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红语的力量
3945200000010

第10章 高尚情操,无私奉献

“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

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

—时传祥

我要永远听党的话,当一辈子掏粪工。

—时传祥

“你淘大粪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都是革命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刘少奇

“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是家喻户晓的掏粪工人、劳动模范、优秀党员时传祥时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已成为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直到今天仍被很多人作为一种精神传承着。

时传祥是一位掏粪工人,然而他却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在极其平凡和又脏又累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今天,当我们重温时传祥的感人事迹时,我们会更充分地理解那个时代的英雄所具有的令人敬佩的红色情操。

(一)

1915年,时传祥出生在山东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4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在旧中国,掏粪工不仅受到社会的歧视,还要受行业内部一些恶势力的压榨和盘剥。时传祥在这些“粪霸”手下一干就是20年,受尽了压迫与欺凌。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的阳光照亮了掏粪工的生活,也照亮了掏粪工的心。新中国给了掏粪工做人的尊严,工人阶级当家做主使掏粪工扬眉吐气。时传祥对党充满感激,他明白了这么一个朴素的道理:掏粪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他把掏粪当成十分光荣的劳动,他甘愿以身作则,以苦为乐,不管分内分外,任劳任怨,满腔热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就这样,他无冬无夏、挨家挨户地给首都群众掏粪扫污。他几乎没有闲暇时间,稍有空闲就到处问问闻闻,走走看看。他对管区的大街小巷、各院各户都了如指掌。谁家有多少人,厕所什么样子,他差不多全记得住。哪里的粪该掏了,不用人来找,他总是主动去。不管坑外多烂,不管坑底多深,他都想方设法掏干扫净。他一勺一勺地挖,一罐一罐地提,一桶一桶地背,为首都清除了千万吨粪便。有人曾经问过他,是怎样做到不嫌脏的。他说:“屎嘛,哪有不脏的?可咱要一人嫌脏,就会千人受脏,咱要一人嫌臭,就会百家闻臭。俺脏脏一人,俺怕脏就得脏一街呀。想想这个,就不怕脏啦。”

新中国成立后,时传祥被工友选为崇文区“粪业工人工会”委员。1952年,他加入了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继续从事城市清洁工作。此时,北京市人民政府为了体现对清洁工人劳动的尊重,不仅规定他们的工资高于别的行业,而且想办法减轻掏粪工人的劳动强度,把过去送粪的手推木轱辘车全部换成汽车。运输工具改善之后,时传祥合理计算工时,挖掘潜力,把过去7个人1班的大班,改为5个人1班的小班。他带领全班由过去每人每班背50桶增加到80桶,他自己则每班背90桶,最多时每班掏粪、背粪达5吨。管区内居民享受到了清洁优美的环境,而他背粪的右肩却被磨出了一层层厚厚的老茧。他以主人翁的姿态,以“搞好环境卫生,美化人民首都”为己任,肩背粪桶,走家串户,利用公休日为居民、机关和学校义务清理粪便,整修厕所。时传祥因此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也赢得很多荣誉和掌声。1955年,他被评为清洁工人先进生产者,1956年当选为崇文区人民代表,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195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在1959年召开的全国“群英会”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和总理周恩来接见了时传祥,主席和总理分别热情地握住他粗糙的手,询问他的工作情况。刘少奇勉励他说:“我们都要好好地为人民服务。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只是革命的分工不同,都是革命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刘少奇得知他没有文化时,还特意送给他一支钢笔,鼓励他好好学文化。时传祥高兴地表示:“我要永远听党的话,当一辈子掏粪工。”时传祥成为载誉全国的著名劳动模范。人民日报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都对他的事迹作了报道。从此,他更加努力,更加热爱本职工作。

1964年,北京环卫局分配部分青年学生做掏粪工。时传祥时任崇文区清洁队青工班班长,为转变部分青工怕脏怕丑的思想,年近半百的时传祥,脏活累活抢在前,对青年工人言传身教,以“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职业道德观,教育影响青年一代安心本行业工作。当时,有些青年人不安心做清洁工作,嫌掏粪工丢人,总想转到工厂去。时传祥用朴实的话开导他们:“北京城如果1个月没有人去掏粪,粪便就会流得满大街都是。你也愿意上重工业,我也愿意上重工业,不行啊,总得有人清理粪便呀!”

1966年国庆观礼,时传祥作为北京市观礼团副团长,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周恩来总理在招待宴会上为其敬酒。“文化大革命”期间,时传祥惨遭迫害,被诬为“工贼”,1971年被遣送回原籍。1973年8月,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得知此事后,立即指示有关部门将他接回北京,政治上予以平反,恢复名誉,生活上照顾安排。1975年5月19日,时传祥病逝于北京,终年60岁。

(二)

时传祥为群众掏了几十年的粪。在这几十年里,他没有享受过多少家庭的欢乐,大部分时间是独自一人在北京掏粪,妻子和孩子都在遥远的农村。后来他年纪渐渐大了,才把家人接到北京。当国家经济有困难、号召农村人口不要留在城市时,他又让老伴和孩子回了农村,自己在北京为大家掏粪。他每天默默地背着粪桶,无冬无夏地在大街小巷里走着。荣誉再高,声望再大,他也永远是这个样子,不受名气的熏染,不受利禄的侵袭。去世之前他还反复叮嘱,让儿子继承父业:也当一名称职的环卫工人。

“时传祥精神”表现了一种高尚的情操、高尚的品德、高尚的思想境界,其实质就是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一种勤劳朴实、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一种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时传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所凝聚的“社会价值”,就是他把对党和国家的爱、对社会的爱、对人民的爱、对职业的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中去,投入到了为社会奉献、为人民服务之中,并化为以苦为乐,爱岗敬业,“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高尚情操和实际行动。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时传祥精神”依然如璀璨的星辰,光照后世,永载史册。时传祥作为老一代英模人物所提倡的这种职业道德,应为全国各行各业所尊重和奉行。

我们不能不看到,在今天的社会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的现象,不少人缺乏应有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在工作中不愿吃苦,对工作岗位挑挑拣拣,这样的现象如果不予以改变,那么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就无法真正完成。因此,在新的时代,我们仍然需要弘扬“时传祥精神”,学习时传祥“宁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崇高品德。

“胸中有一团火,温暖顾客的心”

我们售货员要胸中有一团火,温暖顾客的心,树立“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张秉贵

礼貌待客要热心,照顾乘客要细心,帮助乘客要诚心,热情服务要恒心。

—李素丽

在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门前,有一座普通售货员的半身塑像。这位普通的售货员就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张秉贵。

“胸中有一团火,温暖客家心”,这是张秉贵的名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句名言传遍了祖国各地,被誉为“一团火”精神。

(一)

解放前,张秉贵在一家食品店当学徒。1955年,他来到王府井百货大楼糖果柜当售货员。他不但热爱自己的工作,更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群众。北京百货大楼当时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客流量大,加之当时物资相对匮乏,顾客通常要排长队。一次,有顾客评价他“服务态度还行,就是动作太慢”,张秉贵便下决心苦练售货技术和心算法。张秉贵苦练基本功,牢记所经营的近百种商品的价格,算账时用心算而不用算盘,取货时不论是1两、2两或是1斤,他十有八九是“一抓准”。包装时,他动作迅速,包扎结实,交货时已把账报出来,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售货效率。张秉贵还探索出一套“接一问二联系三”的售货艺术,即在接待每一个顾客时,便问第二个顾客买什么,同时和第三个顾客打好招呼,做好准备。他在问、拿、称、包、算、收6个环节上不断摸索,接待一位顾客的时间从三四分钟减为1分钟。

张秉贵把三尺柜台当做为人民服务的无限天地,以其出色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他说:“我们售货员要胸中有一团火,温暖顾客的心,树立‘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站柜台30多年,接待了400多万名顾客,但没有红过一次脸,没有吵过一次嘴,以他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精神,赢得了千百万顾客的赞誉。许多外地顾客慕名而来,就是为了目睹他那令人称奇的技艺和“一团火”的为人民服务精神。

有一次,有位上级领导想了解一下实情,他来到柜台前,张秉贵主动问:“请问,您要点什么?”

领导假作不悦状,回答说:“我要的东西多了,你能给吗?”

张秉贵仍然满面笑容,接着问:“您买点什么?”

领导又假装不高兴地回答:“我不买东西看看还不行吗?”

张秉贵一看自己问话有漏洞,又改口道:“请问您看点什么?”

领导满意地露出了笑容。

赤诚的心和过硬的技术换来了荣誉。1957年,张秉贵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58年9月加入共产党,1959年参加了全国群英会。1978年,他又被北京市授予特级售货员称号,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成为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多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当选为党的十一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常委。他出名后,许多单位都邀请他去表演、讲课,作过100多场正式报告,听众达10多万人次。他亲自传授技艺的徒弟有25位,有的徒弟后来也成了“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987年9月18日,张秉贵因患癌症去世,终年69岁。

(二)

尽管张秉贵已经去世近20年了,但他的“一团火”精神却在北京百货大楼生根发芽,影响着一代代人。市场经济要求经营者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确保产品质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要求共产党员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应具有为民服务的道德情操,在工作中发扬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树立“消费者至上”,“顾客至上”的观念,尽心尽力地为社会、为人民服务。老劳模张秉贵教会我们如何在今天这样新环境下,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到为人民服务。“一团火”精神,永不过时。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我”

我是共产党员,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我。

—王杰

是共产党员哪能不视死如归,做革命军人岂能管个人安危。

—王杰

在电视、电影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每到最危急的关头,总会有人高喊 “共产党员跟我冲”。在真实的生活中,就有很多这样的典型,他们代表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在最危险的时候,共产党员冲在前面,印证了“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这句英雄口号,践行了党章中“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这一根本要求。

优秀共产党员、解放军战士王杰正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一)

王杰, 1942年出生在山东省金乡县城郊乡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61年8月,王杰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济南军区装甲兵某部工兵一连当战士。196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他认真学习马列著作,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1963年2月21日,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后不论做什么工作,我一定要做到:为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为革命胜利勇于牺牲,是共产党员哪能不视死如归,做革命军人岂能管个人安危。”在国防施工中,王杰总是抢着到最危险的地方作业,坚持抡大锤,胳膊累肿,手磨起血泡。1963年8月27日,王杰所在部队奉命到河北抗洪救灾,一天夜里,上级命令他们到木料场去抢运木料。场子被茫茫的洪水围困着,必须首先派一个尖兵探出一条安全的路来,大家才能顺利进场。王杰同志抢先要求担负这项任务。他在齐胸的水中摸索前进,好几次掉进没过头顶的深坑。在寻找进出口时,王杰腿上、手上被在水下的铁丝网划成道道血痕,但为了顺利完成抢运任务,他把这一切都置之度外。王杰这种奋不顾身、迎难而进的精神,使战友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教育。

王杰用自己的行动实践自己“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的誓言。入伍以后,连续三年被评为五好战士,两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奖,被评为模范团员。

1964年1月,王杰被提任副班长,后任班长。2月3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们青年人要像疾风中的劲草、岁寒时的松柏,要经得起艰难困苦的考验,要勇敢地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3月,由于他分秒必争,刻苦钻研,成为一级爆破技术能手。他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任爆破手期间,不浪费一寸导火索,决心“把艰苦奋斗的作风接过来,传下去”。同年9月,家里再三去信催其回家结婚。他因工作需要,再次推迟婚期。1965年初,其母心脏病复发,他以战备为重,三次推辞连里安排的假期。

帮助民兵训练爆破技术,是连里交给王杰和战友陈学义两人的一项任务。王杰和陈学义一到训练场地,就受到民兵们的欢迎。7月14日上午,他们进行最后一项训练——地雷实爆,王杰让大家围成一圈,由他做示范动作。突然,埋设炸药包的土层冒出了白烟。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杰大喊一声“闪开”,便飞身而起,扑向炸药包(实爆训练用炸药包代替地雷)。随着一声巨响,王杰倒在了血泊之中,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得救了,而年仅23岁的王杰却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在驻地群众的一再请求下,部队决定把王杰安葬在他牺牲的地方。当地政府买来最好的楠木,请来当地有名的木匠,为王杰做了一口棺材。7月16日上午,当地政府和群众为王杰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方圆几十里的男女老少和部队官兵组成了庞大的送葬队伍,一路上哭声震天。

9月16日,某坦克师和徐州党政机关群众7000余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根据王杰生前的愿望,王杰生前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林彪、朱德、叶剑英、董必武、陆定一等亲笔为王杰题词。毛泽东主席的题词是:“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周恩来的题词是:“座座高山耸入云,我们施工为人民。不怕施工苦和累,愿把青春献人民。”

1965年11月,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王杰班”。1968年,家乡人民为纪念王杰,将其故里花鼓村更名为“王杰村”,并在村东建王杰烈士纪念馆,让子孙后代都铭记烈士的英雄事迹。

(二)

“我是共产党员,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我。”这是一句响亮的口号,响彻我们党的辉煌历史进程中。在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无数共产党员冲锋陷阵,不惧艰险,不怕牺牲,如刘胡兰舍生取义,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在风风火火的建设年代,为了新中国的繁荣富强,无数共产党员冲在生产第一线,在凯歌高奏的今天,无数共产党员仍然义无反顾冲到最危险的地方。1998年长江流域抗击洪水灾害所形成的“抗洪精神”,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所形成的“抗击非典精神”和汶川地震中所形成的“抗震救灾精神”,正是这一精神的生动写照。在1998年的抗洪斗争中,解放军战士李向群由于连续疲劳奋战,累死在抗洪大堤上。在2003年抗击“非典”中,优秀的医务工作者李晓红,被病毒传染,牺牲了自己的美好生命。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救灾中,武警战士卢祥也牺牲在救灾现场。这些在和平时期为着人民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共产党员,应该永远被人民铭记在心中。

“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

我是平凡人,只不过努力做好平凡事。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人。

—徐虎

“你不奉献,我不奉献,谁来奉献?你也索取,我也索取,向谁索取?”

—徐虎

“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这是被誉为新时期的“时传祥”的全国劳模徐虎所说的一句话。现在它已成为流传很广的名言,是对徐虎精神的简要诠释。

(一)

徐虎,1950年出生,是江苏省徐州市人,中共党员。

徐虎1969年参加工作,1975年被分配到上海普陀区房管系统工作,1986年4月入党,现任上海西部企业集团物业总监。1986年、1988年两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1989年、1995年、2000年3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6年5月和7月相继被评为全国优秀工人代表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1997年作为党员代表光荣出席了党的十五大。

提起徐虎,人们总会想到他的3只小木箱。时间要追溯到1985年6月23日。那天,徐虎在服务区管辖的普陀区石泉、中山等地,同时挂出了3只公房夜间水电报修箱,箱子正面用红漆写着,凡附近居民遇到夜间水电急修,请写清地址,将纸条投入箱内,本人将愿意为您提供服务。落款:水电工徐虎。“每天晚上义务服务?”居民们看这样的“告示”,似信非信。然而,时间一转眼过去了12年,徐虎也兑现了他12年的诺言。打从挂箱服务的那天起,在徐虎的心里就没有了“星期日”和“节假日”,只留下“为民服务”4个字。晚上7时,成为徐虎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时间概念。10多年时间,他从未失信过他的用户。10年辛苦不寻常,徐虎累计开箱服务3700多天,共花费7400多个小时,为居民解决夜间水电急修项目2100多个,被群众誉为“晚上19点钟的太阳”。他也以夜间义务挂箱服务的方式,成为全国房管行业的标兵和新时期的学习楷模。

1998年以后,徐虎开始从事管理工作,历任徐虎物业经营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党支部书记等职,2002年5月调任上海西部企业集团任物业总监。从普通的水电维修岗位到企业中层管理岗位,虽然徐虎担任的角色变了,但“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信念不变,一如既往地用自己的敬业、钻研和奉献精神,在物业管理工作中作出新的贡献。他积极钻研“本帮”物业和现代经营管理理论,结合自己的实践,撰写了多篇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论文。

踏上管理工作岗位的徐虎,从来都保持着工人阶级的本色。虽说身份变了,地位变了,但他一直牢记着江泽民对他的亲切勉励:“为人民服务从点滴做起,贵在坚持。”由于工作职能发生了变化,客观上他直接上门为群众服务的机会少了。为了弥补这个缺陷,他主动向组织提出挂牌授徒,以使徐虎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近年来,徐虎手把手教出来的徒弟,已遍布西部集团的各个物业企业。徐虎经常到徒弟所在的小区管理处走走看看,遇有棘手的报修单,他都会拉着徒弟上门,亲自示范,悉心指导。小蔡是徐虎2004年收下的新徒弟,他所工作的普陀物业公司距集团本部有10多公里,徐虎每个月都要抽空去上二三趟,与小蔡促膝交流,在传授技艺的同时更注重传授爱心。每次在徐虎指点小蔡时,身边的人会越围越多,大家都怀着尊敬和急切的心情,以能得到徐虎的口授心传为荣。在徐虎的倡议下,2004年11月,西部集团还特意举办了物业员工拜师授徒签约仪式,徐虎师徒在内的数十名员工喜结对子,再次掀起了“三学”热潮。

一对一的传授固然好,但涉及面终究有限,徐虎是多么希望能把自己对工作的深切体会和丰富经验掏出来,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啊!1999年底,徐虎完成了华东师范大学的业余大专学业,手拿红彤彤的毕业证书,他萌发了一个念头,要用笔把自己的感受、想法和建议写下来。5年多来,他勤学苦练,笔耕不止,在《支部生活》、《解放日报》、《上海房地》、《城市开发》、《中国建设报》等报刊发表管理论文和工作体会30余篇近4万字,其中不乏观点新颖、思路超前、可操作性强的文章。他在2002年撰写的《论物业管理将走入大盘时代》一文,曾引起业内外的高度评价,被多家报刊转载,《解放日报》2002年8月22日还特地向徐虎作了《做好准备迎接物管大盘时代》的专访。在蓬勃开展的上海市物业行风评议活动中,徐虎除认真履行物业总监职责,做好分内事,还在集团的《物业行风专报》上开辟“徐虎观点”专栏,先后发表《小区物业需要超常服务》、《用社区文化营造物业管理新亮点》等7篇文章,给物业员工以极大的启迪。他的研究成果为2004年集团物业行风评议由以前的中游水平一举挺进全市三甲。

徐虎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在燃烧自己的同时,也用自己辐射的光为别人导航,出现了徐虎效应,涌现了徐虎班组、徐虎群体。徐虎精神,不仅在房管系统引起了广泛反响,也在跨行业中令社会各界所瞩目。在上海戏剧家协会的会场里,众多的剧作家聆听过徐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报告;在大学校园的主题班会上,学生围绕着徐虎探究人生、青春。奉献无悔——这就是徐虎的精神,这是一种为千家万户带来方便的不平凡的精神,它演奏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二)

奉献社会、服务人民,是共产党人人生价值的真谛,也是共产党人革命情操的写照。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体现在为人民服务上,一位党员对社会和他人服务得越多,他的人生价值也就实现得越充分。全国劳动模范、共产党员徐虎,把奉献社会、服务人民视为人生价值的真实体现,用他自己的话说:“你不奉献,我不奉献,谁来奉献?你也索取,我也索取,向谁索取?”徐虎在水电修理工的平凡岗位上,长期积极主动地为居民排忧解难,用“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雷锋之歌。人民群众和有关专家这样评价徐虎精神:徐虎精神是社会主义历史条件的产物,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反映;徐虎精神是共产主义光辉思想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时代先进的民族精神;徐虎精神就是“心系群众,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集中地体现在他“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实际行动中。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与之相适应的仍然是提倡包括克己奉公、无私奉献、勤劳俭朴、不畏艰难等高尚品德在内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因此,徐虎精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相融的,而弘扬徐虎精神则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