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菁华
3943600000017

第17章 萧相国世家

相国萧何是沛县丰邑人。由于他通晓法律且有无与伦比的公正处事的才能,所以曾经担任沛县县令手下的功曹掾。

汉高祖刘邦还是平民老百姓的时候,萧何曾多次凭着官吏的职权护着他。高祖当了亭长后,萧何也常常帮助他。高祖以一名小官吏的身份去咸阳服役,其他官员们都送他三个大钱,唯独萧何送他五个大钱。

秦朝的御史奉命督察郡政,萧何经常跟着他的上司办事,把事情办得井井有条、清清楚楚。于是就让萧何担任泗水卒史,萧何在公务考评中名列第一。秦朝的御史打算回朝后进言把萧何调回身边,萧何一再坚决辞谢,才没有被调走。

等到高祖刘邦起事做了沛公后,萧何做他的县丞,常常督办公务。沛公进入咸阳后,将领们都争先恐后地奔向府库,瓜分那些金帛财物,唯独萧何入宫首先收集秦朝丞相、御史掌管的律令条文、图书等文献资料,并珍藏起来。沛公做了汉王后,任命萧何为丞相。项王军队和各诸侯军队在咸阳屠杀焚烧了一番后就离去了。汉王之所以能够全面详尽地了解天下各地的险关要塞,户口多少,哪个地方穷,哪个地方富,百姓的疾苦等,都是由于萧何完好地保存了秦朝的文献资料的缘故。萧何向汉王推荐韩信,于是汉王任命韩信为大将军。这件事的详细经过都记载在《淮阴侯列传》一文里。

汉王率兵东进,前去平定三秦,萧何作为丞相则留守治理巴蜀,安抚民众,劝导百姓安心生产以供给军队粮草。汉二年,汉王与各诸侯一起攻打楚军,萧何留守关中,侍奉太子,治理栎阳。萧何制定了各种法令规章,为汉朝建立了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萧何每做一件事之前总是先禀报汉王,得到汉王的允许后,才施行这些政事;如果有些事来不及禀报汉王,就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处理,等到汉王回来时再向他当面汇报。萧何在关中按照户籍人口征集粮草,经水路运送给前方军队。汉王曾多次打败仗,狼狈逃回来,萧何总是及时征发关中士兵,填充军队的缺额。汉王也因此把关中政事全部委托给萧何处理。

汉三年,汉王与项羽在京、索之间长期对峙,这时汉王多次派人回关中慰劳丞相萧何。鲍生对丞相说:“汉王自己在战场上风餐露宿,却多次派人来慰劳您,这是对您有了怀疑之心。为了您考虑,不如把您的儿孙兄弟中能打仗的人都派到前方去效力,汉王必定会更为信任您。”于是萧何采纳了他的建议,汉王非常高兴。

汉五年,项羽兵败身死,高祖平定了天下,于是论功封赏。由于群臣纷纷争功,所以历时一年多,也没能决定下来谁的功劳大谁的功劳小。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将他封为酂侯,给予他的食邑是最多的。功臣们都说:“我们一个个身披战甲、手执利器,多的身经百战,少的也经过几十次战斗,我们攻占城池,夺取土地,都立下了大小不等的战功。而如今萧何并没有立下这样的汗马功劳,他不过是靠着舞文弄墨耍耍嘴皮子,也不参加战斗,为什么他的封赏反倒在我们之上呢?”高祖说:“诸位懂得打猎吗?”群臣答道:“懂得。”高祖又问:“知道猎狗吗?”群臣说:“知道。”高祖说:“打猎的时候,追咬野兽的是猎狗,可是发现野兽的踪迹,指出野兽所在的是猎人。而今你们诸位仅是能捉到野兽而已,你们所做的是猎狗的事情。至于萧何,他发现野兽的踪迹,并指明野兽所在,他所做的是猎人的事情。再说诸位大多只是一个人追随我,多的也不过一家两三个人。而萧何发动自己本族的几十个人都来追随我打天下,这份功劳是我永远不能忘怀的。”于是群臣都不敢再说什么了。

列侯全都已经受到封赏后,等到向高祖奏请排列位次的时候,群臣都说:“平阳侯曹参出生入死攻城夺地,身上的伤口有七十处,他的功劳最多,应该排在第一。”高祖已经在封赏上委屈了功臣们,较多地封赏了萧何,现在到排列位次时,就不好意思再反驳大家的意见,但在他的心中仍是想把萧何排在第一。关内侯鄂千秋进言道:“各位大臣的主张都是错的。曹参虽然南征北战,有夺取地盘的功劳,但这只不过是一时之间的事情。汉军与楚军相持五年,常常损兵折将,大王也独身逃走好几次了。然而萧何常常及时从关中派遣新兵来补充前线汉军的缺额,而这些都不用大王下令,他自己就做了,正值大王最危急的时刻将几万大军送来以解燃眉之急,这种情况已经有很多次了。汉军与楚军在荥阳对峙数年,军中没有粮草,萧何从关中通过水路运来粮食,使得军粮供应从不缺乏。虽然陛下曾多次失掉山东地区,而萧何却一直牢牢地守住关中以等待陛下回来,这是万世不朽的功劳啊。如今即使失去几百个像曹参这样的人,对汉室又能有什么损失?汉室不是因为有了这些人才得以保全的。怎么可以让一时之功凌驾在万世之功之上呢!应该是萧何排第一,曹参居次。”高祖说:“好。”于是便确定将萧何排到第一位,特别恩许他可以带剑穿鞋上殿,上朝见皇帝时不必行小步快走的礼仪。

高祖说:“我听说,举荐贤才的人应该受到上等的封赏。萧何的功劳虽然很高,但是经过鄂君的讲说后才显得更为显赫。”于是根据鄂君原来就受封的关内侯食邑,加封他为安平侯。当天,萧何父子兄弟十几个人全都得到了食邑。后来又加封萧何两千户,这是由于高祖过去到咸阳服役的时候,萧何曾多送给他两个大钱的缘故。

汉十一年,陈豨反叛,高祖亲自率领军队到了邯郸。平叛还没结束,淮阴侯韩信又在关中谋反了,吕后采用了萧何的计策,杀了淮阴侯,这件事在《淮阴侯列传》中有记载。高祖在听说淮阴侯被杀之后,就派人拜丞相萧何做相国,加封五千户,并命令五百名士卒以及一名都尉做相国的护卫队。大家都来前来祝贺,只有召平来表示哀悼。召平原本是秦朝的东陵侯。秦灭以后,他就沦为平民,过着贫穷的日子,在长安城东种瓜。他种出来的的瓜味道甜美,所以大家都称其为“东陵瓜”,这是根据召平原来的封号来命名的。召平对相国萧何说:“您的灾祸从此就开始了。皇上统军在外风餐露宿,而您留守朝中,没有遭遇到战事之险,皇上反而增加您的封邑,还派了护卫队,这是由于淮阴侯刚刚在关中谋反,皇上对您也有所怀疑。所以派个卫队来监视您,并不是因为宠信您才这样做的,希望您不要接受封赏,然后把全部的家产、资财都拿来捐助军队,那么皇上就会高兴了。”萧相国听从了他的建议。高帝果然非常高兴。

汉十二年的秋天,黥布反叛,高祖亲自率军讨伐他,多次派人回来询问萧相国的情况。萧相国考虑到皇上率军在外,就在后方安抚民心,勉励百姓助战,并把自己的家财全都拿出来捐助军队,就像平息陈豨的叛乱时一样。有一个门客对萧相国说:“您再这样的话,离被灭族的日子就不远了。您位居相国,论功劳又是第一,您的功劳还能够再多吗?当初您进入关中时就深得民心,至今已有十多年了,百姓都亲附于您,您依旧那么勤勉地治理政务,受到百姓的爱戴。皇上之所以屡次派人来询问您的情况,是害怕您的威信震慑关中,功高盖主。如今您为何不多买点田地,采取低价买进、高价赊借等手段来破坏自己的声誉?只有这样做,皇上才会放心。”于是萧相国听从了这位客人的计谋,高祖才感到非常高兴。

高祖剿灭黥布的叛军后回来,有百姓拦路上书,说相国用低价强买田地房屋达到数千万。皇上回到京城后,相国进见。皇上笑着对他说:“你这个相国竟然是这样‘利民’的!”高祖把百姓的诉状都交给相国,对他说:“你自己向百姓谢罪吧。”相国趁此机会为百姓请求道:“长安一带地方狭窄,然而上林苑中有很多空地,早就因废弃而变得荒芜了,希望您能让百姓们进去开垦种田,让他们只收走粮食,留下禾秆作为禽兽的食料。”高祖大怒道:“相国你大量地收取了商人的贿赂,然后就替他们说话,要来占用我的上林苑!”于是把相国交给廷尉处治,用镣铐将其拘禁了起来。过了几天,王卫尉侍奉高祖时,上前问高祖道:“相国究竟犯了什么弥天大罪,陛下您要这么严厉地把他拘禁起来?”高祖说:“我听说李斯做秦始皇的相国时,有了成绩就归功于主上,出了差错则都由自己来承担。如今相国收取奸商的一大笔钱财,而替他们请求占用我的苑林,以此来讨好民众,所以我要把他铐起来治罪。”王卫尉说:“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如果因为这件事有利于百姓而为他们请求,这的确是宰相分内的事,陛下为什么会怀疑相国是收取了商人的钱财才这样做呢!况且陛下您与楚军相持数年,陈豨、黥布反叛的时候,陛下您又亲自率兵前往平叛,那时相国留守关中,他只要跺一跺脚,那么函谷关以西的地盘就不再归陛下您所有了。相国不趁着那时为己谋利,如今反而会贪图那些商人的钱财吗?再说秦始皇正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过错才失去了天下,那是李斯替他分担过错的结果,又哪有值得效法之处呢?陛下您为什么会怀疑宰相到如此浅薄的地步!”高祖听了他的话后不太高兴。这天,高祖派人持节赦免了相国。相国上了年纪,平时一向谦恭谨慎,他入宫拜见高祖,赤脚步行谢罪。高祖对他说:“相国算了吧!相国为百姓请求苑林这块地,我却不答应,我不过是像桀、纣那样的暴君,而你则是一个贤相。我之所以用镣铐把你拘禁起来,是想让百姓了解我的过错。”

萧何一向与曹参不和,到萧何病重的时候,孝惠帝亲自去探望相国,趁机便问道:“如果您故去了,谁能够接替您呢?”萧何回答说:“最了解臣下的才德的,莫过于君主了。”孝惠帝说:“您觉得曹参怎么样?”萧何叩头说:“皇上您得到合适的人选了!我死而无憾了!”

萧何购置田宅必定会选在贫苦偏僻的地方,盖房子也不修筑围墙。他说:“如果我的后代有贤德的话,就会学习我的俭朴;后代没有贤德,这样的房子也不会被有权势的人家所强夺。”

孝惠二年,相国萧何去世,其谥号为文终侯。萧何的后代,因犯罪而失去侯爵封号的共有四世,每次没有继承人的时候,天子总是再寻找萧何的后代,续封为酂侯,其他功臣的待遇没有谁能够跟萧何相比。

太史公说:萧相国在秦朝时只是个从事文职的小官吏,碌碌无为,没有什么惊人的业绩。等到汉室兴盛,仰仗皇上的余光,萧何谨慎地守卫关中,趁着百姓痛恨秦朝严苛的法律,顺应历史潮流,更改旧法颁布新律。韩信、黥布等人都已被诛灭,而萧何的功勋显得更为卓著。他的地位居于群臣之首,声望延续到后世,能够与闳夭、散宜生等人媲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