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来看博弈论中的一个著名模型:脏脸模型。
说的是,一个房间里走进来3个人,3个人的脸都是很脏的,但是他们自己却并不知道自己脸脏,他们能看到别人不能看见自己的情况。这时候有一个美女进来了,并且好意提醒他们说:“你们里面至少有一个人的脸是脏的。”这3个人听完之后互相看了看,没有任何反应。
美女这时候看了他们一眼,继续问了一句:“你们知道吗?”这3个人再次打量了对方一眼,突然都意识到自己的脸是脏的,3个人的脸都一下子就红了。
这又是为什么呢?这3个人都没有看见自己的脸,但是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脸是脏的。
其实这也很好解释的,如果这3个人里面只有一个人脸是脏的,那么脏脸的那个人就能轻易看见另外两人干净脸,但是都没有看到这样的事情。而且这3个人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他们3个人里面脸脏的那人个看见了就会脸红。但是遗憾的是,在美女第一次的提醒之后没有人脸红。
这时候咱们再来往下推,这3个人现在知道了至少他们有两个人脸是脏的,当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那么如果只有两个脏脸,那么这时候脏脸的两个人就只能看见一个人是脏脸,那么这两个人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脸不干净那么这两个人必然会脸红。可是这样的现象也没有发生,那么剩下的就只有一种可能性了,那就是3个人的脸都是脏的。
这就是著名的共同认知理论了,也就是说共同认知涉及一个群体对某个事实知道的结构,在脏脸博弈的故事里面,美女的后面一句话就是使所有的参与人员都事先知道的事实成为了一种共同认知。
在爱因斯坦父亲的那个故事里面就不是这样,他们就没有共同认知,所以才造成了杰克大叔的尴尬,如果他们这时候有一个提醒的人,他们就不至于这样了。
所以在博弈的世界里,任何一个博弈者都不可能在行动之前得知另一方的整个计划。在这样的情况下,这样的互动推理不是通过观察对方的策略进行的,而是必须通过看穿对手的策略才能展开。
要想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你如果只是简单地假想自己处于对手的位置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你的对手也在这么做,所以你要做的还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所以每个人在博弈的时候都要担当两个角色,第一是自己,第二就是你的对手,从而来采取对自己最有力的策略,采取最有效的行动方式。
所以,很多时候在看自己的时候也是要经过好几个环节的,不断推测别人的想法和自己的对策而达到最佳。
自己是自己的镜子,这是一个最直接、客观的方式,但是很多时候就像上面的说的一样,你并不能看见自己,没有条件给你看清自己的处境,这个时候你能做的就是要通过别人的角色揣测来分析自己。
评价自己要客观
女孩子都喜欢照镜子,不管走到哪里带着一个,以便随时可以看到自己的头发是否还保持整齐,脸上是否还保持干净。可是每个女孩子还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选择镜子的时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并不是每个镜子都可以用的,一些镜子做得不好就照不出真实的自己。
就像哈哈镜一样,也许你在镜子里面看到的脸比真实的自己的脸要圆,又或者买衣服的时候你会在镜子里面看见一个更瘦的自己,自己虽然满心欢喜,但是那不是真正的自己,自己欺骗自己是没有用的,我们要做的是找到一面客观的、可用的镜子。
生活中的镜子也这样,你没有找对的话,照出来的自己可能是完全与自己不符合的形象,就像爱因斯坦父亲的故事一样,杰克大叔和爱因斯坦父亲都把对方作为镜子,可是对方都不知道对方是一个不合适的镜子,其结果让人啼笑皆非。
古时就有很多这样的评价,魏征死后,李世民“亲临恸哭”,并对侍臣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作为皇帝,万人之上的,谁不拍着啊,但是李世民知道,如果长期这样下去肯定自己都不能判断自己的行为了。因此他有了著名的三镜。你试想想,如果李世民拿隋炀帝作为镜子的话,那天下百姓恐怕就要遭罪了,如果李世民把费仲一样的奸臣作为心腹的话,那国家灭亡也不远了。
所以,自己的作为要有一个合适的、客观的镜子来照,才能看得出来是否正确,才能看到你的脸是否是干净的,免得被人贻笑大方还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小峰是重庆某著名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在毕业之前他对生活是充满了信心,20多年来,什么事情都很顺利,一路考上来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
现在,快毕业了,他做好了简历,把自己这几年的经历、成绩、自己的期望都满满地展现在简历上。家人催他快点找工作,他一点都不着急,他觉得凭着自己学校的脸面和自己的优秀,不就是找个工作嘛,还不是随便任自己挑。
但是不久之后他就深刻地感受到了什么是形式的严峻,以前看一些相关的报道的时候总不以为然,觉得是别人根本就不够好或者觉得是那些报纸在夸大事实。本来按理说找个工作还是不困难的,可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的工资期望值是3000元/月,但是应聘单位最多的才给了2000元/月,还嫌他一点实际的操作经验都没有。就这样晃悠了大半年,没有一家合适的,都是高不成低不就的,错过了最佳的找工作时期。后来实在是找不到了,他只好放下面子去以前说要他的单位,可是人家现在已经人满了,而且新进的几个人都对工作熟悉了。这会儿他才开始真正着急了,只好跑到一个食品批发部去干起了临时保安。可是这个工作也做得不顺心,自己体力不好,其他保安还瞧不起他,嫌他是个大学生,干了几个月,他干脆自己停职了,回家一门心思考研。
这仅仅是大学生失业大军中的一个典型例子,很多人都是这样,面对现实,很快就会屈服。可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为什么单位不肯多给一些?
其实并不是企业不愿意给,而是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很多根本就不值得企业给那么多钱。听一些企业的HR介绍说,现在很多应届大学生其实在学校就没有学到多少东西,而且没有一点儿经验,来到企业的初期只是一个学习的时期。
最主要的是,现在很多学生诚信度降低,自吹自擂的本事比能力强多了,企业招来的人不一定能够为企业创造利益,却还要企业给予更多。
所以,现在毕业就失业的问题已经不是新鲜问题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要在自己的身上去找,找到一些客观的因素而不是主观地一味批评企业的挑剔。其实你看看周围的人,一些有能力的大学生毕业后也是很好找工作的,而且大家还争着要。
要客观地评价自己,不能太高估了自己也不要贬低了自己的能力,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才能知道自己的位置。本来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人才,是创造国家未来的栋梁,如果连工作问题都成为一个大问题的话那就很麻烦了。
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是这样的,客观地找到评价自己的镜子,博弈的双方都是在为自己的利益着想的,没有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优缺点又怎么知道该怎么做呢?就像我们小时候学过的一个寓言故事中说的小马过河:
从前有一只小马,来到一条河边,要过河。但它不知道河水有多深,于是它去问小象河水深不深,小象说:河水很浅,我淌蹚着就过去了。小马又去问小羊河水深不深,小羊说:河水很深,千万别去,上次差点把我冲走。最后小马自己去过了一下河,才发现,河水不深不浅,它正好可以渡过河去。
当然,上面我们讲到的都是我们要以客观的镜子来看自己的“脸”,其实不只这样,我们在生活中还少不了对别人的评价。在看别人的时候,也要注意客观,否则可能会失去一些正确的信息而不能采取最好的措施。
有个故事说一个挑剔的女人找了一个勤快的保姆,但是她总是疑神疑鬼,生怕保姆偷懒,干什么活儿都要随时监督着,但是每次保姆都干得很好,她也找不到可以挑刺的地方。
但是有一天终于让她抓到把柄了,她站在窗户里面看保姆在院子里面晾衣服,但是衣服明明就没有洗干净,上面有一些泥点子一样的东西。她心想:还是不行啊,一会儿不看着就这样马虎行事。于是她把保姆叫过来说衣服没有洗干净,重洗,保姆很是听话只好重洗了一遍。
但是当保姆再次晾上去的时候,她发现还是有泥点子,于是她变得怒不可遏,叫保姆再洗一次。保姆特别委屈地把衣服拿过来看了好几遍,明明就很干净的啊。这个主妇就叫保姆自己进来看,于是保姆走到窗前看了一下,顿时明白了怎么回事,原来是这个主妇的窗户脏了,上面有一些不很明显的小黑点,从那儿刚好看见衣服。
保姆走过去把窗户擦了擦,再让主妇来看,主妇也明白了怎么回事,一下子觉得自己真的错怪了保姆。差点害得自己成了不明事理的人,也差点让保姆委屈地丢了工作,从此这个主妇改变了对待保姆和别人的态度。
保姆和主妇的这场博弈中,显然是保姆赢了,而且保姆的这次博弈赢得很成功,彻底地让主妇愧疚,以后相信主妇不会再这样了。
为什么小保姆开始会陷入不利的境界呢?那首先是因为主妇的心里就没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第二就是主妇不小心让那个不能观察的玻璃作了评判的镜子,导致自己本来就并不客观的心一下子就没有了理智。
而聪明的保姆幸好是找到了一个让自己反败为胜的方法,虽然她做得不多,只是把脏的窗户擦了一下,但是正是这个动作让她得到了客观的评价,为自己找到了准确的位置。
本来保姆和主妇可能是长期重复性的博弈,但是这个一次性博弈的结果让双方都得到了好的结果,达成了长期的友好合作,这就是一次成功的博弈。
所以,不管是对待自己的处境还是你在分析别人的时候,都要客观地进行,主观意志的判断是不一定正确的。在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用博弈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也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博弈的最好规则,如果你能够做到最好,那么你就是最棒的。
把身后的袋子放到前面
每个人都有一前一后两个袋子,一个袋子里装的是自己,一个装的是别人或者客观的因素。而常人都习惯于把别人放在身前,把自己放在后面。不要以为这是高尚的行为,这样做的理由并不高尚,很多人都是把别人放在能看见的地方,而把自己放在身后却怎么也看不到。
生活中,人们难免会出现矛盾;工作中,人们难免会出现问题。用白话讲,叫“遇事”。不论是家庭里、朋友间、单位中,等等,一切关系上,都是如此。其中的原因尽管很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不可能单是一方的错。俗话说:孤掌难鸣嘛!有矛盾和问题并不可怕,可怕是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方法不对头。正确的方法,应该首先从自身上或自己这一方面找原因。因为,任何矛盾和问题的出现,自身的原因是一定有的。要么是自己的思路错了,要么是自己的言行错了,或者是自己的方法错了。哪能全是别人的错、对方的错呢!
现实中,家庭里亲人间,社会上朋友间,工作中同事间,常常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其实,有时根源恰恰在自己。但自己却偏偏认识不到,或者不善于查找自身原因,而是一味地去责怪别人,责怪对方,这样只会让矛盾更激化,让问题更糟糕!
事实证明:凡事应首先从自身找原因,再从客观找原因,一定有利于矛盾的化解、问题的解决。让我们在矛盾和问题面前,多从自身找找原因吧,这不仅是战胜自我的重要表现,也是有利于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有效方法。至少有利于反省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吧!
现在国内某知名企业工作的刘先生讲述他的经历,当年他在法国留学的时候,为了挣一些生活费,于是在学校勤工俭学,工作很简单就是为学生宿舍楼做清洁工作。
这个工作量很少,就是把宿舍楼的走廊扫一遍,再用墩布拖一遍。1个月可以获得200欧元的报酬。有一天早晨,等大多数学生离开宿舍楼后,他像往常一样开始工作。当他把走廊扫完,准备用墩布拖地的时候,却发现整个宿舍楼停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