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要回报以歌
3934900000003

第3章 第一辑创造月亮(3)

和那位拥有着“沉静的力量”的师父比起来,我是近乎饶舌的。现实的鞭子还没有抽打到我的身上,我已经开始喋喋地倾诉幽怨了。我不懂得有一种隐忍其实是蕴蓄力量,我不懂得有一种静默其实是惊天的告白。我的心,有太多远离清凉的时刻。面对误解,面对辜负,面对欺瞒,面对伤害,我的心燃起痛苦仇怨的火焰,烧灼着那令我无比憎恶的丑恶,也烧灼着我自己颤抖不已的生命。我曾天真地以为,这样的烧灼过后,我的眼将迎来一片悦目的青葱。

但是,我错了。我看到了火舌舔舐过的丑恶又变本加厉地朝我反扑,我也看到了自己“过火”的生命伤痕累累,不堪其苦。总能感到有一道无形的鞭影在我的头顶罗织罪名,总是先于伤口体会到头破血流时的无限痛楚。我漂泊的船何时靠岸?洗净我满头血污的河流又在何方?

当我和这位禅师在一本书里相遇,曾忍不住抚着纸页痴痴地对他讲:“因为怜恤,所以,你不允那人独自滞留岸上;遭遇毒打时,你因窥见了那人焚烧着自我生命的满腔怒火而万分焦灼;当那人跪下向你忏悔,你原谅了他,还真心地为他解脱。——你的心中,究竟储存着多少清凉?面对你丰富的拥有与无私的施与,我一颗寒酸寒苦的心,感动得轻颤起来。”

几年前在一个寺院,一位师父告诉我说:“一照镜子,你就读到了一个字。”愚钝的我傻傻地问道:“那是个什么字呢?”师父在自己的双眉上画了一横,又在两眼上各画了一下,然后,在鼻子上打了一个十字,末了,又指指自己的嘴,问:“猜着了吗?”

我懵懵懂懂地说:“没……有。”师父说:“哦,猜不着才好。猜不着,你有福了。”说完,径自去了。我急煎煎地问同行的伙伴:

“到底是个什么字啊?”伙伴说:“是个‘苦’字哦。”

——却原来,我们带着一个“苦”字来到尘世间。你是苦的,我是苦的,众生皆是苦的。

惊悸的心,枯涩的心,猜疑的心,怨怼的心,愤怒的心,仇恨的心,残忍的心,暴虐的心……这些心,全都淤塞着太多太多的苦。被苦主宰着的心远离春天,远离自由。当我们宣泄内心的苦的时候,被这苦最先蜇伤的,往往是我们自己。就像那个高举鞭子的武夫,鞭子未及落下,自己的灵魂已皮开肉绽。说到底,无非就是这样一个道理——虐人亦即自虐,爱人亦即自爱。

让我们在每一面镜子前驻足,认清自己脸上刻着的那个清晰的字,让我们深深怜惜那些被这个字穷追不舍的可怜的人,让更多的人一抬手就能轻易扪到自己心中无尽的清凉。

§§§第12节花的名字

那一年,我正面临着高考,终日埋头于题海,做那些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模拟考试题。我本是爱诗的,但繁重的课业负担压得我一看见那些分行的文字就轻呕。我一会儿巴不得即刻踏进高考考场,一会儿又盼望着高考因了某种不可抗拒力而无限延迟。我设想着自己金榜题名或名落孙山后的情形,预支着虚幻的快乐与虚幻的悲伤。当一个令人无比沮丧的假设被脆弱的心灵真实地模拟演练之后,便会狠狠地自责,仿佛这拟想与演练中包藏了某种不祥的、罪恶的自我诅咒,慌忙地用另一个光明而又美好的设想去涂擦那不快,并反复叮咛自己一定要想得更远一些、更细一些,以便用这吉祥的光芒驱散盘桓于心头的块块乌云。但越是希望如此,越是勾勒不出自己的远大前程,甚至连志愿的选择都拿不定主意——大考前的过度焦虑,使我变得魂不守舍,寝食难安。一天,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照样想着那些本不愿想却又不能不想的烦心事。这时候,我的视野里跳进了一个小鸟般的孩子。她站在一株开花的植物前,用手指着一大簇粉白的花,尖着小嗓子问:“这是什么花?”

我以为孩子是在向我发问,刚要作答,突然听到身后响起一个柔和的女声:“不知道。妈妈也不知道这花的名字。”孩子点了点头,又不依不饶地指着同一株植物上的另一小簇粉白的花,认真地问:

“那这是什么花呢?”妈妈忍不住笑了,耐心地对孩子重复了一遍前面的话。想不到,那小小的孩子竟是那样的固执,她居然站在花前不肯离开,小手指着她喜爱的一簇又一簇花团问个不停。年轻的妈妈很无奈,牵了孩子的手准备离开。这时,我听到一个声音响亮而又清晰地说道:“这叫紫薇花!”我和那年轻的妈妈几乎都被这声音吓着了,半天,我才意识到,那是我的声音。孩子扬着小脸对着我笑。孩子的母亲感激地冲我点了一下头,继而俯下身,对孩子说:“还不快谢谢姐姐!”孩子向我道了谢,嘴里不断地重复着“紫薇花,紫薇花,紫薇花”,小鸟般地飞出了我的视野。

放学路上发生的这件事惹得我莫名激动。一连几天,我都在心底重温那美妙的童声,浮躁的心渐渐宁静下来。我跟自己说,告诉孩子花的名字,解除她心中的困惑,给予她终生可用的知识,让她无论在海角还是在天涯,只要一看见紫薇花就能幸福地回忆起生命中初识这种花时的美好情景——这是多么有意义、有价值的事。而这件事的意义和价值更在于,当女孩儿成长为女人,当女人手中也牵上了一个小鸟般的孩子,当孩子站在一株紫薇前向妈妈发问时,妈妈会从容作答,并给孩子娓娓地讲一个关于自己初识紫薇花的故事——这,简直就是人间最美最美的诗了。

我跟自己说:“如果世间能有一种告诉孩子花的名字的职业,那该多好!”

就在这一年,我如愿以偿地成了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的一名学生。

我想,我所从事的职业不就是告诉孩子“花的名字”的职业吗?在你最适合铭记“花的名字”的时候,我祈望着能与你相逢。

妈妈无法告诉你的事,就让我告诉你好了。亲爱的孩子,你也许正如当年面临高考的我一样,远离诗意,远离轻松,每天被心中无端的忧烦困扰折磨,但是,你一定要设法让自己宁静下来。生活是殷勤的,她所给予我们的深情抚慰与珍贵暗示俯拾皆是。即便没有“小鸟般的孩子”跑来向你传达命运的旨意,即便没有粉白的“紫薇花”可供你指点讲解,你也有机会获得灵魂的安抚与命运的昭示。

我曾遇到过一个非凡的男生。在阅览室,同学们哗哗地翻看着时尚画报或休闲期刊,而一个坐在角落里的男生却俯在一本厚厚的精装书上啜泣不止。我好奇地走过去,想要看看他在读什么煽情小说。可当我拿起他面前的那本书时,我惊讶地发现,那居然是《史记》!我无比激赏地注视着这个流泪的男生,心中登时塞满了为他的母亲而生的骄傲和为我的祖国而生的自豪!我想说,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够被高贵的东西打动,能够在让人的心儿变软、让人的骨头变硬的读物面前专注倾心,那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有了真正的脊梁。

在文化的花海中徜徉,我的身边总围绕着可爱的孩子。在告诉孩子花的名字的同时,我也提升了自己、丰富了自己。有人说,每一个作家在创作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在心中塑造出一个理想的虚拟读者,他的文字就是为这个读者而生动。想想我自己,心中不也有个“理想的虚拟读者”吗?那是一个成长中的人。我愿意用自己文字的谷物去勤心地喂养这个人,幸福地眼看着自己虔心侍弄出的文字慢慢成为他身上的一部分——嵌进了骨头,长进了血肉。那样,我就可以得意地说:“瞧,我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

——讲一堂可以滋养你一生的课,写一篇让你看了真哭真笑的文章,编一本可以让你放在枕边常读常新的书,这些,都是我苦心指给你看的美丽的花啊。我愿意将自己的一双眼睛借给更多的孩子,让他小小的心中洒落温暖智慧的光芒。让他拥有爱的本领,听懂自我内心的语言,独行时不觉孤单,忙碌着却能微笑,面对歧路知道如何抉择,关键时刻保持冷凝头脑……默念着花的名字从一朵朵花前走过,平平仄仄,走出人生最美的意蕴,走向亲手缔造的理想巅峰。

§§§第13节感恩是门必修课

第一次听欧阳菲菲唱那首《感恩的心》,是在热闹的大街上。

在那动人的歌词和旋律面前,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不知为什么,就特别喜欢这首歌,仿佛那是从我心窝里掏出来的句子和调子。在这不期然的相遇面前,我感慨良久。

后来,我所在的学校和本市聋哑学校结成了友好学校。我们的学生和那些聋哑学生一起学会了《感恩的心》的手语表达。当我看到那些听不见旋律、唱不出歌词的孩子动情地和我的学生们一起用手语演唱《感恩的心》的时候,我和台下的观众都禁不住泪流满面。在我们这些健全的人看来,那些孩子最应该诅咒命运的不公,因为瞎了眼的命运女神残忍地把他们打入了一个死寂的世界。但是,他们非但没有诅咒,还怀了一颗可贵的感恩之心。看到他们面带微笑地打出“感恩的心”这句手语,我为自己心底隐藏着的怨尤与懊恼感到羞耻。

懂得感恩的人是幸福的人。

感恩,应该成为我们的一门必修功课。

让人遗憾的是,太多的人没有修好这门功课。幸福的生活,把我们娇宠成了“豌豆上的公主”!——爱是那一层又一层的柔软褥垫,但是,仅仅是最下层那一颗小小的豌豆粒,就惹得睡在上面的“公主”抱怨不已、叫苦不迭。被生活亏待的人,莫过于那些身体有残障的人,可就连他们都可以带着灿烂的笑用手语演唱《感恩的心》,我们这些健全的人,还有什么理由不由衷地向生活致谢呢?

“天恩浩荡”,我喜欢把这个“天”字理解成造就了我们、滋养了我们的一切爱与美。乳香与麦香,花香与茶香,墨香与书香……这些香殷勤地熏香了我们的生命,使我们越来越健壮也越来越温文,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美丽,难道,我们不应该向着这慷慨的赐予深深感恩吗?

集盲、聋、哑于一身的海伦·凯勒曾经问一个从森林里归来的人:“你在森林里看到了什么?”那个人沮丧地耸耸肩说:“森林里有什么好看的?”海伦为他的这个回答感到非常意外和遗憾,因为在她看来,那人白白地拥有了一双明亮的眼睛和一双聪敏的耳朵。森林里有那么斑斓的色彩,他却视而不见;森林里有那么动听的鸟语虫鸣,他却充耳不闻。他可怜的心灵失明了、失聪了,所以他才作出了那样令人遗憾的回答。有时候,我们也会犯类似的错误啊!面对自然的秀色,面对亲友的温情,我们常会患上一种叫做“麻木”的疾病,因为可以日日坐享,便不再将珍奇视为珍奇。每天,我们住在爱里却浑然不觉,把一切幸福的拥有理解成了理所应得。对爱麻木的心,最容易被怨恨蛀蚀,而充满了怨恨的人生往往是与成功无缘的。

想想看,我们赤身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现在的自己?巴金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他说得多好!我想说,我们其实是啄饮着“爱”长大的啊!仅仅懂得被动地领受爱,证明你还远未长大;能够被这爱深深感动,证明你已摆脱了那个幼稚的自我;而把这爱理解为一种伟大的赐予,并努力去回报这爱,证明你已走向真正的成熟。

所以,我愿意给我深爱的人们一个提醒:请认真学好“感恩”这门必修课,因为感恩的过程就是心灵提纯的过程。懂得感恩,你就能拥有幸福,并让爱你的人感到幸福;懂得感恩,你就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机会”就愿意与你牵手;懂得感恩,你就能“有勇气做我自己”,你的生命之树就容易结出成功的果实。

愿你和我一样爱上那首《感恩的心》,不管心空是阴是晴,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第14节创造月亮

唐传奇当中,有这么三个小故事,叫做《纸月》、《取月》、《留月》。“纸月”的故事是讲有一个人,能够剪个纸的月亮照明;“取月”是说另一个人,能够把月亮拿下来放在自己怀里,没有月亮的时候照照;至于“留月”,是说第三个人,他把月亮放在自己的篮子里边,黑天的时候拿出来照照。

我被这样的故事折服了。

自然惊叹古人想得奇、想得妙,将一个围绕地球运行的冷冰冰的卫星想成了自我的襟袖之物,更加慨叹那不知名的作者“创造月亮”的非凡立意。由不得想,能够作出如许想象的心,定然无比澄澈清明。那神异的心壤,承接了一寸月辉,即可生出一万个月亮。

叩问自己的心:你是不是经常犯“月亮缺乏症”?晦朔的日子,天上的月亮隐匿了,心中的月亮遂也跟着消亡。没有月亮的时候,光阴在身上过,竟有了鞭笞般的痛感。“不是我在过日子,而是日子在过我。”我沮丧地对朋友说。回忆自己走在银辉中的模样,是那样的诗意盎然,但今天的手却是绝难伸进昨天——我够不着浴着清辉的自己。这座城市里有一个冷饮馆,叫“避风塘”。

我路过了它,却又踅回来,钻进去消磨掉了一个寂寥的下午。赚去我这整个下午的,是它的一句广告词:“一个可以……发呆的地方。”灰暗的心,不发呆又能怎样?

我常常想,苦的东西每每被我们的口拒绝,苦口的药,也聪明地穿起讨好人的糖衣。苦,攻不破我们的嘴,便来攻我们的心了。

而我们的心,是那样容易失守。苦在我们的心里奔突,如鱼得水。

可以诉人的苦少而又少,难以诉人、羞于诉人的苦多而又多。忧与隐忧不由分说地抢占了我们的眉头和心头。夜来,只有枕头知道怀揣了心事的人是怎样辗转难眠。世界陡然缩小,小到只剩下了你和你的烦恼。白天被忽略的痛,此刻被无限放大,心淹在苦海里,无可逃遁。这时候,月亮在哪里?天空没有月亮,心空呢?

想没想过,剪个纸的月亮给自己照明?

创造一个月亮,其实是创造一种心情。痛苦来袭,我们习惯喟叹,习惯呼救,我们不知道,其实自我的救赎往往来得更为便捷,更为有效。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有个女孩儿被掩埋在废墟下达八天之久,在那难熬的日日夜夜里,她不停地唱着一段段“样板戏”,开始是高声唱,后来是低声唱,最后是心里唱。她终于幸存下来。她不就是那个剪个纸月亮给自己照明的人吗?劝慰着自己,鼓励着自己,向自己借光,偎在自己的怀里取暖。这样的人,上帝也会殷勤地赶来成全。

人的生命历程,说到底是心理历程。善于生活的人,定然有能力剪除心中的阴翳,不叫它滋生,不叫它蔓延,给月亮一个升起的理由,给自己一个快乐的机缘,揣着月朗月润的心情,走在生命绝佳的风景里。

§§§第15节最后的宝贝

你有没有看见过抱着玩具入睡的孩子?不管他抱在怀中的是什么东西——毛毛熊、塑料鹿、小木槌,甚至一个风筝拐——那一定是他此刻的最爱。他舍不下它。他担心如果不携它入梦,它会趁着他眠去的当儿,突然生出翼翅突地飞掉,从此再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