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石话实说
3935200000063

第63章 诗人使金多感触、真定经济得复苏

金灭北宋后,南宋与金以淮河为界,南宋皇帝以“侄儿”身份敬奉金国。

四十五年后,在金朝重镇真定城里,来了一位南宋的官员,受到真定人民的跪拜。许多真定的老人,拉着这位官员的手,痛哭流涕地诉说往事,称这位南宋的官员是“中华佛国来的亲人”。这位南宋官员就是范成大。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江苏吴县人,就是今苏州市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也是著名的爱国政治家。此次他受命出使金国,途经真定,才出现开头的一幕。

范成大此次出使,任务有二:一是宋朝皇室的祖陵在河南巩县、洛阳。

四十多年来,南宋王朝虽一直对金朝奴颜婢膝,纳赋进贡,但他们连祭祖的权利都没有。于是南宋朝廷就想用“祈请”的方式,申请收回赵家祖坟所在地河南的部分土地。二是恳请在外交上,让宋朝用大宋朝皇帝的官文给金朝行文。

范成大担负着这样窝囊的使命出使金国。临行前,连宋孝帝本人都觉得羞愧难当,他心里明白,派谁去谁都是凶多吉少。因为四十年前,宋朝派资政殿大学士宇文虚中出使金朝,宇文虚中就被软禁,再也没能回来。临行前宋孝宗对范成大说:“我朝无力收复失地,才害你冒死出使,实在是难为你啊!”

与虎谋皮,范成大能否如愿成功?

物是人非,真定人为何蓬发如鬼?

睹物伤怀,真定舞如何叫人流泪?

范成大这次出行,写了一卷旅行日记,叫《揽辔录》,取东汉名士陈蕃“登车揽辔,澄清天下”的意思。

他在暑期六月“出国门”,八月渡淮河出国界,十月归来,在金国逗留了两个月。这一次出行,他充满压抑、悲怆,而又满怀忠义豪情,因此他的日记特别感人。如写北宋旧都东京汴梁的残破:新宋门内“弥望悉荒墟”,“大相国寺,倾檐缺吻,无复旧观……凡东京一门一楼,皆罗列其旧名与‘虏改’之新名”。简单的记录,反映了兵乱之痛和国殇之耻。

更让他心碎的是在真定、大名一带看到的情景。他看到沦陷四十多年的中原遗民,“民亦久习胡俗”。本来,汉人的男子遵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古训,长期蓄发。可是,金朝强迫汉人男子“剃头辫发”,“削发不如法者死”。范成大看见,“男子髡顶”,都剃成女真人的发式,“村落间多不复巾,蓬辫如鬼”。

有些父老乡亲见到范成大如同见到了亲人,指着范成大说“这是中华佛国来的人”,于是“老妪跪拜者尤多”。

同时,他也感叹金兵入主中原后,河北各种匠作绝技都已经失传。譬如丝纺织技术,河北原本是胜地。《宋史·食货志》说:河北是“蚕丝、织纴之所出”的地区,有“衣被天下”之称。朝廷在真定、山东青州、成都等地设置织锦的场院,主要织锦绮、鹿胎、透背等高级丝织品。定窑、邢窑、磁州窑的瓷器工艺和漆器漆工,无不精绝。

另外,文房四宝的制墨技术,自古出自真定、易州。真定府的太行山出松木,具有制墨的自然条件。有个叫张滋的匠师,擅长制墨,“胶法精绝”,世人争相购买他制的墨,连皇室也喜欢使用,北宋末期开封大观库中存有数万斤张滋墨。

真定人陈赡遇到异人相传,掌握了制墨的独特技法,用山中的古松烧烟,和上胶。

他做的墨越放越滋润,研出来的墨不易变干。因此,他制的墨很受欢迎,每斤可卖五万钱。真定名墨,是著名的文房四宝之一。但“靖康以后,群工南渡”,河北看不到当年的宝贝了。

除《揽辔录》以外,范成大这次出使金国,还留下七十二首诗词,汇编成《北征小集》。其中有一首《真定舞》诗写道:“紫袖当棚雪鬓凋,曾随广乐奏云韶。老来未忍耆婆舞,犹倚黄钟衮六幺。”意思是说:鬓发苍白的紫衣舞女在大棚里跳舞。遥想当年他们随着古乐在宫中起舞,如今老了仍在跳老婆婆舞蹈,伴着黄钟唱着《六幺》名曲。

《六幺》,又名《绿腰》、《录要》,是唐代著名大曲之一。

范成大在这首诗的小序中说:途中看到胡虏乐舞遍及中华。唯有真定还有北宋京师汴京的旧乐工,“尚舞高平曲破”。真实而辛酸的诗,反映了金灭宋之后汴京乐舞艺人留在真定的情况。

范成大经过滹沱河的时候,还留下了一首《滹沱河》诗,其中写道:“问道河神解造冰,曾扶阳九见中兴。如今烂被胡膻涴,不似沧浪可濯缨。”前两句说的是刘秀渡滹沱河结冰凌透的典故,笔锋一转,他感叹:“可是如今已经破败,到处是胡人的膻气,已经不像沧浪之水可以洗缨了。”

范成大这次出使不可能获得任何结果,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目标,与虎谋皮,不得而终。但是,范成大在金朝皇帝大臣面前表现得凛然风骨和豪侠气节,不得不让金朝皇帝为之慨叹。金朝皇帝根本不回答南宋朝廷的祈请,反而对范成大进行威逼利诱:“如果你留在金朝,可以封官进爵,不然,你就回不去了!”范成大威武不屈,宁愿殉国也绝不降金。最后金朝不得不说,范成大的这种慷慨气节“可以激励两国臣子”。这种弱国外交也算争取到一点精神上的尊严。

历代演变,女奚烈与郎姓究竟有无关联?

官逼民反,守愚用何种妙计把响马招安?

心系百姓,何等功绩使人为其树碑立传?

在金朝的真定,有一个女真人,叫女奚烈守愚,如果在现在,就叫郎守愚。女奚列,是女真人的姓氏,清朝改为纽祜禄,原是满语的地名,后来的“郎”姓,就是由这个姓氏演变而来。女奚烈守愚,字仲晦,真定府路吾直克猛安人。真定路的吾直克猛安,是什么地方?这要从金朝“猛安谋克”制度说起。

“猛安谋克”是女真族的军事行政组织,“猛安”,就是千夫长;“谋克”,就是百夫长。

金朝稳定了对北方的占领之后,开始招徕流亡,劝课农桑,发展生产,恢复经济,把大批女真人、契丹人从东北以“猛安谋克”的形式迁到内地。文献记载,“三百户为谋克,十个谋克为猛安”,主要是为了保证女真人家族的安全。金朝大规模向内地迁民的同时,还让女真人与汉人四五十户结成“保聚”,表面上为农作时互相“助济”,实际上是加强军事统治的一种措施。相处时间长了,民族矛盾有所缓和。如有名有姓的“乌古伦三合”,他们家原本是吉林图们一带的人,后迁徙真定猛安谋克。

这个女奚烈守愚,就是跟随父辈从东北迁到真定,落籍到叫做“吾直克”的女真移民的千户村。他六岁读书,从小信佛,坚持食素,深受汉文化影响。

明昌二年考中进士,后到山东临沂当县令。

当时,有一群五六百人的山东响马来到临沂,抢劫放火。女奚烈守愚了解到他们的诉求,想只身到响马居住的地方去见他们,他的下属都很担心,劝他别去送死。他坦然笑笑说:“他们也是被贪官逼得无奈,做响马只是为了吃饭,我若给他们提供果腹之法,他们还会杀我吗?”于是他步行去和响马谈判,给响马讲金朝安置流民的政策。他说:“官府要给你们土地,希望你们回家耕种,安居乐业。”响马们都被他说服了。

有一年闹蝗灾,金朝对人口土地和受灾情况进行普查,并说如有虚报瞒报,土地收归官府,农民收为奴隶,检举者给以奖赏。当时莒州刺史派家奴诬告临沂有人瞒报土地,获得了赏银三百万两,而且把百姓的耕地说成瞒报土地,强行征收,百姓苦不堪言。女奚烈守愚为民申诉,一直上诉到户部。经过核查,把赃官征收百姓的土地和处罚的钱财还给民众,老百姓万分感激,刻了石碑记载女奚烈的功德。

生不逢时,纥石烈德怎样临危受命?

粮草匮乏,金朝将士如何应对围攻?

天不绝人,纥石烈又能否反败为胜?

另外一位女真人叫纥石烈德,真定路山春猛安人,是随父辈内迁到真定的女真将领。明昌二年他从真定考中了进士,官做到尚书省令史,监察御史。在他仕途辉煌时,蒙古军队开始进攻金朝。

金朝迁都汴京的第二年,纥石烈德临危被授节度使,驻守黑龙江肇州东南的八里城。蒙古军队大举围攻,守城金兵粮草匮乏。而当时,就在城外五里地的鸭子河停泊着三百船粮食,纥石烈德组织队伍要把粮食运进城。怎么运?用车辆,肯定被蒙古军队截获,用船需要水道。于是纥石烈德决定疏浚河道,把护城河的水引到鸭子河。他在疏浚河道的外围设置陷阱,埋伏弓箭手抵抗蒙古骑兵的进攻,保证疏浚工程的进行。为了开通这条河道,他一天之内三五次迎战,打退前来进攻的蒙古骑兵。河道修成后,粮船运到城下,士兵们吃饱喝足,打败了蒙古军队,解了肇州之围。

金朝皇帝听说了他运粮的“绝活”,就委任他为辽东路转运使,结果黑龙江肇州军民挡着路要挽留这个清官。他为了不违抗皇命,又不被百姓阻拦,只好黑夜里向城垣磕了三个头,快马离开,赴任去了。

后来,金朝分裂,金朝大将蒲鲜万奴在辽东独立,建立了东真政权,出兵叛乱。纥石烈德和他的部将率领大军保卫金朝边境,打退了东真军队。他因功迁东京留守,任武胜军节度使。后来,纥石烈德任工部尚书,诏还中都开封,积劳成疾,累死任上。

这正是:

奉诏使金范成大,诗文悲怆闻天下。

金朝移民迁真定,猛安谋克女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