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语言是我们向孩子传达信息的一种不用语言的方式。诈多父母仍然不知道怎样利用自己的行为向孩子表示“我在听着呢,我感兴趣,我在注意”.有几种主要信号可以表示对孩子的注意:一是正面向孩子;二是与孩子紧挨着坐;三是身体竖直或和孩子倾斜;四是眼睛互相接触;五是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孩子。此外,应当避免紧张,并表示兴趣,面部表情和声调都是和蔼的。
(6)表示自己有同感
一个好的聆听者,最重要的技巧是摆脱自己对问题的思想和感情,设身处地想他人在经历着什么。有了这种技巧就能敏感到孩子情绪的波动,并将自己符合实际的看法告诉孩子。
(7)帮助孩子弄明白,并说出自己的经验
聆听,是父母帮助孩子对自己内心活动和感受的比较深入理解的过程。在聆听过程中,通过你的词语对孩子的叙述加以解释和说明,可以帮助他们弄清楚自己所表示的意思。在解释时,要多运用词汇,尽可能帮助孩子把自己想说的话,准确、清楚地表达出来。
(8)准确反映孩子的情感
一个极为有效的聆听技巧,是要使自己成为孩子感情的一面镜子,用语言帮助孩子反映他们的感受,特别是幼小的孩子,不会说出他们的感受,不能象成人那样表达自己的感情。当母亲认为孩子的感情是正常的、合理的,回避评价他或回避压制他的感情时,你可以帮助他承认而不是否认这种感情。当消极的感情得到承认和表达后,将会摆脱其强烈性,为更积极的情绪和建设性的解决方法开辟道路。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感情应作出有意识的努力。
5、冰释逆反心理,别让孩子跟你对着干
减少孩子的逆反心理的关键是父母通过与孩子的环向沟通去疏导。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和孩子相处融洽,孩子和父母相处融洽,就能减少逆反心理。
为父母者要认识成长中孩子的叛逆心理,并了解成长期的少年为何叛逆。孩子叛逆行为的形成,非一朝一夕。其可能形成的原因包括:
家长与孩子相处的相互作用
孩子心里不满
孩子养成习惯
父母的管教方法专制
亲子关系界限模糊
家庭出现问题
孩子受朋友影响
成长的过渡时期发现孩子有叛逆的心态时,做父母的该如何处理呢?可行的方法如下:
(1)反思和孩子的沟通方式
很多时候,父母必须超脱自己的角色,用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孩子叛逆的问题。
也许,问题不一定在孩子身上。父母一般都会认为自己是对的,自己从前都听父母的,自己的孩子也该听自己的。因此,孩子不顺从,在他眼里,就成了叛逆。因此,身为父母的,有时必须谦卑,放弃自己执着的思想,以不同的角度对待孩子,做有限度的迁就。
(2)保持冷静
孩子叛逆,成人一定会不满。因此,会为自己的权力斗争、用声音来压倒他。急躁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等孩子冷静,才进行沟通。
孩子叛逆时,言语和行为会犹如暴风雨,不懂得控制自己。但成年人应该懂得何时该保持冷静。
(3)寻求意见,管教孩子
有时应该寻求别人的意见,如问周围有同龄孩子的朋友,如何处理类似的问题,或听讲座,找辅导员协助,让自己的思想更开阔。
(4)开放自我,了解孩子
家长眼见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功课时,通常会即刻禁止。其实,最好能试着了解情况。例如,陪孩子去电子游戏中心,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从旁提醒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应该学的。
(5)做个试验家
很多时候对孩子的管教是要时常改变方式的。例如,小时候只有父母讲,孩子听;上了中学后,就应尝试双向沟通,也听听孩子的建议。一旦发现某一种方法行不通时,随时转变方式,不断试验,直至发现有效的方法。
(6)父母要善于与孩子说话
叛逆是孩子个性中的一个方面,关键要我们做家长的通过与孩子的双向沟通去疏导。
该怎么样对孩子说话,孩子才不会受到刺激,而出现叛逆行为呢?
①说出自己不满意的行为。如:我不满意你常常晚回家,没把时间放在学业上……
要小心的是,成人对孩子不满时,往往会在言语间,对孩子的人格做出批判,使孩子不甘心认错。因此,不满意孩子的某种行为时,必须很具体地说出,其他批评是多余的。
②说出自己不满意的心情。如:“当我传呼你,你没有回电时,我感觉到我不受尊重。”
当你告诉孩子:“我感觉到不受尊重时”,比你说“你没有尊重我”效果好。因为,前者说的是自己的感觉,让孩子明白你的心情;后者却是带着批评他的口气,直接指责他,容易造成孩子的防卫心理。
③不作无谓批评和推测。如:“你这样没头脑,年底一定不及格,你的前途完蛋了。”
这样的批评,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让孩子反感,甚至认为,说我完蛋,就完给你看。或者,让孩子失去信心,影响学习的情绪。
以担心的语气说话,如:“我不认识你的朋友,因此很担心你是否受到不良的影响。”
很多时候,对孩子说话,不应太直接或武断。例如,你批评他的朋友不好,他一定不承认,认为父母主观。用担心的语气,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出发点是关心自己。
④引导而非教导。如:“如果你真的谈恋爱,你会怎么样·如果你生气时,你会怎样应付·”
不是说教,而是以提问题的方式,启发孩子思考。有时,孩子会很理想化,很冠冕堂皇,但却做不到。不过,也不要因此低估孩子,认为他们不会思考。
⑤威严地提出要求。如:“我对你的要求就是……我不允许你这样,原因是……”
做父母的,终究还是得用些威严,执着地要求孩子做到某些事情,而不能一味迁就,眼看孩子一错再错。但是,做出要求时,一定要注意语气,并说明理由。
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得更融洽。和父母相处融洽,孩子当然就不需要反叛了。
--陶行知
四、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严格锻炼的人生的双翅,才能敢于博击迎面而来的风雨。
--〔美〕小乔治·赫辛基
随着时代的进步,要求每一个孩子必须有一种探索精神,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一个人创新素质的具体体现。要让孩子成为独立的现代人,必须培养孩子面对困难的坚强意志,为解决问题而面向知识挑战的勇气和探究心,自觉地设定目标,灵活运用知识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1、让孩子做独立自主的现代人
一个人如果只有优良的智力,而缺乏健全的心理素质和独立的能力,很难在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视儿童的独立教育已成为世界性的趋势。
独立的现代人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他们具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面对政治、经济、文化的急剧变化而头脑清醒、善于应变;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面对千难万险而毫无畏惧,百折不挠;他们具有高水平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精神,既能动脑又善动手,不满足于前辈传授的知识和书本知识,而是不断地去实践、去创新;他们不甘于受命运的摆布,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改变命运的动力。
这就是独立的丰富内涵,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具有独立精神和独立能力的现代人。
美国的幼儿教育理论大都以儿童发展的自发性和自由教育为基础。总的要求是:促使儿童在生理、智力、情感及社会要求各方面全面发展,帮助儿童获得基本生活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日本教育以培养“善于自我思考,具有正确判断能力的青少年”为目标,“要求培养出具有自觉应变能力、富有个性的多样人才。”其中,应变能力包括:面对困难的坚强意志,为解决问题而面向知识挑战的勇气和探究心,自觉地设定目标,灵活运用知识、信息的能力,以及控制自我、尊重他人,善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等品质。
自主与独立教育,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美国的孩子所挣的钱不足以交学费,父母可以资助,但以后要偿还。子女从不希望继承父母遗产。成家后,不管多么困难,也不会请父母照料自己的孩子。同样,父母不管喜欢不喜欢子孙辈,都不会承担抚养第三代的责任。美国的父母,从小就重视儿童独立精神和独立能力的培养,因此美国儿童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认为依赖别人是无能的表现,以独立为光荣。
现代人不管在何种情况下,都会把电话列为第一优先,譬如在做非常重要的会谈时,突然有电话铃声插入,大部分的人都会停下工作接电话,而因电话介入,会谈停止,被迫等待的会谈者,则不时露出焦躁的样子。
对于孩子的呼叫,父母们的情况也很相似。在孩子仍是婴儿时,这种现象本也无可厚非,但是有很多父母在日后都不能摆脱这样的习惯:只要一听到孩子叫,就把手边的工作丢开。凡事以孩子为最优先。可是要培育出有独立心的小孩,父母和孩子保持有各人的生活圈,是绝对有必要的。在教育孩子认识自己的生活的同时,也要教导他尊重父母的生活。为达到这一目的,父母亲保有自己的时间时,要无视孩子的呼求,孩子得不到父母反应之后,自会找出安排个人时间的方法。
对于孩子来说,不被父母重视似乎很可怜,可是事实上,这并不是无视孩子的存在,而是让孩子知道大人世界里的严格工作,并不能与孩子边相处边完成。
那么,遇到困难,孩子怎么办·
办法只有一个教他们学会自己拯救自己,这里想告诉那些涉世未深的孩子们,遇到挫折时要勇于面对,大胆解决,不要期待上帝的出现。
2、帮助孩子脱困不如教会他们自救父母或老师,当他们一次次把孩子们从困境中解救出来时,似乎是在搭救,其实在起相反的作用,使孩子们永远不能自己解救自己。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困难,遇到困难时,孩子应该怎么办·家长又如何去面对“陷入困境”的孩子·
搭救者总是说:“原因是这样的……”“是这么回事。”“这样干才行。”他这样说就意味着:“别说了,要是爸爸给你做,就不会出这些麻烦了。”这样说并不是鼓励孩子们去发现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动手做事情的意义和乐趣,而是被限制在某一个层面停滞不前,使他们失去获得必要经验的机会。
孩子们并不希望成人给他们解释、解围。他们对这种介入感到恐惧,感到自己脆弱。他们总是在想,如果没有成人的介入,事情会是个什么样子。有的孩子在办一件事时,总是背着父母,他们想挣脱父母的庇护,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在父母的不断拯救下,许多人在长大之后,开始过独立生活,他们会感到很不适应:必须计划收支平衡,买生活用品,找住宿之地等都会使他们感到惴惴不安。在家里的时候,这些事情总有人替他们干。他们的父母总在扮演“搭救者”的角色,每当他们面对现实一脸忧愁时,父母就出面出主意想办法进行关照,然后把对生活一无所知的他们送到社会中去。
父母的帮助,表面上看使孩子暂时脱离了困境,但是,父母只能帮助孩子一时,而无法帮助孩子一生。因此,不训练孩子自救能力的这种帮助,反而是将孩子推入另一个困难,另一个更为危险的境地。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做呢?很简单,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爬起来。
作为社会的产物,人的发展又必然同社会、时代密切相关联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衡量人的独立标准也不断提高,独立的意义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现在的孩子,面对他们的将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对他们来说,要适应这样一个现代社会环境、要成为这个社会独立自主的人,就必须具备较以前社会更高的文化素质、品质和独立能力。
培养孩子的独立心,父母可故意置孩子于孤独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也能让孩子体会一下工作的严格与无情。
--[美]邓尼肯
3、让孩子在逆境和挫折中经受锤炼“自立者,天助之。”这是一条屡试不爽的格言。自立的精神是个人一切真正的发展与进步的动力和根源,是孩子走向成功的真正源泉。
从效果上看,来自外在的帮助只会使受助者走向衰弱,而来自内在的帮助则必定使自救者兴旺发达。如果家长一味地帮助孩子、替代孩子,那么从某种程度上说,到头来这反而会扼杀及他们自己的进取心和动力;在孩子需要极度呵护、过分指导和严格监管的地方,其不可避免的趋势是:这样的孩子逐渐走向不能自立的结局。
自立的精神,正如它在充满活力的个人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那样,它在任何时代都是人性格的一个令人侧目的特征,它构成了我们民族力量的真正源泉。在那些少数人超凡脱俗、出人头地、鹤立鸡群的社会里,人们所看到的是人群中一部分优秀的个人远远超越其他人,这少数杰出人物志得意满地统领多数人对他们的臣服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