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川菜杂谈
3963600000029

第29章 千方百计保持川味名牌的声誉

今年第一期《四川烹饪》刊出《名品“Y”了向谁说——答胡绩伟》一文后,各方反响较大。胡老读过拙文后兴头甚高,最近又来一信,提出了具体办法,他还致函在《四川日报》、《文摘周报》工作的老战友们,意在共同努力打假,为人民造福。现将来信摘要如下:

收到《四川烹饪》元月号,读了您的文章,很是高兴。

我认为,这事只是开头,可以从此开始一系列工作。除了上次提出的“千万不要自毁川味的名誉”的口号,还可以提一个正面的口号:“千方百计保持川味名牌食品的声誉!”

首先是扩大宣传,我另外给《四川日报》总编辑姚志能同志写了一信,请您附上《四川烹饪》一份转送他。您如愿意借此去拜访他更好。上周我已经给《文摘周报》主编甘茂因同志写过一信,请她注意《四川烹饪》第一期,希望她转载摘登一下你的文章。(注:《文摘周报》已于4月3日转载。)

我的设想是:除了扩大宣传以外,最好推动各名牌厂家加强出厂质量检查。同时,可否成立同行业的质量监督机构,严格打击伪劣产品,此其一;二、希望去即将建设完工的四川驻京办事处大楼内,设一四川名牌食品专卖店,专卖地地道道的四川名牌真品,同时接受顾客的投诉,要设专人接待顾客投诉,一方面督促销售假货的商店赔偿损失,一方面联系有关工厂,处理伪劣产品;三、希望四川省烹饪协会、四川省蔬菜饮食服务总公司、四川省贸易厅主办川味名牌食品高级技师训练班,专门培训各有关工厂的技师,发给真才实学的合格证书,以保证名牌食品的质量;四、希望驻京办事处联合以上三单位,开办川味美食高级技师训练班,专门培训打出川味招牌的大小餐馆厨师,要让他们能至少做好数十种道道地地的川菜。培训结业,发给正式证书。证书可以张贴在餐馆里,以招徕顾客,这样即可从各方面去防止“挂羊头卖狗肉”的事。

我以为这事既然已经开头,开了好头,就应该坚持下去,扩大战果。把这件事办好了,可以大大提高四川食文化的名声,真正誉满全国、全球,这对于四川经济的发展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等四川在宣传上有了成绩,四川省领导引起注意以后,再请新华社四川分社和《人民日报》记者向全国发一消息。

我是心血来潮,又写这一信,请老兄指正。

祝新春万事如意!

绩伟1995.12.4

胡老前一封信的主要论点在于:不要自毁长城,千万不可败坏“老祖宗传下来的老产品”。胡老的话语重心长,他希望给四川人争口气,因此他要我们大力宣传,开个好头。

这次的第二封信又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即“千方百计保持川味名牌食品的声誉”。配合其他有关机构打击伪劣产品,成立质量监督机构,接受受害消费者的投诉,要求造假货卖假货赔偿损失。还有要从正面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办训练班等等。设想可谓周到乃至具体细微。胡老关心人民大众生活,身体力行,是为可敬!但他举出四点中之假象,我们在报纸上,每天的荧屏中、广播里都听到看到了,假伪劣品不断在焚烧毁灭,为何久禁不绝?久打未断?根子在上头,且非一朝一夕,久了?溃疡了?糜烂了?影响所及,从而效之,你在这头打,他在那头造。有关机构不遗余力,可就是禁而不绝,成了走马灯似的彼此掌握了规律的运动。可是伪劣产品首先是使消费者受损害,甚者霉变了的吃了要命。卖假酒害死人的也有,元凶主犯也明正典刑,从执法上说,不为不严,可是“年去年来还又笑,燕飞忙”(辛弃疾《添字浣溪沙》)。忙于打假,忙于作伪,真有些笑不起来的苦涩味道!

胡老给我们开了一个药方:要“等四川在宣传上有了成绩,四川省领导引起注意以后”,而我们的职责只有全力以赴,扩大宣传,用笔和墨口诛笔伐假冒伪劣食品。至于生产厂方的质量检查、行业内的质量监督、举报投诉等等,就不是烹饪协会所能完成的了。再说,烹协是群众团体,但它的会员个

体,往往又是消费受害者,事物错综有如此!

再说而今有的地方办培训班、训练班,交了钱,几个月就能拿到正式证书,这不也同报上所载的汽车训练班一样,3个月就可毕业拿到证书,就可以横冲直闯,不仅死人无算,连3个月未装满的半罐水的那种驾驶技术也撞得没命了。或曰严格把关,钥匙在谁手中掌握?当“Y”(或歪)成了通用代词之后,掌握钥匙的手也“Y”了时,彼此“咸与维新”,万事如意,恭喜发财,那就不好办了。

要在“扩大战果”中去求得领导注意,还需要各机构、部门、单位配合,不是一蹴而就,但也要认真地、切实地去做。我们肩上责任匪轻,不能使“老祖宗留下来的老产品”再被败坏下去了,要给四川人争口气,给中国人争口气,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传统的中华饮食文化。各位请勿轻看此事,烹小鲜能治

大国,起步就在我们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