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哈佛大学的幸福课
3917800000033

第33章 让自己成为幸福的主宰者(6)

生活中有太多值得我们去感激的人和事,是他们让我们拥有了现在的一切。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明白,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每一样东西都依赖于其他的东西。无论是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伴侣的关爱,朋友的帮助,大自然的慷慨赐予……人从有了自己的生命起,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看到了这一点的人,就会懂得感恩,就会觉得自己能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多么的美好与幸福。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恩惠。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别人对我们的帮助和好处,我们一定要谨记在心,懂得感激。世界上没有谁对你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在生活中,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不忘感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爱人者,人恒爱之。对生活充满感恩,友好地对待他人,你的人生必定是幸福的。

感激生活中一切给你帮助过的人和事。

拥有好情绪的人,就拥有高质量的生活。当人心存感激之情时,就会感到美好、感到爱和幸福。如果没有感激之情,也就没有这种美好、关爱和幸福的体验。如果对别人给自己的帮助,不但没有感激之情,反而抱怨好事来的太晚或太少,总觉得那是因为“他欠我的”、“这是应该的”、“他给的这样少,太看不起人了”,那么这个人对生活的感受就只有丑恶、冷漠和抱怨。对这样的人来说,无论有钱没钱、有闲没闲、有名没名,他的生活中都不存在幸福和快乐。要知道,别人帮助你,是出于友爱、善心,而不是出于还债,是情分而不是应该,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生活将会变得更温暖。

当别人帮助了你或为你做了一件好事,在你心存感激的同时要表达出来,为你做事的人也会从中体会到快乐。不断寻求快乐是人的行为规律,帮助过你的人会因为这种快乐还会愿意帮助你。这样一件好事会变成几件好事,久而久之,好事会接连不断落在心怀感激的人身上。这样的人会有更多的机会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关爱和美好。因此,感激之心是快乐和幸福的源泉。

相关调查显示,有宗教信仰的人,一生感受到的幸福多于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心理学家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几乎所有宗教都强调感恩的重要性。宗教信仰要求信徒们感激生活中的一切。一个人心中经常有感激之情流过,感受到的就是充满温情的生活。很多有宗教信仰的人都怀有持久的感恩心态及习惯。在美国,每当感恩节这一天,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感谢颂扬上苍在过去一年里的仁慈和恩惠。非但如此,感恩节更是一种社会活动。在超市的门口,放一个大筐,让人们留一份食品给食不果腹的穷人。政府、学校和教堂准备了大量的食物,敞开大门,分发给无家可归者。人们在尽情享受丰盛食物的同时不忘记穷人。这个法定的节日给了美国人行善的机会,使人们的心灵由此得到安慰和升华,带来快乐。为什么感激呢?我们总有值得感激的事情:有的人有食品却因病吃不下去,有的穷人能吃却没有食品,而我们既能吃得香又有的可吃,所以我们感谢;有的人有时间但却睡不着,有的人能睡但却没时间睡,我们既能睡又有时间,所以我们感谢;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我们有房子住;在夜幕降临的时刻,我们有灯光照明;在我们孤独时,有朋友;在我们寂寞时有音乐,所以我们感谢。感激上苍让我们拥有的这一切看似平常实则珍贵无比的东西。相反,如果认为凡是得到的都是天经地义本该是自己的,心不存感激者,必心生不足。

学会感恩,就是要意识到别人为你所有的付出,包括父母无私的奉献,都是需要心息相通,需要心灵感应,需要心理赞赏,需要情感回报的。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人在为你的成长做出贡献,你应该记住那些事、那些爱和恩,并准备为回报而努力。即使有些人不需要即时回报,也应把感激之情记在心里,在恰当的时候表达出来。爱因斯坦说:“每天我都要无数次地提醒自己,我的内心和外在的生活,都是建立在其他人的劳动的基础上。我必须竭尽全力,像我曾经得到的和正在得到的那样,做出同样的贡献。”

感恩之心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人们培养、学习和训练,正像人的其他生活习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养成一样。在生活中要有意识地训练感激之心。比如早晨出门,天气很好,人可以心存感激,感谢上苍给我蓝天白云,清风拂面,让自己心情舒畅。要让自己的眼睛能看到值得感激之事,让自己的心体会到感激之情。人把注意力放到什么事情上,什么事情就会多起来,只要能够坚持做下去,你一定会发现生活中需要感恩的事很多,因此令感恩之心长存。此后,你的生活就会变得充满温情、快乐和幸福。

学会感恩,不但要在遇到好事时感谢上苍,而且要在不太好的事情中去发现值得感恩的一面。比如当你一天工作结束时,感到精疲力尽,此时你不要扫兴,而应该感谢你有一份工作并有能力去做;当你费了好长时间才找到一个停车位,你不要抱怨,应该像刚买车时那样庆幸有辆车;当幼小的孩子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时,你不要生气,应该感谢你有儿女,得享天伦之乐。如果人都是以这样的逻辑去思考问题,那还有什么抱怨和苦恼呢!

感恩的相反是抱怨,感恩使人快乐并愿意做帮助别人的事,抱怨使人苦恼,而且容易做极端自私的事。人生肯定有挫折和不如意,于是一些人习惯了抱怨,抱怨命运的不公。在抱怨中,对身边的幸福视而不见,却一味地放大缺憾;在抱怨中,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把感恩的心态越抛越远。这哪里还有快乐而言?所以我们不但要学会感恩,而且要养成习惯,快乐就会常相伴。

□感受美好:欣赏身边的世界

研究发现:幸福的人其实并不比其他人拥有更好的学习条件或成就,只是因为他们对待生活和困难的态度不同,他们不会在“生活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的问题上做过长时间的纠缠,而是努力去解决问题。他们的眼光不是放在过去,而是着眼于未来。抱怨的人把精力集中在对生活的不满上,而幸福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能令他们开心的事情上。所以,幸福的人能更多地感受到生命中美好的一面。

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你会发现世界非常美好;以体验生活的态度面对挫折,你会减轻痛苦感。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崔建林先生在发表于《天津老年时报》的一篇文章中写道:“生活中的确有许多美好的事物,不论是千姿百态的自然风物,或是五花八门的人文景观,当我们留心欣赏的时候,就会觉得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大千世界正是如此:春天,你会发现到处洋溢着春情春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处处悦人目;夏天,你会发现,遍地充满着夏景夏歌,‘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事事动人心;秋天,你会发现四周飘荡着秋诗秋韵,‘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曲曲蕴心意;冬天,你会发现八方饱和着冬意冬画,‘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声声含真情。或者你读书,能够欣赏世上兴替,洞察‘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的历史变迁;如若你看画,能够体验人间炎凉,赏析‘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物种百态;步入闹市,看民风民俗,了解‘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的社会风情;身置市区,闻街谈巷议,感受‘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英豪’的人生志向,如此等等。只要我们摒弃悲观厌世,改变熟视无睹,不再漫不经心,抛开玩世不恭,端正了生活态度,善于欣赏,就会精神大振,眼界打开,心情大悦,干劲大增,生活越过越觉得有意义。”怀着欣赏的心情,去看待生活中的一切,才可能发现和体验幸福。走在葱绿的林中,可以听到鸟儿柔情婉转的呜叫;站在开满鲜花的草地,可以看到翩翩起舞的蝴蝶,坐在石头上专心画画的美丽少女;漫步在都市街头,可以看到并肩走过的恋人,听到他们甜蜜的笑声。是的,生活中并不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和制造幸福的心灵。我们只有懂得幸福,才会为青山而歌,为秀水而咏,为春雨而笑,为冬雪而喜。

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疾风暴雨,前进道路上的崎岖山路,如果我们怀着一种像演员体验生活的心情去体会,或许我们会感受到另外一种心情。挫折、打击也是一种生活阅历的积累,是走向幸福人生的历炼过程。□以愉快的心情体验平凡的生活

在你的脑海中,可能存在一些不愉快的记忆,如工作中和同事的口角,婚姻破裂。这些都有可能成为一种伤痛。这些事或许发生在几年前,或许是刚发生在昨天。它们总是不停地骚扰你,打乱你平静的生活。其实,除了饱受折磨外,这些回忆对你一点帮助也没有。

为了解除这些记忆带来的烦恼,你可以轻松、幽默地来一句:“生活是一团麻,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

啊!世界原来如此美妙,透过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细麻”,竟然可以看到艳丽而芬芳的花朵。这样,你就可以饶有兴致地品味、享受生活了。

兴致是一种心情,一种情绪,是一种对事物好奇的主动尝试,它背后有一股强烈的喜悦和动力,使人活得生机盎然,津津有味,使生活不再是枯燥地重复,而是变成了享受。有兴致的人对许多东西都抱着乐于接触,并从中体验乐趣的积极态度。他们再忙也会抽点时间跟人闲聊几句,再急也不会忘掉保持几分幽默。我们何不学学他们?这是一种情绪,一种对外部事物作出正确反应的情绪。他们悠闲中带着敏锐,能欣赏生活中的诸多乐趣。他们是真正的生活大师,是生活的主角。

有兴致的人永远不会寂寞,他们很容易会产生兴趣。只要有些闲空儿,他们就会探索周边事物,而不是古板地“固守其自身”,因此有源源不断的新发现。欢乐的心情和对事物的细致观察,丰富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即使在禅宗的修行法门之中,也极为重视这种兴致的作用。有弟子问匡悟禅师:“今日事如何?”匡悟禅师告诉他:“叶叶连枝秀,花开处处芳。”他这种把握当下情形的兴致,是精神生活得到满足的根本原因。

快感和痛感是肉体的感觉,快乐和痛苦是心理感受。幸福是灵魂的歌唱,苦难是灵魂的呻吟,二者均是对生命意义的强烈体验。快乐的极限是手舞足蹈,欣喜若狂;痛苦的极限是度日如年,万念俱灰,生不如死,欲哭无泪等。对痛苦感体验最深的是抑郁症病人。抑郁症状的表现形式是:没有明确原因,但就是高兴不起来,自己感到脑子特别笨,身体难受,自责自罪,悲观厌世,度日如年。

幸福并不就是满足,而是由满足所产生的一种愉悦状态。这种状态可以说是一种满意的状态。满意的愉悦状态不仅要求需要得到较好的满足,而且要求满足后能引起美好的感觉。当然,人的一生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处于满意或愉悦状态。即使是最幸福的人,生活中也会经常产生或遇到烦恼甚至痛苦。我们应该看到,作为幸福的那种愉悦状态,是就生活总体而言的,就是说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从总体上看得到了令人满意的满足。这种令人满意的满足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即在生活中出现某种烦恼或痛苦时,只万一想到自己生活总体上是令人满意的,就能从容对待并缓释烦恼或痛苦,能给以自慰。

□以轻松简单的态度面对生活

心轻可以上天堂。

孩子简单,所以孩子常常是快乐的。成人复杂,因此成人感觉活得累。

很多人之所以烦恼,是因为他们事先将问题预想得太复杂,前怕狼后怕虎,顾虑重重,那样活得怎能不累。

因为复杂,使有的人变得唯唯诺诺、谨谨慎慎,甚至伤痕累累,变得只会抱怨,只会无奈,越活越累;因为复杂,使有的人丢失了坦荡,丢失了真诚,丢失了自在。

多余的脂肪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多余的情感会造成可怕的后果,多余的占有财富会使人走向深渊,多余的担忧会毁坏人内心的平静……应该踏上归途了,回归何处?回归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