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艰难的复兴
3945000000082

第82章 和平发展道路与民族复兴下(2)

从工业化发展阶段看,欧洲已处于下降期。其社会福利成本和产业成本高企,目前已经在很多制造业领域失去了竞争力。同时,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困难重重;未来将是其无奈和失去的八年。而成长中的中国,对欧洲而言,将是其未来巨大的投资市场。同时欧洲各国远在大西洋,与中国没有领土和领海之争。欧洲对中国的发展,虽然心中不悦,但多少也事不关己。因此,中国与欧洲各国未来八年的战略关系是:加强经济合作、促进文化交流,淡化意识形态但输出思想理念,同时在军事上则采取远交近防的战略。

2.应对国内的多个难题和发展与改革的任务艰巨

除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外,对内方面,我国同样需要应对一些重大的难题,譬如如何避免跌入中等收入陷阱、如何防止政权交接时可能出现社会运动或混乱状态,如何缓解贫富差距等社会矛盾,等等。对此,我们在序言中已经进行了讨论,这里不再细述。

未来八年中,我国改革和发展的任务也十分繁重。一方面我们需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走改革的道路、挖掘“改革红利”的潜力,另一方面还需要完成经济发展的既定规划、为后续规划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发展总量也不能轻视人均增长和有质量的增长。

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提出的目标,我国计划在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而十八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相比2010年要翻一番。国家统计局根据2008年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对我国目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进行了统计,最新结果(见表14-1)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已经完成了80%以上的工作。但在接下来的八年中要完成剩余的工作,其难度和挑战依旧是巨大的。

表14-1 2000-201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在六大方面的实现程度

(单位:%)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 59.6 60.7 61.8 63.0 64.8 67.2 69.9 72.8 74.7 77.5 80.1

经济发展 50.3 52.2 54.4 56.3 58.2 60.6 63.4 66.6 69.1 73.1 76.1

社会和谐 57.5 59.6 57.1 56.3 59.9 62.8 67.6 72.1 76.0 77.7 82.5

生活质量 58.3 60.7 62.9 65.5 67.7 71.5 75.0 78.4 80.0 83.7 86.4

民主法制 84.8 82.6 82.5 82.4 83.7 85.6 88.4 89.9 91.1 93.1 93.6

文化教育 58.3 59.1 60.9 61.8 62.2 63.0 64.1 65.3 64.6 66.1 68.0

资源环境 65.4 64.6 66.3 67.2 67.7 69.5 70.6 72.6 75.2 76.8 78.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科研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检测报告2011》

目前世界上较为权威的非GDP发展水平衡量指标则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根据最新人类发展报告(Human Development Report)中截至2011年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的评价,中国的考虑不平等因素修正排名为101位,在中等发展水平国家中处于第7位。

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显示的发展水平在最近的30年中持续改善,且改善速度超过了所处的中等发达国家梯队、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平均发展速度。如果能够保持目前的趋势,那么在未来的八年中,中国将有望进入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的梯队。

然而,中国如果不能解决好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不能继续推进改革,并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全面推进社会公平与公民保障、福利体系建设,在目前人口红利行将消失、国内外各种矛盾压力较大的现实情况下,是难以保持此前的发展势头的。

经过30多年,中国的改革开放道路目前也进入了深水区。目前形成的一批既得利益者会安于其目前在各种灰色地带所获取的垄断地位和超额利润,同时形成对进一步改革的较强阻力。因此,在未来的八年中,中国也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和完成改革,打破各种可能的阻力,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平稳有序地推动政治体制等各方面改革,向改革的最终目标继续挺进。

(二)蓬勃发展的十年(2021—2030)

再过十年,即2030年时,即使按最保守的增长速度和汇率变动估计,世界经济格局也发生重大的变化:中国经济总量实力位于第一位,达到40万亿美元左右,美国为25万亿,大约为中国经济总量的六成。而印度的GDP将达12万亿,超过日本9万亿左右的规模,成为世界经济总量第三大国。而俄罗斯GDP规模只有约4.5万亿,为中国经济总量的11%。

在这蓬勃发展的十年中,中国所面临的摩擦和围堵将会缓解,发展的国际环境总体转好。由于综合经济总量和实力对比的明显改变,世界战略格局将从美国单一经济政治军事强权,向中美两极、欧盟和其他新兴国家居中的新格局变动。在这十年中,经过多年的勤奋追赶与踏实积累,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实力将逐步赶上并开始超越美国,而由科技和经济实力作为基础的国防能力和外交话语权,也将得到极大的增强与提高。事实上,由于总体实力相当且逐步弱于对手,美国若与远在太平洋西岸的中国发生冲突、爆发战争,成本与代价都是极其高昂的,同时也未必能够得到其希冀的结果。由此,美国将更倾向于和平而非战争的选项。但与此同时,由于印度的实力增强,加上印度的人口红利、发展潜力相对较高,中国周边届时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于中印可能的边界摩擦,及印度对中国的追赶与竞争。而此时美国也很可能采取与印度结盟的战略手段。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亚洲届时将会形成中国两岸四地、中日韩、中国与东盟等多个、甚至规模更大的以中国为中心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与欧盟和新兴经济体的经贸关系也将进一步深入发展。更加广泛与深入的经贸合作不仅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利益,同时也为中国在区域中占据经济主导权和区域话语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区域经济合作深入发展的基础上,人民币也将进一步走向世界。人民币势必不仅在亚洲将作为主要交易、结算和储备货币,同时在世界储备货币中的份额和占SDR比重、在IMF的投票权等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比也将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将越来越举足轻重,而美元的地位则将会进一步下降,逐步形成美元、欧元、人民币等主要货币共同领导的多极化全球货币体系。

在经济实力增长的同时,中国也将在国际政治和外交事务中占据更多主动,表现为更多地承担身为大国的国际责任和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无论在反对国际恐怖主义、打击海盗护航国际航线、斡旋地区人道主义危机和冲突,还是在重大灾难灾害和区域性合作协议框架,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等方方面面,中国都将扮演重要的、甚至是主导性的角色。中国将通过身体力行,逐渐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同时逐步赢得世界各国的信任;中国的和平复兴、与世界和而不同的理念也将逐步被世界所接受。

到2030年时,中国尽管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一,但人均各项指标依旧处于中等水平;按照HDI指数的排位,届时中国尽管已经进入了高发展水平国家的行列,但名次依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此时中国还不能说是真正的世界第一。但这蓬勃发展的十年,不仅让中国跃出了中等收入水平的陷阱,同时也为下一个十年的发展打下了牢固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