍上书劝谏,惩治贪官,深得百姓爱戴,被称为“海青天”。
假如菲尔·强森屈从了父亲,没有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那么他只能是一个不快乐的洗衣店老板,而不能成为波音公司的总裁;假如海瑞不按照自己刚直不阿的性格行事,则他只能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官,而不能留名青史。
经验谈
听从自己的心声会让你走向成功,然而光有爱好、兴趣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具备从事某项职业所需要的身体或智力条件。就像很多人都羡慕运动员、演员的风光,但是,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运动员或演员,除了爱好和勤奋努力外,还应该培养自己的信念,并要至死不渝地捍卫自己的信念。
)第二节 像爱生命一样爱声誉
名誉常常成为地位和成就的孵化器,其影响力是惊人的。贝多芬最伟大的作品《第九交响曲》在音乐之都维也纳首演时,谢幕多达五次。而国王登台亮相时,谢幕也不过三次。贝多芬的音乐成就为他带来的名誉更胜过君王的权威。他去世时,维也纳人倾城而动,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在一个治安状况很差的城市中,一位检察官正直、勇敢、不屈不挠地与恶势力斗争,因而引起了当地暴力团伙的仇恨,他们一再威胁、恐吓、骚扰他,但检察官毫不动摇。不料一家很有影响的报社突然报道了他与女职员的亲密关系,还配发了两人在一起走路、交谈的照片,文中对他的评价是“伪君子、无耻之徒”。其实那不过是一次公务会面,检察官并不想理会,岂料这样的谣言越来越多,检察官的生活陷入一片混乱,甚至家人也不再信任他。当他得知自己将接受调查时他崩溃了。他选择了死亡,用鲜血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在遗书中,他写道:“名誉比生命价值更高,在我被彻底玷污之前,我必须离开……”
英国将军威灵顿想要买栋楼,他的仆人靠他的名声压低了价钱,少付了500英镑。威灵顿得知此事,大为恼火,他说:“你把我的名誉卖了500镑!”然后将500镑如数奉还卖主,这才了事。
经验谈
名誉是成功的奠基石。仅仅依靠名誉,你就有可能出人头地,获取胜利。一旦名誉扫地,你会变得脆弱无力,四面楚歌,遭受攻击。因此要时刻捍卫你的名誉,警惕可能存在的任何攻击,而且在它们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出其不意地将其击溃。
)第三节 一味的谦让要不得
毛遂在平原君门下已经三年了,一直默默无闻,总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机会。
一次,秦国大举进攻赵国,将赵国都城邯郸团团围住,情况十分危急,赵王只好派平原君赶紧出使楚国,向楚国求救。
平原君到楚国之前,召集他所有的门客商议,决定从这千余名门客中挑选出20名能文善武、足智多谋的人随同前往。他挑来挑去最终只有19人合乎条件,还差一人却怎么挑也觉得不满意。
这时,只见毛遂主动站了出来说:“我愿随平原君前往楚国,哪怕是凑个数!”
平原君一看,是平常不曾注意的毛遂,不大以为然,只是婉转地说:“你到我门下已经三年了,从未听到有人在我面前称赞过你,可见你并无什么过人之处。一个有才能的人在世上,就好像锥子装在口袋里,锥子尖很快就会穿破口袋钻出来,人们很快就会注意到他。而你一直未能出头露面显示你的本事,我怎么能够带上没有本事的人去楚国行使如此重大的使命呢?”
毛遂并不生气,他心平气和地据理力争说:“您说的并不全对。我之所以没有像锥子一样从口袋里钻出,是因为我从来就没有像锥子一样放进您的口袋里呀。如果您早就将我这把锥子放进口袋,我敢说,我不仅是锥尖子钻出口袋,整个锥子都会像麦穗一样全部露出来。”
平原君觉得毛遂说得很有道理,便答应毛遂作为自己的随从,连夜赶往楚国。
到达楚国已是早晨,平原君立即拜见楚王,跟他商讨出兵救赵的事情。
这次商谈很不顺利,从早上一直谈到了中午,还没有一丝进展。面对这种情况,随同前往的20个人中有19个只知道干着急,在台下直跺脚、摇头、埋怨。唯有毛遂,眼看时间不等人,机会不可错过,只见他手提宝剑,大踏步跨到台上,面对盛气凌人的楚王,毛遂毫不胆怯。他两眼逼视着楚王,慷慨陈词,从赵楚两国的关系谈到这次救援赵国的意义,对楚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的凛然正气使楚王惊叹佩服,他对两国利害关系的分析深深打动了楚王的心。通过毛遂的劝说,楚王终于被说服了,当天下午便与平原君缔结盟约。很快,楚王派军队支援赵国,赵国于是解围了。
事后,平原君深感愧疚地说:“毛遂原来真是个了不起的人啊!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真抵得过百万大军呀!可是以前我竟没发现他。若不是他挺身而出,我可要埋没一个人才呢!”
如果当初毛遂不自荐的话,或许他可能一直是一个得不到重用的“小职员”。如果他一直遵循“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那也不会站出来表现自己了。所以,适当地表现自己是必要的,只要不过头就好。
经验谈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展现自身能力,主动推销自己,才能更有助于你的发展。
)第四节 老虎不发威,未必是病猫
楚庄王在他即位后的三年里,从不过问朝政,日夜沉浸在田猎与酒色歌舞之中,甚至贴出布告:“哪一个人胆敢向我提意见,立即斩首,绝不宽恕。”其时,邻国不断前来侵犯,国内的许多大臣也贪赃枉法,玩忽职守。一些忠心的大臣很是忧虑,可是,谁也不敢向他进谏。
大夫伍举看到朝政日益腐败,心中非常着急,冒死进宫求见庄王。他知道,如果直接向庄王提出看法,必然会碰钉子,便想了个巧妙的办法。庄王好猜谜语,他就给庄王准备了一个谜语。
伍举来到宫中,只见庄王左右拥抱着美女,正在调笑饮酒。庄王看见伍举来了,笑着说:“你是来喝酒的,还是来听音乐的?”伍举说:“都不是。我有一件事不明白,特地来请教大王。”
庄王问:“什么事?”
伍举说:“附近山上飞来一只大鸟,已经三年不飞也不叫,不知是什么原因,也不知道这是只什么鸟。”
庄王说:“这不是一只平凡的鸟。它三年不飞,一飞必定冲上九重云霄;它三年不叫,一叫就会惊人。你去吧,你的意思我已经明白了。”
可是数月之后,庄王仍没有任何改变,荒淫无度的生活更加严重。大夫苏从认为这样继续下去,后果将不可收拾。他决心不用伍举的委婉方式,进宫直截了当地劝说庄王。
庄王说:“你没有见到我颁布的命令吗?”
苏从说:“见到了。我身为国家的重臣,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如果因贪生怕死而不敢指出君王的过失,那就不是忠臣。如果我的死能促使君王清醒过来,那我愿意一死。”
此语一出,楚庄王猛然起立,撤去歌舞乐队,立即临朝听政。他重用伍举及苏从两人,并把经过调查核实、在这三年中趁机营私舞弊的几百名官员尽数清除,把忠于职守的几百人予以提拔。
庄王亲政以后,政治清明,百姓高兴。就在这一年,庄王兴兵灭庸(今湖北竹山),不久又起兵攻宋,缴获战车五百辆之多。楚国势力迅速强大起来。
事实上,在这三年时间里,庄王并没有因游乐而迷失本性,而是暗地里在作积极准备,条件成熟后便一飞冲天,用意之深,后人难及。
经验谈
时机尚未成熟时默默无为,一旦时机成熟了就突然行动起来,毫不犹豫地朝着既定的目标挺进,这正是深谋远虑者的高明之处。而在时机尚不成熟的时间里,不妨制造出一种“病猫”的假象,看清楚谁只是泛泛之交,谁是真心对你好的朋友,拿捏好对待不同人的尺度。等到时机成熟之时,发挥出自己的最大能量,定然能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第五节 劝将不如激将,激将不如逼将
隋末,隋炀帝荒淫残暴,弄得民不聊生,于是各地不断爆发农民起义。许多有实权的朝廷官员纷纷拥兵自重,自立为王,但大权在握的李渊并无反叛之意。
到了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各地反叛有数十起,隋朝江山岌岌可危。此时李渊任太原太守。他的副手裴寂是一个有长远眼光的人,他悄悄结交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密谋反叛,但必须动员李渊一起行动,这样才能借助他的兵权。但是劝说工作异常艰苦,于是裴寂和李世民商议切断李渊的退路,逼李渊按照他俩的意愿行事。
有一天,裴寂在晋阳宫设下宴席,请李渊饮酒。二人相交已久,李渊身为宫监,到此赴宴也合情理。于是李渊也不起疑,就高高兴兴地去了。
裴寂与李渊坐定,美酒佳肴依次献上,二人边喝边谈,十分快活。李渊开怀畅饮,不一会儿就有了几分醉意。这时门帘一动,环佩声响,走进两个美人,都生得如花似玉。裴寂指引两美人左右分坐,全力劝酒。
就这样,李渊醉卧晋阳宫,两个美人侍寝。李渊只知沉沉入睡,哪里还晓得什么犯法。酣睡多时,李渊酒已醒了大半,见有两个美人陪着,不由感到奇怪。李渊打起精神,问起二人姓氏,一美人自称姓尹,一美人自称姓张。李渊又问她们二人是哪里人,二人并称是宫眷。李渊不由得大吃一惊,因为和宫眷同寝只能是死路一条。
两位美人连忙劝慰道:“主上失德,南幸不回,各处已乱离得很,妾等非公保护,免不得遭人污辱,所以裴副监特嘱妾等早日托身,借保性命。”
李渊频频摇头说:“这……这事怎可行得?”一面说,一面走出寝门,走了几步,正巧遇着裴寂。李渊一把拉住裴寂,叫着裴寂的字说:“玄真,玄真,你难道要害死我吗?”
裴寂笑着说:“太守,你为什么这般胆小?收纳一两个宫人只是小事,就是那隋室江山,亦唾手可得。”
李渊惊慌道:“你我都是臣子,怎么出此叛言,自惹灭门大祸?”
裴寂说道:“识时务者为俊杰,今隋主无道,百姓穷困,四方群雄逐鹿。您手握重兵,令郎储士养马,何不趁机起义,吊民伐罪,经营帝业呢?”
李渊道:“我李家世受皇恩,不敢变志。”
李渊口说不敢变志,奈何退路已断,不反即死。他知道炀帝早对李家人心怀疑虑,若知道这件事,一定会借口杀死自己,甚至诛灭九族。于是,李渊只有反叛一条出路,再加上裴寂、李世民分析天下形势,李渊终于坚定了反叛的决心,最终建立了大唐江山。
裴寂和李世民如果只是按照一般的方式请求李渊的帮助,不仅不能得到帮助,还很可能遭到李渊的斥责。所以,他们一方面设计让李渊无路可退,一方面又用事实证明跟随隋朝已经不是大势所趋,让李渊坚定信心,最终才成了大事。
经验谈
求人办事不能太死心眼,而要采取一些灵活的方法,将对方引到关乎切身利益的底线附近,此时不用再做什么,对方就会出于自保的本性,而答应帮你办事。
)第六节 宠辱不惊,笑看风云变幻
公元979年初,宋太宗御驾亲征北汉,北汉皇帝刘继元走投无路,只好投降。面对这巨大的胜利,宋太宗十分自得,他又主张乘胜伐辽,收回被辽占据的燕云十六州。
宋朝大将潘美反对此议:“我军大胜,此刻也不能志得意满,轻敌冒进。眼下尚需稳定形势,士卒也需休整。”
总侍卫崔翰大声反对:“此乃天赐良机,岂可轻易放弃呢?陛下进兵之举甚合民心,必群起响应。我军又是得胜之师,伐辽必有胜算。”
宋太宗求胜心切,遂大举北进。宋军快到高粱河时,遭到辽军的伏击,损失惨重,宋太宗也不知去向。
当时,宋太祖赵匡胤的长子、武功郡王赵德昭也随宋太宗亲征。他手下的将领猜测宋太宗不是被杀就是被俘,于是私下商议立赵德昭为帝。众将领面劝赵德昭道:“如今军心不稳,大敌当前,大王如不当机立断,承继大统,恐怕变乱不止。恭请大王迅速登上帝位,号召天下。”赵德昭面对众将拥立,一时心动。
宋太祖赵匡胤去世时,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赵德昭,却遵循母亲的遗命,让弟弟赵匡义做了皇帝。这件事情曾让赵德昭心情不快。赵德昭的一位亲信劝他不可这样:“事已至此,只要大王参透荣辱,顺天应命,也不会感到做个逍遥亲王有什么不快。”赵德昭是聪明之人,不觉为自己先前的想法暗自叫险。自此,他天天纵歌饮酒,对宋太宗又是极其恭敬,宋太宗对他并不怀疑,君臣相安无事。
今日面对此变,赵德昭心里千肠百转。他想,这件事关系太大,万不可因贪求帝位而犯下致命之祸。太宗虽是失踪,终究不能肯定他已蒙难,如果自己轻率即位,太宗又没死,太宗自是不能放过自己,如此自己连性命都将不保。
赵德昭越想越怕,他决定慎重行事:“皇上生死未明,大敌在侧,你们不思报国杀敌,却在这胡言乱语,动摇军心,这是忠臣所为吗?我是臣子,誓死效忠皇上,岂能受你们唆使,干下这大逆不道之事?你们真是昏了头了!”
众将本想跟着赵德昭飞黄腾达,等到赵德昭出言训斥,他们都瞠目结舌,不知如何应对。赵德昭为了安抚众将,又低声说:“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我岂能趁皇上危难之时而行其私呢?倘若皇上真的遭遇不幸,为了宋室江山,我还是不会令各位失望的。”
众将气消,皆服其义。第二天早上,宋太宗被杨业父子救回,安然无恙,众将又深服赵德昭未卜先知之明。
宠辱不惊,是一种阅历繁华之后的恬淡,是一种笑看人生风云变幻的洒脱,同时也是一种遇事镇静沉着的稳健和气度。其实,荣辱不仅是暂时的,也是相对的,从思想上淡化其观念,方能真正领略到人生的自由精神境界。
经验谈
当一个人遇到重大的诱惑时,一定要把持住自己,如果这诱惑是要拿生命作为赌注,一定要慎重再慎重,因为生命毕竟是其他一切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