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养生中国
39436300000086

第86章 一日两餐更符合养生

大多数的人都是一天吃三餐饭,有的地方还流行吃宵夜,一天要吃四餐。一次我去川都,已经是凌晨4点钟左右,路过夜市一条街的时候看到路边吃饭的人仍然很多,让人产生了错觉,怀疑是不是看错时间了。

许多人已经没有了一天几餐的概念,甚至没有了吃饭的时间概念,什么时间想吃就吃,什么时间饿了就吃,生活没有规律,白天和黑夜没有什么区别了,黑白颠倒的生活,吃饭更没有规律可言。24小时餐厅是一个新生事物,十几年前只是在上海这些大城市看见有24小时营业的餐厅,近些年许多地方都有24小时餐厅,生意还很好,人们随时可以进去吃饭。在偏远山区的小城镇,都有24小时餐厅,凌晨去就餐的人仍然不少。

先秦以前是一天吃两顿饭,后来一部分人慢慢改成一日三餐,现在也有地区实行的仍然是一日两餐。有人说人们开始吃一日三餐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有条件一天吃三餐。这样的生活方式和生产力无关,和养生有关,最早记录的一日三餐的时间是春秋时期,和孔子讲的礼坏乐崩开始的时间相吻合,人们的养生思维淡化了,许多不符合养生思维的事物产生了。

商代人为两餐制,一餐是在上午进之,约当今7-9点间,称为‘大食’,一餐在下午,约当今15-17点间,称为‘小食’,两餐就食时间约定俗成,又被纳为时辰专名。”(宋镇豪《夏商社会生活史》)直至明代人们仍多习惯两餐。明初洪武年间,宫中饮食相当俭朴,即使御膳,也只是在奉先殿日进二膳(李乐《见闻杂记》卷六)。根据清宫档案所藏乾隆南巡的膳单,乾隆帝每天只吃两顿正餐,分别叫“早膳”和“晚膳”。最早有记载的一日三餐是楚国的楚成王,项羽为了打仗让士兵实行了一日三餐,一日三餐在汉朝以后才在贵族中间逐渐流行,贵族阶级一日三餐,普通老百姓仍然是一日两餐。

减少吃饭对健康有什么具体的益处,西方科学家做过系统的研究: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以恒河猴为对象开展长期研究,研究选择恒河猴为对象的原因是人类与恒河猴93%的基因相同,衰老方式一致。研究发现,每天进食量减少30%的猴子,最长寿命达到43岁(超过该猴群平均寿命20岁),减少进食量的恒河猴不仅外表更年轻,而且身体更健康。其癌症和心脏病发病率降低50%以上,糖尿病发病率为0。在为期20年的观察研究中,控制进食量的猴子,死亡率仅为13%,而随意进食的猴子死亡率高出前者近3倍,高达37%。这些研究表明,灵长类动物的衰老具有可控性,与之相关的疾病也就可以延迟发病。

美国塔夫茨大学营养专家苏珊罗伯茨及其研究小组对218名21~50岁的参试者研究发现,食物摄入量减少25%的人,血液中好胆固醇明显升高,肿瘤减少25%,胰岛素抵抗降低40%,整体血压更低。只需少吃一点,人的寿命轻松延长20岁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翻译成白话文,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追求吃饱,居住的地方不追求安逸,做事勤勉,说话谨慎,多请教与品德高尚的人来端正自己,这样的人就可以说是好学生了。这段话里面有很重要的一句话:食无求饱,孔子把不吃饱当做好学生的第一标准。孔子认为好学生第一个标准是吃饭不要吃饱,也是非常重要的标准,被人们忽视了。

不是用养生的角度去解读《论语》,孔子的这段话也不好理解,好学生和吃饭多少有什么关系?现在没有老师和家长会教育学生吃饭不要吃饱,孔子食无求饱的养生思想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解读孔子的食无求饱的养生思想,还要了解孔子生活的时代人们每天吃几餐饭。在孔子生活的年代,人们是一日两餐,一日两餐还不让人吃饱,这就是孔子追求的生活方式,只有达到孔子的这个饮食标准的人才能被称为君子。对比孔子的这个标准,还有多少人可以被称为是君子?

西方人一般都是吃三餐,英国人甚至吃四餐,西方人的饮食以晚餐为主,早餐和午餐简单,晚餐很丰盛,晚餐在西方人的饮食习惯里是主餐。西方的贵族阶层把一日多餐当做贵族的特权,作为贵族和普通人的区别,英国王子查尔斯每天要吃7顿饭,不论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贵族都是把多吃当做贵族的象征。贵族大多不会为吃不到什么而发愁,他们比普通人更有条件养生,吃的好、吃的多并没有让贵族长寿。人们学习西方的文化,把西方的这个饮食习惯也引进过来了,这样的饮食习惯不符合养生。现代人慢性病多、亚健康多和我们抛弃了传统的饮食习惯,学习西方人的饮食习惯有一定关系。

佛教是追求养生的宗教,寺院的和尚一天只能吃两餐。佛教的八戒当中的第八条:奉法,时过中不食。意思也就是过午不食。也就是说,在中午到次日黎明这一段时间,不允许吃东西。佛教认为晚上是动物吃饭的时间,半夜是鬼吃饭的时间,早上和中午才是人最佳的吃饭时间。

过午不食的好处很多,首先能让肠胃得到适当的休息。人体的推陈出新从清晨4点开端加快,而在下午16点抵达最高峰,晚上睡觉时人体处于休眠状态,各个器官也需要休息。如果吃的多,胃部等消化系统就不能休息了,半休息半工作,食物消化的时间过长,食物没有消化好,肠胃也没有休息好,没有消化完全的食物在人体内形成毒素,长期没有休息好的肠胃容易生病。

人体摄入食物以后,全身的血液会重新分配,更多的血液需要集中到消化系统,因而心、脑、肺、肾、肌肉等器官处于相对缺血的状况。吃过多的晚饭造成睡觉时心脏处于缺血状态,加上心脏在睡觉的时候跳动就慢,容易形成心肌缺血而猝死。对于那些心脏等器官本来就不好的人来说,晚餐吃的过多也可以诱发疾病的发生。消化系统的肝脏、胰腺、胃、肠,只有在饥饿的状态下,才能排泄更多的消化液,把人体的毒素经过消化液排出。吃过量的晚餐让有毒的消化液就会被人体重新吸收;不吃晚饭,有毒的消化液就会被肠道里的膳食纤维吸收而成为粪便排出。青少年需要有足够的睡眠才能更好的生长发育,生长要靠脑垂体排泄的生长素。晚餐吃的过多引起脑垂体就会处于相对缺血的状况,当然不会排泄很多的生长素,影响孩子生长发育。

孔子说礼坏乐崩指的是人们不注意养生,把用来养生的礼和乐都抛弃了,圣人创制的礼和乐都是让人们用来养生的方法。春秋以前的人一日吃两餐是人们注重养生的选择,不是因为全社会生活水平低下。现代人往往认为古人生活的时代是落后、愚昧无知的时代,这样的认识是非常错误的。古人在有些方面是比现代人更智慧,至少在养生这个问题上,古人比我们理解的更深刻。

《黄帝内经》上面说: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上古还不能确定是什么时间,但是那时间的人普遍长寿,后来人们平均寿命又减少了,这应该和人们放弃了前人的养生生活方式有关系。

一日两餐是被人们忘记的养生生活方式,重视养生就应该重视一日两餐,至少要做到晚餐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