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哈佛家教(精华读本)
3918100000026

第26章 激励孩子勤奋用功(2)

勤奋,就要惜时如金。柏格森懂得时间是公正的,它每天给任何人的数量都相同。同样的24小时,可以一小时一小时地白白浪费,也可以一分钟一秒钟只争朝夕地利用起来。成功者的经验都是分秒必争,挤时间、抢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向时间要生命,向时间要成绩。

柏格森珍爱时间,时间也回报了他,他比一般人赢得更多的时间去取得成功。伯格森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想让孩子将来有所成就,必须培养孩子勤奋的习惯。

3.命运垂青每一位勤奋的人——一生勤奋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达伦

【精彩小故事】

19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达伦,出生在瑞典一个不富裕的家庭。高中毕业后,他进入一家工厂当学徒。达伦把工厂当成学校,逢人便问,遇事便学,他不仅把绘图员的工作干得很出色,而且还在工作中自学了机械工程的基础理论。

达伦26岁发明了炼乳机,为一向外销牛奶而著称的北欧做出了重大贡献。不久,达伦又被提升为工程师,但他决心继续深造。先是一所大学答应录取他,但此事很快被瑞士苏黎士大学知道了。他们特拨给达伦一笔奖学金,欢迎他到苏黎士大学学习。不到两年,达伦就取得了毕业文凭。接着,他又发明了热气透平机。这是机械工业上的一大进步。达伦在设计室经常一关就是几天几夜,有时碰到某一个难点,他往往陷入深思,通宵达旦。他为发明所画的图纸数不胜数。

可以说,达伦的每一个成功,都是勤劳的汗水所凝成的。

【对爸爸妈妈的启迪】

天才出于勤奋,惟有勤奋者才能在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知实才,才能不断地开拓知识领域。

爱因斯坦也说过:“在天才与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

达伦的成功和这些名人名言都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不怠于勤,善求于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因此每一个有真知灼见的父母,都应该能够体会到用“勤奋”教育孩子的深刻含意的,并从生活的细节中培养出孩子刻苦勤奋的好习惯,必将使孩子终身受益。

4.勤奋的人处处都会挖到黄金——萨文河畔惟一找到真“金”的人

【精彩小故事】

自从传言有人在萨文河畔散步时无意中发现金子后,这里便常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淘金者,他们都想成为富翁。他们寻遍了整个河床,还在河床上挖出很多大坑,希望借助它找到更多的金子,但是都因为一无所得而扫兴归去。

也有不甘心落空的,便驻扎在这里继续寻找。彼得·弗雷特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在河床附近买了一块没人要的土地,一个人默默地工作。他为了找金子把所有的钱都押在了这块土地上。他埋头苦干了几个月,直到土地全变得坑坑洼洼,然而他失望了——他翻遍了整块土地,但连一丁点儿金子都没看见。

6个月以后,他连买面包的钱都快没有了。于是他准备离开这儿到别处去谋生。

就在他即将离去的前一个晚上下起了倾盆大雨,并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雨终于停了,彼得走出小木屋,发现眼前的土地看上去好像和以前不一样:坑坑洼洼已被大水冲刷平整,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一层绿茸茸的小草。

“这里没找到金子,”彼得忽有所悟地说,“但这土地很肥沃,我可以用来种花,并且拿到镇上去卖给那些富人。他们一定会买些花装扮他们华丽的客堂。如果真这样的话,那么我一定会赚许多钱,有朝一日我也会成为富人……”

彼得仿佛看到了将来,美美地撇了一下嘴说:“对,不走了,我就种花!”

于是,他留了下来。彼得花了不少精力培育花苗,在他的辛勤工作下,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各色鲜花。

彼得把花拿到镇上去卖,那些富人一个劲地称赞:“噢,多美的花,我们从没见过这么美丽鲜艳的花!”他们很乐意付少量的钱来买彼得的花,以便使他们的家庭变得更富丽堂皇。

5年后,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成了一个富翁。

“我是惟一的一个找到真金的人!”他时常不无骄傲地告诉别人,“别人在这儿找到黄金之后便远远地离开,而我的‘金子’是在这块土地里,只等诚实的人用勤劳去采集。”

【对爸爸妈妈的启迪】

对于勤奋的人来说,处处皆有黄金。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勤奋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是打开幸运之门的钥匙。人类只要勤奋,辛勤劳作,在哪里都能生存,在哪里生活都不至于贫困潦倒,在哪里都能使自己过上幸福而愉快的生活。

上述故事中的彼得就是这样找到理想的黄金的。

彼得的故事,正是我们教育孩子养成勤奋品格的极好教材,也是提醒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勤奋品质的好例子。

5.要勤奋,但也要方法正确——雨果母亲对雨果的教育

【精彩小故事】

雨果,是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民主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

雨果一生勤奋创作。他的创作期长达六十多年,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雨果从小就十分喜爱写作,母亲对他的这一爱好非常支持。在母亲的鼓励下,雨果的写作才能从小就显露出了锋芒。

母亲不但要求雨果勤奋,而且还要求雨果注意采取正确的方法。

有一年,著名的美文研究院组织全国性的征诗大赛。正当雨果为了参赛而专心致志地创作新诗的时候,他的母亲突然病倒了,而且状态很不好。为了照顾母亲,雨果没有时间去创作新诗,只好把从前写的那首《凡尔登贞女》送去参赛。

几天后,母亲的病终于有一些好转,得知雨果参加美文研究院征诗大赛的详情后,拉住儿子的手,轻声地说:“维克多,你不能在困难面前退却。记住,永远不能。我要你得到那‘金百合花’特别奖,你必须把你创作的最佳作品拿出去。”母亲说话的声音很小,但维克多·雨果知道那是妈妈对他的深切期望。

雨果有些为难,他低着头担心地对母亲说:“我知道,可是时间恐怕来不及了,明天就到期了。”

“不,好孩子,现在写还来得及。明天一早就念给妈妈听,妈妈的病听到你的诗就会好起来。妈妈最不喜欢碰到困难就畏缩的人。”母亲斩钉截铁地说,她眼睛里充满了对儿子的鼓励和信任。

母亲是孩子心中的太阳。雨果充满自信地拿起笔,坐在病重的母亲身旁,不停地写着,改着。到黎明前,他写了120行诗。

一个月后,维克多·雨果写的这120行诗,得到了“金百合花”特别奖。《凡尔登贞女》也被评为“金鸡冠花”奖。

儿子优秀的成绩是医治母亲病痛的良药。雨果母亲的病,果真很快就好了。

获“双奖”的事情虽然很快就成为过去,但是母亲在病床前教育雨果的话语,却一直在他脑海中萦绕,一直激励着他更加勤奋地创作作品。

1820年2月,美文研究院又一次组织面向全国的征诗大赛,雨果创作的《摩西在尼罗河上》又被研究院评为“金鸡冠花”奖。

按照美文研究院的规定:如果一个作者能连续三次获奖,就有资格被聘为院士。这样,年仅18岁的雨果竟成了研究院最年轻的院士。

1821年,法国文学艺术联合会成立时,雨果和当时法兰西研究院的许多老院士一起被吸收为会员。

这对他来说,又是人生的一次辉煌。

从此,这位年仅20岁的文坛新秀,就像一颗璀璨夺目的新星,引起了法国乃至欧洲文坛的瞩目。

正是由于母亲的督促和不断地提醒,才使雨果在勤奋的同时,避免了其他人走过的弯路,才使这些璀璨的作品现于当世。

【对爸爸妈妈的启迪】

印度民谚曰:“命运垂青每一个勤奋的人。”

勤奋是成功的必备因素之一,没有辛劳的汗水,即使你种上了希望的种子,也难以收获丰硕的果实。

勤奋可以使人获得成功,但是在科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我们还要减少行动的盲目性,成为一个靠思想指挥行动的人。否则,我们再苦、再坚强、再勤奋,也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爱因斯坦有个公式: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也惟有如此,我们的勤奋才能收到成效,也才能走向成功的巅峰。

所以,培养孩子勤奋的精神和习惯是为孩子的未来的成功打下基础。

6.懒惰是危险的慢性病——富家子弟的悲剧

【精彩小故事】

20年以前,一位在企业界非常成功的先生将他的两个儿子送到外地上学,其中的一个就读维吉尼亚大学,另一个就读纽约的一所学院。他的年轻的秘书每个月各开一张100美元的支票给他的两个儿子。那是他们的“零用钱”,可供他们随意使用。这位秘书每个月开支票给他们时对这两个男孩子十分羡慕。他经常感叹:为什么命运之神要把我降生在贫苦之家。他认为,将来这两个人会在社会上拥有很高的地位,而自己却将一直是一个卑微的职员,想想这些,这位职员决定努力工作,通过勤奋改变自己的命运。

后来,企业家的两个儿子带着他们的文凭回家来了。他们的父亲是位大富翁,拥有银行、铁路、煤矿及其他各种高价值的财产。

他已在他的事业中安排了很好的职位等待着他们。

但是,20年的光阴却可以对这些一生从不奋斗的人做出残酷的安排。这两个男孩不仅从学校带回了文凭,还带回了久经训练的好酒量——因为,他们每个人每个月所收到的100美元,使他们不必去为生活奋斗,也因此使他们有机会去好好练练他们的酒量。

现在,他们的父亲已经破产,他那栋豪华大住宅已经公开拍卖求售。两兄弟中,有一人死于精神错乱,另一人现在住在精神病院中。相反,当年的那位秘书通过努力工作,20年后的今天自己创办了一家公司。

【对爸爸妈妈的启迪】

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

懒惰就容易染上恶习,懒惰还会导致进取心及自信心的丧失。一个人缺乏了这些基本的优点,终其一生都要在不稳定中生活,就如同一片枯叶随风到处飘荡。

许多人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功成名就,主要是因为他们勤劳奋斗。许多做父母的因为不知道从勤劳奋斗中可以培养出孩子的进取心及许多良好品质,所以他们总这样认为:

“我年轻时必须辛苦工作,但我一定要我的孩子能过得舒服。”

殊不知这种想法。既可怜又愚笨。因为舒服的生活会将孩子变成懒惰者,通常会害了孩子一生。

所以,戒除孩子懒惰的毛病,培养孩子勤奋的习惯,是每个父母义不容辞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