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放大孩子的优点
3917400000013

第13章 面对孩子的优点,一定要放大、培养(2)

接纳孩子已犯的错误,注重事后的辅导,是十分重要的。给予孩子改过的机会,才能从改过的过程中领悟出道理。否则,反正父母是不再给自己机会,也不再对自己存希望,还用改过吗?进步的效果也就达不到了。

至于对孩子太宽松,孩子并不觉得自己有错,也达不到反省的效果。正确的方法是:给予孩子正确解释,让他们知道犯错误的原因何在,让孩子想想避免或改过的方法,从中学习。

责备孩子前,先站在孩子的立场设想一下,想想他们的能力、感觉。例如孩子吃饭时打破了饭碗。“饭碗太大了,你的小手不够大吧?”孩子也就觉得父母也在替自己设想,不是完全责怪自己,会发自内心的自我反省,不再存心推卸,并尽力避免下次再犯。

②与孩子共同承担责任

替孩子负担一小部分责任,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也有助于他们反省。在孩子年龄较小时,不应给予太大责难,目的只在于给他们认错及思考,吸取教训的机会。

③充分发展智能

一架漂亮的玩具车到了小孩子的手中,不到半小时,可能变成一堆支离破碎的小零件,这时,父母无须大动肝火,教训孩子。其实,孩子因受好奇心的驱使,只是希望知道玩具的“真相”罢了。

对于孩子这种“破坏”行为,父母只要适当指导便可以了。

父母可以从旁协助孩子在破坏后重新组合玩具,使他在了解内部构造后,也增进了智能的发展。

5.抓紧对孩子记忆能力的培养

孩子阶段是培养记忆力的最佳时期,父母应抓紧这个时期,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人的记忆的发展是呈抛物线趋势的,从出生到十六七岁左右人的记忆力发展十分迅速,并且到二十岁左右的人记忆能力达到顶峰,二十岁以后记忆力呈下降趋势。因此孩子阶段是培养记忆力的最好时期,父母应该抓紧这个时期,下功夫培养孩子的记忆能力,下面是几种提高孩子记忆力的方法:

(1)兴趣记忆法

因为兴趣能使孩子集中注意力,吸引孩子对事物认真地观察和积极地思考。另外,良好的兴趣和情绪状态能够激发脑肽的释放,脑肽对人的记忆和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2)早晚记忆法

因为夜晚环境安静,注意力容易集中,有助于接受信息,加深印象。早上经过了一夜的休息,头脑比较清醒,接受信息、印象也比较清晰,同样也容易记得牢。不过早晨记忆,短期的效率比较高,从长期来看,效果不是很好。

所以,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记忆力的时候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科学地安排时间。

(3)交替记忆法

长时间单调地记忆某一门知识会使大脑产生疲劳,效果也不好。如果采取交替记忆的方法就能够有效地延长记忆的时间。例如,用脑和体育活动交替进行,这种交替记忆方法能提高记忆的效率。

(4)重复记忆法

学习知识需要重复、再重复,重复多次,有时经过八九次才能记牢。

(5)形象记忆法

孩子的思维喜爱具体的形象,有非常强的直观性。所以,家长在帮助孩子记忆的时候,可以用图像、模型、照片或放影碟等能够提供形象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知识。

(6)协调记忆法

协调记忆也就是调动多种感觉器官一起行动。比如让孩子的脑、眼、手、口、耳和鼻,接受同一种对象的刺激,使孩子大脑皮层的各个相应区域一齐兴奋起来,建立多种方面的信息联系。这样,相联系的通路多了,大脑皮层就能留下特别深的“痕迹”,孩子的记忆就会更加牢固。

6.注重孩子心智能力的激发

孩子的心智能力对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不管自己的孩子智商高与低,家长都应注意孩子心智能力的激发。

所谓的“心智能力”,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指从经验中获取的能力,而这些能力,能够使一个人善用自己的能力和机会,去处理将来的生活。

家长们,对孩子心智能力的发挥,从胎儿起就应该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这种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而这也正是家长们应当担负的责任。

宋代的王安石写过一篇题名《伤仲永》的文章,说的是有个叫方仲永的人,五岁时就能作诗,可以说是“受之天”的天才。

同县的人都称赞他,并邀请他到家做客,于是方仲永的父亲天天带他四处炫耀,吃喝玩乐又不让他学习,结果使这位天才“泯然众人矣”。

而与之相反的是,清代一位著名学者“幼好学,质愚,朝听习者不成诵不食,夕所习者不得解不寝。于是年十五而明《训古》,二十而通《章句》。”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说:“终身努力,便成天才。”

家长们看了上面的故事,就会明白了,智力并不是成才与否的惟一因素。

因此,你不必为你的孩子智商不高而唉声叹气,也不必因为孩子智商高而得意洋洋,忽视了对他的教育。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

(1)家长首先要知道智力的差异是客观的

孩子成长格言成就大的人与成就小的人相比,最明显的差别并非智力高低,而是非智力心理因素与品质的好坏。

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那种只要智力超常,就一定会成才的想法是不全面的。智力高低并不能单独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事实上,良好的非智力心理品质在成才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智力超常的儿童,个性心理品质未必出众,因此,不管儿童智力是否超常,家长都要相当重视孩子非智力心理因素的培育,如意志力、耐心、交际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等。没有良好的非智力心理因素,就好比一只翱翔的雏鹰缺少了一双坚硬的翅膀,永远都不能飞高飞远。

(2)家长要正确对待智力检测的结果

国外有学者曾统计过,在有作为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中,高智力的只占5%,而表现一般的却占了95%之多。

所以,家长绝不能被孩子的测验结果所干扰,以致妨碍了孩子的发展,应该教育孩子,测验结果不好不要悲观泄气,只要努力,成功就不会远;即使测验结果很好也不能放弃努力,智力高并不意味着将来一定会取得大的成就。

7.高度重视培养孩子的情商

情商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能力,人生的成就至多20%可归因于智商,另外80%则要取决于情商。因此,家长要大力培养孩子的情商,这样孩子日后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美国贝尔实验室一位负责人受命列出他手下工作绩效最佳的人,从他所列出的名单看,那些被认为是工作绩效最好的人不是具有最高智商的人,而是那些情商较高者。这表明,那些情绪稳定,善于与同事相处和合作的员工,比性格孤僻、情绪容易反复的高智商者更容易得到晋升,获得成功。

因此,在孩提时期,家长就应重视孩子情商的开发,并大力提升。他们的孩子日后才能在现代社会取得高成就。

具体来说,情商包含如下五个方面的内涵:

(1)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

随时随地认知自身情绪的能力对于了解自己非常重要,可以说是情商最基本的层面。只有了解自身真实感受的人,才能成为生活的主宰。否则,可能沦为感觉的奴隶。

(2)妥善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能控制自身情绪的人,不容易受他人的影响和环境的左右,即使在不利的环境中,也较少受情绪的困扰,因此更容易走出困境和低谷,发生抑郁、焦虑、恐惧和强迫等情绪障碍的几率较低;而不善于管理情绪者,则很容易受别人和环境的影响而情绪低落起伏,心理困扰多,对挫折和失败的承受力低,易于发生情绪障碍。

(3)自我激励的能力

自我激励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通过自我鞭策和激励获取工作和生活的热情和动力,以及约束、克制自我的欲望和冲动的能力,善于自我激励的人,有追求和获得成就的动力;二是不容易被欲望和诱惑降服。

(4)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

指设身处地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善于理解他人情绪的人,能够了解他人的需求,从细微处体察出他人的情感需要,恰当地给予他人关怀和帮助。而不善于理解他人情绪的人,对别人的情感和需要不敏感甚至迟钝。

(5)人际关系管理的能力

恰当管理他人的情绪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需要。这方面的能力强意味着人际关系和谐,善于沟通和协调,适于从事组织领导工作。而人际关系管理能力低者,缺乏沟通和协调能力,人际关系不够融洽。

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孩子的情商,为了帮助孩子提高情商,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亲子之间的情感沟通和联结亲子之间要经常进行积极的沟通。有研究者认为,亲子之间沟通较少,情感的疏离及否定的表达可能使孩子大脑中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含量处于较低的水平,由此可导致5-羟色胺降低所可能产生的后果,如情绪容易抑郁、紧张、焦虑和恐惧。而积极的关注、赞赏、鼓励及富于情感的语言和身体语言能使孩子的情绪稳定,能够承受更多的压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二,不拒绝负性情绪

传统的家庭教育中,每当孩子不高兴,有负性情绪出现,家长总是用理性去教导孩子不应该有情绪,不应该发脾气或愤怒,实际上这不仅难以做到,而且使孩子一有负性情绪就很害怕,不信任自己的感觉,自责或内疚,从而加剧负性情绪。长此以往,孩子就无法建立自信,缺乏自我力量。

第三,帮助孩子认识和管理情绪

鼓励孩子正视自己内心的感觉,无拘无束地说出真实的感受,如果他/她在发脾气,不要批评和教训他/她,可以平静地告诉他/她:“我感觉你在生气,我想你一定有理由这么做,但可不可以尝试平静地说出来你的感受,这样我们可以更充分地讨论这个问题。”

父母如果这样平静地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一方面孩子得到理解和尊重,他/她反过来会尊重自己,尊重父母,阻断负性情绪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他/她从父母的良好示范中,自然会学习到如何用语言而不是情绪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

第四,勿以物质转移负性情绪代替情绪干预有相当大一部分父母,特别是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负性情绪常常束手无策。孩子一不高兴、哭闹或不听话,他们就焦虑和烦躁,赶快用孩子喜欢的食品或物品来转移孩子的情绪视线。习惯于这样抚慰的孩子,学习不到如何应对挫折,不能调节自己的负性情绪,长大后在社会适应方面很容易出现问题。

第五,分享和分担孩子的情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每天情绪可能像海水一样,潮涨潮落。父母不能只顾自己的事情,不能认为孩子有好的物质条件和好的学习环境就万事大吉,应该注意了解孩子的情绪,分享其积极愉快的情绪和感受,同时也耐心倾听和分担其消极情绪和想法。这也就是同理心。如:“我看你今天好像特别高兴,在学校有什么开心事啊?”或“你的脸色不太好,有什么事吗?”

父母经常以同理心对待孩子,孩子在潜移默化的感染下,也会学习以同理心去了解和分享别的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站在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对于他们今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