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
3951900000045

第45章 阴谋论在国内的各大特征(2)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他们基本上只能极其被动地接受信息,正因为信息的相对匮乏、东西文化之间的差异、语言上的隔阂,大众对了解外界事物,尤其对那些世界上重大事件的理解和认识的欲望就显得格外迫切。但由于他们自身缺乏独立思考的判断力和足够的专业知识,在以上种种局限性之下,他们的信息来源就基本上主要依赖网络世界那种能廉价地获得的信息,依赖那些所谓的学者、作家、记者等发布的信息。

五 选择谎言的过滤器

在人类历史中,人们对于重大的社会事件的判断,对于某种理论的接受与否,以及接受的程度等问题上,往往取决于自身所处的民族、社会、政治、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重大意识形态的背景因素。这些因素在人们的头脑中组成了一个巨大的过滤器,它在实际上是一个价值观的体系,它会自动地、迅速地、有意识与无意识地将那些不符合自身价值体系的信息排除或拒绝在外,不让它们来影响或动摇自己已经形成的价值观。

在这样一种价值体系的过滤器起作用的前提之下,人们对于信息的接受与排除,也往往是有选择性的。如果没有这种选择性,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就会产生混乱。从这一点上来说,价值体系的过滤器也是自身价值的稳定器。

正因为如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某种信仰一旦建立起来,就会那么稳固和坚定不移。从人类思想史的过程来看,除非有外界的强迫的手段,除非有某种突变的因素出现,在一般情况下,它是很难甚至不可能有所改变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宗教信仰这一领域内,极少有人会改变自己的既成信仰,或轻易地皈依别种与己对立的信仰。

由于对重大事件的判断涉及自身的价值体系并植根于这一体系,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不可能偏离这一稳固的价值体系,不可能对事件的性质作出一个与自己价值体系相矛盾相对立的判断,不可能是价值体系属于自己的,判断却属于敌方的,不可能作出一个不仅违背自身利益、相反却符合敌方利益的判断。

接受某种阴谋论,就等于将它纳入自身的价值体系,纳入价值判断的范畴,一旦接受,在过滤器的作用之下,就会不断地对新发生的信息进行鉴别、选择和调整,其最终目的不是毁坏自身的价值体系,而是巩固这一体系。

同时,这也说明了一个真相:为什么往往当某种阴谋论被揭破的时候,这种阴谋论不会或很难就此在头脑中轻易地破产。价值体系的过滤器和稳定器必然会寻找新的依据、新的理由来维护自身。这就是世界上会产生最顽固的阴谋论的内在的深刻的原因。只要将这些原因来对照人们对阴谋论的判断,就会发现这已经成为一种事实,一种经久不衰、持之以恒的思维模式。

正因为如此,国内的阴谋论者在接受与选择来自国外的信息时,非但不加严格的鉴别,不予以科学的认证,相反,取舍与否仅仅依赖于自身的价值体系。“拿来主义”在拿来的时候非但不盲目,而是选择性地“拿来”,其选择的标准决定于他自身的利益和立场,而不是取决于科学的、客观的、理性的评判。用最通俗的语言来形容,就是“屁股决定脑袋”; 若用文明的语言来说,那就是 “立场决定观点”。在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人们因所处的社会环境、地位和经历的不同,导致了价值观和方法论的迥异。说白了,屁股坐在哪里,决定了脑袋思考什么,这就是所谓“屁股决定脑袋”。

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他们从国外引进和批发来的理论和信息,都是原装的一丝不苟的阴谋论。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国外的阴谋论能够被他们所轻易地直接利用,直接纳入他们自身的价值体系,并由此而当做符合自身利益的工具。

六 盲目信任和依赖

由于普通大众自身的局限,因此很难避免对学者与权威产生盲目的信任和依赖。又因为这些所谓的学者权威是国外信息的主要传播者和来源地,再因为长期以来对于西方学者们的依赖和盲信,因此只要他们亮出的资料来源于国外,于是便轻易地形成了双重的盲目信任和依赖。简单地以为凡是来自国外的,或者在国外也流行的信息和理论,必定就是真实的、可靠的、权威的,并能简单地不加思考地予以接受。

这样的阴谋论最有蛊惑性。因为对于国外学者的盲目迷信对国内的大部分读者造成了一种思维上的依赖,以为只要是进口的必然是真实的、原装的、优质的。读者毕竟是受众,缺乏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力,更缺乏专业的知识,因此只要同某种专业相关联,就等于享受了一份麦当劳式的快餐。

再加上大众自身缺乏独立的思考能力和专业的知识鉴别,很难将事实与阴谋加以区别。尤其当这些信息迎合自己的心理,符合自身的价值体系时,就能轻易地不加选择地通过自身的价值过滤器。

必须承认,阴谋论者的最大目标人群,即使在国外,基本上就是对历史缺乏专业知识、对事件背景感到陌生的读者和普通的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广大民众。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最容易成为阴谋论滋生和植根的土壤。

国内阴谋论者们从来没有,也从来不愿去分析自己获得的资料的真伪与是非,只按照自身的价值过滤器来接受和选择资料和信息,因此他们就会本能地以自身的阴谋论的眼光来选择属于阴谋论性质的资料和信息,因此,他们的阴谋论的来源不是偶然的,而是有选择性的、有的放矢的。

严格来说,国内阴谋论者的作品,实际上都是国外的阴谋论作品的复制品。他们不仅大量地直接地复制国外现成的理论和信息,转销到国内后,他们之间又相互复制,层层传销,几乎看不到丝毫的原创精神。即使偶尔有所加工,也只是随心所欲地改换标题而已。登上互联网的搜索界面,无论在主流的门户网站还是个人的博客天地,粗看蔚为壮观,仔细打开一看,不是复制就是转帖。同一个内容,同一个作品,同一篇文章,你可以在搜索界面上发现几十几百的栏目标题。而正是这些信息,成了热衷于阴谋论思维的群体所迷恋的乐土。

七 爱国与“崇洋媚外”一步之差

阴谋论者基本上都以“爱国者”的面貌出现,他们总是大力地批判所谓的“崇洋媚外”思想,攻击那些能够善于接受当代世界文明和现代思维的观点和言论,甚至将他们称为洋奴、西奴。但是只要揭开他们真实的面目,立即就能看到,他们才是忠实的“崇洋媚外”者。

为什么这样说呢?实际上,他们对于凡是国外流行的、鼓吹的,必定就是真实的,简单地予以接受,不将事实与阴谋加以区别,直接拿来予以批发和直销,形成了国内阴谋论的又一个重要的特征。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并在国内代表性的阴谋论中普遍存在。纵观他们发表与出版的所有关于西方的阴谋论中,所提供的资料,所议论的话题,无不如此。只要看一下国内开始流行的各种关于犹太人和共济会的阴谋论,无一不是西方世界里早已过时的、无法成为主流的观点,然而恰恰是这些东西,形成了国内阴谋论的主流。

由于互联网的信息本身缺乏严格的权威的认证和检测,缺乏科学的鉴定和审查,所有那些虚假的、不可证伪的、逻辑荒谬的信息都能畅通无阻,因此互联网也就成了阴谋论的天堂,成了阴谋论滋生的最为有利的发源地。因为阴谋论本身就是建立在虚假的、不可证伪的、逻辑荒谬的信息基础之上,所以互联网对于它来说,如鱼得水。

在信息匮乏之时,当你以为有人在为你指点迷津,犹如新时代的摩西带领你走出埃及,跨越红海,脱离险恶,领进迦南之地,这时你很可能已经掉入了他们所设计的陷阱。

八 阴谋论的升华

将原本严肃的科学问题,将新生的、有待论证的科技问题,转化为西方世界针对中国的阴谋的国际政治问题,这是国内阴谋论者的一个极其重大的特征。这一现象在转基因和流感事件等问题上最为突出和惊心动魄。

与此同时,阴谋论者从原先对于个别社会现象的质疑和思考,上升到国家与民族的生死存亡的终极性的问题,从民间的思想边缘走上了政治舞台的前沿,力图引领当代思想的潮流。

当国内的阴谋论者在引领时代的潮流时,他们多以时代的先知或救世的英雄姿态出现在大众的面前。然而在实际上,从宏观的、历史的角度来看,他们在整个阴谋论的链条中处于末端环节,所有他们散布和渲染的阴谋论,都是原封不动地从国外市场上批发过来的,再在国内直销。因为有市场,所以也就不必再进行加工和包装。

在阴谋论的宏观市场和链条中,他们实际上是处于市场销售的末端。但是,由于他们能迎合市场的需求,一旦受到热烈的追捧,就会轻易地从这一末端升华到社会思潮的高端。

与此同时,阴谋论已经不再以愤青和怨妇的姿态来表达自己,不再是无间道的忽悠,不再是单纯的情绪上的发泄,而是正在开始转化为一种对于民众的恐吓和裹挟。这一现象在“疫苗之争”与基因论战中最为显著。

九 阴谋论的大雅之堂

由于互联网的巨大功能,阴谋论者也从个别、分散、零星的表达,扩展到集体、集中、相互呼应的态势。从散兵游勇各自为阵的形态发展为规模化的社会强势。与此同时,在热衷于阴谋论的思潮中,在短短几年内,出现了好几位具有代表性的核心人物、代表性的理论著作、代表性的思维方式。

与此同时,阴谋论正从原来民间的不登大雅之堂的地位,一跃而成为畅销书的榜首,影响民众思维和国家高层决策的方式。

由于阴谋论最符合大众的心理,而某些舆论界、出版界、理论界和媒体为了获得自身的利益,获得个人成功的要素,反过来又在极大程度上迎合大众心理。这种相互效应已经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大众的心理是阴谋论的现实基础。它是一片最为肥沃、最易收获的土壤。只要阴谋论者轻轻地挥动翅膀,准能让忽悠和欺骗获得最大的蝴蝶效应。而代表人物的出现,更为这种现象推波助澜。

以上所概括的阴谋论的九大特征,有助于我们对阴谋论的鉴别。只要加以对照,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特征普遍存在于当代的群体性思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