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告诉自己:考试不怕
3923400000002

第2章 对自己大声说:考试,Easy(2)

考前复习所忌讳的就是巨大的感情波动,谁在个人感情方面都可能有弱点。若在此时出现了裂缝,则在很长一段时间,人整个的精力都花在解决感情创伤上,这对考前复习是极其有害的。中学阶段的学生一般都正处在一个情绪危险期,努力避免情绪方面出现问题是平衡心理的一个重头戏。搞好了,则平安无事;搞不好,就会上课精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使学习成绩迅速下滑,……后果不堪设想。切记!小心马失前蹄。

考试考查的是考生的全面素质,而心理素质占很大一部分。有许多考生,知识掌握不可谓不牢固,知识理解不可谓不深刻,然而就在考试的关键时刻,马失前蹄,导致遗憾。究其原因,基本上就是因为心理承受能力差。有一位学生说:

我在进考场之前,心情也很紧张,但当我坐在考场之中,立即以“天地四方,我必成功”来自勉,待心情渐趋平静的时候,立刻如入禅一样心无外物,无得失、无胜负、无感觉,完全投入到解题之上,不因做出题而欣喜,也不因做不出题而伤感。也遇到过“拦路虎”,但我没有慌乱,仅是绕而避之,不吝惜地放弃,而去解答别的题目,同时大脑完全被解题过程充斥,不给拦路虎们一丝一毫的思维空间(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若是一心二用,那么两道题都不会答好,都会做得一塌糊涂)。当所有的题目全都做完后,再来一个“回马枪”,全力拿下这只“拦路虎”,即便解出来了,这一刻也没有欣喜若狂的感觉,而是再从头进行一遍检查,直至考试结束。

考完后,远离考场,远离老师、同学,忘却刚结束的这一科考试情况,听一些轻音乐,放松一下。就这样,我顺利地考完各科,没有因某科考试的好坏影响下一科考试,也没有发生情绪的波动,完完全全平淡地经历了考诚全过程,直至最后一科结束后才狂喜起来。

一般来说,心理素质是靠平时锻炼积累的,在临考前临阵磨枪已来不及了。但是考前喝几口温水,再做几次深呼吸可以让你稍微地轻松一下。在一些大型考试的环境下,任谁都不可避免地有强烈的紧张情绪。

问题在于考生能否使这种紧张减轻,使它对考试的影响达到微小的程度,这样,考生或许能正常发挥或超常发挥。有时在考试时或许会突然混沌起来,大脑中一片空白,什么都没有了。这时,千万不要着急,放松自己,暂时让思绪飞离考场,回忆一些愉快的事情,渐渐恢复正常后再重新投入考试中。

人生活在社会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考生也同样。例如学校、老师、家长对考生施加的压力,社会上的各种议论,这些都会对考生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这些很可能影响考生的最后一搏。作为考生应如何对待这些不利因素呢?我想最好同家长讲明自己的实力、情况等,解除家长的困惑,努力同家长达到互相理解,同家长共同对付外界的不利因素和压力。

考生在复习时可能在某次较大型的考试中失手,有些考生会认为自己完了,信心垮了。其实大可不必,因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小周期,可能某一时他的精神、体力、意志都达到最高点,这时他往往做事顺利;若某一时全都达到最低点,那在考试中失手也是很平常的事,所以考生不必害怕,不必担心,相信自己会在下一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

4.调整好临考的心态

调整临考心理状态并非易事,专家所提出的十六字方针可助你在一定程度上将临考心态调至最佳状态:强化信心,优化情绪,进入状态,充分发挥。

考试是衡量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对考生不仅是智能测试,也是心理测量。能否在考试中发挥最佳水平,除了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良好的智能水平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某种程度上讲,考试当中的心理状态对考试效果至关重要。

临近考试怎么调整心态呢?可以按照下述方法进行:

调控好情绪在人的心理世界中,情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像染色剂,把人的学习、生活染上各种各样的色彩;它又似加速器,使人的学习活动加速或减速进行。我们需要积极、快乐的情绪,它是获得学习成功的动力。

①保持情绪乐观

有人说:情绪是思维的催化剂,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情绪的调节而显示出更高的效应,人也会因此显得更聪明、更能干。积极的情绪可使人精神振奋、想像丰富、思维敏捷、富有信心;消极的情绪则使人感到学习枯燥无味、想像贫乏、思维迟钝、心灰意懒。

实验表明,一组学生在情绪良好情况下平均智商为105,但在紧张状态下却降至91,两者差别十分显着。因而高高兴兴地学和愁眉苦脸地学,效果大不一样。心情高兴时,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会感到大脑像海绵吸水一样,比较容易把知识“吸”进去;而在烦恼、焦虑、愁闷、恐惧时,会降低学习的愿望和兴趣,抑制思维活动,从而影响智力的发挥。

②保持适度焦虑

有些考生眼看离考试越来越近,心里一点底儿也没有,虽然天天挑灯夜战到深夜,但学习效率不高,睡眠质量不高,常做恶梦,第二天头脑昏沉沉的……过重的学习负担、心理压力、家长和学校过高的期望已使这些同学的情绪处于过分焦虑状态。

焦虑指个人对自尊心构成威胁的情境产生的担忧反应。其实,学习需要一定程度的焦虑,心理学实验表明:焦虑水平与学习成绩呈倒“U”形关系。无焦虑或焦虑水平过低,学习无紧迫感,对什么都无所谓,肯定学不好;而焦虑水平过高,人的精神极度紧张,又会影响正常的思维;只有处于中等焦虑水平的学生才能够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变压力为动力,学习效果最好。这就提醒我们要调控情绪,使之保持适度焦虑,客观地认识自我,在学习中扬长避短,讲究学习方法,为实现理想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奋进、拼搏。

③坚持积极暗示

为消除过分焦虑,可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人总是沉浸在不愉快的回忆中或满脑子都在想我为什么学不好、记不住时,情绪肯定低落、焦虑,且学习效率不高。

因为这种心态不利于大脑正常发挥作用。因此,考生们要学会自我调节,当你坐在书桌前开始学习时,脑海中先浮现出令你最自豪、最愉快的画面,并在心中默念三遍:“考试前我一定能复习好”“我绝对有能力学习好”,然后充满信心、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这种方法,你不妨试试,或许会有明显的效果。你要相信你的体内有一颗成功的种子,也许它还在休眠,快些把它唤醒,它会把你带到成功的高峰。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有助于增强自信,排除焦虑,充分挖掘潜能,使你夺得考试的成功。

缓解过度焦虑

不少学生由于面临高考,心理负荷加大,从而产生了情绪障碍,即过度焦虑。这是大多数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些同学面对考试吃无滋味,睡不香甜,心里焦急异常,情绪容易激动。想看书,又看不下去;想休息,又安不下心来。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越焦虑,学习上越没有进步,心里便越着急。

对于这种心理压力,应从两个方面分析:首先,人应该有点压力,正常程度以内的心理压力或适度焦虑,具有激励学习、指导行为方向的作用,适度的焦虑可使注意力集中,促进能力的发挥。另一方面,心理压力过大,可使一个人的情绪处于高度焦虑状态,注意力涣散,思维清晰度降低,从而使学习效率降低。所以,把握住自己,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对于参加考试来讲,十分重要。

那么应如何缓解心理压力,调整这种过度的焦虑呢?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①运用宣泄法

当自己处于一种莫名其妙而又难以言明的精神痛苦中时,整天心神不定、焦躁不安,书看不进、饭吃不香、觉睡不好,对一切都不感兴趣,甚至坐卧不安、心跳加快、胸闷气短、容易出汗时,可找朋友、同学谈心说笑,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使自己的焦虑郁闷情绪在不同场合得以宣泄而达到稳定。

②采用理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