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这年头一定要会点博弈学
3963200000034

第34章 博弈进退有张驰(3)

所以“横的还是怕不要命的”,“威慑战略”在某些时候还真管用。你给别人的威慑不一定代表你真会那么去做,只是给别人一种震慑力或假象,在生活中采用一些假的威慑,或许可以解决一些难题。

许多人都知道“所罗门王断案”的故事。古代有两个妇女,同时在一间屋子里生下小孩,但其中一个孩子死了,两人都争说这个活着的孩子是自己的,死孩子才是对方的。当年没有DNA等技术手段来做亲子鉴定,人们便请了所罗门王来断案。智慧的所罗门王假意说,既然你们都说自己是孩子的母亲,那就把孩子一劈为二一人一半。一个妇女欣然同意说,这样最好。而另一个妇女则说,宁可给对方,也不愿将孩子劈死。水落石出,所罗门王据此明断:赞同的妇女是假的母亲,不赞同的妇女才是真的母亲。

如果那个假的母亲懂得一点博弈论的话,知道所罗门王的这个“威慑”是个不可置信的假威慑,他不会真的那么做,再对刀劈婴孩表现出不忍的话,所罗门王的计谋便不能成功。

越剧电影《追鱼》中也有类似的情节。书生张郎被宰相府招为女婿,但因家贫而遭宰相女儿牡丹的嫌弃。而在张郎读书处水潭里的鲤鱼精,因爱慕张郎而变作牡丹的模样来与他私会。张郎误以为她是真的回心转意,便与她情投意合相悦甚欢。终于事发东窗,两个牡丹真假难辨。断案的包公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假装要当庭杖打张郎。这时真的牡丹无动于衷,甚至幸灾乐祸,而假的牡丹则难掩伤心。明察秋毫的包公一看,心里便有数了。

同样道理,如果鲤鱼精也知道一点博弈论的话,在洞察包公的用意后也装作无动于衷、幸灾乐祸的样子。那么,即使是包青天也无可奈何。

不过反过来说,有的时候,人们给出的假威慑并不管用,特别是当对方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时。我们再看一个经常出现在电视剧里的例子。

一位姑娘与小伙子相爱,但姑娘的父亲坚决反对,以断绝父女关系相威胁。如果姑娘相信的话,她可能会中断与恋人的关系,因为恋人是可以选择的,而血源是不能替代的。庆幸的是,这是个聪明的姑娘,她知道父亲不会那么做。因为那样的结局对父亲更加不好,不但失去女婿,还会失去女儿。她义无反顾地将“生米煮成了熟饭”,勇敢地结婚了。

用博弈论的话来说,父亲的“威慑”也是个不可置信的假威慑。最后的结果,父亲还是接受了这个当初并不喜欢的女婿。

“威慑战略”可能只是一种“虚张声势”,它不一定会真正地实施。如何识破对方的“虚张声势”呢?这就要看对方的威慑是否可以置信。当父亲威慑顽皮的孩子“你再吵,我就把你从窗外扔下去”,这种大而不当的威慑就不用置信。

威慑在什么时候才是可置信的?答案是,“只有当事人在不施行这种威慑时,就会遭受更大的损失。”

警察奉命拦截一支游行队伍,群众情绪激动,警察严阵以待,冲突一触即发。若群众表现出不可遏制的愤怒,拼死冲破封锁线的勇气,警察最好识相让开,否则会被愤怒的群众踩扁。但若警察排成铜墙铁壁,并威慑“我们死也不会放你们过去”。真是这样的话,群众也还是作鸟兽散算了。那么如何判断警察的威慑是真的呢?如果警察接到了上级的命令“不成功便成仁”的话,那么不要怀疑,他们将不惜代价也要挡住游行队伍了。

综上,要让自己的威慑更加有效,需要做出断绝后路的行为,表达出你孤注一掷的决心,对方才会有所忌惮。

何不化敌为友

除了借助对手鞭策自己,有些时候,我们大可以化敌为友,毕竟生活中多一个朋友比多一个敌人要好得多。

一个牧场主养了许多羊。他的邻居是个猎户,院子养了一群凶猛的猎狗。这些猎狗经常跳过栅栏,袭击牧场主的小羔羊。牧场主几次请猎户把狗关好,但猎户不以为意,口头上答应,可没过几天,他家的猎狗又跳进牧场横冲直闯,咬伤了好几只小羊。

忍无可忍的牧场主找镇上的法官评理。听了他的控诉,明理的法官说:“我可以处罚那个猎户,也可以发布法令让他把狗锁起来。但这样一来你就失去了一个朋友,多了一个敌人。你是愿意和敌人做邻居呢?”还是和朋友做邻居?“当然是和朋友做邻居。”牧场主说。

“那好,我给你出个主意,按我说的去做。不但可以保证你的羊群不再受骚扰,还会为你赢得一个友好的邻居。”法官如此这般交代一番。牧场主连连称是。

一到家,牧场主就按法官说的挑选了3只最可爱的小羔羊,送给猎户的3个儿子。看到洁白温驯的小羊,孩子们如获至宝,每天放学都要在院子和小羔羊玩耍嬉戏。因为怕猎狗伤害到儿子们的小羔羊,猎户做了个大铁笼,把狗结结实实地锁了起来。从此,牧场主的羊群再也没有受到骚扰。

为了答谢牧场主的好意,猎户开始送各种野味给他,牧场主也不时用羊奶酪回赠猎户,渐渐地两人成了好朋友。

生活在复杂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发生对立和冲突,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其实,我们应该分清自己的对手,有的对手并非蓄意阻挡或刁难你,而是由于一些因缘际会和你产生了误会。

作为一个理性的人,应该明白,挡住别人的路,实际上自己也很难前行。对于因为一些因缘际会或阴错阳差而树起的敌人,我们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看看能不能联手找到一条让双方共赢的道路。在商业界,“化敌为友,合作共赢”已经成了一种主流做法。

美国的RealNetworks公司曾经向美国联邦法院提起诉讼,指控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违反《反垄断法》,并要求其赔偿10亿美元。但在官司还没有结束的情况下,RealNetworks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格拉塞却致电比尔·盖茨,希望得到微软的技术支持,以使自己的音乐文件能够在网络和便携设备上播放。所有的人都认为比尔·盖茨一定会拒绝他,但出人意料的是,比尔·盖茨对他的提议表现出出奇的欢迎,他通过微软的发言人表示,如果对方真的想要整合软件的话,他将很有兴趣合作。

类似的把对手变朋友的故事也发生在苹果电脑和微软两大公司之间。

众所周知,微软和苹果两大公司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一直处于敌对状态,约伯斯和比尔·盖茨为争夺个人计算机这一新兴市场的控制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到了90年代中期,微软公司明显占据了领先优势,占领了约90%的市场份额,而苹果公司则举步维艰。但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1997年,微软向苹果公司投资15亿美元,把苹果公司从倒闭的边缘拉了回来。2000年,微软为苹果推出Office 2001。自此,微软与苹果真正实现双赢,他们的合作伙伴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常人不可理解的两件事都发生在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身上,绝对不是一个巧合。比尔·盖茨的成功,源于很多因素,包括他对商机的把握,他天才的设计能力,但其中还包括他对他的敌人所采取的态度。

面对敌人,一定要不屈不挠,咬紧牙关,迎面而上,决不退缩——这似乎是共识。但明智的比尔·盖茨选择了另一种方式:站到敌人的身边去,把敌人变成自己的朋友。

商业史上还有这样一件让人津津乐道的事。在西方许多家庭的餐桌上,习惯于同时摆上美国“水晶杯”公司和“细瓷”公司生产的水晶玻璃高脚杯和细瓷餐具,它们都是高档的名牌餐具。过去,这两家公司因为是竞争对手,关系一直不好。可后来他们经过协商,决定联合推销。“水晶杯”公司利用细瓷餐具在日本市场的信誉,通过联合销售,将其产品打入日本等国;而“细瓷”公司则利用“水晶杯”50%的产品销在美国的优势,使细瓷餐具占领了美国家庭与饭店的餐桌。结果,联合推销使双方相得益彰,两家的销售额均大幅提高。

其实,与比尔·盖茨相比,约翰·列侬显得更有远见:在敌人还未成为敌人之前,快步上前,站到他的身边,把他变成自己的朋友。

1957年,当时还默默无名的约翰·列侬在一次小型演出中认识了15岁的保罗·麦卡特尼。演出结束后,保罗批评约翰唱得不对,吉他也弹得不好,约翰很不服气。于是保罗用左手弹了一段漂亮的吉他,向约翰展示了他的天才,而且他能记住所有的歌词,这让约翰大为惊讶。约翰想,与其让这小子成为自己将来的敌人,还不如现在就邀他入团。就在这天,20世纪最成功的音乐搭档诞生了,约翰和保罗携手合作,组建了“披头士”乐队。这支乐队后来风靡全球,成为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乐队。

对手是提高自己的动力

一般人面对对手的时候,往往会咬紧牙关,不屈不挠,变成一只红眼的斗鸡,恨不得一口吃掉对手。其实,很多聪明的人并不会这样做,因为对手是自己的前进动力,并且可以鞭策自己获得改善和提高。保留对手,对自己的成长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美国前总统林肯就是这样一个聪明的人。

林肯顺利地在1860年美国总统大选中胜出,当选为总统。

就任后,他任命参议员萨蒙·蔡斯为财政部长。当时有许多人反对这一任命,因为蔡斯虽然能干,但为人狂妄自大,十分不讨人喜欢。他本来是想竞选总统的,却在大选中输给了林肯,但是蔡斯始终认为自己比林肯要强得多,不是很顺从于林肯的领导。

当朋友不解地问起这件事时,林肯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想每一个在农村长大的朋友一定知道什么是马蝇。有一次,我和我的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一个农场犁玉米地,一个吆马,一个扶犁。刚开始马很懒,总也不愿意动;可是过了一会儿,它却在地里跑得飞快,连我这双长腿都跟不上。等跑到了地头,我才发现,原来有一只很大的马蝇叮在马身上,我不忍心看着这匹马被咬得生疼,就随手把马蝇打落了。我兄弟却埋怨我,并告诉我正是有了马蝇的叮咬,才使马跑得快。”

然后,林肯解释道:“如果现在有一只叫蔡斯的强有力的马蝇正在叮咬我们的阵营,我们不仅不应该打落他,更应该感谢他,因为正是有了他的威胁,我们才会努力地跑。”

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说,斗鸡博弈对人的作用,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观点相一致:在自然界中,到处都存在着一种竞争的法则,在这种竞争法则的作用下,这个世界才显得生机勃勃。如果一个物种失去了竞争,这一物种就会失去活力,死气沉沉而陷入灭种的边缘。

有位动物学家在对生活在非洲奥兰治河两岸的运动考察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生活在河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并且它们的奔跑能力也大不一样,东岸羚羊奔跑速度每分钟要比西岸的羚羊快1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