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出生入死[1]。
生之徒[2],十有三;
死之徒[3],十有三;
人之生,动之于死地[4],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5]。
盖闻善摄生者[6],陆行不遇兕虎[7],入军不被甲兵[8]。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9]。
【注释】
[1]出生入死:以出生开始,以死亡结束。
[2]生之徒:生,指长久地活着,即长寿。徒,属、类。
[3]死之徒:死,指过早地死亡。
[4]动之于死地:走向死亡,指意外早死。
[5]生生之厚:对身体奉养的过于优厚,享受过度了。
[6]摄生:养生。
[7]兕(sì):犀牛。
[8]被兵甲:被兵器伤害到。被,遭受,受到。
[9]无死地:避开有生命危险的状况。
【译文】
从出生到死亡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
长寿的人有十分之三,
英年早逝的有十分之三,
本来可以长命又使自己过早死亡的有十分之三。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那些人太过看重生命,为了长生过于享受,奉养太丰厚了。
我听说真正懂得养生的人,走在路上不会遇到猛虎野牛,他懂得避开有野兽的地方;在军队中不会被兵器所伤,应为他知道利用有利条件,敌人的兵器施展不了。
野牛的角伤不到他,老虎的爪抓不到他,兵器没有机会向他下手。
为什么?因为他不会轻易让自己面临死地。
【阐述】
本章讲述的老子的养生哲学是——趋利避害,以柔弱、退避求生存。老虎厉害谁都知道,假使你没有武松的本领就绕过景阳冈,就不会有被老虎吃掉的危险。哪里有利于生存就去哪里,不利于生存的地方就远远地躲开,对于养生是很好的办法。
《荀子·大略》曰:“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这是一种“善摄生”的处世态度。人生在世,难免会有痛苦、失意、紧张、疾病等不利于身体健康的事情。要想保持健康,就要懂得让自己从那些恼人的事情中解放出来,寻找休息和快乐的缝隙,使自己的身心可以尽情驰骋在这缝隙之中。人的精气神是虚无缥缈,无形无厚的东西,精气神充沛,自然可以延年益寿。
但老子总结说“生之徒,十之有三”,能够走完人生全程,长寿的人只有十分之三,其余的大部分人为什么会走向死地呢?“以其生生之厚”。因为他们过于追求延长生命,找错了方法。有的人因富贵便荒淫、骄纵,不知节制;有的人只满足口腹之欲,痛快了嘴,伤了身。
庄子在内七篇当中的《人间世》的结尾处,用深沉哀婉的笔法写出了一幅乱世哀象——“方今之世,仅得免刑耳”。孔子来到楚国,楚国的隐士狂接舆路过孔子的门前,唱道:“凤啊,凤啊,为何怀大德而到衰乱之国!未来不可等待,过去无法追回。天下有道,圣人可以成就事业;天下无道,圣人只能保全生命。现在这个时代,仅仅可以避免刑戮。幸福比羽毛还轻,却不知去摘取;祸患比大地还重,却不知回避。算了吧,算了吧!不要再以德教育人了!危险啊,危险啊!自己在地上画出路来自己走!迷阳啊,迷阳啊!不要伤到我的脚胫!郤曲啊!郤曲啊!不要伤及我的脚啊!”待在这样的一个人世间,可以想见处世有多艰难。
“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明哲保身的最直接易行的方式就是躲避。
从心理角度来说,一方面看待生命要非常审慎,对于有害于生命的一切可能都要谨慎地关注。另一方面要修身养性,以使内心清明,对待万事万物都非常真诚、善良,这样就会使内心无悔无愧,平静如水。美味杂陈使人的腑脏备受煎熬,美酒佳酿烧坏人的肠胃,奇香异味侵蚀了人的骨髓,人不节制饮食就会百病丛生,纵身于声色场内会让人筋疲力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