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法律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
391900000046

第46章 回望车臣(3)

但是,由于车臣民族原始的社会体系,这里并未真正建立起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体系,更遑论"现代民主国家",宗教和民族极端主义的统治使这里看上去更像是塔利班制下的阿富汗,种族清洗迫使多数非车臣族裔选择出逃。比中国北京市面积还小的土地上竟然是军阀割据、派别林立。而由于车臣民族不事生产又崇尚武力,其对周边地区的犯罪活动始终未停止过:伪造汇款单、以半官方性质造假币、盗窃石油产品、抢劫过往列车以及劫持人质,勒索赎金,这些竟是车臣资金的主要来源,在一些地区甚至还存在奴隶贸易。或者说,车臣事实上的独立并未使俄罗斯的利益不再遭受损失。另一方面,俄罗斯国内政局在1992年后逐渐趋于稳定,同时,为了恢复国家经济,石油出口问题变得异常重要,车臣既是石油产区又是通道,同时车臣分裂势力还威胁着整个高加索地区的能源战略布局,在这种背景下,1994年12月,俄军兵分三路开进车臣境内,当时国防部长格拉乔夫曾自信地说:"只需一个空降营,几天就可拿下格罗兹尼。"

这种自信最终被证明是毫无根据的,数年的动荡极大地折损了俄军的战斗力--苏联解体后的原苏军及其庞大的武器装备,被各个加盟共和国疯狂地瓜分掉了,俄罗斯军队虽然继承了苏联军队的主要遗产,但俄军面临的首先就是经费的匮乏,常规武装力量一直处于训练不足、兵员不足、给养不足的严重状态,更重要的是由于过去强大的政工体系已经荡然无存,士气因此低落到了极点,取而代之的是军中高层派系林立,互相牵制,基层军人为了生存甚至于变卖武器弹药,走私贩私,向间谍组织提供各类军事情报。一句话:俄军和苏联红军其实已经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个物种了。即使从俄罗斯的整个历史来看,它的军队也处于俄罗斯有史以来最悲惨的时期。在车臣战场上,从高层到基层一系列的匪夷所思的低级错误导致俄军损失惨重,12个月内数千官兵以及2万多平民在战火中丧生。

另一方面,车臣问题始终笼罩在西方国家的阴影之下--美国出于巩固全球霸权考虑,而西欧则在历史传统上对俄国一直心存忌惮。具体来说,除了暗中资助车臣非法武装、在外交场合向俄政府施压外,由美国主导的始于冷战时期的低油价政策也仍然在继续。正是长期的低油价,破坏了苏联的国际收支平衡,加剧了其国内市场的通货膨胀,最终使得联盟走向解体。而在车臣战场上,还活跃着众多西方背景的"雇佣军"和"志愿人员",同样,本已被"休克疗法"折腾得奄奄一息的俄罗斯经济,在低油价的打压下开始走向崩溃,车臣战争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影响--造血机能正在枯竭,让一个伤口持续流血显然是不能接受的。最终,虽然车臣非法武装遭到重创,杜达耶夫本人也被炸死,但是俄军仍在苦战一年之后无功而返。

第二次车臣战争,从宏观角度看仍然决定于能源这一因素:一是俄罗斯围绕石油生产、出口的安全诉求没有改变;二则是由于20世纪末,美国为打击欧元开始频频插手中东、中亚事务,导致上述地区动荡,国家油价迅速上涨,在这个背景下,以能源为主要出口商品的俄罗斯得以恢复元气,并且自科索沃战争后,美欧之间逐渐出现裂痕,同时中东的动荡局势使得西欧在能源问题上开始有求于俄国人,俄罗斯的外交活动空间开始增大。在这一大环境下,1999年8月,俄罗斯抓住车臣叛军入侵临近的塔吉克斯坦共和国这根导火索,发动了第二次车臣战争。2000年2月初,俄军最终以阵亡官兵1173人的代价,击毙叛军约1万人,恢复了对车臣地区的控制,取得了战争的全面胜利。但是,残余的车臣叛军化整为零,逃进山高林密的高加索山区,仍然可以从包括基地组织在内的国外势力那里获得援助。2004年俄罗斯境内一系列的恐怖袭击便是出自这些人之手。

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给人的感觉就如同冬日晴朗的午后--温暖柔和的阳光让人变得慵懒,甚至不愿意去动弹一下。然而当太阳开始西沉的时候,黑暗和寒冷也就随之降临了,而人们此时还什么都没有去做。

叶利钦接受西方经济学家开的药方--休克疗法,结果带来了一堆寡头,普通百姓却没有得到什么利益。相比之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要稳得多。

本书精华已为您连载完毕,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