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言尘事凡心
39298900000005

第5章 人之初教学

早晨的空气真的特别让人神清气爽,郑箐已经来来回回在新旧校区之间的公路上走了几遍。

从旧校区往新校区的方向观察,路的左边是较为集中的居民房,特别旧校区附近。邻近公路的住家,更多地把住房改造成了商住两用房,一部份人家经营着小本生意:小卖部、小餐馆,但规模都很小,看得出来,只是为了附带增加一点收入。一个客流量稀少的偏远小镇要以脱开土地靠经营为生是不可能的事情。路的右边是一个离公路二十多米远的天然水池,水池边用砖砌起半米高的防护墙,离防护墙十多米是一圈看起来已种植了许多年的杨树及桑树。这个水池就是郑箐第一天来时看见的所谓水塘,但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郑箐发现,这是个一百米见方的水池。虽然水面上偶有风吹下的落叶,但看上去水却很清澈洁净。镇上的人包括孩子,都不到水边散步和玩耍。就这个问题,郑箐请教过谭校长,谭校长的回答很简单:这是这个镇历史以来公认的禁地,是全镇的水源,你看连水边的种的树都离水池十米之外,就是怕掉下的腐叶污染了水质。

“郑老师,早。”王秀秀的妈妈扛着锄头向郑箐打招呼,与她一起的几个中年妇人也热情地对她笑着。

“你们早,出工啊?”郑箐笑着回应道。

郑箐每天散步时都会有人向她招呼问好,郑箐也认识了一些人,如王秀秀的妈妈等。

郑箐有时觉得自己现在在梦中,以前的生活很真实。有时又觉得以前才是做梦,今天的生活才真实。

驼峰镇的人口不多,不到一千而已,还加上外出打工的在内。短短的时间,已有一大部份人认识郑箐了,虽然反过来她认识他们的全部还需要太多时间。

在这里,人们见面都会友好地问候,很难有例外。在海市,人最忽视的恰恰是人,除了同事和因工作关系有交集的人外,总会让人有一种人山人海中举目无亲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人害怕。郑箐觉得曾经的自己总是孤独地穿过人群,穿过车辆,穿过林立的高楼,然后躲回自己安全防护性能极高的那座大建筑物的其中一个小格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夜晚,郑箐会拎个小凳子坐在宿舍门前,看天天的星星,直觉今年的生活十分离奇甚至有些玄幻。前二十九年好像做了很多事,但具体到每一件,她又一点都想不起来始末,连以前认为特别有趣的,都变成了点缀在连衣裙下摆处的其中一丝可有可无的流苏,用手理理,马上消失于无形。

一个星期郑箐只有一节音乐课,空闲时间非常的多,所以郑箐更多的时间就用来看书,以及花在这样的漫步上。郑箐不知不觉又走到了老校区。

废弃的建筑物和有人住的地方不同,曾经觉得过于狭**窄老旧的地方会越发地觉得破败不堪,但空间却会因为所住的居民变成老鼠、蟑螂、孤魂而被无形中人为地放大。除非有人临时堆放物品,否则不会有人特意造访这种地方。右侧面的外墙有一些斑驳的暗红痕迹,第一次来时郑箐就认真研究过并拼凑出这些暗红痕迹其实是一句经典语录:阶级斗争是钢,其余都是目。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郑箐的心中就出现“时尚”这两个字。没错,这是那个年代时尚。从未时尚过的自己终于可以在几十年前的时尚前驻足并回望那个热热闹闹搞运动的年代。郑箐失笑,在自己曾经工作和生活的那个城市里,自己好像总是被时尚的潮流抛得远远的,因为总是在还没来得及领略并接受昨天的时尚潮流时,今天新的一波又立即将昨天的覆盖了。

郑箐漫步在两个校址之间的这条公路时,会想起柳源。从泉州到这里的不长不短的时间,柳源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就像一个符号,是她可以落脚这里成为一名编外老师的引号,是她可以毫无顾忌地倾诉的冒号,是她打算重新定位自己但还未有结果的问号。

在这里呆了一小段时间,郑箐受到了学生们空前的推崇和爱戴。她是作家,是有大文化的人,这也是柳源给她的一个新身份。在这个精神和物质文明稀缺的偏僻的小镇,郑箐与谭校长是大文化人的象征。特别是郑箐,来的地方是遥不可及的大城市,带着大城市可能才有得起的仙女一般的姿容风貌。一开始只是有几个大胆一点的孩子会试着在课堂上问一些幼稚的问题,后来这几个孩子就会到她的寝室粘着她并且让家长出面请她到家里吃饭。在这几个孩子的带动下,更多的孩子争相效仿,弄得郑箐充实到晚饭后除了睡觉连自己的个人空间都没有了,只好规定:每周一三五晚上谢绝打扰,自己要工作。

看看时间,八点。离开海市后一个星期,为长远计,郑箐给爸爸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声称决定到美国学习一年,由于日程安排较紧,来不及回家辞行,望爸妈注意身体,一年时间一晃而过,等回国无论多忙都会回家陪他们多住一些日子。

现在这个时间正好,让他们认为自己在美国工作了一天该休息了。信息发了出去:爸爸妈妈,起床了吧,我很好,只是想你们,注意身体。

抬头看看天,郑箐擦了一下眼睛。外型严肃但十分宠她的爸爸是否还一如既往的繁忙?温柔可亲常常含笑看着她的妈妈平时一人在家会不会很想念她?周末两人还是一起去菜场买菜的吧?

今天是周二,是孩子们可以到郑箐宿舍来玩的日子,晚饭一过小朋友们陆续来报到了。

“郑老师,海市大还是中国大?”一年级学生李文明期待地看着郑箐,鼻梁上有一滴不知何时弄上的黑色墨汁。

郑箐无语地看着这几个一吃完晚饭就跑到她房间的小常客。

“废话,当然中国大。中国人住的地方都是中国的。”二年级的王秀秀十分鄙视地看着李文明。

郑箐看着这几个白纸一样干净的孩子,“秀秀,不一定的,中国人也有去外国住的,难道外国也是中国的吗?”郑箐面对这些孩子是从未有过的耐心。

现在轮到李文明鄙视王秀秀了。王秀秀不理他,已经二年级的她有着师姐的骄傲,“郑老师,你一定会讲故事对不对,你给我们讲一个好吗?”

几个孩子看着郑箐。郑箐回答到,“今天不行,改天我会给你们讲《木偶奇遇记》,谁听过这个故事呢?”

郑箐觉得秀秀的这个提议真的很好,孩子的天性都一样,喜欢听故事,也许寓教于乐就是这个道理了。

“没听过。这个故事好玩吗?”李文明向往地问道。

“可能男孩子不一定喜欢听这一类的故事呢,要不等我和秀秀她们讲完这个故事,下一个故事开始时男同学再参加我们这个活动好不好?”郑秀开玩笑地看着李文明说道。

“好,好。”几个女孩子拍手说道。

轮到李文明和另一个小男孩急了,李文明说道:“我会喜欢的,老师。我全部都要听。小雨,你呢?”

叫小雨的小朋友赶快点头。

“这个建议是秀秀提的,表扬一下。那现在郑老师先工作,然后回忆一下故事内容,改天给你们讲好不好?”

“好的,那我们先回家。郑老师再见!”王秀秀回答。

“郑老师再见!”其他孩子也纷纷站起身道别。

“小朋友再见!”

孩子们刚走,谭校长的声音在门外响起:“郑老师,我给你打水来了。”

郑箐忙着起身开门,“麻烦校长了,其实我没那么弱的,提水的力气我还是有。”一边说着,一边把谭校长让进屋。

谭清把满满的一桶水倒进郑箐新买的大木盆后说道,“唉,自从你来了,这些学生们就总是来打扰你的工作。要不我和他们的家长说说,让他们不要经常这样过来吧?”

“真的不必,谭校长,我很喜欢他们。可能我刚来他们出于好奇,以后会慢慢好的。还有,有人去泉州的时候,麻烦帮我买些书,我想征求一下谭校长的意见,周六的早上我准备教学生们英语。我不知道我会在这里呆多长时间,总之孩子们学一点是一点,我怕他们再大一点赶不上其他学校的同年级学生。”郑箐一边说,一边看谭清的反应,她担心这个校长在教育上缺乏前瞻性。

“郑老师,不瞒你说,这是我的心病。没有老师肯到这里来啊。我虽然教没有问题,但我任的课实在太多了,英语现在考虑到还不是最迫切的,所以我没有排课。如果你愿意,我马上每周排上一至两节,你看好不好?”谭清激动地语气有些颤抖。他不明白,为什么一年一年的考察,教育局的同志来了又走了,所反映的实际情况他们也都一样一样记在本子上,可从来没有落到实处过。对于初级教育的重要性,国家都如此重视,为什么地方上反而是走过场呢?

如果不是偶然碰到柳总,也许自己也会最终离开这里的吧。谭清觉得自己的运气不是一般的好,他自认为自己也算是一个有良心的人,在最悲观的时候碰到生命中的贵人,不但坚定了他继续留在这里教学的决心,而且这个生命中的贵人用实际的投入来解决了孩子们的教育环境。现在又来了一个贵人,柳总说她是体验生活的作家,不管她呆多久,起码人家很细心地看到了自己教学上大的缺陷并实际地帮助解决问题。

谭清从郑箐第一次到水管处用桶接水时,就决定亲自为她担负起这个对她来说比较严峻的体力活,不为别的,单单是为了回报柳总捐助的万一也好。

他不知道她与柳总的关系,但他看得出来,他们是一类人。虽然自己也在省会城市上的大学,但自己见识到的人有限。谭清肯定,自己没认识过这类人,他们是自己世界以外的特殊存在。在庆幸的同时,谭精又觉得很可悲:为什么这些遥远的与这个偏远小镇八杆子打不着的人反而会有着比当地管理者更多的对教育的用心?谭清决定,无论郑老师在这里呆多久,他都要开这门课,有一句话不是说吗: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如果郑老师走了,再辛苦他都会把这门课接过来,这是自己唯一的对这些高尚的人的报答。

郑箐不知道自己的一个提议在谭校长心中会引起如此的滔天巨浪,只是暗忖,柳源没有看错人,真正的好的投入是需要好的经营者接手的,而教育的经营人必须是有良心有担当的人。

“那么,谭校长,明天我会列一个书单给你。还有,我没有做教师的经验,我现在任的音乐课只是相当于带着孩子们玩耍。今天王秀秀请我讲故事,我突然想到也许我可以用寓教于乐的方式给你们的语文课教学一点辅助,所以我还会买一些适合他们年纪的故事书,中外的都行。你看?”

“好的好的,太好了。这些不是问题,我尽快给你全部买回来。”谭清点头如捣蒜。

谭清欢天喜地地走了,郑箐不觉被传染的高兴起来。看看到了开机的时间,郑箐打开手机。一条信息跳了出来,打开一看,柳源的:“郑箐,你还好吧?”

郑箐突然地眼角有些湿润,这个男人!

这个男人。从相遇开始,在看似目标坚定然而又漫无目标的日子里,在看似每天很累很充实却寂寞的日子里,在看似对生命已然看淡实则茫然无助的日子里,突然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中如彩虹般划过一道亮光,短暂、绚烂、温暖。郑箐知道柳源之所以从开始的恼怒到最后决定帮助自己留在驼峰镇,是听了自己的故事,虽然他什么都没说。

这个男人的外型看似随意及随性,但与自己交往的短短时间里,你能感觉到他有非常良好的教养。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无不是看似随意但分寸感掌握得恰到好处。

洒脱,大度,干净,亲切,当然,郑箐不得不承认,还有帅气。这是郑箐心中的柳源。是的,是心中,不是眼中。

郑箐没联系过柳源,她现有最怕的是关心。就她目前的处境来说,关心是她最大的负累。如果让关心她爱她的人知道她现在的情况,自己一定会被迫住进医院,进行最可怕的各种手段的治疗。

柳源现在发来了信息。

郑箐没想到柳源的一条信息会让自己流泪,见鬼,这个萍水相逢的只知名字不知背景的陌生人,为什么现在让人有一种亲人的感觉?是自己离家太远太孤单了么?郑箐突然想打电话给他,这是郑箐离开海市后打的第一个电话。

“郑箐,是你吗?昨晚我给你发了信息,你没回,我以为你不会回了呢。”柳源的声音响起。

“对不起,”郑箐整理了一下情绪回答道,“我每天晚上十点开机看信息回信息后就关机,你的信息现在才看到。”

“怎么样,习惯吗?没办法,我也只能问候一下了,想来你要适应会十分困难。谭清对你还好吧?我不知道能为你做什么,如果你有什么要我帮忙的,尽管说,只要在能力之内。”

“谭校长对我很好,我想可能是因为你的关系,爱屋及乌吧。其实,我还好,也不需要你其他的帮助,你已经帮我很多。”郑箐想了想,还是补充道,“另外,我很高兴你会联系我,真的。”

“那么每天你开机的时候,如果想聊天,可以打我的电话,和美女聊天我会很有成就感的。还有,我晚上有的是时间。”电话那头,柳源的声音听上去好像很高兴也很轻松。

“我会的,再见。”郑箐现在不想聊太多,她感觉到自己好像站在柳源的面前,而柳源,看到了她的软弱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