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苗子·特长生
3924000000035

第35章 提升思维力:条分缕析,丝丝入扣(1)

人们对任何事物的判断都是通过大脑的思维来实现并得出认知的结果。开发孩子的思维力,可以使孩子更客观地了解万物,更全面地抓住本质,更理性地做到判断。这是培养好苗子特长生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有效途径。父母要利用各种机会和手段,充分拓展孩子的思维能力。

特长生精彩案例头脑灵活的“科技迷”张布泽张布泽,被全校师生誉为“小小科技迷”.他制作的“新型电动擦窗器”2005年获得“平顶山市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河南省第十九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新成果”二等奖,并获得在湖南长沙举办的“全国第三届中小学劳技创新大赛”银奖。

张布泽制作“新型电动擦窗器”的起因很简单。一个星期天他妈妈在阳台上擦窗户,弄得身上脏兮兮的,还不时地喊:“儿子帮妈妈拿个凳子!”“帮妈妈洗洗抹布!”让正在看书的张布泽不停地奔跑,他嘟着嘴说:“妈妈,擦个窗户咋这么麻烦?”妈妈说:“这窗户太大,纱窗更不好擦,要是有个既能擦玻璃、又能擦纱窗的工具就好了。”张布泽听了,歪着脑袋想了想说:“改天我给妈妈制作一个机器,让您一按按钮就能擦玻璃!”听了这话,张布泽的妈妈并不在意,这真是说者有意,听者无心。

几天后,张布泽做完家庭作业后,一会在阳台上对着窗户出神,一会儿跑到自己的写字台边的纸上涂涂画画,还不时地翻箱倒柜,把他以前玩过的玩具找出来,在房间堆了一大片。爸爸妈妈很奇怪,说:“儿子,咋又稀罕起以前的玩具啦?”他神秘兮兮地笑笑,也不吭声,坐在地板上,把玩具拆拆、装装。紧接着的几天里,他开始让爸爸给他又是借小钢锯,又是找塑料管子。一个月后的一个晚上,张布泽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到我房间里来一下。”正在看电视的爸爸进去一看,呀,儿子弄了一个什么小怪物,在地板上伸着“小手臂”,手臂两端有毛刷子做的“手”.张布泽兴奋地说:“要是再能动起来就好了。”做完家务的妈妈一看,高兴地说:“儿子是在给我找擦窗的助手啊!”至此,张布泽制作“新型电动擦窗器”的构思及原始雏形已正式形成。

张布泽的新颖思路及动手能力,让他的父母很激动,他们开始给儿子找工厂里有经验的师傅,指导儿子制作有实用性的电动擦窗器。在近三个月的时间内,张布泽跟着工人师傅认真学习、不断改进,终于做出了可遥控操作的“新型电动擦窗器”,他一按电钮就能擦玻璃的梦想也得到了实现。现在,张布泽对创新发明更加痴迷了,他每看到一样东西就要想一想:能不能把它改进得更合理、更方便些。当他在媒体上看到煤矿事故频繁发生时,就有了“发明一种逃生设备”的强烈愿望。目前,他正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相信有一天他这个愿望能实现。

张布泽勤于思考、勇于想象、积极动手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他的成长与其良好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他的爸爸毕业于郑州大学,现在平顶山市某机关工作,妈妈是光明路小学的一名教师,他们一贯重视对儿子的培养教育,特别是注重张布泽思维力的开发与培养。

张布泽从小就养成了勤于思考的好习惯。除认真学好课堂知识外,他还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书籍,如:《中华上下五千年》、《水浒传》、《三国演义》、《百科全书》、《名人传记》等,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历史、军事等。他长期坚持写日记、记随笔。二年级读完《中华上下五千年》后,他写了一篇《我看中国历史》,以儿童的眼光,对书中的历史人物进行了分析评价。看完《三国演义》后,撰写了一本《四国演义》,四年级时他又迷上了科幻故事,撰写了科幻小说《太空使命》和《星球大战》。

1.思维力是催生智慧的点金石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认识过程,并且通过这种认识可以把握事物的一般属性和本质属性。

当我们早晨起来推开窗户,看见窗外湿淋淋的地面时,我们往往会这么想:“昨天晚上肯定下雨了!”

当我们抬头看见树枝上一只鸟儿,马上便会想到鸟儿有的一些特点:它会展翅飞去,或叫出声来。

这些心理的推断过程都是思维。

思维过程是人们认识外界事物的一种高级阶段。思维同感觉、知觉等心理过程一样,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所不同的是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并揭示事物与现象之间各种内在联系,具体地说,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

思维有间接性。感觉和知觉只能反映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思维则总是通过某种媒介来反映客观事实,即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那些没有直接感知过,或根本不可能感知到的事物。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前苏联某军港停泊着许多苏军舰艇,气氛平和,一片静谥。

突然某个军官报称有紧急军情。原来他发现港湾海面上海鸟明显增加,再看是海底鱼群大量游到海面将海鸟招引来的。

他断定,海底一定有德军潜艇来袭,不然海底鱼群不会上浮。

苏军将领根据这一报告,立即命令所有舰艇离港,继而封锁海港,成功地打击了德军潜艇。

这场海战的成功依靠了苏联军官细微知著的思维判断,他根据海洋鱼群上浮海面,间接地推断出海底有潜艇的情况。

思维还有概括性的特点。感觉与知觉只能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的事物,而思维则能形成对外界事物的概括认识。

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心理学家与哲学家都认为思维是人脑经过长期进化而形成的一种特有机能,并把思维定义为: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规律性所做出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思维过程是高级的心理过程,它是在人们感觉、知觉、记忆等过程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且比这些过程更复杂。思维过程就是通过对感知的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第一步是接触外界事物,产生感觉、知觉和印象,这属于感性认识阶段;第二步是将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逐渐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产生认识过程的飞跃,进而构成判断和推理,这属于理性认识阶段。

例如:孩子看见图画里的人物穿着棉袄,这是感知过程,是对图的直接反映。孩子通过看图,知道画里的那个地方很冷,这不是直接感知得出来的,是由于看见人们穿棉袄而推想出来的,是间接的反映。孩子为什么能够从穿棉袄想到天气很冷?这是因为过去曾经有过多次直接经验,天气很冷的时候,人们就要穿上厚衣服,穿上棉袄。把这些经验概括起来,孩子就知道,冷天穿棉袄,穿上棉袄的天气是冷天。由此可见,思维过程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间接,二是概括。

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联系隐含在事物表象的背后,如果没有思维,就不可能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联系。

所以,思维是孩子认识世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最重要的工具。如果一个人的思维发展不足,思考力差,就会只看到事物的表象,抓不住本质。

为了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每一位家长都应该利用一切机会,让孩子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例如,我们可以让孩子观察天上的星星,然后告诉他天上的行星都是按照一定规律运行的。或者通过接电话、打电话,告诉孩子声音信号和电磁信号可以互相转化的道理。

思维力是孩子智力活动的核心,是智力结构的核心,因而思维能力是孩子成才最重要的智力因素。

思维能力对一切人才成长都很重要,尤其是对思想家、理论家、科学家的成长更加重要。

2.克服思维惰性,拓展思维能力

思维是复杂的脑力活动,自然比较艰苦,但我们应当养成喜欢思考的良好习惯。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里贴着一条雷诺兹爵士的语录:“人总是千方百计地逃避真正艰苦的思考。

在这一句后面,爱迪生加上自己的一句话:”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乐趣。“把思考看成是生活中的最大乐趣,有了这种热爱的感情和高度的自觉,思维训练就能不断取得成果。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培养”凡事问一个为什么“的习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孟子提倡存疑,他认为有疑问的学习才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此,他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存疑的精神,反对那种没有疑问的学习,他还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例如,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说明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实例。第一个同学说:”鸡蛋能变小鸡。

老师点了点头,又问:“为什么呢?”第二个同学答完“不知道”后便坐下了。第三个被突然点了名的学生动了一下脑筋后回答说:“因为它是生的。”

显然,第一个同学是对课本的复述,第二个同学是不动脑筋的缄默,第三个同学虽用词不当,但却用自己的思维触及了“生鸡蛋具有生命力”这个相对真理。

在平时学习中,同学们还要培养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习惯。例如,在作为锻炼同学们思维能力的数学课上,不应只是要求自己做的题答案正确,而且要让自己在掌握算理、算法、编题、解题、用简练准确的语言叙述自己思维的过程中,使自己思维的每一步都有条理、有根据,符合逻辑法则。

同学们还应培养自己一问多思的习惯。一问多思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求自己有较大的思维广度,不满足对问题已有的一个答案,而是通过多思做到一问多答,一题多解;二是要求自己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对问题的思考不能浅尝辄止,不要满足于目前对这一问题的思维结果,而要持之以恒地反复思考,使认识日益深入,直到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为止。

一位数学家说过一段颇发人深省的话:

“拿数学来说,它的推理十分严谨,但是往往掩盖其原始思想。如果仅仅是看懂了推理的过程,还不等于掌握其精神实质。过去我们在学习时,对于数学上的重要概念或定理,在将其含义和推理搞清楚后,还要仔细推敲:前人是如何发现和建立它的?有什么背景?如果我们处于他当时的境地,将要怎样做?定理的证明思想是什么?定理的条件是否都必不可少?结论能否再加强?是否可以举出反例?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深入思考,认识和理解就会不断加深,对这内容就真正掌握了。”

确实,经过这样深入的思考,不仅可以“真正掌握”知识,而且也有助于克服思维的惰性,从而训练思维能力。

知识和能力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丰富的知识无疑会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任何思维都是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比如:同学们要运用比较思维,就必须对所比的两样事物有通盘的了解,并且找出类比事物的类比点;同学们要运用系统化思维,就必须有扎实理解和熟练掌握具体知识点的基础;知识是想象的“翅膀”,“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也只有在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以后才有这个可能。

因此,为了培养思维能力,我们一定要扩大视野,夯实知识基础,提高所掌握知识的质量,使思维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