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性的弱点
3953000000014

第14章 赢得认同的十二条规则(4)

纽约市格林威治储蓄银行的职员詹姆斯·艾伯森曾因这种“是”的技巧,留住了一位顾客。“那个人要在我们银行开一个账户,”艾伯森先生说:“我给他一些例行手续的表格,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表格上的一些问题,但有些他却坚决不填。”

“如果我不懂这个技巧,我一定会告诉他,如果没有那些个人信息的话,我们不会给他开账户。我过去就是那么做的,那样做当然痛快,这就是告诉他我们在这里说了算,银行的规定是不能变的。但那不是我们的目的,一个来开账户的人希望被尊重。

“那天上午我决定不谈论银行的规定,而是使用让对方说‘是’的技巧。因此,我对他说,他拒绝填的那些信息,并不是非填不可。我说:‘可是,假设在你去世的时候,银行是否有责任把这笔钱转到你的继承亲友那里呢?’他做了肯定的回答。

“我继续说:‘如果我们知道了你最亲近的亲属的名字,是不是很方便呢?如果你去世了,我们就能够迅速而准确地实现你的愿望,对吗?’“他又做了肯定的回答。

“这位顾客的态度改变了,因为他了解到银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不是为了别的,正是为了他自己。在离开之前,那位年轻人又听从我的建议开了一个信托账户,把他母亲填为受益人,并且很配合地回答所有关于他母亲的信息。”

采用“是”的技巧,会让对方忽略争执,而乐意去接受我们的意见。

西屋公司的推销员约瑟夫·亚力森说:“有一个人是在我所负责的那一片里,我们公司极想让他成为我们的客户,我的前任为此努力了10年,一点收获也没有。轮到我接任时,我也做了3年的努力,但没拿到一张订单。但后来我们终于卖了几部发动机给他。我相信接下来他会开下一张几百部发动机的订单。3个星期之后我又去见他,当时我充满信心。但很快我就扫兴了,那位总工程师的第一句话是:‘亚力森,我不能再买你的发动机了。’

“我吃惊地问为什么,他回答说机器的散热性太差,摸起来烫手。凭我的经验,我知道争辩是没有用的。于是我想采用‘是’的技巧。我说:‘史密斯先生,你所说的我完全同意。如果机器的散热性不好,那当然不能买,发动机的热度不能超过全国电器制造协会制订的标准,不是吗?’他做了肯定的回答,我也得到了第一个‘是的’。

“我接着说:‘依照规定,凡是合格的发动机,温度可比室内温度高出华氏72度。对吗?’他又做了肯定的回答,但还是强调我们的机器太热了。我没有和他争执,只是问厂房的温度是多少。他说大约华氏75度。我就给他计算了一下,我说:‘75度,加上72度,等于华氏147度。如果你把手放在华氏147度的物体上,会不会很烫呢?’他没有别的选择,他又做了肯定的回答。

“于是我提议,‘别把手放在上面,不就行了吗?’他承认我说的对。我们又聊了一段时间,然后他叫来他的秘书,又订了价值35000美元的货。在损失了很多钱,砸了很多生意后,我才终于领悟:争辩是行不通的,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让对方说‘是’才有更多好处。”

斯诺是加州奥克兰市卡耐基课程的主持人,他讲述了他的一个故事。他成为一家商店的常客,是因为那家商店老板使他说了“是”的原因。斯诺酷爱用弓箭打猎,他花很多的钱来买弓箭及其他装备。一次他弟弟来看他,因此他想租一支弓给他弟弟用。那家他常去的店里的人,说他们没有出租弓的业务,艾迪于是给另一家商店打电话,下面就是接下来的事情:

“一位男士接了电话,语气非常和善,他的态度和前面那家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说很抱歉他们不出租弓了,因为他们担不起责任。他问我以前是不是租过弓,我说:是,我几年前租过。他又问我是不是出了25到30美元的租金,我又说是。他又问我想不想省钱,无疑我又回答是。

“他告诉我他那儿有一些附带一切装备的弓要处理,一套只要34美元多一点。并说这正是他们不再出租的原因。他又问我,如果买他们的是不是很合算。我说是的。于是我去买了一套弓,并从他的店里买了一些别的东西,自那以后,我就成为他的常客。”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是个聪明的“老顽童”,经常光着脚,在他40岁秃了头时,娶了一个19岁的姑娘。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哲人之一,他引导了人类思想。2300多年以来,他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辩论家之一。是的,他太“狡猾”了。“苏格拉底妙法”,就是要让对方说“是”。他问对方的问题,是别人无法否定的。

连续得到了一个又一个的“是”。不停地这样问对方,直到对方不知不觉地发现自己的结论,正好与自己的原意相反。在你自以为是地否定别人的时候,别忘了苏格拉底,这样你就会提出巧妙的问题,才会得到“是”这样的回答。

规则五:一开始就让对方说“是”。

倾听别人,谦虚待己

大部分人要使别人认同自己时,总是说得过多。推销员更是这样,往往得不偿失。尽量让对方表现吧,对他自己的事,他比你更清楚。请教他,让他来说。不要打断别人,因为那样很危险。当一个人有很多话要说时,他是不会注意你的,要耐心地、开放地对待他,诚恳地让对方说出他的话。

这个办法在商业领域有用吗?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一个例子,一个人因偶然的机会,实践了这种方法。

就在几年前,美国一家大汽车制造公司,计划采购全年所需的汽车座垫用布。有三家厂商做的样品通过了那家汽车公司高级职员的检验。并通知他们,将在某一天确定把合同给谁。

罗先生是其中一家厂商的代表,来参加商谈时,因患严重的喉炎几乎不能说话,而对方的工程师、经理和董事长们正等待他的发言。他站起来想说却说不了。他们都坐在桌旁看着罗先生,于是他就在一张纸上写到:“抱歉,我的嗓子不好,不能说话。”于是对方的董事长帮他展示了他的样品,并夸奖了它好的地方,接着大家热情地针对好的地方议论起来。那位董事长因为要代他介绍,议论时很自然地就偏向于罗先生。罗先生一言不发,只是微笑着点头做手势。

罗先生说:“结果,我得到总值160万美元的订单,这是我所得到的一笔最大的合同。我意识到我原来准备应付整个情况的想法是错误的。很偶然地,我发现让对方来讲话,可以让结果更好。”

费拉达尔菲亚电器公司的约瑟夫·韦伯,有一次去考察宾州一个富有的荷兰裔农民地区。

他经过一家管理良好的农家时,问那里的代表,为什么他们不使用电器。“他们太小气了,不但做不成生意,”那位代表厌恶地说,“他们还经常对公司很有意见。我看是没救了。”

但韦伯决定一定要试一下,他敲了敲那家农户的门,门开了,老尤根博格夫人出来了。“可她一看到公司代表,”韦伯先生说,“马上就把门又关上了。我再次敲门,她把门开了一道缝,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对我们公司的意见。遇到那种人时,你绝不能主动进行推销,必须让他们自己决定来买。”

让别人说,也有助于解决家庭矛盾。芭贝拉·韦尔森和她的女儿洛瑞闹僵了。可洛瑞过去一直对她很温顺,现在十几岁了,却常和她作对,她甚至觉得自己比母亲还有理。韦尔森太太用尽了一切办法,对她就是不管用。

韦尔森太太说:“有一天,洛瑞没有做完家务,就出门去找她的朋友。她回来时,我原想对她大吵一通,但我已经失望了。我只是看着她伤心地问她为什么要这样。“洛瑞看了看我,平静地问我是否真想知道,我对她点了点头,洛瑞终于说了她的心里话,开始还有些支吾,接着索性痛快地说出了一切。这是我第一次听她如此向我倾诉,我以前总是用命令和吩咐的态度对待她。每当她要和我谈心时,我不等她把话说完,就吩咐她该如何。我开始了解到,她希望我是一个可以倾诉的朋友,而不是一个只管吩咐做事的母亲。她需要把成长的烦恼说出来,而我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从此,我总是尽量地倾听。她把心里话都对我说,我们又变得亲密起来。她再度成为一个听话的乖孩子。”

近来,纽约先锋论坛报的经济版上登出了一个篇幅很大的广告,招聘一个有突出才干的人。查尔斯·克比决定试一试。于是,他写了一封信,并很快收到了回信,邀他去面试。面试之前,他费了不少力气在华尔街了解关于那家公司老板的事情。面试时,他对那个老板说:“我将十分荣幸能为你们这样的公司效劳。我知道28年前,公司成立的时候除了一个小办公室和一位打字员以外,什么都没有。”

没有一个成功人士不爱回忆他的奋斗史。那公司的老板开始讲述他是怎样凭着450美元和一个新想法开始打江山。他曾被人看不起,但他坚持着,星期天和节假日都在加班,每天干16个小时,他克服了所有的困难。现在,华尔街最著名的商人也要征求他的意见。他为自己的过去感到骄傲。接着,他问了问克比的经历,然后把一位副董事长叫进来说:“我想我们所要找的人就是他了。”

克比先生事先了解对方,然后引导对方说他最自豪的事情,并且注意倾听,这让对方对他的印象非常好。

加州圣克拉蒙多的路易·布莱德雷,遇到一个相反的情形。他要聘用一个适合做推销工作的人,来担任布莱德雷公司的一项职务,但前提是对方能把自己说服。

路易说:“理查·普约尔干过这种类似的工作。他在和我的助理面谈时,知道了一些这项工作的不利之处,所以当他见到我的时候,有点打退堂鼓。我只告诉他在我们公司工作有一个好处,即我们是一个独立承包商,所以,一旦他干,他就说了算。

“就是这一点,让他把以前的疑虑慢慢打消了,我看得出他的思想还是有点斗争,有时他甚至在自言自语,好几次,我忍不住插话,但面谈完毕后,我认为是他自己说服了自己,来担任这个职位。因为我做了一名好的倾听者,尽量让理查说,他就自己考虑利弊,并且做出了一个积极的决定。他选择了挑战。后来他在公司干得非常出色。”

事实上,纵然是朋友也更喜欢说他自己的成绩,不喜欢倾听我们的成绩。

法国哲学家罗西费戈说:“如果想树敌,让自己显胜于朋友,如果想交友,让朋友显胜于你。”这句话的道理在于,当我们的朋友在我们面前显胜时,他就觉得被人重视而高兴;当我们在他的面前显胜时,他就会感到压抑,甚至产生嫉妒的心理。

亨瑞塔现在是纽约市中区人事局最受欢迎的工作咨询专员,但她以前也曾经搞不好人际关系。她刚刚进人事局时,竟然没有一个同事喜欢她。原因是什么呢?那时的她成天忙着吹牛皮,说自己在介绍工作方面干得多么出色,自己又新开了一个银行账户,存了多少钱,简直是喋喋不休。

亨瑞塔谈道:“我自我感觉好极了,觉得自己的工作做得棒得很。但是,这却让同事们很不快,他们居然不觉得我干出了成绩是好事。我为此很迷惑,因为,我希望能和他们做朋友,让他们接受我,和我分享一切。当学习了卡耐基的课程后,我总算开了窍,明白应该多听别人说话,而不要光顾自己说。我的同事们也会有很多话要说,夸耀一下他们自己的成绩,比光听我吹来吹去会让他们高兴得多。于是空闲下来的时候,我就和他们聊聊天,但如今我很少吹嘘自己了不起,多数是听他们诉说,分享他们的快活事。”

“一直幸运的人总算倒霉了,这真让人乐呵。”这是德国的流行谚语。是呀,最让人高兴的事,莫过于听到别人的倒霉事。或许,你工作不顺心更让周围的人舒坦些,而你一直春风得意却让人有些悻悻然。

所以说,要尽量不提自己取得的辉煌战绩,要尽量显得谦虚,这样就会让别人能接受你。尔温·考博就深谙此道。一次在法庭上,证人席上的一位律师问考博:“你是闻名全美的大作家,是这样吗,考博先生?”考博却答道:“我其实是浪得虚名。”

要记住,我们都很平凡,没什么好骄傲的。人生一世,草木一春,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最终都留不下多少痕迹。多倾听别人,多感受别人,不要得意扬扬地吹嘘自己,让人不胜其烦。

说实话,我们也真的没什么值得得意之外,只不过是地球上的生物而已。为什么我们不是白痴疯子呢?也只是因为我们的甲状腺中不缺碘——这玩艺儿也就值5美分而已。

想象一下,要是有一个医生划开了你的脖子,切开了你的甲状腺,取出一丁点儿的碘,你就完蛋了。呵呵,你所以没有进疯人院,也就是因为5美分的碘!就这么简单,有什么好吹嘘的呢?

规则六:倾听别人,谦虚待己。

让人们认为这是自己作出的决定

如果一个想法是你自己思考的结果,而不是别人灌输给你的,那么,你是不是会更有实现它的决心呢?所以,要是你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别人,这样做是不是很不明智呢?更明智的做法应该是:给别人提一些建议,然后让他自己去想一下该怎么做。

我的一位学生的例子就很能反映这一点。阿道夫·塞尔茨先生住在费城,他发现公司的汽车推销员们普遍情绪低落,这让他觉得必须想法鼓舞他们的士气。于是,他召集这些销售人员开会,在会上鼓励他们对自己提意见,说出他们希望老板有哪些优良品质。他们回答后,他把答案写在黑板上。

之后,他又说:“我会尽量按照你们希望的去做,达到你们所要求的品质。那么现在,请告诉我,你们会以什么样的品质来回报我呢?”推销员们马上回答道:“忠诚不贰、诚实恳切、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团结一心,每天勤奋工作8小时。甚至还有人愿意每天工作14小时。”这次会议给公司带来了崭新的契机,崭新的气象。后来,塞尔茨先生告诉我,他的公司业绩蒸蒸日上,销售量提升得很快。

塞尔茨先生解释说:“事实上,我们之间所进行的是一次平等的诺言互换:我遵守我的诺言,他们履行他们的职责。让他们说出心中的愿望和想法,就是给他们打了一针兴奋剂。”

我们不愿意被迫买东西或做事情,希望自己购买和做事都是自愿的。有人重视我们的愿望和想法,会让我们高兴。尤金·威森在明白这个道理前,赔了很多的钱。他为一家画室推销样本图,这家画室是专门为服装设计师和纺织品制造商服务的。3年中,威森每个星期都去纽约拜访一位有名的服装设计师。威森说,“我从来没能把东西卖给他,他一直是很细致地看过我的样本图后,对我说:‘不成,威森,我这次还是不能买你的东西。’”

这样一百多次了,就从来没有成功过,于是威森决定研究和人打交道的道理,培养新的看法,产生新的热情。很快,他就有了一个新的办法。他把几张未画完的样本图带进那位设计师的办公室。他说:“假如你不介意的话,我想让你帮我一下,这是些还没有画完的样本图,我想向你请教,应该怎样完成它们,你才觉得有用?”

这位设计师仔细看了看样本图后,对他说:“请在我这儿放几天,再来找我。”三天后,威森得到了那个设计师的一些意见。拿着那些样本图回画室后,他听从他的想法把它们做完,于是都被那个设计师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