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放大孩子的优点
3917400000016

第16章 为培养和放大孩子的优点提供必要的条件(1)

1.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优点

爱,可以帮孩子化解压力,轻松面对学习;爱有利于孩子优点的培养和发展。

父母要让孩子在和谐的家庭气氛下,在充满爱的家庭之中成长。

家庭气氛好坏对孩子性格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研究证实:

轻松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良好性格品质的形成。

在暴力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不是变得胆小内向,就是自己也学到这些暴力的特质。

戴尔博士曾说过:“如果孩子生长的环境里常常充满暴戾之气,那么你就会有愤怒的孩子;如果你不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绪的话,你就会看到毫无纪律的孩子。”胆小内向、容易愤怒、充满暴力、毫无纪律,这当然不是我们希望的孩子形象。

下面是一位母亲的家教经验:

当她的女儿莎莎一出生,她就对自己说,不管莎莎犯了什么错误,她都不能发脾气,在培养她、教育她时,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

事实也是这样,在莎莎的成长过程中,她的确从未对她发过火;她的邻居、朋友也都认为她作为妈妈,是有足够的耐心和自制力的。但真正让她对发脾气有深刻认识,令她彻底改变的是下面这件事。

那次,她与先生为一件事争了起来,吵得很厉害。她当时确实是气疯了,完全不顾一切地摔打东西,盆子、杯子、花瓶,地上一片狼藉,现在想起来,那场面真是吓死人。正在那时,她看到了莎莎,那时她才两岁多,她完全被吓坏了,坐在墙角里,泪流满面,一声不吭,一副孤独无助、可怜兮兮的样子。看到这些,她的心都碎了。

自那件事后,她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要想莎莎健康地成长,一定要让莎莎拥有一个宁静、安详、最适于生活的环境。

所以事后,她与先生约法三章,他们不仅不能对莎莎乱发脾气,而且彼此之间也不能吵架。为了给莎莎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一定要改变自己。自那以后,这个小家庭再也没有爆发过家庭战争。她与先生的性格也有了很大改变,不管遇到什么事,他们都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和谈解决。

完全可以说,莎莎之所以能健康地成长,与他们这个和谐的家是分不开的。

在这里,还可以与这位母亲的邻居做个对比。

他们也有一个孩子,那孩子平常不仅脏话连篇,而且与其他孩子玩时,动辄就以武力威胁,非常蛮横无理。

这是为什么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家庭造成的。他的父亲不仅平常说话随便,而且对他稍有不满就拳脚相加;另外,他父母也经常吵架。

所以,年轻的妈妈,为了你的孩子,不要乱发脾气,抛弃争吵吧!

在狂暴的家庭战争中,受伤害最大的是孩子。因此,请年轻的父母一定要记住:吵架不仅令双方难堪,带来许多不必要的痛苦,更为重要的是会在你们孩子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疤痕,并且教会他将来用同样的方法去解决他将遇到的问题。

所以,做父母的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让争吵、暴力远离家庭,让家庭和谐,给孩子一片宁静。

2.理解是培养和放大孩子优点的先决条件

许多家长都抱怨孩子不理解父母,不听父母的话,其实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更多的还是父母不理解孩子。父母只有更多地理解孩子,才能与孩子达成共识,从而更好地培养和光大孩子优点。

许多家长们碰到一起,只要一谈起子女的事,都是满肚子的苦衷。仔细一推敲,许多家长都经历过这样的心理变化过程:先是望子成龙,因而备加宠爱。但是,时间不长,就会发现孩子并没照爸爸妈妈的要求或愿望去做;于是恨铁不成钢,在失败的阴影笼罩下向孩子施加压力,恐吓、威胁,甚至打骂。最后,似乎有所发觉,孩子不是那块料,无可救药,终于一怒之下,随他去吧。

与这种心情相适应,这些家长在教育子女时,起初是引诱,接着是惩罚,最后是放任。从某种意义上讲,由于孩子不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没有照家长的要求去做,才使家庭教育失败的。

但是,如果我们再问一句:孩子们为什么不理解父母的好意呢?

寻根究底,还是父母不理解孩子,他们提出的要求没有从孩子的心理出发。换句话说:要孩子理解父母,父母必须首先理解孩子。这是父母培养和放大孩子优点的先决条件,也是家庭教育能见效果的先决条件。

教育孩子,就要理解孩子。理解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而尊重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同孩子交流。

比如,父母在同孩子谈话时,应该亲切尊重孩子,让孩子有机会说话,而不是父母一人独白,说个不停;有时孩子一时没有接上话头,父母也要等一等,让孩子说了后再接上去讲;而孩子正在说话时,不要打断孩子的讲话。

父母在同孩子讲话时应该用商量的口吻,不用命令的口气。孩子回家就玩,你可以说:“孩子,你是不是先去做作业,做完作业再玩更好。”如果孩子说作业已经做完了,他就有理由去玩。

当父母与孩子有了矛盾,父母不要大声斥责孩子,不妨暂时回避争论,再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孩子讲清楚。

除了在谈话方式上注意尊重孩子之外,父母还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孩子。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表现出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自主性。他们不喜欢家长还把他们当成小孩子,强烈要求自作主张,自作安排,尤其是男孩,这一点表现得格外强烈。这个时候,父母的打骂、毫无道理的指责、不容分说的批评,不仅不会收到教育的效果,反而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反感。久而久之,家长与孩子之间会越来越对立,使家庭教育发挥不了作用。

其实,要做到理解孩子并不难。只要我们不把孩子当成孩子来看就行了。或者换个角度,我们来个“返老还童”,把自己与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就好办了。在日常生活中,凡事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一下,想一想如果自己在孩童时遇到这件事会怎样对待,就可以和孩子说到一块儿去了。

父母只有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才能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给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标准,而孩子也能在父母的理解与支持下,达到父母的要求,这样孩子自然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快乐感。孩子成功的次数越多,自信心也就越强,他的许多优点也会随之充分发挥出来。

同时,父母理解了孩子,就不会经常斥责、否定孩子,而是会以积极言行鼓励孩子,那么,孩子也会乐于在父母指导下改正缺点。

3.与孩子经常倾心交谈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父母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经常倾心交谈有助于互相沟通,相互理解,使关系更加亲密、融洽,更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要想取得家庭教育的好效果,家长和孩子之间,经常对话,亲密交谈,融洽情感,实在是一个必要而又很好的方法。当然,在交谈时,家长也要注意与孩子谈话的技巧、方法。下面介绍一些谈话的方法。

(1)明确对话的目的

这里的对话不是指教育孩子时的交谈,而是指日常的生活谈话,其目的是通过交谈增进接触和了解,融洽感情。

孩子是天真活泼的。尤其是刚上学的儿童,放学回家,见到爸爸妈妈,来不及放下书包就要把在学校里发生的事一一说出来。家长乐意听,孩子倾诉后就会感到心满意足。久而久之,孩子愿意亲近父母,父母通过孩子的叙述也更多地了解了孩子,加强了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有的家长不是这样,对孩子的“唠叨”不肯听,“好了好了,烦死人了,去玩吧,爸爸还有事。”孩子的满腔热情被浇上一瓢凉水,倾诉自己见闻的心理得不到满足,没精打采地走了。久而久之,孩子有话也不愿跟父母讲,离父母越来越远,这时就会产生一种隔膜感。有的家长说:“现在这些孩子,上学之后就像不是自己的了。”其实这就是隔膜感的表现。显然,这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会因不了解孩子而针对性不强,而且会由于父子之间感情隔膜而不见效果。

(2)对话的内容可以很广泛

日常生活中,家长和孩子的对话,内容十分广泛,真可以说是无话不谈。

孩子还小时,主要是孩子向父母倾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孩子交谈时,就不能只听孩子一个人讲了,家长也应当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见闻,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讲讲家庭的过去,也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讲讲自己对未来的向往和幻想,孩子大了还可以交换对时事政治的看法。

谈谈家庭的过去,是对话的重要内容。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是一部活的历史教科书,讲得恰当,不仅可以联络情感,而且有教育意义。父母应当尽可能地把自己的以及孩子祖父母的往事和经历详细地跟孩子说说,让孩子了解长辈,了解他所生活的家庭。因为这些事都发生在自己的亲人身上,孩子特别愿意听,听了也会感到很亲切。

父母在谈及往事时,会涉及到当年自己的兴趣、爱好、理想,有的实现了,有的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没能实现,成了终生遗憾。这些平日积存在父母心中的秘密,从不轻易向别人倾吐,如今孩子有机会听到,他自然会深深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和亲密之情。这种细诉心声的交谈,会扣紧孩子的心弦,把孩子和父母用感情的纽带维系在一起,孩子会珍惜自己作为家庭成员的地位,增强对家庭的归属感。

(3)对话要耐心、倾心

家长和孩子交谈,首先必须做到有耐心。刚上学的孩子,逻辑思维不发达,联想能力却挺强,他常常东拉西扯,说上好一会儿也没说清是什么事。这时家长不要性急,不要打断孩子的话,也不要提问,不要批评,耐心地把话听完。孩子大了之后,虽然说话条理性强了,但是他们想说的话也不见得句句有道理、有意思。这就要求家长还是要耐着性子听下去。家长表现出认真听孩子讲述的态度,孩子会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

其次,和孩子交谈时,家长应当敞开思想倾心交谈,感情真挚,爱得热烈。尤其是要做一个民主的家长,允许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不妄加批驳;即使是孩子的观点错了,也要以商讨、探索的口气引导孩子自己认识错误之处;遇到自己不会的问题,不要装腔作势,更不能反过来责备孩子不该发问。

和孩子交谈,用不着固定什么时间。现在的家长多是双职工,一般家庭都是晚饭时全家方能聚在一起。

这时,父母下班了,孩子放学了,是全家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也是和孩子交谈的最好时机。饭后休息,更是和孩子聊天的好时光。此外,看完电影在回家的路上,华灯初上之际,漫步街头院内,都可以无话不说,无事不谈。

4.与孩子平等相处是培养孩子自尊自信的基石

父母与孩子平等相处,能帮助孩子建立起自尊与自信,这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将会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