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三国4
3933200000011

第11章 九 柳眉剑簪(1)

而在此后不久,刘玄德这厢也不幸发生异变,刘琦病逝于襄阳城。

一直以来,刘玄德有意立已故刘表的嫡子刘琦为君,奈何刘琦生来体弱多病,年纪轻轻便撒手人寰。

孔明亲自料理完刘琦的后事,返回荆州,即向刘玄德建议说:“宜急差人到襄阳去守御城池,接替刘琦。”

“派谁去好?”

“此事非关羽不可。”其实在孔明的心底里,始终对关羽的为人十分认可。

自从刘琦死后,刘玄德便一直心存不安,日夜纠结着:孙权迟早要来讨回荆州,为此东吴已经迫不及待了。

“不错,我想东吴必会来讨要荆州的,因为当日两国曾约定在先:等刘琦一死,自当归还荆州。不过主公不必心忧,等他们来了亮自有话应对。”孔明宽慰刘玄德道。

果然,二十日后东吴的鲁肃便以使者身份前来。

“我谨代表吴主孙权特来吊唁刘琦……”鲁肃于城中灵堂供上吴侯孙权送的礼品,说了一番追悼的话之后,便被请至特意设下的酒宴。双方天南地北胡侃了一通后,鲁肃终于忍不住提起来:

“想当初赤壁大战后,吴侯本欲前来接收荆州,刘皇叔却说只要刘琦公子一日在世,荆州便一日属于刘表的遗子。如今刘琦公子已离世,荆州也理应归还与东吴了吧!说句老实话,其实我今番前来,除了吊唁之外,还有此一重责大任在身哩!”

“哦,这件事情嘛,让我们改日再详谈吧!”

“改日再谈?到什么时候?”

“现在正把酒言欢,还是勿谈国事为好。”

“好吧!改日便改日,只是千万不要忘了此前的约定哟!”

鲁肃紧咬不松口,又再三叮嘱道。不想,一旁的孔明听了却冷不防义正词严地插上一句:“鲁公,我原以为你是东吴群臣中唯一明白事理的人,可是今日这一番话,却怎么看都令人觉得你也是个毫无常识的人,太不懂得世间大义与事理了!我家主公刘玄德念在你是前来吊唁宾客的分上,本想好好款待你,故此才回避提及那些事情,谁知你竟不明事理。既然如此,就让我替我家主公向你阐明个中的道理吧,你好好听着!”

见孔明冷若严霜,疾言厉色,鲁肃不由得被其气势震慑住了,唯有茫然不知所措地看着他。

“天下岂是一个人的天下?天下乃天下人的天下!昔日高祖以三尺之剑,倡义于四宇之内,开基立业,开创了大汉四百年的基业。而今时值末世之乱,从中央到地方莫不化作乱臣贼子的巢府,纲纪既乱,汉室蠢蠢,天下汹汹,兵连祸结,生灵涂炭。当此之际,我家主公刘玄德承继汉室的正统血脉,发誓起义,欲救天下苍生。他既是中山靖王之后裔,也就是当今皇帝的叔父,至于与荆州故君刘表更是血缘至深,是为堂兄弟的关系。如今刘表后嗣已绝,荆州无主,则堂弟承继堂兄之业,有何不可?又有何不义呀?若论起出身门第来,倒是吴侯孙权,原本只是钱塘一名小吏之子,可曾为朝廷建立过何样的功勋?不过是凭借着吴祖的英勇,横夺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如今孙权非但无德无能便凭空承继祖辈遗产,尚自贪婪无度,竟还想并吞汉土,未免太自不量力了!你想想,若是以君臣之道而论,我家主公姓刘,你家主君姓吴,大汉乃是刘氏天下,我家主公姓刘倒无份,你家主君姓孙反要强争?孙权应向我家主公乞求封侯封邑才是哩,这点道理你不会不懂吧?做好他农夫的本分,这才是明哲保身之道啊!——再说此前赤壁大捷,究竟是谁的功绩?若不是亮巧借东风,他周瑜又焉能展半筹之功?不过,此事不说也罢,至少亮不想在这里争论。”

真不愧是诸葛孔明!

思辨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论理又似烈焰般咄咄逼人,所向披靡。

在事理与雄辩面前,鲁肃不得不低头。然而他仍心有不甘,恨恨地反问孔明:“倘若公理昭昭,我鲁肃也没什么好辩驳的了。只是,孔明先生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儿太利己了?”

“为何说我利己?”

“先生你想,”这下轮到鲁肃反守为攻了,“此前刘皇叔当阳一役大败于曹操,溃不成军,先生孤身下东吴之时,是谁费了好大劲力排众议,说服我主孙权以及周瑜,使得原本保守不敢迎战的东吴终于下决心全面抗曹?”

“当然是鲁公你啊!”

“可今日鲁肃出使来此却遭此打击,有辱使命,只能灰溜溜地回去,既无脸见我主君,又令军方认为我言而无信,可是先生却似乎根本没有站在我的立场,对我有丝毫的同情啊!”

“……”

对于鲁肃温厚的抗议,孔明也觉得于心不忍。于是沉思片刻,提出一个变通的建议:“看在鲁公的面子上,荆州就算由刘皇叔暂时代管好了,日后若是取了其他合适的领地,再将荆州归还东吴如何?此番给你带回去一纸保证,有质在手,谅你鲁公在吴侯面前也不至于颜面尽失吧?”

“待刘皇叔取了哪一州才可以归还荆州?”

“举凡中原各处,无论哪一州都与曹、吴所属之地接壤。窃以为,唯有地处千里长江源头的西北内陆偏僻之地西川一带,还置身于世间风云之外。”

“你是说,待取下西川便可履行约定了?”

“不错,取下西川之后一定归还荆州!”

孔明命人取来纸笔,又催促刘玄德赶快写保证书。刘玄德默不作声地写下保证,盖上印章,以手遮住递给孔明:“可以么?”

孔明提笔以保证人身份在旁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随后又对鲁肃说道:“孔明乃刘皇叔的人,君臣之间连带只恐甚少公信力,请鲁公也一同连署吧。”

鲁肃只得妥协。

却说鲁肃揣着这纸保证文书返回东吴,途中经柴桑镇,便前往拜访周瑜,将出使经过一一道给他听。

“唉!你又中了孔明的奸计了!真是个老实人哪。孔明乃狡顽之徒,刘玄德更是个奸雄,像这般保证文书又有何用?你好糊涂,若带这个回去向主公复命的话,只恐头颅不保了呀!说不定还要罪及九族哩!”周瑜叹息不止地说道。

被周瑜这番吓唬,鲁肃眼前仿佛登时出现孙权怒不可遏的模样。鲁肃对此虽有所准备,也觉得很靠不住,可事已至此,又有什么办法?

周瑜一面生气,一面却也对大好人鲁肃寄予了深深的同情,他不禁想起自己当年穷困潦倒之时,正是鲁肃及时伸出援手,从乡间借来三千石粮米给自己渡难关,如今鲁肃有难自己焉能见死不救?

念及此,周瑜抱臂侧头,苦苦思索起来——如何才能帮到鲁肃?

蓦地,一个人影浮现在周瑜脑际:孙权的妹妹弓腰公主。

弓腰公主是臣子们私底下给孙权的妹妹起的绰号。佳人年方十六七,虽久居深闺中,却是生性刚毅,又精通武艺,即便脂粉霓裳也难掩其飒爽的英姿。头上斜插一把匕首权当簪子,腰间别一张雕花小弓,时刻不离,侍婢等也整日腰带长柄大刀,端的是位别具风采的奇女子。

周瑜突然想到一个主意。

“主公的妹妹弓腰公主可曾见过?”

“见过一两面。”

“你便做一回媒,想方设法将公主嫁与刘玄德。此事若成,既可弥补你的失败,又可取回荆州,可谓浑然天成的妙计啊!如今正是绝好的机会!”

“啊……让吴侯的妹妹下嫁刘玄德?”鲁肃不知周瑜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脸上露出茫然的神情,鹦鹉学舌般重复着。

周瑜笑了:“兴许我说得过于唐突,所以让你吃惊了。其实这绝非突发奇想,而是相当合情合理的安排,一定行得通的!”

“为何会有此奇想?刘玄德不是已有正室甘夫人了么?难道让吴侯的妹妹去做他的侧室?……这种事如何能向主公提起?”

“不不,你还有所不知啊,刘玄德的正室甘夫人已经病逝了,只因赤壁大战及之后颠沛流离,故此葬仪被迫拖后了。据我派出的探子回来报告说,眼下荆州城已悬挂起白幡。”

“那不是因为刘琦之死才悬挂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