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南湖故事
3936400000005

第5章 南湖传说(5)

王清任(1768—1831),字勋臣,玉田县鸦鸿桥镇人。是清代一位勇于探索、富于创造精神的著名医学家。在多年医事活动中,通过解剖尸体,制出了数十幅人体内脏图,纠正了以往医家著述中的谬误,用毕生精力写了一部很有科学价值的医著《医林改错》。有关他的传说在玉田、唐山、滦县一带医界流传。

清道光皇帝有个妹夫,因为是先帝嘉庆的驸马,权势很大。

有一天,王清任从这个驸马府门前过,看见几个兵卒把一个人抛出大门。王清任跑到跟前一看,被抛出来的这个人,原来也是宫庭里的一位他所熟悉的医生,被打得浑身紫一块、青一块,已经昏迷不醒。

这时,一位值班的门官跑到跟前,悄悄对他说:“王太医,你快走吧,省得招惹是非。”这位门官咋认得王清任呢?原来王清任不论到了哪里,都喜欢帮助下层人。他得知这位门官家中有一位患哮喘病的老母亲,多年了也没治好,就亲自到门官家中,给老人看病。开了个药方,老人一连吃了几副药后,病就好了,所以这个门官对王清任感恩戴德。这天,正该这个门官站岗,这才遇见了王清任,劝他赶紧离开。

门官把嘴凑近王清任的耳朵小声说:“驸马爷有个十七八岁的格格。几个月来,肚子一天比一天大起来。一连请了几位医生,都说是怀孕,因为这些医生都不知道格格尚未婚配。驸马爷还能不发火?该着这几位医生倒霉呀。要是请到你的名下,那可就麻烦了。”

王清任问:“格格到底是咋得的病?”

门官说:“这个格格很不正经,我看十有八九是真的有了身孕。王太医,我跟你讲的这些话,你可千万别跟别人说,要是让驸马爷知道喽,我就没命啦。”

王清任点了点头,然后把受伤的医生背到自己的住处。受伤的医生苏醒过来以后,王清任问他到底是咋回事。受伤的医生说:“经过我的诊断,格格确实是有孕在身,可我哪儿知道她还未出嫁呀!话一出口,驸马爷就炸了,吩咐人把我打了一顿,还说,要是请来医术高手,治好了格格的病,不是怀孕,还要拿我问罪呢。”

王清任问:“据你诊断,这个格格的身孕有几个月了?”

“凭我多年行医的经验,产期将在一个月内。如果请到你,你就随口瞎说一种病,然后开个打胎的药方,把胎儿打下去,既顾全了他家的面子,又可免受皮肉之苦。”

王清任摇摇头说:“如果把格格的胎儿偷着打下来,他不就有了治你罪的说词了吗?”

“那,那该咋办呢?”

“这你就放心吧,我事先打个主意,心中好有个谱,以防万一。”

第二天,王清任去太医院,跟上司请假十天,说探望患病的老母。准假以后,马不停蹄,回到了老家玉田县鸦鸿桥镇。在家歇了一宿,天刚亮,他就骑马来到凤凰山、大城山和现在的南湖一带。

大起早他急着忙着到这儿来干啥呢?原来,他在进入皇宫当太医以前,在老家玉田、唐山、滦县一带行医,同时还要在身上背着个药袋子采药。大南湖地区由于山水平原丘陵占全,四季分明,雨水丰沛,可产草药品种多,药性好,王清任对此了如指掌。所以他清早到这儿搜寻他需要的草药,到了中午,把所需的草药采集齐全,就又回老家了。到了家里,他就把草药洗净晾干,然后熬制成丸,几天后就回京复职。

说也巧,回京第二天一早,驸马爷就派一顶轿子来接王清任,去给他女儿看病。

一进内室,驸马爷就对王清任说:“这是我家的格格,肚子一天比一天大,依我看,不是水鼓,就是气鼓,可是请过几个医生,净是胡说八道,听说你医道高明,只好劳你大驾了。”

王清任心里明白,这是给他的暗示,就说:“不论水鼓气鼓,张嘴一看舌苔便知。”格格刚把嘴张开,王清任乘势把事先藏在手指里的一个小药丸“嗖”地弹入她的嗓子眼里。工夫不大,只见格格在床上打起滚来,豆粒大的汗珠子,从脸上一嘟噜一串地往下掉。咧着嘴直嚷:“哎哟,肚子好疼啊,疼死我啦。”驸马爷慌了神,忙问:“咋回事?”王清任说:“您老别急,格格的肚子疼,说明病快除了,咱们先到外边下盘棋吧。”驸马爷火了:“我还有心思下棋?如果格格有个好歹呢!”王清任说:“您老只管放心,如果给格格治坏喽,您老就一刀绐我个脖儿齐。”没办法,八千岁只好同王清任来到屋外,对坐下棋,一盘棋还没下完,就听内室传来“呱——”的小孩啼哭声。再看驸马爷的脸,红一阵白一阵。王清任站起身说:“驸马爷,格格的病已经治好,我告辞了。”说罢,一甩袖子,走了。

驸马爷做梦也没有想到王清任往格格嗓子眼里弹的是催产丸。孩子一生下来,丑事像风一样传了出去,他的脸面也丢尽了。能不恨王清任吗?于是就寻机报复王清任,那位门官就给王清任通风报信。王清任知道后果难料,便逃离了京城,回家乡玉田县鸦鸿桥行医去了。

§§§17.唐廷枢与将军坨

大南湖像一位美丽的少女,楚楚动人。京山线铁路似玉带一般镶嵌在她的服饰上,使她更加妩媚婀娜。

这是我国贯穿南北的铁路大动脉,往南——跨黄河、过长江聆听南海涛声;往北——经长城、走平原阅尽白山黑水。到目前,中国铁路纵横交错八万公里,孰不知中国铁路的起步却是以大南湖这一段——唐胥路开始。

唐胥路是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开启了中国人与世界接轨的铁路历史。1879年,开平矿务局出于运煤的需要,请求修一条唐山——北塘的铁路,但没有得到朝廷的批准。无奈,开平矿务局只好开掘运河运煤。可是运河只能挖到胥各庄,因为唐胥路段地势高陡,河水上不去,矿务局再次请修铁路,以“快车马路”的名义奏明只修胥各庄到唐山路段,几经磨难,才得到了清政府的批准。

唐胥路于1881年5月9日开工,同年11月8日通车,全长十公里,取名“达道”。清政府以“行驶震动陵寝,黑烟损害庄稼”为理由,只限于用骡马拖拉车辆。因运煤效率太低,两年后,才又重新启用机车牵引。

说起中国第一条铁路,就不能不说唐廷枢与将军坨。

唐廷枢,号景星,亦称镜心。出生于1832年5月19日,广东省香山县唐家镇唐家村人。唐廷枢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洋行买办,又是清末洋务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和西方近代文明在中国的积极传播者。他的一生,对创办近代民族实业、推动民族经济发展、追求强国富民作出了卓越贡献。以致李鸿章也曾如此评价:“中国可无李鸿章,但不可无唐廷枢。”

唐山矿西南方向约四公里处有一村,名将军坨,人口近千,大部姓唐。据记载:大明永乐二年(1404年),唐家太始祖唐雄自山东枣林庄千里跋涉至此,到1880年已为十七世子孙。近五百年寒来暑往,唐氏一门勤奋务实,团结邻里,自强不息,已发展为村中之大户。当然,修唐胥铁路所用地之大部分为将军坨唐氏所有。

1881年春,唐廷枢亲临将军坨。将军坨举村欢腾,如节日一般。高跷队、秧歌队亮出了各自的绝活,厨师也一展拿手好菜,村中老前辈,德高望重者陪伴左右,一番寒暄,不在话下。

还是唐廷枢首先直明来意:“我来的目的是认亲,我们唐氏家族都是一家人,我是广东的唐,你们原是山东的唐,现在是唐山的唐,我们都是尧的子孙。”

唐,是以地名命名的姓氏,帝尧被封于唐地,其继位后,又立国为唐,史称唐尧,被尊为古代最为圣明的天子。舜受禅帝位后,封尧的子孙为唐侯,唐侯之后便以唐为氏了。披阅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历史,能得天日之誉者,非尧莫属。

众人听之,顿觉亲近许多:既然我们是一家人,不妨有话直说,土地就是我们庄稼人的命啊,我的地就好比这饭桌,整整齐齐的,你在当中割开,这桌子还是桌子吗?

桌子割开就不是桌子了,但地割开就变成两块地。我们唐氏家族要学会识大体、顾大局。目前,我们的国家处于很危险的境地。老牌的和新起的霸强国家对中国鹰睃虎视,寻机择肥而噬。俄国、日本、英国和法国在侵略边疆的同时,还以种种不平等条约扩大在中国的特权。许多国家的公使聚居在紫禁城边,对政府颐指气使,他们在上海、天津划地界、修道路、颁法令、建货栈,使我们国家的土地上出现了许多独立于政府的小王国……

我们为什么受此屈辱呢?关键是我们不如人家,落后就要挨打。早在1825年英国就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此后铁路交通迅速发展。所以我们要支持国家建设,使国家富强起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虽非尧舜,但人人要为国家强盛作出贡献。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众人心悦诚服,征地问题得到解决。唐廷枢亲临将军坨遂成为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