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北大哲学课
3943000000010

第10章 快意江湖,随性生活(2)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东晋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道教理论家和实践家。葛洪一生颇为坎坷传奇,他生于一个破落的官僚贵族家庭,童年生活无忧无虑,终日骑马、习武、游玩。13岁时,父亲遭到排挤,郁郁不得志而去世,家道从此中落,葛洪只得依靠耕田砍柴奉养母亲。

困苦的生活令葛洪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他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开始借书览阅,问学解疑。16岁便开始读《孝经》《论语》《易经》《诗经》等经史书籍。

西晋末年,政治黑暗,葛洪报国无门,逐渐产生了修道炼丹的想法。于是他隐居在罗浮山,开始精研道术,终成为当时博学多闻的学者。

葛洪的著作很多,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抱朴子》一书,全书分为《内篇》和《外篇》。后人通常将《外篇》作为他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内篇》作为他道家思想的代表作。

在《抱朴子·外篇》中,葛洪畅谈时政得失,托古讽今,评论民间世俗,主张任贤举能。他认为在乱世中,当权者应该对儒、墨、名、法诸家兼收并蓄。他还认为,文章应该与德行并重,立言应当有助于教化。《外篇》流传下来的有五十篇,鲁迅先生阅读之后,称赞其为“论及晋末社会状态”的代表。

在《抱朴子·内篇》中,葛洪不仅对战国以来的神仙理论和神仙方术作了全面总结,还将道教的戒律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强调“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也就是说修仙必须积累善行、慈悲为怀,不能只重视修行。他还强调人不能单纯地将隐世山林作为唯一的人生目标,要想真正的得道成仙还要建功立业,完成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使命。

另外,葛洪也是炼丹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大家,他在《金丹》和《黄白》两篇中,系统地总结了晋以前的炼丹成就,记载了大量的古代丹经和丹法,具体地介绍了一些炼丹方法,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原始实验化学的资料。

《抱朴子》将玄学与道教神学,方术与金丹,儒学与仙学,丹鼎与符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归纳,从而确立了道教神仙理论体系,在我国道家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众神的传说

道教的神仙体系经历了一个由多到少,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汉魏两晋是道教神仙体系的初创时期,两宋是其最后的“编订”时期。

其中,我们比较熟知的有“三清、四御、五老君”。

“三清”的总称谓是“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是指天神所居住的三处圣境,即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境;也指居于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此外,“三清”还是道家哲学“三一”的象征。《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浑然天成的一个整体,它逐渐幻化生成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生成天地万物。道家认为“用则分三,本则常一”,后来道教根据这个衍化出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因此三清尊神在道教神仙体系中地位最为尊贵。

“四御”是道教天界尊神中辅佐“三清”的四位尊神,所以又称“四辅”。他们的全称是:紫微北极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

一般认为“三清”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四御”是统率天地的万神。

在“四御”之中,玉皇大帝是最受崇拜的。紫微北极大帝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统率三界星神和山川众神;南极长生大帝协助玉皇大帝执掌人间寿天祸福;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南北极与天、地、人三才,并主宰人间兵革之事;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协助玉皇大帝执掌阴阳生育、万物生长和大地河山。

“五老君”是指地位与“三清”平齐的五位天神,即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君、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君、中央玉宝元灵元老君、西方宝金门皓灵皇老君、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君。

“五老君”是道教早期尊奉的神灵,据说位于山西省介休市的绵山就是五方神灵会见群仙的地方。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八仙,是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八位神仙。

在明代以前,关于八位神仙的名字有很多种说法。明代作家吴元泰的小说《东游记》问世以后,八仙的名字基本确定为: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铁拐李,姓李,名玄,又叫李凝阳、李洪水、李孔目。传说他出生于唐朝开元年间,仪表堂堂,在终南山学道。有一次他元神出窍,肉身被老虎吃掉,无奈之下投身于一个跛脚乞丐,于是就变成了一个蓬头卷须、黑脸巨眼的丑陋汉子。铁拐李经常背一葫芦,据说里面装着仙丹妙药,专门治病救人。

八仙中名气仅次于铁拐李的是汉钟离。传说,他一出生就有3岁孩童那么大,天生福相,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成人后,他官居朝廷的谏议大夫一职,后来隐居终南山,得道成仙。他的形象常常是袒胸露乳,手摇大扇,头上扎两个小髻,悠然自若,十足一个闲散的汉子。

张果老是八仙中年老的一位,本名“张果”,因年纪最高,人们尊称其为“张果老”。传说中他背负一个道情筒,倒骑白驴,云游八方,劝化度人。

吕洞宾可以称得上八仙中流传故事最多的一位了,全真道奉他为“纯阳祖师”。同时,他也是八仙中最有人情味的一个,英俊潇洒,手持宝剑,为民除暴安良,斩妖除怪。

八仙中唯一的女性是何仙姑,相传她出生的时候紫云缭绕,头顶上有六道霞光,从小智慧敏捷,聪敏过人。13岁时,何仙姑在山中遇到了吕洞宾,吃了吕洞宾赠送的一只仙桃,从此不饥不渴,身轻如燕,并能预知人生祸福。她的形象是一位手挎花篮的姑娘。

蓝采和是一位玩世不恭,似狂非狂的行乞神仙。他身穿破衣衫,手持三尺多长的大拍唱板,在城市里边走边唱。他唱的最多的是: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三春树,流年一掷梭。

手持长笛的英俊斯文少年就是韩湘子了,据说他是唐朝大文豪韩愈的侄子,生性放荡不羁,不好读书,只爱饮酒,后来吕洞宾化名“官无上”,前来传道,点化韩湘子,助他成仙。

八仙中排名最后的是曹国舅,他的形象和其他七位迥然不同,他头戴纱帽,身穿红袍官服,手持玉板。相传,他是宋朝皇帝宋仁宗曹皇后的长弟,名景休,志在清虚,不慕虚荣,不喜富贵,后来因弟弟枉害人命,羞愧之下,隐居山林,由汉钟离、吕洞宾点化,列入仙班。

八位神仙的形象、穿着各有特色,传说是分别代表着男、女、老、少、富、贵、贫、贱,他们手中的宝物,檀板、扇、拐、笛、剑、葫芦、拂尘、花篮八物被称为“八宝”,代表八仙之品。因为八仙都是凡人得道成仙,所以在民间受到普通大众的广泛喜爱。

思想界三分天下

◎无法验证的来世幸福

晋武帝死后不久,“八王之乱”爆发了。匈奴贵族趁机攻进洛阳,俘虏晋怀帝,并将洛阳洗劫一空,西晋王朝从此元气大伤。同时,曹魏以来迁居塞内的游牧民族也乘机起兵称帝,全国又陷入分裂混战的局面。

动荡和混战的社会大环境,给人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但却给佛教的传播培植了良好的土壤。佛教所宣传的“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思想,把人们的眼光从痛苦的现实转移到无法验证的来世幸福上,让民众得以从现实的苦痛中得到些许解脱。

佛教的大乘空宗思想和老庄玄学思想有很多共同点,它们一个讲“空”,一个讲“无”。当时,玄学思潮盛行,佛教徒们为使佛教得到更广的传播,纷纷以玄学来解释印度的佛学,于是佛教玄学就此产生了。

后人还用了一个学术名词“玄佛合流”来概括这种现象,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道安﹑支遁﹑僧肇等,其中,以僧肇的思想影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