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艰难的复兴
3945000000062

第62章 21世纪中美博弈的收益下(6)

美国如果仔细分析和理解中华民族的特性,分析和理解21世纪中国的主要任务,及中国想谋求的发展环境,并且与中国保持一种合作型博弈的战略关系,结果和实际得到的利益将会与非合作博弈的两败俱伤相反,实现共赢。一是中国在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场合,与美国先行磋商协调,在不影响中国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对美国的动议,可支持和可不支持的,予以支持;可反对和可不反对的,最多弃权,不投反对票;对于全球和中国都有益的动议,积极支持和配合。二是在一些重大的国际事务方面,保持独立自主的中立态度,不谋求与美国对立的意见领袖国家地位。三是只要不触及中国的国家利益,乐见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多发挥其作用,包括发挥其所谓的全球领袖地位作用,对国际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二)国家安全利益非合作博弈或合作博弈结果比较

在领土安全方面,周边国家对美国领土存在争议和要求的情况并不存在,美国内部也没有使某一地区从美国分离的因素。因此,对于美国来讲,其国土安全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指可能受到别国大规模杀伤性,包括核、化学和生物技术武器对美国本土的攻击;如同“9·11”事件,由极端恐怖主义分子对美国本土实施非常规性,但是杀伤力和损失极大的攻击;由于核武制造的技术门槛已经较低,而且核武流入恐怖主义分子手中的渠道增多,极端恐怖主义分子非常规携带核武攻击美国本土的风险也加大。防范美国国土遭受上述这些方面的攻击,保证美国公民生命和国土安全,是美国生死攸关的国家利益。

中国在安全方面的核心利益为:与有陆地边界争议的国家,合理划界;东海钓鱼岛和南海各岛礁的主权,以及南海运输通道的安全畅通;西藏和新疆的安全稳定;海峡两岸实现最终统一等。当然还包括与美国共同的安全利益,如防范别国核弹,其他化学和生物技术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攻击,防止极端恐怖主义分子各种方式的攻击。

在美国国家安全方面,中国不但不威胁美国的利益,还是保障美国安全的积极配合者。中国虽然也拥有核武器,与美俄相比,却是第二个层次的国家,也向全世界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可能直接对美国发动核、化学和生物技术的战争攻击;中国不做策反美国国内分裂势力的工作;也没有发现中国籍的恐怖主义分子对美国形成攻击威胁,更不会允许对世界各国造成威胁的极端恐怖主义分子在中国形成势力。中国在美国遭受“9·11”攻击时,强烈谴责恐怖主义行为,并在世界反恐方面,给与了声援和行动方面的配合。

然而,美国在对中国领土安全的国家利益方面,采取极不对等的非合作型博弈:从战略方面讲,将美国在全球军事力量的60%转向和集中在了亚太,形成对中国的围堵格局;对于日本及菲律宾等争夺中国有关主权岛屿问题上,实际站在日本和菲律宾一方,对这些国家发出一旦与中国发生战争,美国将帮助并参加武力所谓“保岛”和夺岛的信号;美国插手和干预中国西藏、新疆等事务,资助达赖及新疆分裂主义势力,对中国国家统一安全形成极大的威胁,而且美国的错误信号,往往给中国境内的极端宗教主义、极端恐怖主义等分裂势力在思想和行动上以误导。实际上,中国在国土安全方面,其生死攸关利益受到的威胁,要比美国大得多。

那么,中国对此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呢?必定是针锋相对,也会采取各方面的非合作型博弈行动。首先,美国军事力量大兵压境,日菲等国不断挑衅,中国不得不加大核武器的研发,扩充核武库的数量,特别是加强反导,包括突破反导系统技术的投入和发展,不得不把自己逐步建设成军事大国和强国,以便利用军事实力来遏制对方对中国可能的动武,并做好打大仗、打恶仗的心理、技术和装备准备。其次,在中东、欧洲等控制核扩散、抑制核竞赛和反导系统建设等方面,因为中国本身受到美国针对中国的军事围堵,以及对中国东海和南海等利益的干扰,在这些方面与美国立场相左,是中国迫不得已的反应。中国实际上无法就这些方面,在立场上与美国保持一致。可以理解的是,中国从内心中希望,世界其他处不断对美国形成麻烦和问题地区,这样来分散和减轻美国对中国军事围堵的压力。再次,从各博弈方的战略平衡方面看,虽然中国可能在口头上支持核裁军,防止全球核扩散。但是,考虑美国对中国的军事围堵,包括核威胁,中国希望俄罗斯,包括其他地区的核武力量有一个适当的发展,对美国的核武力量形成平衡和牵制。第四,与美国保持同样的立场,中国明确反对极端宗教主义、极端恐怖主义,对国内的极端势力保持高压态势;在国际上,中国首先要与中亚诸国,包括俄罗斯,形成的上海合作组织,对中亚和东亚影响中国安全的极端势力,进行合作打击。在涉及中国利益的反恐方面,中国将与美国进行合作。而美国在军事上对中国采取围堵攻势,在反恐上又要求中国无私和亲密合作,可能使中国勉为其难。第五,如果美国对中国的军事围堵擦枪走火,以及支持并参与日本和菲律宾与中国之间的岛屿之战,中国还将不得不以急剧减持美债等手段,对美国开展经济战,以平衡与美军事战中可能存在的短处。

实际上,从21世纪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看,要防止的是核武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极端宗教主义和极端恐怖主义势力对美国的攻击。然而,美国则无视中国国土安全方面的利益,本身所进行的军事力量向东亚转移的部署,就是对中国国家安全的极大威胁;与日本和菲律宾等形成军事同盟,在中国东海和南海核心的主权利益方面,支持日本和菲律宾。这样非合作型博弈的结果是:(1)中国本身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发展海军、空军、核武等战略力量,成为一个军事强国,以平衡美国的围堵,并保证中国在东海和南海的主权核心利益,捍卫国家的领土和领海,以及南海运输通道等安全。(2)在美国军事围堵的格局下,中国也不可能真心帮助美国在全球进行核裁军和核扩散,并希望核力量多极化,以平衡美国的核武。(3)中国也不可能真心地为美国的安全利益,吃力不讨好地帮助美国反极端宗教主义和极端恐怖主义。中国更愿意世界对美国有更多的麻烦,以减轻美国对中国的军事围堵。(4)美国要是对中国动武,中美之间真要发生军事战,一定会伴随着经济战,也许军事战中国处于下风,但是,军事战必定会给美国的货币体系和经济体系形成重大的打击,美国也不会是最终的赢家。

美国需要明白的是,世界上一个没有第二大经济体,并且规模越来越大的中国积极参与的控制核竞赛、核扩散,以及世界反恐联盟,实际上是不可能成功的。而核竞赛、核扩散和极端恐怖宗教势力,一天不从总体上消除,对美国构成国家安全威胁的,是核攻击和恐怖主义势力,而不是目前美国一些学者和政要们假想的中国。

中美双方在国家安全利益方面的博弈应当回到合作型的轨道上来,而主动权在美国方面。首先,中美双方都应当尊重对方国家安全利益方面的诉求,特别是核心和生死攸关的国家利益。(1)美国承认中国在领土安全、西藏和新疆地区稳定、海峡两岸最终统一、东海和南海等主权和运输通道安全等方面的核心利益;中国特别考虑核武竞赛和扩散,以及极端宗教和恐怖主义势力对美国国土安全形成的威胁,顾及这些方面美国的利益。(2)美国向亚太的战略重心转移,应当是经济转移,而不是军事转移;更多的是因亚太经济强劲的发展,使美国更多地参与亚太经济发展的合作,实现发展的共赢,而不是美国布置更多的军力到亚太,特别是对中国形成军事围堵。(3)美国在中国与日本和菲律宾等国的岛屿纠纷中,持中立和不参与的立场,调解当事方和平解决事端;即使当事各方发生军事冲突,也应当保持中立,不帮助日本和菲律宾参与战争。(4)中国积极配合美国,进行核裁军,防止核扩散,特别是在打击极端宗教主义和极端恐怖主义势力方面,在信息情报分享、跨国行动等方面,帮助美国。

只有中美相互尊重各自的国家安全利益,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相互合作,才能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竞赛和扩散、防止世界大战再次爆发、维护人类和平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三)双方经济利益非合作博弈或合作博弈结果比较

毫无疑问,中美在经济方面,双方都有自己的国家利益,之间的博弈必然存在。但是,经济全球化,使两个国家不可能独立和封闭地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且,世界上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不可分。在这样一种中美经济关系中,是双方都采取单边主义的方式,谋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不进行之间的协调,进行非合作型博弈?还是相互协调,进行合作型的博弈?其对双方最终获得的利益,也是不一样的。

在中美经济关系中,如果双方都采取非合作型博弈,则美方的行动为:(1)双边贸易和产业关系方面,美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过度利用WTO救济措施,对来自中国的产品进行双反,以此来设置惩罚性关税;更进一步地,设置更多的非关税壁垒,如在生态、环保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对非关税性的一些标准进行过度设计和安排;以此来阻碍中国产品的进入。在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下,进行所谓的“再工业化”,重振其制造业,拟更多地用本国生产的产品填补国内市场。(2)在货币体系方面,一是用宽松量化的货币政策来迫使人民币升值,打压中国的出口,并促进美国的出口;二是在中国与日韩等形成自由贸易区,或者日本等国购买中国国债等有利于使人民币国际化的时刻,期盼中日之间因岛屿领海主权等纷争,并以军事同盟和激烈冲突时参与对中战争等,误导日本,避免形成中日之间紧密的货币联系,阻碍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3)在双边投资方面,以国家安全等理由,阻碍中国投资者,如中兴华为等企业,在美国的并购,或者投资设厂。(4)在中国钓鱼岛和南海等事件上,以美国支持为诱,误导相关国家。(5)经济政治化,在总统选举等重要时期,总是将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上升为政治选举中得到选票的途径,如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中国抢走了美国的就业,中国到美国投资影响了美国的产业和信息等国家安全等。总之,形成一种与中国的经济关系之间,非合作型的博弈。

而中国如果在对美经济关系中,也采取非合作型的博弈,将会有这样的博弈行动:(1)在贸易和产业方面,对美国向中国出口的产品进行报复性反应,如也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并进行惩罚性关税措施;对美国农产品、文化产品、信息产品等等,也进行对中国国家转基因食品风险、信息安全、产业损害、宣扬色情暴力等方面影响的调查和进入限制。这样,中国和美国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之间,可能形成激烈的贸易和产业战。(2)在货币体系方面,中国不顾及美国的感受,快速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一是通过人民币事实上流通南下南亚、向周边国家扩散;二是加快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的设立,增加在全球的设点数量;三是扩大双边贸易中绕开美元,用各自国家的本币进行结算的范围;四是利用中国经济上行优势,向全球发行人民币国债,逐步改变各国国际外汇储备结构;五是与美国的货币和财政政策逆向操作,在避免受制于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左右的同时,干扰美国宏观政策的有效性;六是在特别时期,如美国参与日本和菲律宾对中国战争中,伺机购进或者抛售美元国债和外汇,影响美国的出口,或者形成美元的不稳定状态,打击美国财政和货币体系。实际上,由于中国负债率较低,而美国负债率较高,在货币战争中,中国处于优势地位。

这种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非合作型的博弈,其给双方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总的来说,对于各自的利益而言,双边经济关系中损失大于获得,而且代价是巨大的,甚至拖累全球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增长。具体来说:(1)各自都想扩大对对方的出口,而阻碍对方对自己的出口,结果是双方对对方的出口比不对对方限制水平还要低,并将持续恶化。因为中美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由于发展阶段、资源禀赋、技术程度、人力素质、工资成本等方面的差异,无论如何,都有着互补性,非合作型博弈的结果只能使双方的出口都减少,中日2012年9月间发生的钓鱼岛之争,期间形成的贸易战,损害是对双方的,就证明了这点。(2)美国在华有大量的投资和企业,中国对这些企业,特别是地方政府实行的许多政策,甚至比中国国内的企业还要优惠。这些企业在华获得了不少利益,也有中国投资和消费日益扩大给他们带来的市场份额,而且在产业链上,有些形成了紧密的分工联系。因此,美国在中国,在经济利益、市场份额和产业关联等方面,形成“华”中有“美”的格局。如果中美之间发生非合作型的激烈冲突,美国失去的将是在华利益、市场,并发生产业协作的断裂。(3)而对于中国来讲,由于美国的撤资会影响国内的就业,财政税收减少,一些产业各环节之间形成断裂,技术方面供给不足,包括国际贸易和远洋运输等行业发生萎缩,大的方面对经济增长速度形成拖累,经济可能陷入不景气状态。(4)对于全球而言,由于受中美经济非合作型博弈的影响,总需求萎缩,经济增长速度下行,金融风险加大,世界经济将陷入低迷时期,在全球范围内,对就业、解决贫困、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金融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形成严重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