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知道谁是爸爸,谁是妈妈了。
宝宝喜欢看父母都在忙什么,更喜欢看镜子里的自己。他不仅坐得很稳,还学会了爬行……
就快满岁了,就快说话了!
彻底洗手洗脸=呵护宝宝
你经常会外出去公共场合,比如超市购物,菜市场买菜,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医院就医等等,事毕跟你一起回家的还有各种各样的细菌。它们对你无可奈何,对宝宝来说可就会致病。外出回家后,你必须选用优质的个人护理除菌产品(除菌香皂或抑菌洗手液),认真洗手洗脸,这是有效降低宝宝感染风险的方法之一。
那么,在家中做过什么事情之后也需要洗手,你可知道?如果你只回答“当双手看起来脏的时候”,那还远远不够呢!下面这些“时候”,你是否已经开始意识到了?
①哺乳之前。
②接触奶瓶之前。
③更换尿布之后。
④拿取(吃)食物之前。
⑤碰触生肉之后。
⑥给伤口消毒之前后。
⑦上厕所之后。
⑧接触垃圾(桶)之后。
⑨接触脏衣物之后。
⑩接触宠物及宠物用具之后。
另外,你的身体分泌物(汗液、血液、脱落的死皮等)同样能滋生细菌,洗澡时,最好选择抗菌沐浴露。
护理不到位,感冒老反复
1岁以内的宝宝特别容易患感冒,一年得个5、6次比较普遍。尤其是那些经常和大孩子一起玩耍的宝宝们,也许整个冬天都在流鼻涕和咳嗽中度过。
感冒是发展和变化都快的疾病,宝宝还不会说话,不能正确向你表达哪里不舒服,感冒的一些早期症状你要牢记在心,越早发现治疗就越容易,病好得就越快!
感冒将会折磨宝宝7~10天,最早消失的症状是高烧,最晚消失的症状是咳嗽(咳嗽往往会持续几周)。
首先,你应该减少宝宝和“大孩子”玩耍的次数,宝宝的抵抗力真的很弱。
其次,在家照顾感冒的宝宝,你应该→适当给房间通风→给宝宝多喝水→为宝宝保暖→让宝宝充分休息→给宝宝做营养且易消化的食物→减少户外活动的次数→暂时和宠物隔离。
再次,别乱吃感冒药,否则会事与愿违。而且你也明白遵医嘱服药是什么意思,自行增加药物剂量的做法万万使不得!
家庭除菌,是个大工程
每天都扫地?每天都拖地?每天都带狗狗出去BB?
嗯嗯~~~不错,好的家居习惯算是初步养成了。BUT,还不够!
宝宝周围的环境中有很多你想不到的滋长细菌的地方,你得卖力给这些地方做除菌工作。来来来,一起去探个究竟吧!
→贴身内衣→皮肤表面、泌尿(生殖)道细菌→
衣物常规洗涤的同时加入衣物除菌剂
→外衣→外界的各种细菌→
→宝宝专用→
毛(浴)巾直接接触皮肤→每周消毒一次←碱水煮15分钟洗净晒干
→父母专用→
玩具、婴儿床、婴儿车→物品表面容易滋生大量细菌→定期消毒→3天消毒1次→消毒液50ML(约1瓶盖)与水2.5L调匀后擦拭→15分钟后用干净的湿毛巾再擦一遍
地板、家具和把手→消毒方法同上
清洁工具→
垃圾箱→每次使用后消毒→84消毒液和水按照1:5的比例调匀→将清洁工具浸泡其中20分钟→清水冲净→阳光下晒干
切菜板和刀具→经常接触生食材→使用后立即消毒→碱水冲洗→清水冲洗冰箱、微波炉、橱柜内部→密闭空间最易滋生细菌→1个月消毒1次→将内部物品腾空→消毒液50ML(约1瓶盖)与水2.5L调匀后擦拭→15分钟后用干净的湿毛巾再擦一遍
便座、浴具(缸)→飞溅和潮湿导致传播细菌和滋生细菌→1天消毒1次→消毒液50ML(约1瓶盖)与水1L调匀后擦拭或冲洗→20分钟后清水冲洗
宠物→身上携带大量细菌→养成为宠物用品消毒的习惯→消毒液50ML(约1瓶盖)与水2.5L调匀→浸泡宠物用品15分钟→清水冲净晾干→装进喷壶→均匀地喷洒在宠物活动场所地表上
痱子痱子你走开
冬天可以给宝宝多穿点儿再出门,炎热的夏天真难熬,活泼好动的宝宝可不愿意总呆在屋里!出去玩吧,宝宝一会儿就出了不少汗,痱子立刻跟着来了。看着宝宝皮肤上爬满了一粒粒的小疙瘩,那个痒痒劲儿就别提了!
真想对痱子大喝一声:“走开啦!”然后它们就真的消失不见了……
痱子完全可以遵命“走开”啊。
长痱子是因为宝宝的免疫和体温调节及皮脂腺分泌功能不够完善,毛孔被汗液刺激以后导致皮肤发炎。皮肤刚开始会发红,接着长出一粒粒非常痒的小疙瘩。痱子是宝宝夏季特别常见的皮肤病,貌似没有不长痱子的宝宝。
妈妈要留心啦,痱子们大多出现在:额头、颈、腋下、背部、大腿周围以及腹股沟间等容易出汗的地方。严重时范围会扩大,皮肤一化脓,宝宝就又痛又痒。
痱子不要等长出来之后再补救,夏日需要给宝宝做足“防痱”工作!
①中午不外出,避开容易大量出汗的环境。
②卧室要通风凉爽,可使用空调调节室温,减少宝宝出汗。
③穿纯棉柔软宽松的衣服,要经常换洗。
④经常洗澡,保持皮肤卫生。
⑤洗澡后撒少量爽身粉保持皮肤干燥。
⑥出汗较多时及时补水,喝些微甜的绿豆汤、菊花茶,清凉解暑。
⑦少吃大鱼大肉等过热及辛辣食物,多吃些冬瓜、苦瓜、西瓜等新鲜蔬菜、瓜果。
如果已经长了痱子,你可以这样命令它们“走开”:
①停用痱子粉,不但无效还会堵塞毛孔,使用专门治疗痱子的药膏。
②擦药前先洗净长痱子处的皮肤,然后涂上薄薄的一层即可。
③夜里帮宝宝更换睡姿,给皮肤“换气通风”。
④不让宝宝搔抓痱子,避免抓破化脓变成水疱疹。
⑤痱子一旦严重了,必须去看医生。
告诉你个偏方儿,用热毛巾治热痱,貌似有点“以毒攻毒”的味道,但这方法有效得真的出乎你的想象。
懒技大公开——简单又管用的“热毛巾治痱”法!
热毛巾治痱子遵循的依据是,热毛巾能打开毛孔,通开汗腺,汗腺一通,痱子就拜拜了。操作方法如下:
婴儿车,乱“坐”不得
为什么说婴儿车不能“乱坐”,这其实和宝宝脊柱生长发育有关。
一般来讲,宝宝的骨骼柔软,婴幼儿期还未长成成人特有的4个弯曲,脊柱几乎是一条直线,背部肌肉对脊柱的支持明显缺乏力量,宝宝根本不能长时间坐着。坐的时间过长,不仅会驼背或脊柱侧弯,还会影响内脏器官正常发育。
足月出生的宝宝脊柱发育的进度又决定了“坐起来”的时机。
①4个月大时才能由妈妈扶着小坐一下。
②5个月大时能被抱着坐在妈妈的膝盖上,时间也不能长。
③6个月大时,要用手支撑独立坐着的宝宝,因为他的身体会向前倾。
④7个月时,宝宝才终于能独立地坐一会儿。
所以说,8个月以下的宝宝一定选用“小床式”推车。
8个月以后再用“坐式”推车。
宝宝总窝在车里也不行,适当坐一会儿还是要抱出来换换体位的!
小手怎么就那么香
吃手,这是个坏习惯,戴上手套或者给手指抹点辣椒酱如何?
你恰好都猜错!禁止吃手的这两个办法也非常不可取。
从生理角度看,专心吃手的宝宝非常安静,不会打搅任何人,起初将整个小手放到嘴里,接着开始分开吮吸2~3根手指,最后只吸1根手指。吃手其实是宝宝进入到手指的功能分化和手眼协调的预备阶段的标志性信号之一,是智力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均在正常发展的信号。
从心理角度来说,宝宝天生对自己的小手指就有种特别的亲近感,但他们认为自己的小手和玩具一样,属于“外界的东西”,吃手和啃咬玩具划等号,都是通过嘴来“了解”和“感知”的物体。更重要的是,吮吸手指还能作为“安慰剂”稳定宝宝的情绪,强制止反而会影响宝宝正常的心理发育。
不过,你得防病从口入,“小脏手”将会提高患口腔炎和肠胃炎的机率呦!
等宝宝学会坐、爬、站之后,你会发现小手指的动作随之精细起来了,能像成年人那样五指分工协调运动了。这时,宝宝的注意力开始发生改变——他要用手去了解和接触、抓握更多的东西,无暇再将手塞进小嘴巴。令你担忧的吃手逐渐就会消失了。
假如3、4岁时仍然经常吃手,这就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了,需要你耐心纠正才行。
懒技大公开——减少吃手次数的妙招
如果宝宝“指不离口”,你很担心他形成“吮指癖”,解决的方法就是经常抚摸宝宝的双手,当他想吃手的时候,及时塞给他玩具,一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二来把小手占满,不就没的可吃了么?
哄宝宝入睡的NG做法
这种做法也有NG的?
当然有啦,还是“世代相传”的NG做法哩!
NG①:越哭越要摇
宝宝未发育成熟的大脑和视网膜受损。
10个月内的宝宝是“高危人群”。摇晃使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晃荡,脑小血管破裂,发生轻微脑震荡和颅内出血,严重者出现脑水肿或脑疝而死亡。视网膜受到影响将导致弱视或失明。
NG②:开着灯睡得稳
导致睡眠质量不佳,睡眠时间缩短,发育速度减缓。
处于发育阶段的神经系统调节机能很差,通宵开灯无疑打乱了“昼明夜暗”的自然规律,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物钟怎能规律?经常睡觉开小灯(光线昏暗的灯)的宝宝将来有35%的可能变成近视眼;灯火通明入睡的则高达55%!
NG③:蒙头睡更暖和
宝宝大汗淋漓发生虚脱,还可能呼吸困难或窒息。
冬季冷,需要抗寒,可多加床小被子,没必要把宝宝都盖起来,小脑袋还是要露在被外,以防发生不测。
NG④:光着睡更凉爽
腹部受凉造成肠蠕动异常而腹泻。
夏天气温高,但宝宝的体温调节功能差,一阵凉爽的清风拂过就着凉了。其实,给宝宝戴个肚兜就好了嘛,这和裸睡基本划等号,却不会让小肚子着凉腹泻。
NG⑤:电褥子热得快
导致宝宝轻度脱水。
电褥子加热速度快且温度高,好像很完美,但宝宝长时间睡在上面,就好比把苹果片一直用大火烤,结果是什么?脱水!当宝宝哭声嘶哑、烦躁不安时,说明身体可能已经脱水了,还不赶快多喂些白开水补充水分!
“黑白颠倒的睡眠”很容易就颠倒回来
宝宝睡眠“黑白颠倒”绝对是事出有因的。
什么原因呢?
别不爱听呦,说直白点,这个坏毛病,其实是被你“惯出来”的!
小宝宝想睡就睡无可厚非,可是宝宝长大了,你还让他白天睡得太充足的话晚上精神头一定很好。宝宝不睡(确切地说是睡不着),你就得陪着他,大家都不得休息。
呵呵,这可不能怪宝宝“不懂事”吧?
别头痛,更别懊恼,知错就改不就行了么!
把已经颠倒黑白的睡眠再颠倒过来,方法其实特简单,你可以试试看,包你满意!不过你要记住,“硬拧过来”伤身体(宝宝的)又伤感情(母子之间的),当然不行!
懒技大公开——只要你抓住关键时间
不推荐太早学走路
抓住那个曾跟你说“早学走路早聪明”、“早会走,身体壮”的人,请他去面壁思过一整年!
哎,超前让宝宝学走路,简直是在“毁ING”宝宝的健康,更与聪不聪明没一点关系!
让你看看太早学走路的宝宝都成了什么模样:
把爬行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走之前,还是先会爬吧——你得把爬行阶段重视起来。
三翻、六坐、八爬爬——3个月左右能翻身,6个月左右会小坐,8个月左右还在爬,这话很有道理,那细化“学爬”的具体时间为:
6个月以后→经常让宝宝俯卧→在宝宝面前放个玩具→逗引他去够到玩具→地球引力的关系,宝宝可能只会趴着一动不动→不一定要宝宝真的爬多远,培养有“向前爬”的意识就可以了。
7个月以后→蠕动、缓慢前进、贴地式匍伏前进(开始不是向前而是后退)→躯干接触地面,两下肢伸展在后→腹部蠕动、四肢不规则划动→样子好像一条胖乎乎的毛虫在“蠕动”→学会正宗爬行必经的预备期。
8~10个月→改为手和膝盖相互协调的爬行→你会看到后退、横行、单手爬、双手爬等各种奇怪的爬行姿势→不需要刻意矫正→最后都能成熟进步到双手双脚触地爬行。
10个月以后→两臀和两腿均伸直,用手脚爬行→掌握双腿力量及身体重心移动的技巧→将躯干高抬的爬行动作,较为成熟的爬行→多打几个滚没关系,马上就可以走路了!
注意:如果宝宝长期一侧身体无力,爬行需要另一条腿拖着向前移,并伴有其他动作发展迟缓时,你最好带他去看看“小儿脑神经”医师,排查一下可能存在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
早爬行、多爬行是帮助大脑发育的好方法,使大脑对手、足、眼的神经运动调控得以加强。还能锻炼腿部肌肉的张力和力量,为满岁后学走路(最早11个月后)打好基础。
也别太晚学爬,如果宝宝已经会走,反过头来再学爬,他铁定没兴致。
学爬学问大
仔细“提防”会爬的宝宝
宝宝会爬之后,能去房间各个角落“大探险”了,这么一来,他的活动空间比以前变大太多太多了!
你除了继续保证家居环境清洁卫生之外,这些东西是“不可以有”的:
恰好又遇“生理性厌奶期”
12个月以内的宝宝会遭遇2次“生理性厌奶期”,第一次发生在3~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时),第二次就将发生在6~7个月。
宝宝第二次生理性厌奶的原因真的与“生理性”紧密相关:
①心理发育逐渐成熟,对周围的每件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动不动就分心,根本无法专心喝奶。
②味觉发育逐渐成熟,要尝试味道多变的食物,“喜新厌旧”了。
③大约6个月左右开始长牙,希望嘴里能有“坚硬”的东西磨磨牙床,不要吸吮,想要啃!
生理性腹痛——婴儿肠绞痛,即宝宝出生后4~6个月内因胃肠蠕动等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而出现的生理性腹痛。腹痛会导致宝宝哭闹频繁,干扰食欲出现厌食。
对牛奶蛋白过敏,进食配方奶粉后腹部不适,出现厌食。
持续太久,就会往“病理性”方向发展。体重不再逐渐增加,在生长曲线表上,体重百分位下降两个曲线,或落后到第三百分位以下,即发生“生长迟缓”。
病理性厌奶的宝宝常常会:
①烦躁不安。
②昏昏欲睡。
③懒得活动。
④呼吸急促或喘息。
⑤可能发烧也可能体温过低。
⑥进食量锐减。
⑦出现呕吐、腹胀。
这种情况已经发生,宝宝实际上已经不能单纯地自我恢复了。你需要抓紧带他就医治疗。
母乳化奶粉能代替母乳吗
答案非常肯定——不能!
因为母乳化奶粉还是以牛乳为主要原料制作的,虽然它参照母乳的成分去掉了牛乳中过多的酪蛋白,人为地添加了牛乳中不足的营养素——请仔细对比牛乳与母乳的成分(此表参考了金汉珍等主编的《实用新生儿学》):
但是——接近就是就近,“假的”永远也真不了!宝宝没断奶之前,你还是辛苦点,母乳喂养吧。
那,喝鲜牛奶总可以了吧?
答案还是非常肯定——不能!鲜牛奶则至少等到3岁后才能喝。
那,酸奶……那是宝宝1岁后才能喝的好东东!呵呵,当妈妈的一旦看见有营养的、对孩子有好处的东东,大都这么心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