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北大文学课
3943500000010

第10章 明清魅力(2)

天地生人,都有一个良心。苟丧此良心,则人去禽兽不远矣;圣贤教人,总是一条正路。若舍此正路,则常行荆棘之中矣。

世风之狡诈多端,到底忠厚人颠扑不破;末俗以繁华相尚,终觉冷淡处趣味弥长。

【说文】

《围炉夜话》是一本文学品评著作,乃清代王永彬所撰。作者在文中虚拟了一个与至交好友在冬日里围着火炉畅谈文艺的情境,语言亲切、自然、易读。

病梅馆记

清·龚自珍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1],皆产梅。或[2]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3]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4]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5];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6]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7]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8],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9],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说文】

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本文写于1839年,正是鸦片战争前夕,作者托梅议政,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压抑、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作者要求改革政治,打破严酷的思想统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

【解字】

[1]江宁:地名,旧江宁府所在地,今在江苏南京。龙蟠:地名,龙蟠里,今在南京清凉山下。邓尉:山名,今在江苏苏州西南。西溪:地名。

[2]或:有人。

[3]欹:倾斜。

[4]固:本来。

[5]明:公开。诏:告诉,一般指上级告知下级。绳:约束。

[6]斫:砍削。

[7]夭梅病梅:摧折梅,把它弄成病态。夭,使……摧折(使……弯曲)。

[8]孤癖:特殊的嗜好。隐:隐衷,隐藏心中特别的嗜好。鬻:卖。

[9]重价:大价钱。

湖心泛月记

清·林纾

杭人佞佛,以六月十九日为佛诞。先一日,阖城士女皆夜出,进香于三竺诸寺。有司不能禁,留涌金门待之。

余食既,同陈氏二生,霞轩、诒孙亦出城荡舟,为湖游。霞轩能洞箫,遂以箫从。

月上吴山,雾霭溟,截然划湖之半。幽火明灭相间,约丈许者六七处,画船也。洞箫于中流发声,声微细,受风若咽,而凄悄哀怨,湖山触之,仿佛若中秋气。雾消,月中湖水纯碧,舟沿白堤止焉。余登锦带桥,霞轩乃吹箫背月而行。入柳阴中,堤柳蓊郁为黑影,柳断处乃见月。霞轩著白裣衫,立月中。凉蝉触箫,警而群噪。夜景澄澈,画船经堤下者,咸止而听,有歌而和者。诒孙顾余此赤壁之续也。

余读东坡夜泛西湖五绝句,景物凄黯,忆南宋以前,湖面尚萧寥,恨赤壁之箫,弗集于此。然则今夜之游,余固未袭东坡耳。夫以湖山遭幽人踪迹,往往而类。安知百余年后,不有袭我者,宁能责之袭东坡也。

天明入城,二生趣余急为之记。

【说文】

林纾(1852~1924),福建闽侯人,作家、翻译家。著有小说集《京华碧血》,诗集《畏庐诗存》,笔记《畏庐琐记》,译作《恺撒遗事》《茶花女遗事》等。

曾国藩家书(节选)

清·曾国藩

方今天下大乱,人怀苟且之心。出范围之外,无过而问焉者。吾辈当立准绳,自为守之,并约同志共守之,无使吾心之贼,破吾心之墙。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

阅陶诗[1]全部,取其太闲适者记出,将钞一册,合之杜、韦、白、苏、陆[2]五家之闲适诗纂成一集,以备朝夕讽诵,洗涤名利争胜之心。

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说文】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解字】

[1]陶诗:陶渊明的诗作。

[2]杜、韦、白、苏、陆:分别指的是杜甫、韦庄、白居易、苏轼、陆游。

少年中国说(节选)

清·梁启超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梁启超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说文】

《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动性。酣畅淋漓,多用比喻、对比,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人间词话》四则

清·王国维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1],“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2],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3],“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4],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5],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6],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当做‘蓦然回首’),那人正(当做‘却’)在,灯火阑珊处”[7],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说文】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关于文学批评的著述中最为人所重视的一部作品,是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的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但他又脱弃西方理论之局限,力求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尝试将某些西方思想中的重要概念,融入中国固有的传统批评中,称得上是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

【解字】

[1]冯延巳《鹊踏枝》:“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3]陶潜《饮酒》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4]元好问《颖亭留别》:“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5]出自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别离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6]出自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7]出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