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性的弱点
3953000000011

第11章 赢得认同的十二条规则(1)

赢得争论的唯一方法就是避免争论

二战结束不久,在伦敦的一个晚上,有一件事让我大为受益。

那时候,我正担任罗斯·史密斯爵士的经纪人。史密斯爵士在战争期间,是澳大利亚空军飞行员,曾被调往巴勒斯坦驻军。欧洲战场胜利停战不久,他在一个月内飞行了半个世界,这轰动了全世界。从来没有人完成过这样的壮举。为此他得到了澳大利亚政府5000美元的奖励,英国女王也因此授予他爵士爵位。一时间,他成为英国被谈论最多的焦点人物。

一天晚上,我参加了一个为史密斯爵士举行的宴会。宴会上,坐在我右边的一位男士讲了个笑话,这个笑话里面引用了别处的一句话,他说那句话引自《圣经》。恰巧我知道那句话的出处,于是满怀优越感地告诉他,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的作品。他立即坚持说,肯定出自《圣经》。于是我们争论起来。

正好坐在我左边的是我的老朋友法兰克·盖蒙,他非常熟悉莎士比亚的著作。于是我和那个人请教盖蒙。盖蒙听后,用脚在桌子底下碰了碰我,然后说我搞错了,那个人是正确的,那句话出自《圣经》。

在一起回去的路上,我问盖蒙怎么回事,因为他明明知道我是对的。他说:“是的,就在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但是亲爱的戴尔,我们都是作为客人去参加宴会的,为什么要指明是他的错误呢?那样他会对你有好感吗?为什么要让他丢脸呢?他没有问,而且也不需要你的意见啊,为什么要和他顶嘴呢?要永远避免和他人面对面地对着干。”

“要永远避免和他人面对面地对着干。”虽然说这句话的人已经去世了,但是我永远记住了这句话。这对我帮助极大,因为以前我是那样地喜欢和人抬杠。小时候,我和哥哥在任何事上都不停地争吵。后来,我在大学里又选修逻辑和辩论学,并且经常参加辩论比赛。再后来我到了纽约,在那里教授演讲和辩论,我甚至曾准备写一本关于辩论的书。所以,以前我和斗嘴结下了不解之缘。

终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争论中获胜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争论。绝大部分的争论,结果都会使双方比以前更加坚持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在争论中没有赢家。不管你是否在争论中占了上风,本质上你都是输了。即使你在争论中把别人驳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又能怎样呢?你可能暂时会高兴,但对方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会对你产生怨恨。并且即使口服,他的心也不会服。

派恩互助人寿保险公司有一条严格的纪律,就是“不要争论”。真正的推销精神不是争论。因为争论并不能让人改变想法。

有这样一个例子。几年前,我的学员中,有一个叫欧·亨利的爱尔兰人。他受的教育不多,却总是喜欢争论。他给别人开过车,又做过汽车推销,但做得不好,于是来我这儿求教。经过简短的交谈,我知道他总是习惯于和顾客争论,如果对方说他的汽车哪儿不好,他立即会急躁地和顾客吵起来。他在这样的争论中取得了不少的胜利,但是,他的汽车却没卖出去几部。

于是我明白,最重要的不是让欧·亨利学会怎样说话,而是教会他学会克制,不和别人吵架。现在,欧·亨利已成为纽约怀特汽车公司的推销明星。

他是如何走向成功的呢?听听他的话:“假如我现在去向客户推销,但他说:‘什么?怀特的汽车?不好!不要钱我都不要,何西公司的汽车才是我想要的。’我会说:‘何西的东西确实好,买他们的货是不会错的,何西的车都是著名厂家生产的,而且业务员也很棒。’于是,在这点上他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因为我认同了他的看法,也就不用再谈论什么何西了。于是,我就开始说明怀特公司的好处。

“当年我听到他这种话早就生气了。我就会开始说何西公司的毛病,结果是,我越挑何西的毛病,他就越说它好。越是争论,他就越喜欢我的竞争对手的东西。一想起那时候,真不知道我当初的推销是怎么做的。过去我用了那么多的时间在抬杠上,现在我懂得了自制,收到了效果。”

就像睿智的本杰明·富兰克林说的:“假如你总是争论、辩驳,或许偶尔能赢!可这种胜利是空的,因为你会永远得不到对方内心的好感。”所以,你要好好想一想:你要的是那种语言上、表面上的胜利,还是要别人对你发自内心的好感?在争论中也许你是有理的,但如果想用争论来改变别人的意见,那你就错了,这样甚至不起任何效果。

威廉·麦肯锡是美国前总统威尔逊当政时的财政部长,他根据多年的从政经验总结了一句话:“靠辩论无法让无知的人服气。”“无知的人?”麦肯锡说得太保守了。根据我自己的经验,不管对方的知识和智商情况如何,你都无法靠辩论改变他的想法。

举个例子,佩森是个所得税顾问。为了一笔关键性的九千美元税款,他和一名政府的税务稽查员争论了一个小时。佩森解释,这笔钱实际上是应收账款中的死账,没办法收回来,所以不该对其征收所得税。那位稽查员反驳道:“必须要收。”

佩森在上课时说:“那位稽查员非常冷酷、傲慢,而且顽固,任何解释都不起作用,而且我越和他争,他就越顽固,于是,我决定不再和他争论,开始转移话题并说一些他喜欢的话。我很认真地对他说:‘这件事比起其他要你处理的重要而困难的事情来说,真是不值一提。我对税务问题的研究大多来自书上的死知识,而你的知识全是实际工作经验中得来的。我有时真羡慕你的工作,那会学到很多东西。

“于是,稽查员在椅子上坐直了,长时间地谈论起他的工作来,告诉我他见过很多税务方面的花招。他的语气缓和起来,并说起他的孩子。他临走时说要再考虑一下这个问题,过几天会把结果通知我。三天后,我在办公室接到了他的电话,他告诉我,那笔所得税他决定不征了。”

人性最常见的弱点在这位稽查员身上被表现出来。他想要受人尊重。佩森越和他争论,他就越顽固地用职务的职能来显示自己的权威,可当佩森认同了他的权威时,也就没什么可争的了。他的膨胀得到了满足,就表现出了宽容和理解的一面。

林肯曾经这样教训一位和同事吵架的青年军官:“任何想有所作为的人,绝不会把时间浪费在私人争执上。你承担不起争执的后果,像发火、失去自制等。在拥有相等权利的事物上,要多让对方一些,即使在明显是你对的事情上,你也要让一下。与其和狗抢路,被它咬伤,还不如让它过去,否则,就算你把狗杀了,你还是已经被咬了。”

《点滴》一书中的一篇文章,建议持不同意见者这样避免争论:

第一,欢迎异见。有这样一句话:“人们不需要意见总是相同的伙伴。”如果有人提出了你没想到的东西,你就应该衷心感谢。不同的意见可以使你避免犯重大错误。

第二,不要盲信直觉。当有人提出不同意见的时候,你最开始的自然反应是自我保护。你要谨慎,心平气和,注意你的直觉反应,因为这可能是你特别不好的地方。

第三,控制情绪。记住,可以根据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发脾气,可以判定这个人的气度以及作为。

第四,首先倾听。给予你的不同意见者表达的机会。不要打断他,让他把他的意思完整地表达出来。用心地倾听,增加沟通和了解。

第五,寻找相同点。在你听完了持不同意见者的话以后,首先去寻找你和他意见相同或相近的地方。

第六,诚实为本。发现自己的错误,就要勇于向对方承认,并为此而道歉。这有助于沟通和减轻对方的敌对心理。

第七,答应认真考虑不同的意见。要真心地承认,他的不同意见可能是对的。因此,答应考虑他们的意见是比较聪明的做法。不要等对方对你说:“我早就对你说了,但是你却不听。”而让你感到难堪。

第八,感谢持不同意见者的关心。因为关心同一件事情,所以才产生不同的意见。把他们看作能给你带来帮助的人,也许他们会成为你的朋友。

第九,不急于行动,给双方时间。适当地停下来,把事情更仔细地考虑一下,再举行会谈。在准备期间,想一想:“他们的意见,会不会是对的,或者部分是对的呢?他们的立场或理由是不是有道理呢?我的反应是基于客观问题本身还是自己的主观感受呢?对方因此和我的分歧是更大还是更小呢?我的反应会不会让别人对我的看法更好呢?我将会胜利还是失败呢?假如我胜利了,会让我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呢?假如我保持沉默,分歧就会不存在了吗?这个难题是我的一次机会吗?”

真·皮尔斯是歌剧男高音,他结婚快50年了。他说过:“我和我太太很长时间以来有一个默契,那就是:当一个人大声吼叫时,另一个会平静地听。因为如果我们一块儿对着叫,那只有噪音和激动,根本就不可能沟通。”

规则一:赢得争论的唯一方法就是避免争论。

尊重别人的意见,不要直指对方错误

西奥多·罗斯福刚就任美国总统时说过,他对自己决策正确率的最高希望是75%。假如你有55%的正确率,就可以到华尔街证券市场每天赚100万美元,假如你没有,就不要肯定是别人错了。

指责对方,无论你用什么方式:一个眼神、一种语气、一个手势,或直接说他错了,其后果都是一样的。他绝不会认同你。他会感到自己的智慧、判断力、骄傲和自尊心都受到了你的打击,于是,他会反击,而不是改变自己的意见。即使你运用柏拉图或康德的哲学逻辑也没用,因为你让他受了伤害。

永远不要这样开始:“好,你来看我的证明。”这样说话犯了极大的错误,相当于告诉对方:“我比你更聪明。我要让你明白一件事,我要让你的想法改变过来。”这是一种挑战的姿态,这样会引起争执,而且不等你继续,对方已经准备进行反击。要改变别人的主意,即使使用最温和的方式都不容易。用上面的方式只会更加困难。如果你要证明什么,要让对方感到他的错误和无知只不过是他忘记或忽略了而已。

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在300年前就说过:“你不可能教会一个人任何事情,你只能帮助他自己学会这件事情。”19世纪英国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爵士告诉他的儿子:“如果有可能的话,你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把你比别人聪明这件事,在他们的面前表现出来。”

苏格拉底在雅典经常告诫他的弟子:“我只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一无所知。”我无法期望自己比苏格拉底更高明,于是,我不再直接指出别人的错误。结果这很受用。

当你听到别人说了一句你认为是错误的话,也许你这样对他说会更好一些:“哦,是这样的!我有另外一种看法,不过有可能是错的。我经常会出错,要是我搞错了的话,我希望能改正过来。我们来探讨一下。”采用这样的说法效果就会好得多。因为,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没有人会反感你说这种话。

承认自己可能会搞错,就减少了很多麻烦。这样不仅能够避免争执,而且可以让对方和你一样谅解、容让,承认他也可能会搞错。假如你确定别人搞错了,而直接地告诉他,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施密特是纽约的一位年轻律师,最近在最高法院的法庭上,为一个重要的案子做辩护。案子涉及到一项重要的法律问题和一大笔钱。在法庭上,一位最高法院的法官问施密特:“海事法追诉期限是6年,对吗?”施密特停在那儿看了法官一会儿,随后直接地说:“法官,海事法没有追诉期限。”

施密特后来在班上回忆说:“法庭突然安静下来,空气好像一下子凝固了。事实上我是对的,法官错了,并且我也如实地告诉了他。我依然相信法律支持我这一边,我的陈述也比以往精彩了很多。但我并没有得到法官的好感,因为我在众人面前,指出一位非常有名望、学识的人错了,这本身就是犯了大错。”

没有多少人的思考有严密的逻辑。我们大部分人自身存在武断、偏见的问题。我们很多人都具有固执、嫉妒、猜疑、恐惧和自大的缺点。所以,如果你很想指出别人错误,请每天读一读下面这段文字。这是摘自詹姆斯·哈维·罗宾逊教授所著的《下决心的过程》中的一段话:

有时我们会在充满宽容、谅解、热情的氛围下,改变自己的想法。但如果有人直接指出我们错了,我们就会生气,并且更加固执。我们的一些想法可能是没有根据的,可是,如果有人反对我们的想法,我们就会全力地维护它。这时我们努力维护的,不仅是我们的想法,更主要的是我们的自尊心。

“我的(MY)”这个简单的单词,在为人处世中要特别注意的,而用好这个词是需要智慧的。不管说“我的”晚餐、“我的”狗、“我的”房子、“我的”父亲、“我的”国家还是“我的”上帝,都具备一样的效力。我们不仅不喜欢说我的表不准,或我的车太破,也厌恶别人指出我们关于火车的知识、青霉素的药效或亚述王沙冈一世生卒时间的错误。

我们习惯于相信以前就相信的事。如果有人怀疑我们所相信的事,我们就会尽力为它辩护,并用违心的推理和证明,作为我们继续相信它的借口。

有一次,我请一位室内设计师为我的住宅布置窗帘。可当结账时,我几乎惊呆了,收费太高了。几天后,一位朋友来我家,看到了那些窗帘。她打听了一下价钱,然后有些得意地说:“什么?真是过分。我认为他占了你的便宜。”是这样吗?确实如此,她说的对,但是没有人愿意听别人说关于自己判断力的真话。于是,本能地,我开始为自己辩护。我说一分钱一分货,尤其是艺术品位不是以便宜的价钱能买来的。

第二天,另一位朋友也来看我。看到那些窗帘后,她赞不绝口,并说她希望家里能装得起这样精美的窗帘。我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反应,我说:“说实话,我有些后悔,我觉得它太贵了。”当我们错了,可能会对自己承认。而如果别人非常巧妙友好地对待这件事情,我们也可能会对他承认,甚至为自己的坦白而高兴。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哈利斯·金里莱作为当时最著名的记者,猛烈抨击林肯的政策。他想用论战、讽刺,甚至谩骂的方式,让林肯同意他的主张。他开始不停地攻击林肯。就在林肯遇刺的那天晚上,金里莱还发表了一篇尖锐、粗暴的文章来攻击林肯。那些激烈的抨击使林肯同意金里莱的意见了吗?一点也没有。讽刺和谩骂是永远办不好事情的。

如果你想了解一些有关为人处世、自我控制、提高人品的理想建议,可以读一下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这是一本美国的古典名著,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富兰克林在这本书中讲述了他怎样克服了喜欢争辩的缺点,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实干、最友善、最圆滑的外交家的经历。

当富兰克林还是个冒失的年轻人时,一天,教友会的一个老朋友把他叫到一边,严厉地训斥了他一顿:“本,你太不像话了。你已经伤害了每一位和你有不同意见的人。你太突出自己的意见了,你的态度让人无法接受。你的朋友都觉得,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自在得多。你表现得太过分了,没有人能再教你什么,没有人打算对你说些什么,因为那样不但白费力气,而且还会惹得不高兴。这样下去,你不会再学到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