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告诉自己:挫折不怕
3898900000020

第20章 虽然失分,但决不失志(5)

青少年如果走入片面追求分数的学习误区,他就会把追求考试第一或100分当成学习的目标。长此以往,考高分就成为他学习的动机(外部动机),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的形成。这样青少年就会逐渐变得谨小慎微,失去个性,只会围着课本和老师转。具有此种心理特征的学生即使天天考100分,也不是我们的社会所需要的,因为他们不可能在学业上获得更大的进取和突破。所以每一个立志成才的青少年,都应彻底摆脱传统考试观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对待考试,不做考试的奴隶,不做分数的奴隶,去掉头上“分数”

这个紧箍咒。

人都有成就欲。作为学生,总希望把学习搞好,有个好分数。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追求学习好和求得好分数的目的层次是不同的。

分数有时能反映一个人的实际水平,有时却有较大的偶然性,不完全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水平。因此,我们应该树立高层次的学习目的,为求知而学,为个人成长而学,重视学科兴趣并运用学科知识提高自身能力。而分数只是自我提高的副产品。有正确学习目的的青少年,就不会因为分数的高低而患得患失,一般都比较注重掌握知识和个人的成长,不那么害怕失败的威胁,能比较客观地看待个人努力的作用,有较强的自信心。

为了树立起高层次的学习目的,建议青少年做到以下几点:

一定要注意不断明确学习目标及任务要求,保证学习行为具有正确的方向。

不要给自己提出过高的奋斗目标,制订成绩目标时一定要适度。即,要把目标期望值和目标实现的概率结合起来考虑,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努力,定会获得成功。

要学会针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分析成败原因,并请老师帮助评定。

要学会调节情绪。无论学习成绩理想还是不理想,都能正确对待,胜不骄,败不馁。

14.失分不失志,名落孙山不可怕

考试“名落孙山”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落榜者缺乏正确的成才观。需知“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鼓起意志的风帆,锲而不舍的向前,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初中毕业升入重点中学,然后上大学深造,是每一个青年学子的美好愿望,但能考上大学的毕竟有限。多数青少年还需另辟成才之道。因此对落榜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必须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要认识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即使名落孙山,也要鼓起意志的风帆,迎风破浪,驶向理想的彼岸。

(1)天生我才必有用,只是未到发挥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豪言壮语。也许正是他这种宽广的胸怀和坚强自信,使得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位伟大的诗人,而少了一个碌碌无为的官吏,真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落榜,并不代表你的才华贬值,关键要看你怎样对待。

古今中外,没有考上大学而自学成才,并为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杰出人才大有人在。

(2)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这两句人生格言对中第和落榜者都是可以自勉的。但相比起来,对于名落孙山的考生更具醒世意义。因为他们在成才之路上所遇到的困难,将会比进入高等学府的学子们要多得多。因此,我们要特别提醒和鼓励落榜的年青人,要以充分的心理准备去迎接人生新的挑战,真正做到:“落榜不落志,挫折不算啥,自学亦成才,志在海天涯。”

我们特向落榜的有志学生,提出如下人生的奋斗忠告和经验:

(1)顶住压力,逆境成才落榜,只是人生挫折的开始。人的一生要在漫长的“考试”中度过,还会有各种挫折和失败。对此,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只有这样才能顶住压力,在逆境中成才。翻开历史,古今中外许多名人的经历都证明了这一点。

(2)默默耕耘,才有收获真正的人才首先在于默默无闻地耘耘。“没有弯腰拱背拼搏日,哪有开花结果丰收时。”走自学成才之路的学子,切忌不要急功近利、追求成才的短期效应,只有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才能为自己的成才和事业发展打下牢固的根基。

(3)毛遂自荐,展示自我唐代着名诗人高适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说的是只要是有才华的人,迟早会被人赏识。我们认为这只说对了一半。我们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学会推销自己,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加速成功的到来。俞伯牙如果不是所到之处以弹琴为乐,把信息传出来,那就可能错过“钟子期”这个知音;拖盐车的千里马如不引颈长鸣,又怎会被伯乐发现;和璞,因无知音而被砍双脚,他若不嚎啕大哭,楚文王也发现不了他。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说的是唐朝有个原不出名的诗人叫项斯,他主动把自己的诗歌送给诗人杨敬之看。杨读其诗,认为他大有学问,于是到处夸奖项斯诗歌写得好。因此,虽有鲍叔牙荐管仲,宗泽荐岳飞,徐庶走马荐诸葛,萧何月下追韩信等慧眼识才的千古佳话,但毛遂自荐、展示自我也不失为有价值的成才之举。

(4)审时度势,实现自我古代关于围棋有一段话,曰:“彼众我寡,先谋其生;我众彼寡,务张其势。善胜者不争,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这段话虽然是论棋术,却告诉了我们一个生活哲理,即在人生的道路上需要不断地审时度势,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要善于从失败和挫折中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向人生目标一步步逼近。这对人才的成功也是有深刻启示的。

15.不怕落榜,一次淘汰并非永远出局

考试落榜,就好比是在攀登人生的山峰时遇到了狂风骤雨,你若迎向风雨,还有到达山峰的希望;若是向山下走,那迎接你的恐怕就是被山洪吞没的命运。

请听听一位中考落榜者的心声:

初中升重点高中,我落榜了。这个始料未及的失败将我从希望的高峰重重摔下。一个连重点高中都上不了的人能有什么希望跨入高等学府?一个连大学的门都没跨进的人将来又有什么能力在社会上立足?

在指责、嘲讽和叹息声中,我黯然走进了现在的这所学校。我想拼搏,但又害怕,害怕三年后等待我的又是黑暗;我想放弃,但又不甘沉沦。痛苦,无尽的痛苦,我何时才能摆脱?

考试落榜,没有达到既定的目标,这属于目标挫折。这是莘莘学子最不愿遇到的事,也是学生所能遇到的挫折中较为严重的一类。对于本有希望考上理想的高一级学校的学生来说,它带来的痛苦更深重。但每年,总有无数学子饱受这种痛苦。

一位哲人讲过:一个聪明人,对于挫折、失败或不幸的事情,真正感到痛苦的时间只能有两天。第一天是发生事情的当天,由于突如其来的变故,没有心理准备,一时不能抑制,难免痛苦不堪。第二天是针对事情发生的始末原由作自我检讨,才发现过去是如何愚蠢,方导致今天的恶果,或者并非由于自己的过失,完全是一种无奈的客观安排。由于作了通盘的了解,可以为过去的无知或人生的“无奈”再痛苦一天。第三天以后的痛苦,就是死钻牛角尖了!事已至此,又何必自寻烦恼来折磨自己呢?

但是,绝大多数落榜者的痛苦都不止于两天,其中关键的原因在于他们错误地估计了落榜的后果,看不到未来的希望。所以,摆脱痛苦,首先要摆脱脑中的错误观念。

一次考试失败不意味着次次都失败;读普通中学并不意味着就不能考入高等学府;不是大学毕业更不意味着就没有本事,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一个连重点高中都上不了的人能有什么希望跨入高等学府?一个连大学的门都没跨进的人将来又有什么能力在社会上立足?”这种想法过于悲观,夸大了中考落榜的不良后果,不符合实际情况。

每年考入高等学府的并不都是重点中学的学生,而重点中学的学生也不是每个都能上大学,能否上大学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努力。

大学生不一定就是人生的成功者,社会上的成功者也并非全是大学生。能否有所成就,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历史上没上过大学却做出举世闻名的贡献之人数不胜数:曹雪芹当年考秀才屡试不第,笔下却产生了千古不朽的名着;李嘉诚因家贫没上过大学,他靠自学和实践成为香港商界奇才。可见个人努力与否才是人生能否成功的关键。

其次,摆脱痛苦,要确定新的目标并为之努力。

落榜是既定的目标没有实现,在痛定思痛、分析了落榜的原因之后,就要确定新的目标并为之努力。比如,你可以下决心为三年后的高考做准备;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所长,选择学习一技之长。总之,只有行动才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惟一途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即使三年后仍有落榜的危险,即使新的目标也可能无法实现,你也不能放弃今天的拼搏。

台湾作家刘墉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我曾经因为有几个大学生登山丧生而访问某位登山专家,其中一个问题是:

“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

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走。”

“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我疑惑地问。

“往山顶走,固然风雨可能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至于向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但却可能遇到暴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登山专家严肃地说:“对于风雨,逃避它,你只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能获得生存!”

刘墉讲的这一故事,对于陷入落榜痛苦的青少年是一种向上的鞭策?考试落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落榜之后选择放弃,要知道,在人生挑战中,你的后退会使挫折得寸进尺,你毅然前行,挫折则会拜伏在你的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