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老子的智慧:大道无所不在
3944500000042

第42章 大音希声

【原文】

上士[1]闻道,勤[2]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3];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4]有之:

明道若昧[5];

进道若退;

夷道若类[6];

上德若谷[7];

大白若辱[8];

广德[9]若不足;

建德若偷[10];

质真若渝[11];

大方无隅[12];

大器晚成[13];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14];

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15]。

【注释】

[1]上士:很聪明,思想境界很高的人。

[2]勤:积极、勤奋。

[3]若存若亡:好像寻在,有好像没有。指中士对“道”的存在半信半疑。

[4]建言:立言、设言。古代流传下来的格言或成语。

[5]明道若昧:明,明亮、光明的。昧,暗昧,不清楚。

[6]夷道若类:夷,平坦、顺利。类,偏颇,崎岖不平。

[7]谷:山谷,形容胸怀宽广。

[8]大白若辱:大白,最清白,最白。辱,污垢、污浊。

[9]广德:高深广大的德行。

[10]建德若偷:刚健正直的德行。偷,懈怠,不积极的样子。

[11]质真若渝:渝,混浊、污浊。

[12]大方无隅:大方,最方正。隅,角。

[13]大器晚成:大器,非比寻常的功绩,事业。

[14]大象无形:大象,指道。

[15]善贷且成:贷,施与。成,成就。

【译文】

思想境界很高的人听了道的理论后,就会积极地亲身实践;

中等境界的人听了道的理论后,会觉得它似有还无,将信将疑;

那些浅薄的人,听了道的理论后,觉得它空洞而大加嘲笑,不被这样的人嘲笑,不足以显示道的高深。

古时就留下了这样的格言:

真正光明的道好像暗淡没有光彩,

看似后退其实是在前进,

平坦顺利的好像崎岖不平,

遵循道的法则任其自然是像山谷一样博大的胸怀,

极致的洁白好像被污损了,

高深广大的德行好像总是不完美的,

刚健正直看上去懈怠、松松垮垮的,

本质纯真却看上去好像被污染了,

最严格的方正其实没有棱角,

建立大的功业,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功得比较晚,

最大的声音几乎听不到,最大的形象是不着痕迹。

道,隐含于幽微之中,没有固定的名称。只有“道”,无私地施与万物,成就万物的发展。

【阐述】

大道是平坦的,但不是显而易见的。显现出来的大道有“异常”情况,往往会让人捉摸不透。明、进、夷、上、广、健、真、白是大道的本质,但人们看到的现象却是昧、退、不平、低、不足、弱、假、污。由此可见,现象总是掩盖本质甚至扭曲着反映事物的本质。

实质往往与外在的表象不同。无知者所见到的,往往浮于表层,在门外徜徉晃荡。而智者能看透表象,常常能深入下去,深悟内在的肌理脉络。辨别真相,必须在隐秘处静观默察,所以智者与谨慎者从不急于下判断。

只有像毛泽东所说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才能获得理性认识,真正懂得“大道”,成为拥有最高境界的“上士”。否则只看表现,假象也当成本质,便会沦为浅薄、狭隘的“下士”。当然现象不都是错误地反映本质,像无隅、晚成、希声、无形就正确地反映了大方、大器、大音、大象的本质。理解了它,就有助于勤而行之。

无论是治国还是个人养生,都要做“上士”,追求更高的境界。了解了道的真意后,就要坚定不移地身体力行。如果心存怀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甚至还要讥笑,就要沦为“下士”了。要善于学习,不被假象迷惑,坚信不疑,那些左右摇摆,背叛放弃的,都很不明智。这样,就真的做到了“进到若退”。为了更好地前进,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现实之中,那些淡泊谦恭的人,一定会被人们认为是不求上进,没有竞争力而应该遭淘汰的人,“大器晚成”更会遭人笑话。人们追求的都是立竿见影的效果,吃饭要吃快餐,种植蔬菜要速成,就差拔苗助长了。整个社会氛围都在提倡“早出人才,快出人才”。人们总是急于求快、求速,比任何时候都急功近利,比任何时候都急于求成,所以现在的人们比任何时候都将要浮躁不安。越是在整个时代都轻浮急躁的时候,才越应该大谈大器晚成。

“夫唯道,善贷且成”,这是说大道是幽隐的,但能给万物以形,善于施与,还有始有终。人道向天道学习靠拢,理应由“善贷”之举,但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