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石话实说
3935200000051

第51章 龙兴名刹留疑案、乾隆附会龙腾苑

正定隆兴寺,在历史上曾留下三大谜案。

第一个历史疑案:正定隆兴寺是不是隋朝的龙藏寺旧址?

正定隆兴寺里,有一通名扬中外的隋朝《龙藏寺碑》。隋文帝立国,推崇佛教。开皇六年(586年),恒州刺史鄂国公王孝仙奉敕在恒州城建造规模宏大的龙藏寺,恒州治所就是真定,也就是现在的正定。这是恒州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

当时刊刻的《龙藏寺碑》记载了创建寺院的过程。这通隋朝的碑记,现存于正定隆兴寺大悲阁月台前面的东侧。这块石碑,不同一般,它是国宝。

我国的碑刻字体,秦代为篆书,汉碑都是用隶书书写,所以称汉隶。北朝碑刻都是魏书,也称为魏碑体。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用楷书刻碑记事呢?就是从隋朝《龙藏寺碑》开始。因此,这块石碑号称楷书第一碑。近代金石学大师康有为认为,它对后世影响很大。唐代大书法家虞世南、褚遂良等人传承了这种遗风,也就是说这通《龙藏寺碑》,是楷书鼻祖。

正因为这通碑刻的价值非凡,意义重大,知名度极高,而且放在隆兴寺大悲阁东侧月台边,后人自然都认为这通隋碑就是隆兴寺的碑刻。因此,明清数百年以来,人们都根据这通碑想象着说:正定隆兴寺创建于隋代,原名龙藏寺。

但是,我们仔细看看,这通碑身、碑首雕刻华丽的碑刻,居然没有一个像样的赑屃碑座。目前的碑座是一块雕刻粗糙的方石,而且石质与碑刻也有很大差距。

身世迷离,隋代古碑怎样落户正定隆兴寺?

同名者众,龙兴寺名号背后有何历史隐秘?

史书留名,传奇道士与千年古寺有何联系?

20世纪80年代后期,石家庄地区文保所的李金波先生,在研究欧阳修的金石著作时,发现了欧阳修在《集古录目》中关于《龙藏寺碑》身世的记载。

欧阳修在真定做了一年的河北西路都转运使。他对河北历史文化用心颇多,尤其对保存古代重要金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在《集古录目》中说:“龙藏寺碑,齐张公礼撰。龙藏寺已废,今在常山府署之门,书字颇佳。”他说得很肯定,龙藏寺已废,在当时常山郡衙门对面,就是现在正定县政府对面,子龙广场附近。龙藏寺碑尚在,现存于隆兴寺。

这一段记载,为研究隋代龙藏寺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研究龙藏寺与后来的隆兴寺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按照欧阳修的记载,这通隋碑,原本没有在隆兴寺内,而是在隋朝龙藏寺的废墟上,该寺位于正定府衙门对面,大约今子龙广场南面。这说明隋朝的龙藏寺,历经唐及五代战乱,已寺废碑倾,无人关注。欧阳修在真定首次发现此碑并使之传于后世。

那么,欧阳修的记载可信吗?

欧阳修是一个治学严谨的学者,他和宋祁主持编纂的《新唐书》、《新五代史》最大的历史贡献,就是对《旧唐书》、《旧五代史》一些历史的甄别和考据。因此,欧阳修记载的不仅是他亲眼所见,而且是亲历亲为。而且欧阳修在真定期间,还找到了唐调露二年(680年)恒州刺史为北驱突厥伐木造桥、刊石指路的《恒岳岭路铭》。

他还以金石学家的学识和远见,对真定一些重要碑刻进行保护。据元代纳新《河朔访古记》常山郡部记载:“真定府治庑下有唐恒州刺史陶云碑一通……昔宋欧阳文忠公为河北都转运使,至真定,见碑仆府门外,半埋土中,命工掘出,立于庑下。”可见他保护古代碑刻用心良苦。

再说,欧阳修在真定做官的时候,真定的龙兴寺是皇家名刹,宋太祖亲自敕铸大悲菩萨,地位崇高。他作为北宋的臣子,就是借给他胆子,他也不敢乱说。因此,欧阳修的记载是非常准确的。

遗憾的是,欧阳修发现此碑之后,此碑如何到了龙兴寺内,他自己没说,后世也缺少记述。

李金波先生肯定地说:在正定隆兴寺内,绝没有任何隋代建筑和遗物。所以,按照欧阳修的记载,正定隆兴寺不是隋朝龙藏寺的旧址,而且与隋朝龙藏寺没有任何承袭关系。只是已经废毁的龙藏寺留下了珍贵的龙藏寺碑,后来保存到隆兴寺内,正如当年把封龙山的汉碑保存在隆兴寺内一样,仅此而已。很显然,龙藏寺碑目前的碑座,是后世迁移这座名碑的时候补做的。这是隆兴寺的第一个谜案。

第二个千古之谜,就是这座隆兴寺的名号到底何时得来。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介绍隆兴寺的导游词和书籍文章都说这座隆兴寺是宋太祖赵匡胤敕铸大悲菩萨的时候赐名龙兴寺,后清代康熙皇帝改名隆兴寺。其实,这是一个误会。

前面我们提到,唐中宗从母亲武则天手里接过皇权复辟唐朝后,接受了大臣张景源的建议,颁诏:“天下大唐中兴寺、观,宜改为龙兴寺、观。”于是,全国各州城在这一年都出现了龙兴观和龙兴寺。所以,正定和全国州一级城池的龙兴观、龙兴寺一样,是按唐中宗的圣旨创建的。全国各州都有唐代的龙兴寺、龙兴观。真定城,不仅有龙兴寺,还有龙兴观。

在《宋史·隐逸传》和明朝万历五年《真定县志·人物》中,都记载了唐末一位道士,名叫苏澄隐,是真定人。他住在镇州(今正定)的龙兴观,深得养生术,年八十多而不衰,有点像张果。五代时期后唐、后晋的皇帝相继请他进宫传授养生之术,但这个道士就是不去。这个人物的传记说明,唐代真定就有龙兴寺、龙兴观。

梁思成在《正定调查纪略》中也说,在隆兴寺转轮藏阁里,亲眼看到几尊无头的唐代漆器佛像,都很精美。这肯定就是唐代龙兴寺留下的佛造像,可惜后来流落海外。但是,梁思成先生的这段严谨的记述恰恰说明,这座古老的名刹,在唐代供奉着珍贵的干漆夹纻佛像,是皇帝敕建龙兴寺的重要遗物。而宋太祖赵匡胤只是利用了唐代龙兴寺的旧址铸造了大悲菩萨,龙兴寺的名字不是他敕赐的。

那么,唐代真定龙兴寺精美的干漆夹纻佛像,如今流落何处呢?

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有一尊唐代干漆夹纻坐佛,高96.5厘米,宽68.6厘米,跏趺坐,袒右肩,生动细腻,宛若真人。坐佛表情静谧平和,耳垂处穿有醒目的耳孔,身披翻领袈裟,衣褶自然写实,流畅生动,袒露的胸部肌肉平滑光洁,充满弹性,双手双腿残缺,裸露的肌肤处可见较为明显的贴金痕迹,袈裟表面残留鲜艳的红、蓝敷色。艺术馆的签注上标明佛像来自中国直隶省正定大佛寺。另外两尊分别藏于华盛顿弗利尔塞克勒艺术馆和巴尔摩沃尔特斯艺术馆。还有一尊被日本的盗买者山中定次郎珍藏,存留日本。

四尊造像共同的特征十分明显,都是千年前唐朝干漆夹纻工艺制作的坐佛,虽历经岁月的沧桑依然充满了无限的艺术魅力。这四尊佛像都是正定隆兴寺唐代的珍宝。

触景生情,乾隆皇帝在正定留下哪些遗迹?

追本溯源,河东狮吼的背后有何逸闻趣事?

真假难辨,龙腾苑与石家庄究竟有无关系?

第三个历史之谜,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一个叫龙腾苑的地名有关。

现在正定隆兴寺的后院,有一座规模宏大的仿古园林,叫龙腾苑。这是最近几年创建的一个新的旅游景点。那么,这龙腾苑的名号有什么来头呢?

乾隆皇帝曾在1746年《过正定隆兴寺礼大佛因题长句》诗中写道:“龙腾故园寻霸业,狮吼初地礼法轮。”用的是历史典故。

第一句说的是这座隆兴寺令人想起后燕慕容熙龙腾苑的霸业,是宋太祖赵匡胤拜谒佛祖的胜地。

狮吼,借用了北宋时期“河东狮吼”的一个典故。乾隆皇帝借用狮吼的典故,说宋太祖初次北征河东太原失败后,到真定礼佛的故事。

在1781年,乾隆皇帝再过正定时又写了《辛丑三月正定隆兴寺三叠旧作韵》,他在自注中说:隆兴寺“隋开皇时即慕容熙龙腾院,改为庙,名龙藏寺”。

乾隆这个人附庸风雅,喜欢借用老祖宗的一些典故作诗。而其实呢,他读书很不老实,经常人云亦云的胡诌。他这么一说,这里就和龙腾苑、龙藏寺套上了,还没人敢说不对。因为他是皇帝啊,他的话就是金口玉言。于是,清朝的官僚文人都跟着拍马屁。

这座隆兴寺好像真就成了慕容熙龙腾苑的旧址。《大清一统志》《畿辅通志》《正定府255志》《正定县志》都记录在案。

1986年,石家庄社科院研究员梁勇先生在编著《石家庄史志论稿》过程中,考证了石家庄市历史上一系列的地名。经过认真检索历史文献,他发现:

乾隆所说的后燕慕容熙龙腾苑,原来在辽宁省朝阳市区。为此,梁勇先生还专门到朝阳市做了考察,证实这座龙腾苑根本与正定没有任何关联。

这个慕容熙何许人也?

慕容熙,十六国时期后燕荒淫的君主,鲜卑人,后燕慕容垂的小儿子。401年,后燕的都城龙城,就是现在辽宁朝阳市发生了兵变,当时的皇帝慕容盛被杀。慕容盛的叔叔慕容熙就和寡嫂丁太后勾搭成奸。丁太后把慕容熙迎入宫中私通,而且扶持他在龙城当上皇帝。第二年,这个慕容熙要娶中山尹的两个女儿苻娀娥、苻训英为嫔妃,丁太后吃醋怨恨,准备废掉慕容熙,结果慕容熙先下手,杀了他的情人嫂子丁太后。

花样迭出,苻氏姐妹如何百般刁难官员?

积怨已深,皇室葬礼怎样最终引发兵变?

众叛亲离,后燕慕容熙如何殒命龙腾苑?

慕容熙非常宠爱苻氏姐妹,403年慕容熙封苻娀娥为皇后,为她在龙城兴建龙腾苑,广袤十余里。苻娀娥病死以后,苻训英被封为皇后。

这个苻皇后,夏天要吃冻鱼,冬天要吃生地黄,官员因不能弄到就被斩首。看来这个定州妖女比殷纣王的妲己还祸国殃民。

407年,危害军国的妖女苻皇后死了。慕容熙痛不欲生,竟然检查百官是否哭泣,对不流眼泪的官员给予处罚。慕容熙又赐死其他诸侯王的王妃给苻氏殉葬,规定家家户户都要参与建造苻后陵墓,龙城军民官吏怨声载道。

慕容熙给苻皇后出殡,因仪仗做得太高大,不能出城门,竟然下令拆了龙城的北门。他的将军们忍无可忍,于是中卫将军冯跋发动兵变,拒门自守,不让出殡送葬的慕容熙回城了。慕容熙呢,众叛亲离,狼狈逃到龙腾苑,藏在树林子里,结果被部下擒获后杀掉。

慕容熙作为后燕皇帝慕容垂的儿子,虽然他爹的都城曾经就在定州,而且离正定城不远,但慕容熙却从来没到过正定城。我们前面讲过,396年,也就是在慕容熙十一岁的时候,北魏拓跋珪攻克常山郡城真定,把常山郡迁到安乐垒,就是现在的正定城。第二年,后燕慕容宝从定州逃到龙城。从此,正定一带就是北魏控制的地区。从当时十二岁的慕容熙一直到他在龙城被兵变所杀,他根本没机会到过真定,怎么可能在真定建造龙腾苑呢?

再说乾隆皇帝觉得龙腾苑听起来是个吉祥园子,实际上是亡国殒命的败兴之地。乾隆皇帝看似很有文采,却干了非常没文化的事情。所谓隆兴寺是慕容熙龙腾苑旧址,是一个荒谬至极的谬论。

那么,这个荒谬的说法,是乾隆皇帝杜撰出来的吗?其实,它的始作俑者是元代与赵孟頫齐名的阿谀文人王思廉。

王思廉是元朝真定路获鹿县的一个学者,幼年拜著名学者元好问为师,后来被元世祖忽必烈赏识,历任昭文馆待制、翰林学士、枢密院判官、工部尚书。死了追封恒山郡公,谥文恭。

王思廉一生才华横溢,但却留下了很多拍马屁的文章。这个人做学问很不老实,他在撰写的《圣主本命长生碑》中,称龙藏寺为“后燕慕容熙龙腾苑故址”。乾隆皇帝受他影响,也不翻阅史籍,也没到朝阳看看龙腾苑旧址就跟着乱说,制造了一个千古谎言。

这正是:

隋代古刹花落去,千年古碑有龙藏。

龙腾故园在朝阳,龙兴古寺肇于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