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一个孩子在家中经常感受到父母或者监护人的关注——这其中有爱也有做错事情之后父母合理的纠正手段,并且两者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家长,老师起到的作用比较小。那么他自身的情形也很难允许自己处于不安全的境地,因为到达一个不安全的境地这样的落差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跟他平时所受到的关注相比,这种落差太大,这是他不能接受的,因此,他他更愿意做出一些努力来避免自己处于这样的境地,如果遇到不公平的待遇,他自己实在很委屈,在当时反抗了,并因此惹来了麻烦,他会更趋于寻找家长或者老师的帮助,这样的孩子显然是比较健康的。
对于一个不怎么被家长关注的孩子而言,若他的精力比较旺盛,在十五六岁这样一个叛逆的年龄,做出了一些出格的事情,若还被老师放弃了,那么这个孩子前途毁掉的可能性就太大了。
其实根据上面论证的,一个人对于外界的反应不过是自己此前从这个世界感知到的一切意识、潜意识、认知等所有思维层面的东西跟此时此刻自己心理的受到刺激后所导致的意志作一次碰撞,若是感觉自己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意志来了,并且这个意志还让他突破了他自己所希冀的安全境地——这个安全境地原本可以由父母和老师用爱和关注给他筑得更高一些,那么他就失控了,若是不及时纠正或者纠正不得法,那么就会持续坏下去,最后被老师家长放弃,这里所说的当然是那些行为非常出格,已经算是坏学生的那些人,那些行为的影响仅仅局限在自己身上的看书、听歌等其他的对于第二个孩子来说没有影响的学生则不在说明之列,这些孩子可能其实关于小时候孩子所感应到的意识、潜意识等一些思维层面的认知和意志,虽然在一个很隐晦的层次上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但是他本人却并不能使用自己所感知到的认知来进行创造,别说是小孩子,现今我们大多数人都不能使用自己所感知到的高级思维来指导自己现实中的生活,那种思维层面的东西一定要经过自己长大以后,对于这个世界有了比较全面的认知,知道自己所专注的领域的相关成果结合现实,然后才可能开花结果,才能开始能够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一般而言,他的工作会极具创造性,创业成为企业家,进一步学习人文知识成为艺术人文学者,更深层次的学习科学知识成为大科学家。所有那些极具创造力的工作也要求本人精力充沛,精力充沛不仅仅在现实物质世界中让人有极强的行动力——他们愿意跟人交流以解决自己给自己设定的难题,也会让人在接受了许多知识之后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排列组合、怀疑推理论证等思维层面的工作,在这个过程当中,所有人都免不了要受到内心的各种煎熬,这个时候他们充沛的精力以及自身对于周遭的认知会让他们渡过难关,克服困难。
其实,到这里才出现论证的结果,因为在十几岁的时候,孩子大多都处于叛逆期,他们的伦理道德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关于大人世界里面的比较无奈的阴暗已经在孩子们的世界里面初现端倪,许多孩子的并不合理的处事方式更会让那些不靠谱的老师们误解,进而让他们失去耐心,让很可能是有大成就的孩子前途毁掉。说到这里,论证的结论也出来了,那些表现比较出格的孩子相反还更有可能是那种极具创造力的孩子,他们自身的意志或者感知能力天生要比别人更强,这让他们很难想那些大部分的普通学生一样,将注意力放在至少在那些孩子当中能产生大成就的人的几率要远远比循规蹈矩的孩子里面产生的几率大得多,因为他们的意志跟感知是要超于常人的,即便想要平凡或者平静的生活也很难,也因此很有可能在将来为群体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群里的另一种才能——科学的理智
上面所说的感知能力其实在今天这样的时代已经表现得不那么明显了,或者说它在人身上所起到的作用需要在一个更高级的环境中才会体现出来,即对于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上的群体提出了一种更高的要求,这种更高的要求对人的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水平要求有点高,而显然我们的国家最需要解决的是经济发展这些基本民生问题,但它的重要性与稀缺程度跟在现代社会中另一种受重视的能力对一个人来说同样重要,人文社科知识是国家富强的保障,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的基础。一个是属于人文社科范畴的天赋,而现在要说的是科学、数学范畴的天赋,这种天赋是建立在对于概念的毫无保留的接受的能力上面,并在这个基础上随意的组合那些概念,让其构成各个学科里面庞杂的公式、规律,并用这些公式规律去论证规律——这些规律来源于先辈科学家的成果,我们现在只要学习就好了,学好之后,在那些先辈的基础上面解释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现象。而实际上,光学、声学、经典力学、天文学、量子力学无不是物质世界里面的各种未知的领域,他们对于数学能力和其他方面的一些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在西方先辈们探索这些领域的时候,数学几乎起着无可替代的工具的作用。
这种能力要求一个人在学习新的知识的时候吸收它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习知识的过程吧,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开始学习简单的从0到9的简单数字a、o、e、i、u、v这样的声母韵母,或者大一些的时候,开始接触数学里面的集合、映射、微积分或者物理里面的电学、力学这样的知识的时候,我们都在试图让自己的脑海接受一些陌生的东西。这些不同学科里面的知识首先是知识点,他们表现为一个一个有意义的符号,这些意义是人为强加给这些符号的,但是这些意义是有意义的,用文字或者数字表现的符号也是因此才有了意义,符号是意义的承载者,然后我们在这些学科里面进一步的知识就要求我们毫无保留的接受这些符号的意义的同时,在脑海里面构建出这些符号之间的意义,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它们之间需要怎样才能构建出稳定的公式关系来解释世界,更复杂的是依托于公式与公式之间的符号和符号之间还要怎么转化,我们需要解决的题目当然也不会直接询问一些公式与公式之间内部的符号关系如何,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被打乱的等待证明的数学不等式,一个不完整的物理或者化学模型,这些模型当然是相关有经验的出题的人根据现实情形做出一些基础简化然后形成的,等待我们的便是出题人的打乱的一个简单的模型或多个简单模型的混杂,需要我们用相应的简单的模型把它们构建出来,借助跟模型相联系的公式把他们解出来。数学还只是作为工具性比较强的学科而存在,那些复杂的物理知识,那种来源于客观世界的规律,里面的模型稍微变换一下,更需要人用相关数据去算。
在学校时代,我的物理成绩并不算好,所谓不差也只是诸多的汗水加死记硬背,高中稍微有些难的知识我能理解却也特别头疼,每一次接受一个新的学科,我总是不能及时的跟上,一般学习一个新学科的那一个学期或者新学期学习某个学科里面的新的领域的时候,我总是会落后人许多,然后过一段时间才能赶上其他人,并且处于中上游,似乎我心中的疑问过多,而我自己并不知道这样的疑问是什么。下面我试着对于自己的情形做出解释,并同时也解释学科知识背后的人的问题。
依据罗洛.梅的说法,若是一个人的原始生命力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是一定的,若他还是一个比较感知力比较敏锐的人,那么在接受各个学科的知识特别是科学知识的时候,在他心里,一定有来来源于一个新系统的疑惑——差不多每一个学科里面每个领域展开之后又会是一个新的系统,这是一种最基础的疑惑,这种疑惑会在人的脑海里面持续一段时间,产生了这样的疑惑就已经够让他消耗力比多了,再去学习相关知识,他的能力自然要大打折扣,关于这个过程,我们自身并不能清晰的体会到,这发生在一个隐秘的思维领域,它真实存在着却不让我们明显看到,但是会让人感受到一种沉重与压力,这种沉重和压力作用在人身上非常自然,自然得就像呼吸,也因此无法跟人交流,因为他自己都无法解释——个人会以为这种沉重和压力每个人都有的。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有些人天生内心比较敏锐,对于许多事物的出现都会有疑问,这种疑问并不表现为具体的问题,他们甚至在开始的时候都不能对于这些出现的东西提出问题,应该说能回答这些问题的只能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具体的事物的来历,比如物理学的来历——这个得追溯到古希腊的哲学的发展历程,社会科学的来历——这个又涉及到一些伦理和人的现状的问题。
在刚开始接触到那些学科的时候,同学们对于学科的前世今生自然是不大关注的,甚至因为里面涉及的知识点太多,更增加了学生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