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欲望是把双刃剑3
3924500000043

第43章 十误(4)

他回忆着自己不顾一切的“愚忠”和洪秀全处处的猜忌,在太平天国最后的两年时间里,他就是在这种夹缝中苦苦与湘军拼命,以辅佐这个并不完全信任他的教主和天王。

曾国藩的共鸣随着李秀成文字的展开,开始逐渐变得强烈起来。

这个坐在囚笼里拼命写作的伪忠王,其记忆力之精准,其思路之清晰,其心思之缜密,其意志之顽强,其境界之深远,绝不在湘军任何一个大将之下,也许只有自己才能与之分庭抗礼,难怪老九(曾国荃)不是他的对手!

从一无所有到统率三军,其经历与自己何其相似!他尽心尽力谋国谋事却一直不被信任,始终没有被授予全权,其艰难与坎坷又与自己如出一辙!

曾国藩一边看,一边不禁对李秀成的命运平生出许多感叹,便决定暂时不去打断李秀成的思路,再给他几天时间,让他把心里话说完吧。

1864年8月5日,第七天。

李秀成拿起一支新笔继续回到他的天国往事,经过六天来的高强度写作,第一支笔已经被他写成了残废。

曾国藩也已经连续看了七天,李秀成已经写到了天京陷落,看来就要煞尾了吧,他决定向李秀成摊牌。

在正式摊牌之前,曾国藩决定再去与李秀成谈一次。

提前摘下倒计时牌

从开始写“供词”到现在已经是第七天了,粗略算起来已经快五万字了。李秀成把每一天都清楚地记着,他知道这将是他生命中的倒计时牌。

李秀成知道这倒计时一定不会延续得太久,也许就是明天,或者后天。当曾国藩从自己这里拿到想拿的东西之后,他就会摘下这块倒计时牌。

1864年8月6日,第八天。

这一天夜里,李秀成第二次见到了曾国藩,也是最后一次。

这一次谈话的时间不是很长。

该说的大都已经写上,这次谈话也就是提前举行的一告别仪式,曾国藩不想再多费话了,反正自己想得到的已经到手了。

他早已下定决心要就地杀害李秀成,之所以拖到现在,曾国藩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李秀成不是他想杀就能杀的,也不是他想什么时候杀就什么时候杀的,更不是他想在哪儿杀就能在哪儿杀的,这一切都得朝廷最后来拿主意。

在这个世界上,暂时还轮不到什么都由他说了算。

曾国藩有自知之明,他没有曾国荃那样简单和无知,他知道自己说白了其实什么也不是,虽然现在已经是总督兼着钦差。俗话说得好,月满则亏,波峰之后必是波谷。哪朵花能百日红?朝廷能给你的,也能拿回去。朝廷给让你升入云端,也能把你打入地狱,这就是政治。

曾国藩很清楚皇权体制下的游戏规则——有实力造反的,不管有没有造反,也不管打不打算造反,都被打成造反派,精通历史的曾国藩知道历史上这样的教训几乎可以用箩筐来装。

总而言之一句话,得罪谁也不能得罪朝廷!得罪了朝廷,你伤不起!

现在是揭开谜底的时候了,曾国藩之所以让李秀成多活了这些天,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应付朝廷。

李秀成被送到天京城外曾国荃的湘军大营时,曾国藩还在安庆待着,得到这个好消息后,曾国藩就在思考怎么安置这个“一号战犯”。1864年7月26日,也就是在他前来金陵的两天之前,他曾给朝廷上了一个奏折,专门就李秀成的问题做了说明。他说,是不是搞个献俘仪式把李秀成送到北京去,得先到金陵看看情况再做决定。

曾国藩给自己留了转寰的余地,没有说一定会把李秀成弄到北京去。可他到底要看什么情况才能决定呢?

事实证明曾国藩给自己留条退路是正确的,李秀成说的这些话,还真不能让他到北京去再说一遍。

就拿李秀成被俘这个事情来说,首先就有天大的漏洞。

曾国藩已经在奏折里向朝廷吹牛,说李秀成是湘军将领萧孚泗亲自擒获,要是让李秀成去了北京,到时候一张嘴就说是两个猎户抓来的,岂不是欺君之罪?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欺君之罪,按律当斩!

还有洪秀全这个事儿,曾国藩上奏朝廷说是在湘军的强大压力下他才服毒自尽的,可李秀成知道他是病死的,到时候再张嘴一说,岂不又是一条欺君之罪!

曾国藩更怕的是李秀成到时候还不知道会说出些什么来,比如曾国藩有帝王之相诸如此类,到时怕自己要陪着他送死也难说。

总而言之,这个李秀成是绝对不能送到北京去了。

可也不能老关着啊,让他去招安太平军残部这条路也行不通,到时候出了岔子自己就是浑身是嘴也说不清哪!

看来只剩下最后一个办法了:就在金陵这儿抢先杀了他,而且要抢在朝廷要求献俘之前动手!

关了也有十几天了,大家伙都有目共睹了这位“巨俘”的确是货真价实的李秀成,朝廷到时候不可能再给他安一个弄虚作假的罪名,如果朝廷非得要怪罪下来,到时候看情况再说吧,捻军还在折腾,朝廷暂时还不会彻底地卸磨杀驴吧。

李秀成的供词也写得差不多了,到时候送到朝廷去也勉强能够交差了,里面有些话虽然还要加工一下,但这个由专门做假供词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处理,也不算是什么高难度的课题。

曾国藩再次把“供状”仔细看了一遍,认为这个原状是不能送到朝廷去,该撕毁的还得撕毁,该删改的还得删改,如果朝廷要求过目,到时候抄一份送上去,原稿就只能藏在自己身边了,是不是到时候一把火烧掉呢?这个到时候再说吧,这份珍贵的原始材料,真要付之一炬他还真有点于心不忍。经过周密地思考权衡,曾国藩初步确定了修改方案,有几个地方是必须要动大手术的:

第一,天王洪秀全的死因。曾国藩在安庆的时候就上奏朝廷说洪秀全在“官军猛攻时,服毒而死”。可是李秀成这个家伙竟然说“天王斯时已病甚重”,还说“此人之病,不食药方,任病任好,不好亦不服药”,结果不治“而亡”。晕,到时候朝廷一看,原来“长毛一号”早在攻破天京一个多月之前就已经病死了,而且还是先绝食后病死的啊。哪里是你们逼得他服的毒药了?欺君之罪,看着办吧!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还是改成下面这段话比较好,与奏折能相互佐证:“因九帅(指曾国荃)之兵,处处地道近城,天王斯时焦急,日日烦躁”,绝望之下于是“服毒而亡。”

第二,李秀成的抓获过程。李秀成说自己“被两国(应为个)奸民获拿,解送前来”,可是自己上奏朝廷说是湘军“提督萧孚泗亲自搜出”,这个麻烦,到时候朝廷一看,没你湘军和曾国藩什么事嘛!又是欺君大罪一条!还是改一下比较好,还是呼应一下奏折吧:“遂被曾帅官兵拿获。”想想不妥,还是改成“追兵”比较好,先这样吧,到时候朝廷非得要看的话就这样修改之后再上报吧。

第三,李秀成保护洪天贵福从天京突围的时间。李秀成突围的时间是傍晚七八点钟(初更)左右,自己在奏折里说是打到看到星星(见星),攻打天王府一直打到晚上十一点(三更)还没休息,此时正值李秀成放火烧了天王府和各大王府,第二天凌晨这才从太平门缺口突围而去。现在李秀成写的也是“初更”,又是一条欺君之罪!还是改成“四更”吧!“一更”天刚黑下来,就被人家跑了,几万湘军干什么去了?!改成“四更”就不一样了,打了一整天人困马乏的也情有可原,责任就轻多了。

除了以上这三条,被曾国藩重点修改的还有另一条,这个李秀成今天还没有写,留到后面再说。

曾编缉到底是进士出身,文字功夫着实了得,这些修改堪称史上水平最高、脸皮最厚的经典手笔,赛尚阿等人要是知道了也会甘拜下风,胜保等人篡改的陈玉成自述,跟这个比起来只能跳楼了。

这里顺便说一句,有学者说曾家后人拿出来的这个李秀成自述原稿是曾国藩伪造的,这个观点其实是用不着用太多笔墨去驳斥的,你想想看,曾国藩会不辞劳苦弄个赝品来给自己抹黑吗?他有这么傻吗?!

还得顺便说一句的是,曾国藩胆敢把这份自述原稿真迹保留下来,还把它当成“传家宝”让后人珍藏,不是没有考虑过有一天会公诸于众的,他虽然欺骗了朝廷,但他没有欺骗历史,也不想欺骗后人,从这一点上来看,说曾国藩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恐怕站不住脚。

曾国藩的这些改动也是可以理解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怪只怪他的运气的确不大好,先是“长毛一号”早早就绝食病死,接着“长毛二号”从湘军眼皮子底下溜走,然后“长毛三号”被两个老百姓擒获,辛辛苦苦干了这么多年,最后收获的时候出了这么多意外,朝廷的猜忌、同事的眼红,都正愁着没处下手,这下好了,还不整死你?!

供词总算骗到手了,修改得也差不多了,可是还有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摆在曾国藩面前需要他来解决,那就是如何管住李秀成的这张嘴?如果再不杀了他,万一朝廷的旨意一下,万一来个要求献俘,到时候他到了北京怎么说自己可就控制不了了,指不定到时候会闹出什么风波横生出什么枝节来!

可是朝廷好像与曾国藩心有灵犀,他们似乎已经看穿了曾国藩的小算盘,竟然抢在8月1日就已经发出了将李秀成押送北京的圣旨,曾国藩捏着圣旨很是焦急,看来自己是白忙活了一场。

要是你认为曾国藩会乖乖地按照朝廷的意思把李秀成送到北京去,那你就太天真了,而且你也最好不要去从事政治,因为政治从来就不是老实人干得了的职业。

手下那些智囊的意见与曾国藩是一致的,这个李秀成太狡猾了,无论如何也不能送到朝廷去给自己惹麻烦,一定且只能在金陵解决一切问题。

至于圣旨,到时候就说没有收到吧,天高路远的,谁能保证投寄环节上不出点意外啊!

1864年8月7日,曾国藩决定将倒计时牌提前摘了,他收起了那把看不见刀锋的软刀子,拿出了刀锋如雪的硬刀子。

倒计时已经结束了,你也甭写了,开刀问斩吧!

我不在乎那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