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从柳正屋里跑出来,一路低声哭泣。
这一切被朱延龄看得一清二楚。晚年得女,从内心讲,他对这个女儿是极其疼爱的,加上小女聪慧过人,还救过自己,所以,他对这个女儿寄与了厚望。很简单,他希望自己的小女儿能够找一个好人家,至少得是官宦人家,衣食无忧,富足一生。
长子朱子安曾经说过,妹妹聪颖,清秀,一定要找个门当户对的,这样对朱家有益,对她自己也是个保障。这话朱延龄喜欢听,他也信,信自己的小女儿能够找到个好人家,但绝非柳正之子柳莫寒。寒门深似海,一入万般难。这道理,即使不吃苦的人,也能想象得出来。
见女儿这般伤心地从柳正房内走出来,朱延龄意识到女儿真得大了,得为她考虑一下夫婿了。这样想着,便踱步到了女儿的房间。
朱淑真正在暗自垂泪,见父亲进来,立即把泪水擦了去,起身问道:“父亲,今日竟这般闲么?”
朱延龄点头笑道:“是,想来看看我的小女儿。呵呵......真儿可好?”
朱淑真起身为父亲倒上茶,说道:“谢谢父亲,用茶。”然后站在一旁黯然失声。
朱延龄清楚女儿在想什么,他上前一步,拉过女儿,坐下,然后爱恋地说道:“乖女儿,有心事么?一脸不悦,哪个惹着你了?说来听听。”
朱淑真此时已经是纤纤少女了,她自然清楚父亲是特意这般讲来宽慰自己的,她想请求父亲成全自己与柳莫寒,但想了想,怕父亲发脾气,又把话咽了回去。十三年的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已经足够让她辨别真假与合适了。
见女儿没有回答,朱延龄又道:“真儿,近日里父亲忙了些,没有好好关心你,是为父的不是。现在看来,你已经大了,应该找个婆家喽。”
朱淑真见父亲说出了自己的心声,立即想到了柳莫寒,她凑上前去问道:“父亲,看您说的。女儿还是孩子呢。”一脸羞涩。
朱延龄哈哈大笑起来,说道:“不小了,你母亲当年嫁给我时,刚刚过十四罢了。你应该定门亲事了。”
朱淑真笑着,喃喃地问道:“那......那父亲是要给女儿,寻个什么人家呢?”
朱延龄突然正色道:“好人家。至少门楣相对者。”
朱淑真一听,知道父亲说的并非柳莫寒,她心里不悦,脸色也就冷却了下来。
朱延龄知道女儿的心思,但他装作没看到,继续说道:“女儿,为父这全是为你着想啊。你想想,你从小未曾吃过半点苦,除了读书识字,就是吃饭睡觉,哪里懂得人世间的冷暖炎凉?所以,这一户人家,一定要能为你遮风挡雨,衣食无忧才好。”
朱淑真叹了口气,说道:“为时尚早,女儿不想论及婚嫁。”
朱延龄才又笑了,笑完了,说道:“那可由不得你了。不过,有一句话你今日里要好好记着,离柳莫寒远一些。这是为你好,也是为他好。”
朱淑真冷不丁听父亲说出这句话,她迟疑了一下,心乱如麻,想张口辩解,又找不到合适的话来反驳。
朱延龄将他来的目的已经说了出来,感觉一下子轻松了许多,他再次笑了笑,起身,说道:“女儿,为父可只有你这一颗明珠啊,怎能让你流落到下作人家,受苦受难呢?”
朱淑真听父亲竟把柳正一家说成下作人家,她不高兴了,立即起身反驳道:“父亲此言差矣,柳先生本是我跟三个哥哥的启蒙师父,怎好说人家下作?若师父下作,我倒要问问了,什么人才称得上不下作?!”
听女儿与自己辩驳起来,朱延龄颇有不悦,他用手指了指朱淑真,气极道:“不像话!敢跟父亲这般讲话!真真气煞我了!你听好,从今日起,不准与柳莫寒见面。哼!”然后走出了女儿的房门。
朱淑真跑到床头,痛哭失声。此时,她彻底理解了柳莫寒,她想,哥哥肯定是遭受了与自己一样的委屈,自己不曾安慰,反倒冷言相向,真是不该。越是这样想,就越是哀伤,但满心倔强的她,自然不舍得就此放弃!起身,她倔强地写道:满眼春光色色新,花红柳绿总关情。欲将郁结心头事,付与黄鹂叫几声。
此时的朱淑真天真的以为,只要自己坚决不嫁人,父亲犹如那只多啼的黄鹂,叫几声也就过去了,她哪里懂得父辈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