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告诉自己:挫折不怕
3898900000014

第14章 坚定信心:你也能成为优等生(4)

(1)明确任务,树立信心在识记材料之前,首先要给自己提出“一定要记住”的要求。常言说,“有了决心,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记忆也是如此。不少中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课堂提问前看书,记忆效果比较好;考试之前学习,记忆效果也较好。其原因在于具有“一定要记住”的紧迫感。

在下了“一定要记住”的决心后,还要树立“一定能记住”的信心。没有信心,产生畏惧情绪,就无法调动大脑神经细胞的“积极性”,反而会对大脑的工作产生消极的抑制。

有些青少年总是对要记住的材料不敢提出“要记住”的任务,又缺乏“能记住”的信心。结果好多应该属于自己的知识,就只好与其“拜拜”了。日本心理学家保坂荣之介在他所着的《提高记忆力的奥秘》一书中曾深有体会地说:“对于来我们研究所请教的人,我首先是让他们懂得自信心的重要性,要有‘相信一定能够记住’这样一种自信。说来也怪,一旦来访者确实认识到这一点时,好像就在这一瞬间,他们的记忆力就一下提高了很多。”

(2)平心静气,避免疲劳上面提到的那位日本心理学家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在一个波平如镜的水面上,扔进一块石头,它所激起的水波会传播很远,不易消失。但是,如果在波涛汹涌的水面上扔进一块石头,它所激起的水波振动,却很快就会消失。我们大脑的记忆功能在某种意义上和这种现象很相似。大脑皮层是我们人体的记忆器官,当身心处于安静状态时,从外部传来的信息就容易记住。

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防止大脑的疲劳。理由很简单,因为疲劳会大大降低脑细胞的活动能力。随着脑细胞活动能力的降低,记忆效率便随之降低。因此,要提高记忆效率,就应该调整大脑,使它处于较佳或最佳的工作状态。有些同学在临考之前,拼命学习,连续开夜车,考试成绩往往不佳。原因就在于其大脑处于疲惫状态。与其如此,不如睡觉休息,让头脑变得清爽后再去学习或迎考,效率自会随之提高。

(3)培养兴趣,广贮知识一个人的记忆效率同他的兴趣密切相关。对感兴趣的事物,学得快,记得牢;对不感兴趣的事物,即使勉强去记,效果也不会太好。可见,兴趣对于学习和记忆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条件,心理学家称之为“记忆力的促进剂”。

知识的广泛贮备也有助于记忆效果的增强,特别有助于对有意义材料的识记。这是因为有意义识记必须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作基础。一个人所具备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广博,那么,他在识记新材料的过程中就越容易建立多方面的意义联系。简言之,当他具备了A知识,那么同A相关的A1、A2、A3……就容易在大脑中形成联系网络。因此,在通常情况,知识越广博,越能提升人的记忆力。

(4)循序渐进,定量有恒所谓定量有恒,即根据自己的情况对识记的材料提出一个相对确定的定量,而且要持之以恒地去做。好比饮食有常对肠胃有益的道理一样,每天适量记一点,天天如此,那么既能不断地积累知识,又可以锻炼记忆。

(5)勤于实践,多感并用实践出真知,实践也能增强记忆力。这是因为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既可以获得具体、形象、生动、便于记忆的知识,又可以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使知识具体化。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往往既要看,又要听,既要说,又要做,这就会在大脑皮层上形成多方面的联系,从而增强人的记忆。有人通过实验证明:在单位时间内,依靠听觉获得的知识,只能记住其中的15%;依靠视觉获得的知识,可以记忆同一内容的25%;而将视觉、听觉器官结合起来,则可记忆同一内容的65%。因此,你在学习任何知识时,要尽可能地多看、多听、多动手。多感并用,有助记忆。

(6)理解领会,化繁为简对于一些概念、定理、法则、公式等等,不应该盲目地死记硬背,而应该在理解领会的基础上,抓住本质的东西去加强记忆。例如,欧姆定理的公式为I=U/R,如果你首先懂得了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成正比、与电阻的关系成反比的规律,然后再去记忆,就很容易记住这个公式。

俗话说:“长了容易断,细了容易乱。”识记庞杂冗长的材料,其效果当然不如识记简明扼要的材料。因此,你在学习中应努力把烦琐、深奥、难解的内容化作简明、浅显、易懂的内容。即化繁为简。

这里介绍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①口诀记忆法有些材料较为复杂难记,我们可以把它们编成口诀,从而使记忆变得轻松愉快。例如,苏联解体前,与我国相邻的有12个国家,对这12个国家有人把它编成顺口溜以方便记忆:

东邻朝鲜和日本,北接蒙古和苏联。

西印不锡尼巴汗,南靠越南和缅甸。

②缩略式记忆法在需要识记的材料中,找出关键性或概括性的字眼,作为提纲或中介,以点带面。这种方法称为缩略式记忆法。例如,我们日常说的“四个现代化”“五讲四美”“四有新人”等,都是应用缩略式方法概括出来的语句。其特点是表达简明,便于掌握。学习各门功课,也都可以运用这种记忆方法,从而将复杂的知识材料加以简化。

③奇幻联想记忆术这是一位心理学教授在开展心理咨询时向求询者推荐的一种方法。所谓奇幻联想记忆术,是利用表象联想的原理,以动态、代替、夸张等近乎离奇的手段,将识记者头脑中的已有经验同所需学习的新知识联系起来,以增强记忆的强度和灵活性。

例如,在英语学习中有这么一项,某些及物动词后面只能跟动名词作它的直接宾语,不能跟动词不定式。其中常用的有:finish(完成,结束),avoid(避免),enjoy(享受),regret(后悔),mind(在意),insiston(坚持),objectto(反对),giveup(放弃),practise(实践,练习)等。如何记住这些词呢?你就不妨这样想:一个人坚持实践,完成革新后,放弃和避免一切享受,但他又在意这些,后悔了,反对自己原来的决定。一旦将这些毫无联系的词编入了这样一个奇妙的故事,记忆就变得轻松了。

关于记忆的方法还有很多,限于篇幅,这里不再多讲。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或许是你也感兴趣的,即我们的大脑到底能存贮多少东西?记得太多会不会使大脑超载?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有着巨大的记忆潜力。换句话说,人的大脑就好像巨大无比的仓库,往里边放多少东西,都能盛得下。据研究,我们的大脑有140亿个神经细胞,而我们利用的仅仅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潜力远远未曾发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在一份报告中说:“若你始终好学不倦,那么你的脑子一生中储藏的各种知识,将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里藏书的50倍。”

而该馆的藏书约1000万册,换句话说,人的脑子要是尽量吸收,可容得下5亿本书籍的知识。一般人只能运用大脑记忆潜力的1/10。有的科学家估计得更低,说只利用了大脑潜能的5%。总之,人的记忆潜力还大得很,你就放心大胆地去广泛猎取知识吧,大脑的记忆殿堂始终给它们留有位置。

14.别让时间白白地溜走

当你把握住今天的一千四百四十分钟时,你也就把命运掌握在了自己手中,也就会最终取得学习的成功!

鲁迅先生说:“时间就是生命。”富兰克林说:“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高尔基说:“世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知识,时间就是财富,这是每一个人都已懂得的道理。

青少年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有无数青少年懂得青春的价值、光阴的宝贵、生命的重要,懂得只有珍惜今天的分分秒秒,才会有美好的明天。他们紧紧把握现在青春的美好时光,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奋进,尽情地领略青春岁月的无限风光。但是,也有一些中学生不能正确对待时间,存在一些不良行为的现象。

有的青少年虽然懂得时间珍贵的道理,但在实际中却仍然随意地浪费时间。他们要么在寝室里三五成群、闲聊不散,或下棋打牌、通宵达旦,或蒙头大睡、陶醉梦乡;要么在课堂上,无精打采,胡思乱想,“身在曹营心在汉”。

更有甚者,自己浪费时间不说,还有意讽刺打击别人珍惜时间,或自觉不自觉地去干扰别人的学习。鲁迅先生说:“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自杀。”

令人比较遗憾的是,还有的青少年有才气,也抱有远大的理想和雄心,但却常把行动安排在来日上。他们总认为,“时间有的是”,“过了今天还有明天”,“玩一下,拖一下不要紧。

”殊不知,他们的才华与前途在这种不起眼的麻木的“明日复明日”的过程中被可惜地葬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