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厌学怎么办
3918300000009

第9章 点燃自信的火炬:帮助孩子战胜学习的失败和恐惧(1)

1、为厌学的孩子找准人生坐标,建立自信

改变厌学的孩子需要策略和耐心,父母要做的第一步,应该是帮助他们找准坐标,确立自信。

凡是信心十足的父母,必能培育出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孩子;一向缺乏自信心的父母,可能造就不出充满自信的下一代。

美国哲学家爱默生曾经说过:“自信是导向成功的第一要诀。”一个充满自信心的孩子,处世乐观进取,做事主动积极,勇于尝试,乐于面对挑战;相反的,一个孩子如果缺乏自信心,那么他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态度,往往是退缩、畏怯、悲观、被动,不善与人交际,不敢尝试新鲜事物,凡事依赖、犹豫不决。可见,自信心对孩子的心智成长和人格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许多父母常常以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的成就,如果孩子的成绩达不到父母心目中的理想标准,不是责备就是埋怨,甚至打骂。殊不知,这样一来往往会造成孩子内心严重的挫折感,渐渐地会心灰意冷,甚至丧失自信心,这就是许多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帮助孩子找准人生的坐标以及建立自信心,实在是为人父母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下列几种方法和原则可供家长们借鉴运用:

(1)让孩子品尝成功的滋味

经常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让因成绩较差而厌学的孩子做,并及时给予褒奖、赞美,那么孩子的自信心自然容易建立,厌学的情绪必定也会得到改变。

(2)以鼓励代替责备

孩子遭到挫折的时候,更需要父母的安慰和鼓励。父母应适时地帮助孩子从失败和挫折中总结教训,吸取经验,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这样才能使孩子重拾信心,振作精神。责备只会降低孩子的信心,于事无补。

(3)给孩子合理的期望

“望子成龙”是人之常情,但是父母的期望和要求如果超过孩子的能力,对孩子来说反而是一种压力和负担。但是期望太低又会降低孩子的抱负水准。所以依孩子的能力、志向、兴趣做合理的期望,才能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4)父母示范

凡是信心十足的父母,必能培育出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孩子;一向缺乏信心的父母,可能造就不出充满自信的下一代。

有些父母教孩子做家事或做功课,当孩子的表现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时,父母常常会不经意地脱口而出:“你真笨”父母的本意是要激励孩子,但是万万没想到这一句“你真笨!”已经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要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千万不要用不当的言辞做错误的引导,否则可能产生“自我应验”的作用。

2、让孩子卸掉自卑这个沉重的心理包袱

自卑犹如沉重的精神枷锁,它会消磨人的意志,软化人的信念,淡化人的追求。为人父母者,首先应当把孩子从自卑的沼泽中拯救出来。

自卑使人失望,使人消沉,使人生布满了迷茫和愁云。可以说,自卑像一个幽灵,它会吞噬人们美好的心灵,使人走向自我毁灭。为此,要帮助孩子开创美好的人生,就必须先帮助他们从自卑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1997年5月的一天,山东省某重点中学爆出一条惊人消息:该校高二某班学生王某某自杀了!

校长、老师无不震惊:他可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呀!家长痛不欲生,邻里摇头叹息:他平时是个很懂事的孩子!一个师长眼里的好学生、好孩子,为何作出如此可悲的选择呢?人们在清理该学生的遗物时,发现了一封遗书,上面写着这么一段话:“……我后悔进了这所重点中学,班里其他的同学都比我聪明,除了学习,我什么都不会,看着别人唱歌、跳舞、潇洒地生活,而我却如一个多余的人躲在角落里……我不敢与同学在一起吃饭,看着别人饭盒里可口的饭菜,我拿着干巴巴的烧饼感到无地自容……我为什么没有生在一个富有的家庭?我为什么不能像其他同学那样多才多艺、轻松地生活呢?……”遗书告诉了人们,杀他的真正凶手是自卑。

自卑,这个沉重的心理包袱,困扰着多少孩子,啃噬着多少原本美好的心灵。那么,自卑究竟是什么呢?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其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学识、品质等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低,经不起较强的刺激;谨小慎微,不愿参与任何竞争,听之任之,逆来顺受;回避现实,否认现实,悲观失望,等等。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往往在学习上没有进取心,甚至因一次考试不好就感到处处不如人。由于低估自己的能力,所以往往畏缩不前,甚至陷入悲观哀怨的深渊而不能自拔。王某某的自杀,就是这样造成的。

孩子正处于朝气蓬勃的黄金年龄,渴望成功,追求发展。但由于自身条件、客观环境等差异的存在,出现方方面面的差异在所难免。如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自我,过于强调自己的不足和短处,便会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影响自我的发展,甚至导致悲剧的发生。

自卑通向失败,这是显而易见的。但自卑并不可怕,只要肯努力,就能从自卑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如何战胜自卑?教育界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结论:

(1)让孩子了解自己,正确评价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个“明”,就是既要如实看到自己的短处,也要分析自己的长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父母应指导孩子客观地分析自己的长处,并以己之长比人之短,树立自信。让孩子不妨把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特长全部列出来,发现优点,并且对自己的弱项和失败持理智态度,既不自欺欺人,又不把它们看得过于严重,而是积极地去想办法改变它,这样,自卑便失去了存在的温床。

(2)让孩子学会欣赏自己

告诉孩子,通过暗示自己“我能行”、“我真行”、“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己给自己鼓掌加油,来撞击出生命的火花,保持奋发向上的劲头。当然,这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夜郎自大,更不是自以为是和盲目乐观,而是激励自己奋发进取的一种心理素质,是战胜自己、告别自卑、摆脱烦恼的一种乐观情绪。

(3)让孩子敢说“我能行”

世界上没有生下来就样样优秀的神童,路都是人走出来的,才能是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出来的,自信的品质也是在行动中培养出来的。日本故事片《典子》中的典子有句振奋人心的话:“试试看。”一位双臂残缺的少女,尚且敢于迎着困难上,作为四肢健全的人又为何不敢呢?其实,看一个人有无价值,无须进行深奥的思考,也无须问别人,有人需要,就有价值;能做事,就有价值。因此,你可先选择一件自己较有把握也较有意义的事情去做,成功之后,再去找下一个目标。脚踏实地、锲而不舍地奋斗拼搏,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战胜每一个困难,用一次次胜利和成功肯定自己,敢说“我能行”,“我确实行”,不断地突破自卑的羁绊,从而创造生命的亮点,成就人生的辉煌。

(4)教孩子转移注意力

完美无缺的人是不存在的,不要老关注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要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也最能体现自己才能的活动中去,从中获得成就感,这样会淡化弱项在心理上造成的自卑阴影,缓解压力和紧张情绪。

(5)让孩子对自己的自卑进行心理分析

这种方法可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进行。具体做法就是通过自由联想和对早期经历的回忆,分析找出导致自卑心理的深层原因,并让自己明白自卑是因某些早期经历而形成,并深入潜意识,一直影响着自己的心态,而实际上目前的自卑是建立在虚幻的基础上的,因而是没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从根本上瓦解自卑。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一个人的上帝也是自己,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别人看得起自己,不如自己看得起自己。自信可以使人强大,使人成功,也可以给人带来财富和魅力。在家长的帮助下,点亮孩子心中自信的明灯,照亮孩子美丽的航程,就可以使孩子从自卑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3、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性格

从小锻炼孩子的意志,重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敢精神,是帮助孩子克服学习障碍、战胜厌学情绪的必经之途。

厌学是一个严重的教育问题,它既有着家庭因素,也有着学校因素,同时也有孩子自身的性格因素。一般来说,厌学的孩子大多缺乏自信并且性格脆弱,意志力差。为此,必须加强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和性格的磨炼,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勇敢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从而不断走向成功。

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孩子能够坚强和自信,父母需要从小锻炼孩子的意志,重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敢精神,这是成功的基础。受到不同教育的孩子,他们的意志力、自信心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有的孩子有一股韧劲,不怕困难,做什么事都很专心认真,有点磕碰忍着不哭,干什么都愿意亲自试一试,可以说这类孩子的心理发展是健康的,他们有很强的自信心和勇敢精神。但是,也有的孩子胆小怕事,见了生人就往后躲,做什么事都不敢试一试,甚至连不懂不会的都不敢向老师提问。这样,时间一长,不懂的越积累越多,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所以必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能力,帮助孩子克服过度依赖大人的习惯。

其一,可以从孩子日常生活入手,给孩子独立锻炼的机会。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智力、能力的发展程度,鼓励、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习惯,引导孩子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萁二,逐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当孩子表现出独立行为时,哪怕是微小的一点儿进步,父母也应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树立起“我也能行”的信心。鼓励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口头表扬夸奖;或者给孩子某种权利,如让孩子看动画片;或者给孩子买一件心爱的玩具等等,让孩子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逐步增强自信心。对有些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过度依赖父母的行为,也要给予必要的批评。当孩子出现依赖行为时,父母要以某种方式表示不满,如和蔼地讲道理;也可以取消孩子的某种权利,如不让他看电视等。但是批评要讲究方式、方法,特别要防止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更不要当众羞辱、严厉斥责,以免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坚强的性格是事业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性格坚强的孩子往往在学习上能坚持刻苦钻研,在生活上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因此,要想孩子在今后事业上取得成功,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性格。

强调坚强性格对孩子成长的必要性,并非小题大作。很多成功人士的具体事例都明确说明,当一个复杂问题出现的时候,需要人们果断地做出决定。性格坚强者,遇到问题能沉住气,冷静分析妥善处理;而性格软弱者就不同了,他们往往思前想后,优柔寡断,以至于把事情搞砸。可见,坚强性格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既然父母为孩子成才,不惜工夫,多方面培养,就千万不要忽视了这个重要方面。

4、引导孩子用必胜的信念战胜懦弱与恐惧

生命的乐章要奏出强音,必须依靠信念;青春的火焰要燃得旺盛,必须仰仗信念。

有人说,信念犹如火焰,当阴霾蔽日之时,指引你奔向光明的前程;有人说,信念宛似温泉,当冰凌满谷之时,涤荡得你身心暖融融的;有人说,信念好比葛藤,当你向险峰攀登之时,引你拾级而上;也有人说,信念就像金钥匙,当你置身于人生迷宫之时,助你撷取皇冠上的明珠。

信念并不深奥,其实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胜利,相信自己所确定的目标,相信自己为达到这一目标所具备的能力。

对于孩子的学习而言,要想使他们刻苦用功,坚持不懈,就必须先帮助他们树立起必胜的信念。否则,如果自己本身就认为学不好,那怎能不厌学呢?

有这样一件事,因耐人寻味而更加警策人心。

1953年,世界著名游泳选手弗洛伦丝·查德威克计划从卡德林那岛游向加利福尼亚。两年前,她曾成功地只身横渡英吉利海峡,现在她想再创一项非同凡响的纪录。

就在这一年的某一天,当她游近加利福尼亚海岸时,她嘴唇冻得发紫,全身一阵阵颤抖。她已经在水里泡了16个小时,前面雾气霭霭,看不见海滩,而且也难以辨认伴随她的小艇。

查德威克感到已精疲力尽了,更使她灰心的是在茫茫大海中看不到目标。她感到实在难以支持了,于是向小艇上的人请求:

“把我拖上来吧,我不行了。”

艇上的人劝她再坚持一下:“只有一英里了,目标就在眼前,放弃就意味着失败。”

浓雾使查德威克看不到海岸,她以为别人在骗她。

“把我拉上来吧。”她再三请求。

于是冷得发抖、浑身湿淋淋的查德威克被同伴拉上了小艇。

后来查德威克很后悔,她告诉记者:如果她看到了海岸,就一定会坚持到终点。大雾阻止了她夺取最后的胜利。

但这件事过了不久,查德威克认识到,其实,妨碍她成功的不是大雾而是她自己!是她自己让大雾挡住了视线,迷惑了心灵,先是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然后才被大雾俘虏了。

两个月后,查德威克又一次尝试着游向加利福尼亚。浓雾还是笼罩在她的周围,海水还是冰冷刺骨,同样还是望不见海岸,但这次她坚持了下来,她知道陆地就在前方,她奋力向前游,因为,陆地就在她的心中。最后她成功了!

查德威克在两次自我能力的挑战中,信念使得她战胜了自己内心的害怕和失望。最终,她征服了海峡,也征服了自己。

查德威克的故事,对于望子成龙的家长来说,无疑是一种昭示,那就是:帮助孩子树立必胜信念极其重要。失去信念的时候,即使有潜能的人也不会成功;只有信念坚定,才能使人生顺利抵达成功的彼岸。因此,对于厌学的孩子,父母应着重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的内在动力,让他们用信念的力量在学习中克服困难和战胜困难,最终取得成功。

5、教会孩子在逆境和挫折中微笑着生存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没有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事发生。成功往往是与艰苦困难、挫折逆境相伴而生的。

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要想适应未来,要想在未来社会生存得更好,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能够经受住外界环境巨大变化的考验,在压力面前坚持自己的追求和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具有稳定的学习心理,从而不断消除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厌学阴影。

父母应使孩子清楚地懂得,在成长的道路上,没有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事发生。成功往往是与艰难困苦、挫折逆境相伴而来的。即便没有逆境,父母也有必要为孩子创造逆境,因为如果孩子无法在逆境中生存,也就意味着无法适应未来的社会。

要让孩子正确看待失败与挫折。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用正确、科学的态度面对失败。

人们天天都在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铁铮铮的事实是,无数人跌倒在失败的泥潭里,却只有极少数人能爬出来,由此迈向成功。为什么?或许有人会感觉不公平,同样遭受失败的打击,为什么却得到不同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