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文学十七岁,骑向美国的单车
3930300000016

第16章 在美国长大

16岁是一个需要继续长大的年龄。

然而女儿的成长就突然被异域的留学生活所替代了。而在美国留学,又给予了她新的成长。对我们来说,那是种独立的成长,因为她毕竟离开了我们,离开了温暖的家和舒适的生活。出国学习尽管对她意义重大,但毕竟那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她要从此用另一种语言和陌生的人交往,她要努力适应并融入那个陌生的环境,并且要依靠自己独立开始她陌生的新生活……

而当女儿要独自面对这一切的时候,她才只有16岁。

说心里话,我对女儿的独立生活没有把握。因为在她16岁以前,几乎没有离开过家,而且她的生活也一直是由我们管理的。因此我不知道她是不是能够管理自己,对她能否在美国长大也就更没有信心了,但是我却不能帮助她。

然而女儿还是长大了。她所经历的那种由陌生到不再陌生的转换,其实就是她成长的过程。令我惊异的是,女儿竟然有如此出色的适应能力,无疑,这首先来自南希和John对女儿那无微不至的爱。但也正如南希所说,若若是个开朗热情的女孩,对任何人来说,她都将是一个很好的朋友。她会尽快调整好自己,并积极而健康地融入新生活。于是若若以她的本真和努力,很快便赢得了她在美国的新妈妈和新爸爸的爱,赢得了她新的温暖的家,还有她的新朋友和新生活。不知道这些是怎样完成的,那是不经意间的成长。她甚至没有成长的烦恼,或者她烦恼也不愿告诉我们,所以我们总是觉得她是快乐的,以至于很快她对周围的一切就不再陌生了。

一年中女儿尽管来信不多,但是在她的只言片语中,还是星星点点地记录了她的成长。

记得9月的一天,她写来信:

妈妈,上个周末我们去了波士顿,走进一家书店,猜我买了什么?——英文版的《第二十二条军规》,还有福克纳的The Sound And The Fury,中文的翻译可能是《喧哗与骚动》。我在看到那本书的前两句“透过栅栏,穿过攀绕的花枝的空当,我看见他们在打球……”时,就爱上了那本书。我本来想买《去吧,摩西》(她出国前曾读过陶洁老师翻译的《去吧,摩西》,她特别喜欢,并总是不停地和我探讨摩西),但是那本书的英文对我来说还是太难了。另外我还买了一本莫奈的挂历,类似你从美国带回的那本猫王的挂历,只不过莫奈的挂历中都是他的画。

还有,我真的很忙,不能常发E-mail,但是我爱你们。

另外,南希去纽约,看了美国网球公开赛,并且给我带回了一件美网的T恤衫,我真的非常喜欢。

听到了,这就是她正在逐渐适应和热爱的美国生活。在女儿的这封信中,我已经读到了她的某种不太鲜明的自信,但是和她初到美国时相比,她真的是已经有了自信了。

为了不让她经常给我们写信,我便只能不断地给女儿打电话。记得也是9月,一个晚上,女儿拿起电话,说南希和John不在家,他们又去给她开家长会了,所以这个晚上她要独自在家。不过有朋友在这里,那个意大利男孩安追亚,还有别的朋友,他们正在商量举行一个周末Party的事。这是女儿家的Party,所以女儿很在乎。她希望她的Party能特别成功。

这时候若若的英语已经恢复了流畅。这说明她的英语已经适应了美国的语言环境。于是她开始如流水般诉说着一个月来美国的生活,她说她已经参加了那个学校里的女声合唱组,非常好。她又说上个周末他们去了哈佛。哈佛真是太棒了,而且她非常非常喜欢那里。

她还告诉我她每天的生活很忙。她要每天早上6点40分起床,然后或者南希或者John开车送她上学。她每天会带John为她做的火鸡三明治,因为John的饭要比学校的饭好吃得多。另外每天下午2点放学后,她还要参加学校的曲棍球运动,学校的曲棍球队还时常要出去比赛,所以要到晚上六七点钟才能回家。回家后就又要吃饭又要做功课,所以每天怎么也要十一二点钟才能睡觉。所以她说她真的很忙,一点多余的时间也没有,甚至连洗衣服的时间也没有。

那么你的脏衣服怎么办?我一下子着急起来。

南希或是John洗呗。

这个小孩怎么能这样呢?记得她出国前,我还专门叮嘱了她洗衣服的事。因为在家里时,她从没有自己洗过衣服,所以我反复教给她该怎样为自己洗衣服,又提醒她首先要学会使用家中的洗衣机,因为不同品牌的洗衣机操作起来也是不同的。不知道女儿是不是记住了我的话,但总之独自生活肯定会改变她过去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以女儿对她学习方面的适应和管理,我想她一定也能够照顾并管理好自己的日常生活了,包括自己洗衣服。想不到来到美国,她竟然又掉进了一个温柔的陷阱中。南希和John是那么宠爱她,以至于让她放弃了这个本来能让她尽快长大的机会。结果等到一年后女儿回国,在洗衣服这一点上她竟然一点儿长进也没有。真是让我很遗憾。显然是我们大家对她的爱,拖延了她管理自己的进程。

说完学习和生活的问题,女儿又说到了哈佛。她说哈佛大学实在是太棒了,她也太喜欢那里了。她告诉我南希和John在哈佛为我买了一件哈佛的T恤衫。那种哈佛所特有的咖啡色。她说不久他们会给我寄来。

这个周末她会在家开好她的Party,她会请很多很多的朋友来,她要让她的Party很特别。接下来的周末她就不会在家了,因为整个马萨诸塞州的AFS小孩都要聚集在一个野营的地方,南希和John也会陪她一道去。在那里,她会结识更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然后到了10月。

10月的时候,她已经开完了她的Party,也从她的AFS学生宿营地回来。她在写给我的信中说:

妈妈,一切都好。我现在依然很忙。总有许多的事情要做。明天,我们还要有一场曲棍球比赛。我真的爱上这项运动了。因为我可以锻炼身体,和朋友聊天,坐在梭车上去拜访其他的学校。

上个周末太棒了,所有马萨诸塞州的AFS学生聚在一起。拉丁美洲的小孩棒极了。他们的舞跳得简直可以说是疯狂,就像是电视上的那种(外国人跳的)体育舞蹈,甚至更疯狂。我那天晚上很高兴,因为那些拉丁小孩都说我跳舞跳得很好。

我有很多朋友,自己交的朋友。他们都是非常好的小孩。大都是一些高一的学生,但是我喜欢他们,他们也喜欢我。

后天,我要去波士顿、哈佛广场,和丽兹一起去。

我的英语可能很好,我总能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

仅仅到了10月,女儿就真的非常自信了。那字里行间透露的,全都是她对自己的信心和满意。很高兴能经常收到女儿这样的信。这至少能让我日夜惦记她的紧张心情得到了某种程度的缓解。也许女儿并不是为了让我别为她担心,她是想让我确确实实地相信,她能行。

不久又给女儿打过去电话。

先是南希对我说,玫,若若是非常好非常好的女儿,我们大家都很爱她。然后John又拿过来电话,说,若若除了她的房间很乱之外,她真的很好。再就是她的觉睡得太少了,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叫她早睡觉……

然后若若的声音加进来。她问我,你能听懂他们说什么吗?我把我听懂的告诉了她,于是她立刻用英语告诉南希和John,我妈妈的英语不错了,于是电话的那边立刻发出了一阵欢呼声。

她说周末AFS小孩的野营非常好。她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她和世界各地的小孩们玩得很开心。她说今晚他们刚刚从宿营地回来。她很累,南希和John也很累,他们今晚决定要早睡觉。

然后若若说了她的学习。她说要学的课程其实还是挺难的。但是她会努力的。我说还是要努力学习,她立刻不高兴了,她反对我说她在美国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于是我只好又说她当然应当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玩上。我这样说过之后她才又笑了。

是的,我知道若若已经很努力了,而且她本来就是个知道努力的孩子,我干吗还要督促她呢?她已经最大限度地克制了自己的“玩心”,以至于从小到大,她几乎就没有彻底放松地去玩过。学习学习总是学习。从学钢琴到学英语再到一年一年的课程。记得有一次女儿愤怒地对我说,她不开心,因为她已经连玩的时间都没有了。说到不能玩的时候她甚至流下了眼泪,那种委屈极了的感觉。她梦想的生活是由玩组成的,但看来她的梦想是永远实现不了了。但作为对玩的梦想的怀念,她决定拒绝任何人对她的学习的督促,包括我。

说了主要的事情还是玩后,女儿才同意和我继续对话。其实我很怕她在电话中会不高兴,因为她如果因我而不高兴,会让我很长时间不安心。所以我必须立刻就将女儿的心态调整过来,我要她在这个电话结束前就能化干戈为玉帛。

幸好女儿不是那种犟脾气的小孩,很快她便高兴地告诉我,她们的那个由15个女孩组成的女声合唱小组每星期三都要练习,而她在学校管弦乐队的演奏每一天都要练习。所以妈妈,我真的非常的忙,活动也特别多。要上学要运动要做功课,还要有很多很多的家庭活动,出去吃饭,和朋友聊天,因此每一天的生活都是非常紧张的,所以我真的没有时间给家里和国内的朋友们写信或者发E-mail。她说她收到了我们的信、外公外婆的信还有朋友们的信,只是,也许……

女儿正在积极地融入到美国的生活中,而且她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她正在成为她的新生活的主宰。其实我是欣赏她这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的,尽管我时常会在心里抱怨她为什么总是不给我们写信。她有她的生活。她要生活得好就必须全身心地给予生活,那样生活才能接纳她。而她只有成为了新生活的一部分,她才能生活愉快。我理解在新的生活和人群中成长的女儿为什么会那么忙。我知道她要应付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而只有她完全应付自如了,她才算真正融入了她的新生活。而融入一种陌生的环境又是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她要和亲人亲近,和朋友友好,我们总不能让她终日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只忙于给我们写信吧。她要适应的是美国的生活,而不是纠缠在亲人之间的儿女情长中。这时候用感情困扰她当然是不合时宜的。我知道此时此刻对女儿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于是我说,你不用给我们写信,真的不用,我也会向你的朋友们解释的。不要为家里的事情分心,我们都特别好,也不像开始时那么想你了。再说我每周会给你打电话,能听到你的声音,知道你生活得很好很快活,知道南希和John和你的朋友们都很爱你,就足够了。妈妈也就放心了。我说我只希望你能在美国快快长大。

就这样,想她,充满了矛盾的。每天打开电脑,都希望能读到她的信,但又怕写信会耽误了她那么紧张的时间。我想这就是一个母亲的爱。后来没有多久我就让自己懂得了一个母亲真正的爱应当是怎样的,那就是只以女儿的“好”为前提。爱她并不意味着每天守着她,无条件地伺候她。不,不是这样的。那么,爱是什么?那就是女儿能好。只要她好。

仅仅一个多月,女儿仿佛就成熟了许多,她甚至已经能够任意安排自己的生活了。

在美国,女儿长大了,以她特有的方式。那是在我们身边所不能获得的一种成长。那成长中包含了一种健康的、自信的,如阳光一般的美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