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哈佛大学的幸福课
3917800000005

第5章 你是个幸福的人吗(3)

其二,一个人的天资的程度有多高,就可能取得多高程度的成就,也就可能实现多高程度的幸福。即一个人天资的高低程度决定他所能实现幸福的高低程度。一个人有诗才,就可以成为诗人而实现成为诗人的幸福。但是,他能否成为一流诗人而实现成为一流诗人的幸福,则取决于他的诗才的高低。如果他的诗才极高,是天才,那么,他就有可能成为一流诗人。如果他的诗才平平,那么,无论如何,他都成不了一流诗人而只能成为二三流甚至末流诗人。古今中外,像贾岛那样苦苦吟诗作赋的人很多。但是,为什么只有一个李白、一个普希金?为什么今日小说家多如牛毛,却没有一个曹雪芹、一个托尔斯泰?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不具备李白、普希金、曹雪芹、托尔斯泰的旷世天才。没有旷世之天才,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写出旷世之杰作。从根本上说,一个人所能实现的幸福的高低程度与他的天资的高低程度成正比:他所具有的天资越低,所能成就的事业就越小,所能实现的幸福就越小;他所具有的天资越高,所能成就的事业就越大,所能实现的幸福就越大。这样,如果人们所追求的幸福是确定的,或者说,如果人们所追求的幸福类型相同,那么,幸福实现的可能显然也就与天资的高低成正比:天资越高,幸福就越易于实现;天资越低,幸福就越难于实现。如,考上名牌大学是那些发奋读书的中学生们梦想的幸福,这种同一幸福实现的可能无疑与这些中学生的天资是成正比的:天资越高,考上的可能性越大;天资越低,考上的可能性越小。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才智、天资是幸福实现的必要条件、必要因素。一个人才智的类型决定他实现幸福的类型。一个人才智的高低与他幸福的实现成正相关关系:就所实现的幸福的大小来说,所具有的天资越低,所能实现的幸福就越小;所具有的天资越高,所能实现的幸福就越大。就幸福实现的难易来说,所具有的天资越低,所追求的幸福就越难于实现;所具有的天资越高,所追求的幸福就越容易实现。这就是才智、天资与幸福实现的内在联系。

一个人要名利双收,必须绝顶聪明。但如果仅仅想在生活上感到幸福,只要有生活的智慧即可。一个人的聪明和他是否幸福是无关的。一个高智商的人可能很会赚钱,但他未必会把钱用在正当的地方,所以有钱未必能提高他的生活质量而使他幸福。

一个人能否感觉到幸福,该用他的情商来衡量。一个人对幸福的自觉,是和他的情商成比例的。低情商的注定一生一世都是沉睡者,一个人的情商要到达某一程度他才会觉醒和知福,还要有更高的情商他才会惜福。一个懂得惜福的人就必定能够幸福。

一个智商极低的白痴,因为无知而没有烦恼,他也可以生活得很幸福;但常人无法假装糊涂,也就无法获得“无知之乐”。儿童的纯真也是无知之乐,通常也是无法学习的;成人能够恢复纯真,拾回赤子之心的是极少的。

所以,一个聪明的人还要有较高的情商才会拥有幸福。而社会上有许多聪明而情商不够的人,总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反而成为不快乐的人。□成功人士他们感觉幸福吗

仅仅追求外在成功的人实际上是没有太多幸福感的,他们真正喜欢的只是名和利,一旦在名利场上受挫,内心的怨愤、失衡、空虚和不快就比自己暴露无遗。“要想幸福你就须努力奋斗”,这句话本身没错,但不完全。幸福不完全等同于成功。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些成功人士不但不觉得快乐和幸福,反而还觉得活得很累很苦。再看另外一些人,他们生活得很平凡,谈不上事业成功,他们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一个小商品经营者,既没有多少钱,居住的环境也不太好,但是他们却活得很快乐。看来幸福感和快乐水平除了现实的生存状态(以外界标准界定的幸福),还有一个对现实的态度(以情绪体验界定的幸福)和体验问题(以个体自我评价界定的幸福)。

所谓“事业的成功”,即以社会的标准来衡量的个人成功。在通常意义上,事业的成功指一个人凭自己的能力做出了一番成就,并且获得社会承认。事业成功的标志说穿了,无非是名、利、地位,包括权力欲和虚荣心的满足、支配社会资源的手段、改变各种现状的能力、社会的认可度等等。毋庸讳言,这些东西,对于身处眼下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尺度;相反,怀才不遇、事业无成,那肯定就不幸福。世上有人淡泊名利,但没有人会甘愿自己穷困潦倒,成为实际生活的失败者。但是我们同时必须清楚,一个人能否做出被社会承认的成就,并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才能,在今天这个竞争时代,起作用的除了聪明、勤奋等外,还有环境、机遇、关键人物赏识等等外部因素,这些外部因素有时甚至能起决定的作用,这当然也是令人比较无奈的事情。不过我们单凭这一点,就有理由不以成败论英雄。还须指出,事业的成功要成为幸福和快乐,应是外在事业与内在追求的一致,就是说所从事的工作应当是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事。

□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别人比自己更幸福

如果你和周围的朋友聊到幸福,也许有一半人觉得自己不幸福,在他们眼中,别人会比自己更幸福。

在有些人看来,幸福就是能随心所欲。所以他们往往羡慕那些有丰厚经济基础的人,衣食无忧,不为生活所迫,可以最大可能地满足自己的心愿。

而有些人会认为,幸福就是享福。所以他们总是觉得很多人都比自己幸福——人家嫁了个好老公,能干又体贴;人家自己创业成功,从此不再受老板的气;人家有份好工作,可以经常见世面;人家……

还有些人会觉得,幸福就是能够心想事成。虽然自己也有个不错的男友,但在外地工作;虽然自己也有个喜欢的职业,但是压力太大;虽然自己期望攒够了钱去巴黎,但是一直抽不出时间;还有……

真的吗?幸福真的这么难寻?为什么很多人眼里的幸福都在别的人身上出现?

有的时候,是不是因为我们过于物质化,而人为地夸大了幸福的标准,把幸福当作是一件可以炫耀的外衣?或者是说,我们眼里的幸福,太多地与个人物质欲望的满足联系在一起,以至于当我们得不到满足就会心生怨气?也许,正是因为我们现有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方式,影响了我们对幸福的感受。

当然,生活中仍然会有很多的不如意,但这些不如意不足以改变我们对幸福的体验。幸福是一种体验,是每个小小心愿的满足就能给你带来的美好感觉。好比有人爱是一种幸福,有人分担自己的苦恼是一种幸福,有人愿意一直等着你也是一种幸福……

想一想能够让我们感到幸福的那一刻——第一次见到大海,站在海边久久地享受着温柔的海风;又饥又累的旅行途中,吃了一顿香喷喷的饭;燥热的夏日午后,坐在清凉的家中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和相爱的人重归于好,对方轻轻地给了你一个承诺……啊,太多了。

第二课:生活中并不缺少幸福

每个人对幸福都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标准。金盆银匙、锦衣美食的人,未见得感到幸福;粗衣布履、粗茶淡饭的人,未见得感到不幸。幸福是一种感觉,你感觉到了,便是拥有。珍惜全部的拥有,就是最幸福的人。只要你不贪得无厌,知足常乐,就会时时从生活中发现幸福,从内心中感觉到幸福。因为幸福与金钱、权力、地位不一定成正比。如果你意识到这一点,就会发现,富翁不见得就比晒太阳的渔夫更幸福。□幸福的人生就是人生体验的过程

综观人一生的忙碌,到头来在滚滚红尘中又得到了什么呢?有人是为了“名”,有人是为了“利”,有人是为了“情”,有人是皆而求之。若静心凝想,人生最终所得,只有过程的体验。这些“名、利、情”,只是过眼烟云,皆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如果你能从中有所发现并用心体验,你的人生才真是无怨无悔。

人生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有的人迷失了,是因为受到名、利、情的诱惑,从而失去了心性的清静与平和,出现了生理上的衰老和心理上的各种烦恼(怨恨、虚荣、傲慢、懈怠),乃至心性上的贪婪、堕落等。

有的人在体验中得到了成长,他的心灵获得了真正的自由,从而提高了幸福度的指数。有一个渔村住着甲、乙两个船长。有人问甲船长为何要天天出海捕鱼?甲船长一脸无奈地说:“为了赚钱过日子。”但乙船长的回答则不然,他精神抖擞、神采奕奕地说道:“我喜欢海,喜欢它的澎湃汹涌,喜欢它的无边无际,出海是我每天最想做的事。”那个人又问乙船长:“难道你不是为了养家口吗?”“不,生活只是附带的,我天天都想捕条大鱼,这种付出而丰收的过程才是最大的成就感。我喜欢乘风破浪,热爱自我挑战,而生活从来不是主要问题。”乙船长为了捕条大鱼,不仅勤修船、编大网,还时时研究水文。他和他的伙伴们捕鱼的技术越来越好,每天都是满载而归。而无精打采的甲船长,每日愁眉不展,水手们也是士气低落,生性懒惰,每日所捕的鱼寥寥无几。

有一天,甲、乙两船长相约同时出海,而硕大无比的大鱼出现了。甲船长先看见大鱼,却自知设备不足,怕鱼撞翻了船,只有眼睁睁地任大鱼游走。而乙船长准备多时,信心十足地率领士气高昂的水手与大鱼搏斗,经过一番英勇的拼斗,终于齐心协力将大鱼拖回渔村,接受村民英雄式的对待与热诚的欢呼。人活几十年,总要以某种方式度过。无论是谁,他每天必须工作,他的人生也就是在工作中度过了。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但不管结果如何,每天必须去做,这个“做”字就是生命的过程。所谓“结果”,也就是所要达到的目标,很多时候只不过是给你一个“做”的理由,最后能不能达到反而不重要了。查理在一个宁静的田纳西湖边码头钓鱼。每次他钓到鱼,都把它放回水中。一个陌生人看到了,好奇地问:“你为什么总是把鱼扔掉?”

“我不需要它们。”查理回答说。

“但你可以把它们卖掉啊。”陌生人说。

“可我为什么要那么做呢?”查理问道。

“哦,然后你可以给自己买更好的钓竿和更多的饵料。”陌生人回答道。

“为什么?”查理坚持说。

“抓更多的鱼。”

“为什么?”

“当然是赚更多的钱啊。”

“为什么?”

“这样你就可以壮大你的产业,赚更多的钱。”陌生人回答说。

“我为什么要那么做呢?”查理想知道。

“这样你就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外出钓鱼啦。”被激怒的陌生人回答说。

“但我已经在这样做了。”查理回答道,然后就再也不去理会那个沮丧的陌生人了。如果我们一味追求“成功”,以为那能够让我们感到幸福,那么我们将要冒变得更加不幸福的危险。努力变得更加成功恰恰是使我们无法获得幸福的最难以置信的方式。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且这不是彩排。你只有一次机会。选择权是在你自己手中。

下面有两块墓碑。你想把自己的墓志铭刻在哪块墓碑上?——一个将喜悦到处传播的人

——一个远近闻名与富甲一方的人

答案无所谓对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在世人眼中,登上过月球的宇航员的生活充满鲜花、掌声与荣誉。然而,英国作家安德鲁采访了9名活着的登月宇航员后,披露惊人内幕:几乎所有美国登月宇航员回到地球后,都无法应付突如其来的名誉和登月造成的超感官心理影响,他们生活得并不幸福。

大多数登月宇航员发现很难在地球上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当你连月亮都去过了,还能再去哪里?例如,第一个踏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返回地球后,就无法应付随之而来的名誉。为了彻底从公众的目光中退隐,阿姆斯特朗一直隐居在列巴伦市的一个农场里。月亮对他而言,就是冷漠的已知,它不再是梦想之美景,也破坏了他所有仰望的心情,在没有向往的日子里,他的心灵只有坠落。

看来,青春留白、人生缺憾,未必就是坏事,想通了这一切,当你错过一桩爱情、一场豪宴、一支舞曲、一次机遇时,你就可以更坦然地面对,因为不圆满,所以,还有无限可能;因为没有结果,所以才有回旋空间。

□幸福与否取决于你内心的感受

一般地说,幸福是一种生活,是一种令人满意的生活。从伦理学的角度看,这种令人满意的生活也就是好(善)的生活,或者说,就是生活得好。然而,人对生活的满意是相对的,通常会由满意逐渐变得不满意。当对生活由满意变得不满意时,好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再好了。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幸福更日益成为一个动态的概念和目标。一个人如果只满足于现在生活得好,而不追求生活得更好,也许不用多久,好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再好了。因此,真正好的生活应该是越来越好的生活,真正的幸福应该还原为生活得更好。

如果说幸福就是生活得(更)好,那么,怎样才叫生活得好?

“生活得好”并没有绝对的衡量标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阶层、不同个人用以衡量“生活得好”的标准是很不一样的。例如,在当代西方,许多人把“三S(Sun阳光,Sea大海,Sex性爱)”生活方式看作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而在当代西亚的穆斯林国家,恐怕大多数教徒都不会认为这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好的生活方式,就不同的阶层而言,例如,社会下层的人士可能认为富有的生括是一种好的生活;而社会上层的人士可能认为潇洒的生活是一种好的生活。至于不同的个人对什么样的生活是好生活的看法更会因为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民族、国别等的不同而很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