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石话实说
3935200000086

第86章 正定汇聚义和拳、意定和尚平战乱

正定隆兴寺大悲阁月台东侧的《正定隆兴寺意定和尚功德碑》,立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九月。它记载了正定隆兴寺的意定和尚劝诫义和拳、避免法国侵略军浩劫正定这段历史。

碑文这样描写当时的正定隆兴寺:“地当南北之冲,为往来游方栖息之所。以故丛林供亿之用,持重于他方僧徒大众,以名胜独冠于河北,挂单常住者不时而麇至。”碑文同时记载,光绪十二年(1886年),意定和尚从北京来到隆兴寺作住持。

碑文中没有记述意定和尚的生平简历。

那么,这位意定和尚是何方人士?又有什么特殊背景呢?

清末天津学者华学澜(1860-1906)留下了《庚子日记》《辛丑日记》,他说,正定隆兴寺的寺僧,号意定,正定本地人,俗姓王,自京师法源寺来住持。

正定县文物保管所贡俊录所长和郭玲娣老师的考证为:意定和尚是正定城内北门里人士,兄弟四人,排行老三。十三岁时因患病到正定北关镇海寺出家,祈求佛祖保佑平安。但因年幼无知,触犯了寺院戒规,挨了师傅一顿打后,跑到北京,发奋读经参禅,学成回到正定,当了隆兴寺的方丈。

相传他还是光绪皇帝的“替僧”。什么是替僧呢?原来,古代的帝王将相和权贵,为了表示信佛至诚,就寻找僧人替自己出家。尤其是皇帝在登基的时候就选好替僧,就是代替皇帝出家的僧人。有了替僧,皇帝就可以从寺院“赎”身,临朝治国。由此可见,皇帝替僧在宗教界、在朝野都有很高的地位,实际上是皇帝在佛教界的代言人。

皇帝的替僧是要经过严格挑选的。替僧的条件一般是:相貌堂皇,聪明睿智,年岁和生辰八字与皇帝相生,还要对佛教的教理、佛事仪轨等修学有素。因为替僧代表皇帝的形象,所以优中选优。一位皇帝在位期间可以不止一个替僧。

至于正定隆兴寺的这位意定和尚,何时成为光绪皇帝的替僧,文献没有记载,意定和尚的功德碑中也没说明。但碑文中记载的他的两大功德都与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有关。

御批赏赐,四朝皇家行宫怎样沦为洋人教堂?

扶清灭洋,义和团却为何聚集寺院拜佛焚香?

矛头所向,天主教堂如何风云涌动情势紧张?

碑文中提到了正定的天主教堂,就在正定隆兴寺西侧,现在军队医院内。

这里本来是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修建的帝王行宫。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皇帝都在这里住过。建筑巍峨,装饰奢华,是古城正定的标志性皇家建筑之一。

至今在这座军队医院的大院里,还留下了帝王行宫的一些建筑构件的残骸。

到了咸丰六年(1856年),清王朝日益衰败,皇帝行宫荒废。这时,天主教北京教区划正定等三十二县为正定教区。两年后,正定天主教堂的第一位法国主教来到正定。他看见清朝皇帝的行宫空寂冷落,就写了一纸公文,向清朝皇室租借行宫作为教堂。清王朝居然批准,还御批赏赐。康乾盛世的清朝皇帝的行宫就这样租给外国传教士作了天主教堂。而住持隆兴寺的意定和尚,就与天主教堂为邻。

不久,义和拳的发起人河北威县的赵三多带领亲信们来到正定,酝酿发动义和团运动。

《意定和尚功德碑》记述了义和拳在隆兴寺的活动情况:“方义和拳之始猖也,四方不逞之徒不期而云集于寺者屡矣。藉以设拳敞(场)为名,实欲以肆其妖丑之计。势甚而焰甚张。”

碑文中虽然对义和拳使用了不少诋毁的词汇,但所记载的义和拳在隆兴寺的聚议,却是千真万确的史实。

义和拳在第一次起义失败后,赵三多率领他的弟子北上冀中一带传道教拳,于是,就在正定隆兴寺秘密聚议。

根据著名的义和团战士、后来成为辛亥革命军人的威县名人郭栋臣回忆: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四月初八日,凑着佛爷生日,烧香为名,在正定大佛寺开了个秘密会议。到会者都是各县各场的重要师傅头。”商议反洋教、杀洋人的秘密行动。

对此,清政府的直隶总督、军机处从正定获得了情报,向慈禧太后秘奏:

“倾接正定有司秘奏赵三多已窜至我省,四月初八在正定大佛寺与各路领聚,并暗中派人与青县、东光的白莲教进行联络,阴谋大举。”

这次聚议是义和拳斗争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会上,赵三多把义和拳改称“神助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并发布了《神助拳义和团》的揭帖,即布告。布告在义和团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意定和尚功德碑》中说:面对义和团各路领袖,意定和尚“理谕之不能,势禁之不得”。眼看具有数百年辉煌历史的皇帝行宫,可能会因为天主教堂而被焚之一炬,而且可能殃及千年名刹隆兴寺建筑群。这种处境考验了这位高僧的智慧。

千钧一发,正定隆兴寺能否免遭火焚劫难?

婉言相劝,意定和尚为何重金贿赂义和团?

奇耻大辱,侵略者怎样坐堂审判中国官员?

意定和尚乃“婉词以谢绝之,且资送以分遣之”,就是给义和拳各路头领们大讲道理,同时用经济手段,给他们钱,让他们离开正定。赵三多原本也是要扶清灭洋,所以不愿与朝廷为敌。就这样义和拳和平撤走了,避免了一场战火,也保护了皇帝行宫天主教堂和隆兴寺的安全。

1900年,农历庚子年,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在京、津、保一带形成强大声势,严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

英、法、德、美等国驻华公使纷纷向清政府提出所谓抗议,限令清政府在两月以内铲除所谓“扶清灭洋”的义和团,否则,他们就要出兵剿灭义和团,各国军舰四十多艘在大沽口外武装示威。

1900年6月10日,八国联军以保护各国使馆为名,由英国海军司令率领在大沽登陆,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犯。

16日晚,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城。慈禧太后挟持光绪皇帝和王公大臣仓皇逃往西安。

八国联军冲进颐和园、中南海,大肆抢掠中国的国宝,在京津和周边地区以剿杀义和团为名,肆意烧杀抢掠。无数义和团民、中国的士兵和无辜百姓惨遭屠杀,就连联军统帅瓦德西也承认:联军所至,“沿途房屋未经被毁者极为罕见,大都变为瓦砾之场”。这群强盗,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之后,八国联军分兵南下、西犯,侵犯河北、山东、山西。

庚子十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进犯保定,直隶总督署被占领。留守总督署的廷雍等官员遵照直隶总督李鸿章“以礼相待”的指令,命直隶守军撤离省城,任侵略军烧杀抢掠。然而,侵略者却不买廷雍的账,而是在总督署的大堂上以纵容“拳匪”杀洋人、烧教堂的罪名,将廷雍等清室官员进行“审判”,处以死刑,枭首示众。外国侵略者端坐于总督署大堂审判中国官员,这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真是奇耻大辱。

1900年10月18日,法军提督巴尧率领法国侵略军,从保定侵入正定。面对野蛮无道的侵略军,正定名城的所有官民僧众,都捏着一把汗。正定是否会遭遇保定府同样的命运?意定和尚作为皇帝替僧能否活命?千年古刹隆兴寺会不会遭遇圆明园之祸?谁都难以预料。

正如《意定禅师功德碑》记载,当时的正定城里,洋人的马队,拉着大炮、使用火枪,旁若无人地进入了正定城。一派白色恐怖的氛围,人们都感到厄运降临。

急中生智,意定和尚用何计保护正定古迹?

历史之谜,法国大帅和中国和尚称兄道弟?

驻跸正定,慈禧又在隆兴寺留下哪些遗迹?

侵略军所至,官吏恐惧,农商惊惶,而意定一切维持保护之,竟泰然而一无所骚扰,可见,意定和尚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那么,他是如何化解这种民族灾难和危机的呢?碑文中说:意定和尚“得其将帅之心,通其语言之用,使寺之内外之人、物,下至零星琐屑,无一物而或损伤者”。这确实有些神奇。不知道意定还使用了什么魔法,用什么魅力,在侵略军中周旋,使得隆兴寺与天主教堂均安然无恙。

这位神奇的意定和尚,使得“法国大帅巴尧与之相见,握手倾心,誓同生死,虽异族而可化为昆弟”。

可能是这位意定和尚利用他的人格魅力,以及与天主教堂神职人员的交情,通过与法军将领巴尧的交流,最终不仅化干戈为玉帛,而且与巴尧结拜为兄弟,以此使正定城安然无恙。

到了1901年,辛丑年,巴尧率领法国侵略军和德军一起进攻固关失败后,从正定撤军,他在隆兴寺的方丈院内,与意定和尚拍照留念。巴尧还穿上意定和尚的袈裟留影,甚至约意定和尚一起拜谒五台山。

因此,《意定和尚功德碑》说:“正定的各方封疆大吏、藩臬重臣皆惟意定是倚仗焉。此功德不但及于遐迩,并及于朝廷天下矣。”

这是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这是一个充满传奇的人物。意定和尚与巴尧的神秘交情,也给正定历史留下了神秘的一页。

德法联军撤走了。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于1901年7月从西安经河南、直隶回京,12月31日驻跸正定。因行宫已被教堂占用,只得在隆兴寺内暂住。意定和尚遣散了义和团,送走了法国军,正定平安无事,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及其文武要臣都住在寺里,对意定和尚褒奖有加。然而,经历了近代以来清王朝的衰败之后,康乾盛世扩建的皇家寺院,此时也是一片破败景象。因国库空虚,慈禧太后也无力拨款维修,只为大悲阁题写了一方“大慈大悲”的匾额。

《意定和尚功德碑》最后对意定的功德,给予极力赞美:“欧洲诸国知中国之尚有佛教者,以隆兴寺而知之;知中国之尚有和尚者,以意定而知之。意定之名传,而佛教借意定以传矣”,“意定真佛教之一宗子也”。

这位能言善辩、处事不惊的意定和尚,经历了清末民国的多次战乱,一直守望着隆兴寺这一方神圣的净土。在晋奉战争中,他又出来化解战乱,保护古迹,为正定平安贡献了非凡的智慧。1930年,意定和尚在隆兴寺圆寂。

这正是:

意定和尚当国难,一语平息义和团。

结拜法军巴尧帅,化解兵灾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