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石话实说
3935200000029

第29章 骄兵悍将控河朔、藩镇割据成德军

经历了八年的安史之乱,大唐王朝从鼎盛走向衰落。安史之乱之后,在那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先后登上真定政治舞台的主角儿有三个人物:第一代藩镇割据的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李宝臣的亲家田承嗣、李宝臣的儿子李惟岳。

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县城的解放街剧场北侧,有一通高大的唐代碑刻,碑额篆书“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当地俗称“封冻碑”,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个清河郡王,就是唐肃宗给李宝臣的封号。这通巨大的石碑,就是记载李宝臣功德的碑记,也是唐代藩镇割据留下的重要碑刻。

安史之乱平息后,安禄山、史思明的一些部将、州郡的太守先后归降了朝廷。唐王朝经历了八年的征战已经兵困国穷,实在无力彻底征服河北的这些叛军将帅,只能给他们委以高官,奉以厚禄,让他们继续控制原来占据的郡县。于是,这些悍将太守,就成了控制河北州郡的节度使,并且由此形成了藩镇割据地区。其中,控制石家庄市乃至衡水、沧州、邢台、保定一带的第一代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

李宝臣,北京一带内迁的奚族人。他善于骑射,曾被安禄山手下姓张的大将收为干儿子,取名张忠志。这个干儿子很为安禄山卖命。他曾率骁骑十八人抢劫太原尹,后来率领精兵驻守在土门关。安禄山被自己的亲儿子杀了以后,张忠志被委任恒州刺史,驻真定城,控制恒州周边十几座城垣,成为河北中部最重要的叛匪将领。在大唐军队围剿叛匪的时候,他跟史思明一起归顺了唐朝,又被授予恒州刺史,皇上还诏封他为密云郡公。后来,史思明再次叛唐,张忠志又跟随史思明再次反叛。当史思明也被自己的亲儿子杀死以后,张忠志就派遣自己手下的将领王武俊杀了史思明委任的恒州刺史,率领恒、赵、深、冀、易、定六个州的战卒五万人投降了朝廷,打开土门关迎接王师,被皇上封为赵国公,他的军队被命名为成德军,他成为节度使,被赐予皇帝家族的姓,取名李宝臣,并被赐予铁券,拥有免死权。他受命继续控制恒州、赵州、深州、冀州、定州、易县六州,相当于石家庄市、保定市、衡水市和邢台市北部全部由他掌控,从此开始了成德军长达一百多年藩镇割据的历史。

李宝臣虽然表面上归顺朝廷,其实一直心怀异志。他占据六州地域,拥兵数万,军库丰盈,而且与已经纷纷成为节度使的原来那些叛将们联结姻亲,互相娶嫁儿女,相互勾结,对抗朝廷。这些以往的叛军将领,虽然成了唐朝的节度使,实际上却各自为政,割据一方,有时候为了各自利益,相互征杀。

再来说第二个人物,田承嗣,河北卢龙人,出生于一个行伍世家。他与李宝臣一样,都是安禄山的悍将,也是在唐朝消灭史朝义的时候,归降朝廷,被封为魏博节度使,驻守魏州,就是大名府。他和李宝臣本来是亲家,李宝臣的弟弟娶了田承嗣的女儿为妻。

假戏真做,田承嗣如何借机发挥得罪亲友?

痛失手足,李宝臣如何寻找借口公报私仇?

巧设陷阱,唐朝如何静待其变坐山观虎斗?

有一次,李宝臣的弟弟在大名与田承嗣的儿子一起玩马球,结果马惊了,把田承嗣的儿子摔死了,田承嗣非常恼怒。李宝臣派人送了一个法杖,以示谢罪。不料这个田承嗣借机发狠,把李宝臣的弟弟给打死了,从此他们成了仇家。有一年,田承嗣出兵强占了安阳、磁县、永年等州,委任地方长官,扩大自己的地盘。李宝臣一看报仇机会来了,就和其他节度使联合上表,请求朝廷出兵讨伐田承嗣,想借机消灭他并分割他的地盘。朝廷正好也想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打击藩镇势力,于是下诏贬黜田承嗣,命令李宝臣和山东、河东各道发兵围剿。田承嗣知道李宝臣官报私仇,于是亲自率兵围攻冀州,但是却被李宝臣打败。面对朝廷派出各路大军的围攻,他不得已只好上表朝廷,要求伏法归朝。

李宝臣觉得这正是分割田承嗣势力的好时候,就和北京一带的幽州节度使朱滔联合,发兵围攻清河、沧州。这个朱滔是控制北京一带的幽州节度使,他与控制河北中部的李宝臣、控制河北南部的田承嗣,是当时河北最大的三个藩镇的节度使,在历史上称为“河朔三雄镇”,因此正定也就成为河北三镇之一。李宝臣与其他节度使联手,在磁州附近攻打田承嗣军队。田承嗣一看硬拼不行,就开始设奸计,想办法挑起李宝臣与朱滔的战争。

田承嗣知道,幽州是李宝臣的故乡,他早就想夺回来。于是,田承嗣找人刻了一方石头,在上面写了两行字,意思是李宝臣和田承嗣都应该是帝王,只要相互为友就能占领幽燕。他命人把石头埋到李宝臣境内,派了个阴阳先生告诉李宝臣这个地方有王气。

李宝臣笃信道术,听说有王气,掘出来一看,认为这是天意。这时,田承嗣派了说客来游说李宝臣:“你如果与幽州节度使朱滔攻取沧州,打下来了也不会归你。如果你宽恕田承嗣,他愿意和你联手进攻范阳,必能消灭朱滔,你就可以回到幽州老家。”李宝臣一听,这件事与他发掘的石头上的谶语一致,于是就和田承嗣修好,密谋攻取幽州。

李宝臣把朱滔的画像挂在练兵场上,要求将领们都得认识。

当时,朱滔正率兵驻守雄县一带,准备与李宝臣合兵进攻沧州,做梦也不会想到李宝臣会袭击他。为了偷袭朱滔营寨,李宝臣率领两千精骑连夜飞奔三百里,并嘱咐骑兵抓获在射箭场上看到的那个人。面对李宝臣的骑兵突袭,朱滔根本没有防备,仓促出战,幸亏穿上士兵衣服才得以逃脱。

田承嗣得知李宝臣与朱滔已经开战,哈哈大笑。他率兵回到大名府并派人对李宝臣说:“对不起,我不陪你玩了。你看到的石头上刻的谶语,是我逗你玩的。”李宝臣一听,有如五雷轰顶,差点气晕过去。从此,李宝臣南面与田承嗣结下死仇,北面又与幽州的朱滔结怨。

醉翁之意,朝廷如何给予藩将们最高封赏?

位尊权重,李宝臣为何秘密谋害众多大将?

居心叵测,李惟岳怎样制造假象秘不发丧?

朝廷为了利用河北藩镇的矛盾,颁诏加封李宝臣为同平章事,就是相当于丞相。

后来,新皇上即位,为了安抚河北的藩镇,采取怀柔政策,不断给节度使们封官晋爵,居然拜李宝臣为司空兼太子太傅,就是太子的老师,地位极高。这时的李宝臣位尊权重,兵多将广。晚年,他也想当皇帝,再加上身边有个道士不断地奉迎他,说他终有天子之福。于是李宝臣大量制作符瑞,摆设灵芝、朱草,在密室内斋戒筑坛、设置金银玉器,甚至刻制了玉玺金印。他告诉境内的官员将士,不是自己强求,而是天降符瑞,显示出了帝王之气。因为李宝臣有了当皇帝的异志,所以变得多疑猜忌。他想到死以后,必须把节度使传给自己的儿子,才能保住李家性命。

李宝臣的儿子李惟岳,优柔寡断没主见,总是听别人教唆。李宝臣唯恐下属的将领们不服,为巩固自家江山,秘密杀害骨鲠大将辛忠义等二十多人的全家老小,制造了成德军割据史上最残暴的杀戮骁勇将领的事件。他甚至准备把易州刺史张孝忠召回真定杀掉,以除后患。结果张孝忠很警惕,就是不听召唤,这才幸免一死。

当时的成德军兵马使王武俊,是个契丹族将领,勇武有谋。李宝臣对他非常信任,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王武俊的儿子,所以李宝臣没有杀他。但是,李宝臣万万没有想到,恰恰是这个王武俊,后来给他儿子带来了杀身之祸。李宝臣府上那个道士因为怂恿李宝臣称帝,非常恐惧,担心自己给李宝臣制作天子之福的器物,万一泄露必将罪不可赦,所以想杀人灭口。他对李宝臣说:“相公必须喝下甘露玉酒,天神就会从天而降,相公就能即位称帝。”李宝臣因为长期对这个道士笃信不疑,于是连续喝了三天,一命呜呼了,时年六十四岁。实际上道士在里面放进了毒药。

重金贿赂,钦差能否抵住诱惑忠心如一?

左右摇摆,李惟岳如何一错再错失良机?

不动声色,王武俊将如何坐收渔翁之利?

李宝臣死后,家奴宦官都给他的儿子李惟岳出主意,让他秘不发丧,以李宝臣的名义向朝廷上表,称年事已高,要求朝廷让他继承节度使。朝廷不允许,派遣钦差到恒州问李宝臣的病情。李惟岳用重金贿赂,请求钦差回京为他美言,结果钦差不买账,回到京师如实禀报了皇帝。李惟岳这才不得不发丧,控制了成德军的兵权,派使臣将佐一起上表,请求做节度使,但皇帝仍然不允许。

这时恰逢驻大名府的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也死了,他的侄子田悦控制了兵权。田悦也乘机上表,保举李惟岳继承节度使。当时皇帝正要革除藩镇割据的积弊,当然坚持不允许了。于是田悦派人到了真定,与李惟岳合谋,准备联兵胁迫朝廷,要回河北藩镇父殁子袭的权利。

李惟岳的一个参谋劝说他:“主子应该把田悦等人的使者抓起来,送往京师,请皇帝出兵讨伐他。这样的话,朝廷褒奖您的忠义,节度使就可以得到了。”李惟岳觉得很有道理,就让他起草奏表。另一位随从建议他:“你爹与人家这些大帅结好二十多年了,怎能一下子翻脸,而且还要扣押人家的使者。朝廷未必相信你。如果人家率兵进攻,我们孤军无援,朝廷还可能乘机剿灭我们,这万万使不得!”

听了这位随从的话,他也觉得很对,最终不知道该听哪一个。这时李惟岳的舅舅主动找他,给这个外甥详细分析了李宝臣与朱滔、田承嗣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和朝廷的关系。他劝李惟岳最好是让李惟岳的哥哥暂时管理军府,李惟岳则要亲自入朝,请求留朝为官,这样必定能得到朝廷褒奖,虽然不再承袭藩帅大位,但也不失荣华富贵,不然,定会大祸临头。李惟岳听舅舅说得言辞激烈,更加痛恨舅舅,于是便派了心腹到舅舅家进行监视。舅舅觉得李惟岳是自取灭亡,便服毒自杀了。

优柔寡断、不知远近的李惟岳与魏博节度使田悦开始联手反叛朝廷,他们进攻邢州,围攻临铭关。朝廷派了大将在临铭关打败田悦军队,斩首一万多人。这时幽州节度使朱滔也奉诏开始讨伐李惟岳。就在李惟岳困兽犹斗的关键时刻,王武俊率领数百精骑突然闯入成德军大都督府,杀了李惟岳。李宝臣、李惟岳这个奚族节度使家族,传了两代,就这样结束了割据一方十九年的历史。

这正是:

八年动乱得平息,藩镇割据烽烟起。

一代藩帅归天去,骄兵悍将夺权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