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点亮孩子成长的心灯
3917300000028

第28章 让孩子远离“心魔”的困扰(7)

当孩子在你面前表露他的苦恼时,不要表现出惊恐、生气或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听他完全讲述整个事情,尽可能更多地知道他所提供的详情。将孩子拉近身边,亲切地抚慰他,让他在心里感到你会替代他采取某些措施,然后再去付诸行动。

如果你的孩子经历过某件可能对他造成伤害的事,那么你就应该估计出可能的伤害程度。下面列出的一些症状可以帮你对创伤程度作出估计:

孩子表现出明显的恐惧和焦虑感。

孩子离群索居,对别人表现出明显不信任。

孩子愤怒、霸道,其程度远远超出从前。

孩子行为异常,比如抽搐、结巴或古怪。

孩子不断表现出忧郁症状,如哀伤、呆滞、暴躁等。

孩子内疚和自责。

孩子经常抱怨身体不舒服,比如肚子疼、头疼,或其他以前没有出现过的疼痛。

孩子突然对学校和学校作业失去兴趣。

孩子的吃饭和睡觉习惯有明显变化。

孩子自虐、自毁,有事故倾向。

孩子行为“婴儿化”,表示想被视作“婴儿”.

在前面那个案例中,后来,小玲的妈妈说,原来小玲的一个非常要好的同学刚刚在一次意外中死去了,这件事给小玲的刺激很大。当然,了解了原因,解决问题就容易多了。在妈妈的开导下,小玲很快就明白了生与死的意义,走出了抑郁的心理世界,恢复了往日的活泼和开朗。

如果孩子经医生诊断患有某种阻碍学习的缺陷,应给他提供一些更专业的心理疗法。一位训练有素的教育专家可以帮助你发展孩子的某些补偿性技能,大大提高孩子在学习中获取成功的机会。你的孩子也许需要他人出一些口头测试而非书面考试题,直到培养出他的补偿性技能为止。如果你能帮助孩子弥补自己的一些缺陷,他的老师可能会把你看做是一位卓越有成效的治疗儿童学习缺陷专家。

如果孩子说话有点口吃、模糊不清或发音困难,应对他进行语言治疗。孩子学会清晰而流利地表达语言的能力,与他在学习上获得成功和感知周围的世界直接相关。这些做法都有利于孩子从抑郁中摆脱出来。

2、让孩子从容镇定:指导孩子摆脱过分焦虑的纠缠

焦虑的发生与先天素质有关,父母对孩子过高的要求,达不到要求的严厉惩罚,以及过分的溺爱等对孩子焦虑的发生有促进作用。

一位中学生在信中这样写道: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镇初级中学。虽然学校的条件差,升学率也不高,但每年总有1/4左右的毕业生考取县重点高中或中专、技校。

我初一、初二时的学习成绩都在班级前三名,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心目中,我初三的升学考试是完全有把握的。可这次期中考试,我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却大为退步,成绩跌至班级第15名。最近的一次复习考试,成绩依然不够理想。我担心这样下去,升学没有希望。

我的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家境不好,他们供我读书很不容易。他们对我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很放心的,在那偏僻的乡村里,很为有我这样的女儿而自豪。

可是,我现在……

想到这些,我的心就不能平静。经常吃不下饭,睡不安觉。现在正是初中复习的紧要关头,我越来越烦躁不安……

另一封信是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写来的。按理说,小学生的考试焦虑应该少一些,可这位小学生的心态也是这样的沉重:

考试成绩终于出来了,果然不出所料,我又考砸了,数学得了90分,语文只得了85分。

爸爸、妈妈虽然没有批评我,可我心里很难受!

我不是个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平时作业我都是100分,98分。有时同学们遇到难题还向我请教。可每到考试我就不行了,本来会的题目也答错了,本来很熟悉的内容也想不出来了。我不断提醒自己:要细心,细心,再细心!可仍然出现看错题,抄错题的毛病。这次数学考试,我居然把‘÷’号看成是‘+’号。

我真苦恼……从这一封又一封的来信可以看出,孩子存有某种程度的焦虑。

心理学家认为,上学的孩子的焦虑多大表现在考试时。

考试焦虑有三种情况:

一是考前焦虑。烦躁不安,六神无主,紧张至极,从而影响了复习和考试。

二是考场焦虑。平时学习还可以,一上考场就慌了手脚,会做的做不出,平时很少出现的问题,如计算出错,看错题目等都出现了。

三是考后焦虑。由于成绩不理想,于是便心神不宁,情绪低落,整日陷于苦闷之中,萎靡不振。

不管哪种情况,考试焦虑都有个适度与过度的区别。

鉴别孩子考试是否过度焦虑,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家长、教师常用的经验观察法;另一种是运用心理科学量表进行测量分析。

凭经验观察,一般是从这样几方面进行:

①观察孩子的神情。

少年儿童年龄小,不善于掩饰内心世界,他们的焦虑紧张心态往往从表情上反映出来。

②观察孩子的行为。

孩子过度焦虑紧张的时候,其行为表现常常发生较明显的变化:平时生动活泼的孩子变得“规矩”起来,平时安静乖巧的孩子突然变得烦躁起来;复习或作业时不知所措,常常是刚拿起数学书没看几页就放下,又拿起了作文本;作文写了个开头又停下来,准备做数学。

③观察孩子的语言。

比较外向的孩子往往能直接说出来,老师、家长易于发现;比较内向的孩子因为过分焦虑紧张,变得更加少言寡语。

④观察孩子的生理反应。

多数孩子在过度焦虑紧张的时候,会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有的不思茶饭,有的哈欠不已,有的头疼脑热,有的旧病复发。

当孩子出现过度焦虑紧张的症状时,需要采取多种措施缓解孩子的焦虑紧张心态:

①音乐缓冲法。

让焦虑严重的孩子经常听听舒缓、轻柔、优美的乐曲。

②幽默娱乐法。

带孩子去听听相声,与孩子一起看看小品、幽默画,同孩子一道参加游乐类活动。

③自我“欣赏”法。

让焦虑严重的孩子坐在镜子面前,看看自己焦虑的表情;对镜中的自己,倾吐心中的焦虑。

④后果重估法。

严重的焦虑往往来自对后果的过分估计。考试焦虑的孩子往往认为考试成绩非常重要,少1分,天就可能塌下来。家长要引导孩子意识到:一次考试虽然重要,但不能说明一切;这次考不好,还有下次。

⑤整理活动法。

要求孩子每天整理好自己的生活用具,学习材料。经常分配孩子干一些“整理抽屉”、“整理房间”之类的活儿,也能减轻孩子的焦虑情绪。

人在紧张时都会产生某种程度的焦虑,过分的焦虑则会影响人的正常思维。因此,帮助孩子克服考试过分焦虑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张达仁

3、重塑孩子自信的雄心:引导孩子克服自卑心理

孩子自卑感的产生,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由于目标定的过高连遭挫折的打击;二是与他人相比在某些方面存在劣势,以致造成不良的自我暗示等等。

9岁的李倩倩自尊心特别强,以致于到了一种自卑的地步。晶晶相貌不够出众,她觉得自卑,认为不会有人喜欢她;她的成绩不算突出,她也自卑,认为老师会讨厌她;她为体育课成绩自卑;为自己某天穿的衣服不够好看自卑。总之,李倩倩为一切有理由自卑的事情而自卑。所以,她不喜欢说话,不喜欢笑,逃避妈妈的关心,常常一个人默默地关在房间里,让她的妈妈十分担心。

自卑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来源于心理学上的一种消极自我暗示,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偏低的评价。产生自卑感的人常常胆小、怯懦、孤独、沉默,不喜欢交际,缺乏知己,活动能力差,进取心不强,更多地考虑自我,对人不够热情,经常回避群体活动,缺乏自信心。

这样一个自卑感强的人,是很难做出成绩来的。一个人小的时候,正是学习功课、掌握知识的重要时期。如果此时产生自卑感,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因此,作为家长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克服其自卑感。

要孩子克服自卑感,首先父母自己要有自信心,否则就不一定能成功。妈妈要多教育孩子,让孩子知道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管是身体方面还是其他方面,要使孩子能够扬长避短。美国参议员艾摩·汤玛斯,在小时候因身体原因,就有着较强的自卑感,他的妈妈就是这样做的。他的妈妈这样说过:“儿子,你的身体不太好,你可以用你的头脑为生,用自己的良好语言表达能力、宣传鼓动的力量……”因此,艾摩在妈妈的教育下,避开了身体上的劣势,克服了自卑感,终于获得了成功。

父母可以多给孩子讲,许多人都有着自己的缺陷,都会产生自卑感,关键要能够克服自卑感。

俄国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为自己相貌不扬而自卑。据说,从孩子时起,他就对自己容貌不扬而十分敏感。他感到苦恼,像自己这么丑的人,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取得成功。他的眼睛不但小而且还是凹进去的,前额窄,嘴唇厚,鼻子像大蒜头一样,耳朵大得令人吃惊,打个比方来说,好比是一个大猩猩一样。他在校时,老师对他的评价也是不高的,老师说他哪一方面都不行。但他没有自卑,扬长避短,不去当演员,不被不良评价所影响,最后终于写出了《安娜·卡列尼娜》等文学名着,成为世界级的文学大师。

亚里士多德、达尔文、伊索、拿破仑都有口吃病,亚历山大、莫扎特、贝多芬、拜伦都因身体佝偻、口吃、身材矮小、耳聋等而产生过自卑感,但他们不因此而灰心,不丧失生活的勇气。他们坚定了成就大业的信心,结果都取得了成功。如果他们克服不了自卑感,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爱因斯坦在校时被称为不爱学习的孩子;爱迪生的绰号叫笨蛋,是学习劣等生;拿破仑的学习成绩曾排在第42位;丘吉尔则两次大考落榜。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自卑,相反,都取得了成功。

父母可以用生动的事例引导孩子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从而使孩子健康成长。

自卑是孩子学习的最大障碍之一,要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关键在于重建他们的自信心,而重建孩子自信的最好方法就是鼓励。

--[美]杰米·维特

4、让孩子尽享友谊的快乐:帮助孩子摆脱孤独的阴影

孩子患孤独病既有遗传因素,也有器质性因素,与家庭因素也有直接关联。永远缺乏温暖。

父母对孩子冷漠、固执,会引发孩子的孤独症。

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石鸥副主任指出,当前学校中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校园人格”,其主要表现是:自私、冷酷、残忍、内向、孤僻、自我过分膨胀、自尊过于强烈、挫折承受力极低等。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可以归结为长期的封闭式的教育,使学生脱离现实生活。学生接触社会后发现社会中的“现实规范”与学校灌输的“理想规范”之间存在着强烈反差,会感到茫然若失,无所适从,产生心理上的错位和变态。

据权威部门2001年调查,我国患孤独症的儿童约有50万人。原国家教委正式立项,委托北京市进行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实验,要求在两年之内完成研究报告,以使我国儿童的孤独症特殊教育尽早纳入义务教育系统。《信息日报》对此作了报道,指出:孤独症是人类的精神障碍疾病。一般在两岁前后出现症状,多数患儿在与人接触或语言方面有障碍,行为刻板、机械,发病率在万分之五左右。以往此病不被人们所认识,常被诊断为弱智或精神病等。

矫正学生的孤独行为,家长应配合学校,在端正教育思想的前提下,帮助孩子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友谊

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正常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全的朋友氛围。孤独是人类的不健康的情绪情感体验,战胜孤独是顺利成长的前提。在矫正孩子孤独症的时候应强调这样的观点:“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没有友谊则使世界不过是一片荒野……”“除了一个真心的朋友之外,没有一样药剂可以通心的。”这不是我们的新发明,这是英国哲学家培根早就一再强调过的。

如果用青少年热衷的语言来表达,矫正孤独症的目标是:摆脱“小我”,告别“旧我”,走进“大我”,创造“新我”.

(2)培植自信

自信是人生起步的前提,建立自信是孩子摆脱孤独的良方。这里我们想起了北京赵昂的故事。

赵昂升入初中二年级的时候,爸爸、妈妈离婚了。“赵昂变了”,像贾宝玉丢了通灵宝玉,六神无主。本来他的学习成绩平平,还时常有不及格的危险,经过这场打击,他像断了线的风筝,随风飘摇,任风戏谑。直到初三毕业,赵昂才开始后悔,恨不得扇自己几个巴掌。“爸爸、妈妈离婚是爸爸、妈妈的事,你跟着瞎掺乎什么·真是个窝囊废!”他考取了一所职业高中,学服装设计专业。他迷上了自己的专业,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模特训练。在中央电视台搞全国中学生服装设计大奖赛时,他得了一等奖,成为北京东城区的特优学生。记者问他:“现在,你对自己的命运怎么看呢?”

他平静地告诉记者:“我觉得挺幸福的。父母离婚比不离婚时给我的爱还多,因为那时候,他们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而现在都唱红脸。再说,父母不在身边,一切都靠我自己拿主意,也放得开。我是独立的有充分自由的人!当然,有时回到家里,见不到父母,也有些怅然若失的感觉。但是,与独立和自由相比,又算得了什么·最重要的是自由、自尊、自强!”

有一天,爸爸对他说:“孩子,我给你再找个妈妈好吗?”赵昂吓了一大跳!但他很快就平静下来了。爸爸、妈妈离婚几年了,爸爸再成个家是完全合情合理的事,自己有什么理由反对呢?赵昂绝不是那种观念陈旧的人,因此,他点点头说:“我不干涉你们的事,您看着办吧。”

赵昂长大了,懂事了,他懂得自尊、自强。孙云晓以《最重要的》为题,向全国青少年朋友介绍了他的事迹。赵昂的成功是他从老师、同学、家长身上吸取了前进的动力,建立了自己的自信,是自信帮助他一步步迈向踏实的人生。

5、合理处理孩子的说谎行为

对于孩子说谎,父母不宜反应急躁,应先查明原因,了解这些谎言背后的动机。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让孩子明白,他根本没有说谎的必要。

说谎其实是每一个小孩子都曾经犯过的毛病。父母发现孩子说谎,第一个反应是愤怒,继而就对孩子穷追猛打,企图问明真相。结果有两个:一是孩子说出真相,但是父母并没有因此而宽恕他,反而招来一次惩罚;二是孩子被迫得急了,又说了另一个谎话。谎话一次一次地说下去,说谎就变成习惯。如此一来,父母的做法适得其反,不但不能制止孩子说谎,反而促成了他说更多的谎话。

(1)孩子为什么会说谎

说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

①为了保护自己。做错了事,为逃避惩罚、责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