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边走边画:识味广州
3952500000006

第6章 记:那些味道

淡淡的味道

在此书大部分文字已经完成的时候,刚好到外地,与好友到一家小店坐下,聊起明年各自的计划。谈到正与麦葵夫妇合作写此书时,便略略提起一些书中内容。大抵是说,都是写一些与广州吃有关的事。当时我只发现自己是表达不好,又补充一句,食物与人的关系。这样的说法,自己觉得仍是不知所云,竟然不能简单表达清晰。

如同前言所提及,当大部分文字完成之后,仍可见到写作之初的犹豫。当谈论一名学生独自吃一碟白切鸡作下午茶这件事情,依然不能分辨出整件事应与学生有关,还是与吃鸡有关。或者只是说,写的是地道食品或特色店铺,友人定会想象成与旅游书相差无几的文章,若说是饮食随笔,或也只能说中一半。语焉不详之下,无奈只好举了一个例子,就是《苦尽甘来》一文中,讲到主人公国明在异地出差回来时,母亲都会煮好一大碗甘蔗水等他回来喝的琐事。简单说,某种惯常的食品或许在特定环境下会引发一种乡愁。

当我讲到这里的时候,却担心起友人会误认为,那应该是写食物与乡愁吧。刚好此时,小店的老板娘,捧来煮好的温热红糖水招待我们。过去我没有喝过这样的饮品,慢慢喝下,才发觉那竟然是甘蔗水的味道,只是比平常喝的都要甜,应是红糖的关系。这不是故作玄虚的杜撰,却真是巧合,杯子底部,竟然有细细如微尘的感觉,就如家里喝的甘蔗水一样。我是如此讲到,在此处,另一个城市,喝着红糖水的情形,看着杯底缓动的微细,那可以说是一种乡愁。而当中喝到的甜,与国明母亲煮来的淡得近乎无味的甘蔗水对比起来,那种淡淡的味道,却让我能与友人道出,这便是家人长久以来无需多言的关照。虽然我还是没有把话说清楚,友人或明白或不明白,此书到底写了什么?后来我再补充了一句,还有在生活中所经验的日常味道。

没有书写的味道

写这段文字的当晚,我到了一家我下班后偶尔都会去的小食店吃肠粉,这家小食店没有特别的装潢。如果和麦葵夫妇肯定对话如下,店铺没有特色,没有可观性。是的,若从绘画或摄影当中展示这家店铺,想必也很功利地被排除在外,因为早前已经写到《以肠为王》和《少数派拉肠》的时候,再重复写肠粉这类的内容,不禁有点累赘,让读者怀疑,笔者难道对拉肠情有独钟?

确实,在写此书的过程中需要拍摄,曾有一天吃了五家有名气的肠粉店的经历。说实话,若不是着意兼顾公平,我也不会连续吃下去。而当中的滋味,大概只有我才知道。再回说到刚才提及的肠粉店,他家吃到的味道和其他店吃的又有了不一样的口感(不是比较好坏,其实每家都不一样),我也不想用过多的文字去描述这家店的人情味。老板同时又做伙计,是几个中年男人,食客大部分是中老年人,之间会有些听起来不会特别有故事性的调侃。这家店不需要宣传,也不需食客充撑,老板也说反正有一天退休就不做了,做多少吃多少也是注定,我喜欢听到这种对话。之所以经常去吃,可能是因为它们的肠粉性价比很好,离家不算太远但也不太近,合我口味(但不一定合某些人口味),还有种随和的世俗感。

我已经不会刻意在旅行时,费尽全力寻找那些隐藏的所谓的美味。但我愿意在此城或他城偶遇到类似的小店。或许你会以此书去寻找每一家食店,但文字所承载的并非饮食指南。

无关饮食的味道

在书中,有部分文章并非说食物,而是说一些旧店铺或城市环境。大多以旁观者的身份去转述一种对时空的观察和对自身的审视。这些文章有部分是我之前已经写好,也有部分是新写的。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察觉到它渐渐呈现出一种味道,像是用胶片相机拍出来的照片的味道。那里并不是一种怀旧的色彩,也不是要将情愫诉诸追忆,而是透过一种日照过的颜色,存在着不完美的洗练感,也正是生活信念的坚守,同时,我有点像一个旁人,在文字中穿插着自言自语,却又是与环境的对话;与人和物的对话;与自己对话。对话过程中,内心渐现的便是,什么才是自己重视的日常之味。

感谢

感谢与麦葵夫妇的合作。我到他们家吃过几顿他们做的家常饭,可乐鸡和冬瓜汤不错。进餐时,随便聊过一些家常,没有谈及太遥远的打算。或许那是我们都不太敢提及的部分,自是未明的时势,理应把当天的饭吃饱,把当下的事情做好,便是我对麦葵夫妇的生活感触,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与你们共同完成此书,看到你们绘画的插画,便是一种激励。你们努力生活的同时,才发现自己也在这条路上长跑着。你们好,我也很好。

我在下班的空余,把文字归结成文,再回归到日复一日的生活劳作当中,随便的一顿晚餐,也是每天晚餐当中的一员。大部分时间吃米饭,没有吃米饭的时间,用粥粉面来充当。再将部分粥粉面饭以自认为很有性格很会选择的方法去描述,自作多情的随口随笔,胡思乱想的犹豫,通过迂回曲折的文字游戏,伴随日夜间的一饮一食,与饮食时所求的心安,便成了写下去的心理担当,因此心存感激。

感激家人,他们不知道我凌晨还在电脑面前码什么字。在这段时间,我大多时间都没有回家吃晚饭,而是在外面简单吃完晚饭才回家,原因也有很多,不便详尽。每次回到家,母亲仍然会问我吃饭没有,然后被吩咐要喝完一大碗很饱的汤。有时我也没有去喝,或有时我觉得那些汤着实不好喝,不过我不讲出来就好。我用手机拍摄了许多食物的照片,偶尔会给我家人看。他们或许会问一两个关于这食物的问题,如在哪里吃的?好不好吃之类的问题?有些食店他们也没有去过,我知道他们也不会刻意去寻找,我大多也不会一定要带他们去品尝,除非是顺路或在家附近。就像这段文字,他们也未必会读到,我也不会强加给他们阅读。与家人的相处之道,并没有过多的装饰,比较随性。

那些留在手机里的食物照片,会让我想起许多进食时的情形,有与家人一起的,也有与朋友一起的,而大多是我独自进餐时拍摄的。在时常回看这些照片时,会获得一种快乐。翻阅一堆食物照片后,不经意插入几张女儿的日常笑容,接着又是连日的食物。就翻看照片这一过程,混杂了日常味道和对家人的思念,不像每个故事提及的个体独到性,却像一帧一帧的时间截图般,断章取义地记录了我对生活的感动欣慰与回味,我乐于接受。

2012冬

岳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