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千年汉帝国
3966900000111

第111章 游骑(2)

听见邹燃主动打了招呼,石莫迪和介子夫也不再离群,靠了过来,蹙着眉头思考。

时间过去了一刻钟,但众人却依旧没有任何心得。就在一筹莫展时,刘全忽然“哈”一声笑道:“邹燃,我想到了。”

众人齐齐看向他。

邹燃也高兴地看着刘全,他一直认为这个局能破开着应该就是刘全,因为之前邹燃跟刘全探讨过很多这方面的内容,只要他留点心,应该会注意到的。

“哦?那你说说!”

刘全兴奋地道:“首先,如果我军能够打到东欧平原的话,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罗马帝国内部已经不稳,他们的军心至少已经被我们打怕了。那这十八万人其实就是一群丧胆的士兵。而我军却士气正盛。”

邹燃一愣,他没想到刘全竟然会先从这个角度分析,可是转念一想又不能否认他的分析是对的,于是点点头。

刘全高兴地正要往下说,王贞忽然冒出一句:“背水一战,更可怕!”

武鸿一愣,赶紧道:“对啊,我们都打到东欧平原了,可以说罗马人在这里集结十八万军队根本就是背水一战,那这士气上应该不是观点吧?”

这还王贞还真是一针见血。说的众人哑口无言,连邹燃都没想到当初贝拉四世集合了欧洲最强军队抵抗蒙古人时已经是背水一战。

这时宇文献道:“不,罗马人的观念跟我们不同。他们不以投降为耻。所以并没有背水一战这种说法。”

王楚也点头:“对,等我们大汉帝国打到东欧平原,他们的士气应该低落到一个可怕程度才对。”

“停停停!”邹燃赶紧打断,“咱们只讨论战术,不讨论政治。你们就分析如何用现有兵力打败着十八万敌人就可以了。刘全,你接着说。”

刘全却蹙眉道:“我,我考虑还有些欠缺,让我再想想。”

邹燃很是失望,这个刘全考虑事情还是喜欢往政治上靠,更大程度上来说,刘全非常符合一个政治家的条件,喜欢不战而屈人之兵。

“哈,我想到了!”宇文献忽然拍手跳起。

石莫迪也展颜道:“我也想到了。”

“哦?快说说!”武鸿和介子夫同时道。

两人在这一刻开始谦让起来。最后还是邹燃道:“这样吧,我们都把自己想到的方法用纸写出来,如何?”

“好!”

三人写好纸条,一摊开,只见邹燃的纸条上只有两个字“游骑”,而石莫迪的纸条上写着“迂回”,宇文献的纸条上则是“诱敌深入,迂回包抄。”

三个人的观点几乎一致。

荆川、王楚同时一拍脑门道:“呀,对哦,东欧平原可是宽得很,把罗马军队先用轻骑往东边引,然后迂回过去嘛!”

王贞却又一字一顿地道:“游骑的补给困难,难以大范围纵身迂回。”

其实此刻所有人都有意识到游骑的速度。虽然此刻汉帝国的骑兵奔袭速度已经不如圣祖时期,但其一天两百二十里的速度还是让人敬畏的。不过基于现在普遍将游骑当成巡哨使用的思维定势,所以他们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

邹燃道:“其实游骑的补给一点也不会困难。因为游骑只是负责穿插敌后,然后截断敌人的后路。补给完全可以依靠马奶和马赘肉。按照这个计算,游骑的迂回速度完全可以做到一天三百里,如果作战时间紧急,甚至可以夜间行军,那一天一夜至少可以达到四百到五百里。”

武鸿撇嘴地道:“怎么可能?一天一夜五百里路,我才不信!再说了马赘肉可是伤身的”

宇文献却道:“我信。”他目光看向了邹燃和刘全,嘴角露出笑意:“你们两个当初在乐浪郡就是这么做的,对吧?”

想起那段痛苦不堪的日子,邹燃和刘全现在只剩下苦笑。

“嗯,是的。那时候我们几乎个个带伤,所以行军速度并没有提到最快。但按照我的这种做法,一天一夜五百里路是完全可能实现的。你们看,多瑙河下游有一条支流叫赛约河,这条河河面不过六丈,河深不及九尺,若在冬天夜里,我们完全可以从这里渡河绕到敌军后面。距离恰好是四百里路,试想一下,在正面战场我军一直用游骑引诱敌军出击,边走边射,将敌方的阵线拉长,然后我们再出其不意从后面攻击,敌军会怎样?”

王贞眼神灼灼:“溃败!完全的溃败!”

邹燃重重点头:“对,完全溃败!不管他们有多少重骑,一旦溃败之后他们的战马跑不久,我们只要派游骑尾随其后,等他们马力耗尽时就可以轻松上前收割人命,不费吹灰之力!”

众人一片恍然。可武鸿还是无法接受:“照你这么说,重骑这个战场决战霸主就一无是处了吗?”

邹燃微笑不语。事实上他的确是这么认为的。

重骑在正面对决的时候自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一旦被对方拉开距离和速度就只能是活靶。只有待宰的份。

草木纯在一旁听的只点头,谄笑道:“邹君果然智谋无双,才思敏捷,不愧是大汉帝国佼佼者。我就说嘛,能作出《精忠报国》和《战歌行》这两首绝世名篇的人绝对不是泛泛之辈邹君,如果可以,我真想一辈子跟在您身边跟您好好学习欸,邹君,别走嘛!”

所有人一听都是汗毛倒竖。邹燃更是觉得鸡皮疙瘩乱跳。赶紧跳下炕拿起脸盆去外面洗漱。

这个扶桑人难道真的转了心性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已是秋天。从初春到初秋,邹燃已经在芷县军营度过了大半年的时间。

草原上生长着茂盛的贝加尔针茅、地榆、黄花、日阴菅,在微风的吹动下,酷似收割前的麦浪,此起彼伏,金波荡漾。一条弯弯的小河从营地西面细细流过,河水似乎被湛蓝的天空映照成蓝色。

军校里养护战马的兵卒,每日会赶着马群出外放牧。张锐看见马群里面居然有一些才出生不久的小马驹,它们时而前、时而后,象是一群不听话的孩子。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没有任何一种动物的影响对人类文化的推动作用超过马。马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逐水草而居的时期起,马就逐渐成了人类的亲密朋友。特别是马成为人类的交通运输工具之后,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迁徙能力。尤其是骑兵和战车的出现,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许多民族的盛衰荣辱。

马是一种神圣的动物。当它向我们轻快地跑来时,浓密飘逸的长发在风中随意的舒展,矫健有力的舞步优雅而庄严,直挺的脖颈和炯炯有神的双目处处透出它尊贵的身份。

邹燃已经开始从新学习御马之术。从套笼头开始,无论是牵马、吊马、举肢还是调教索。都学的一丝不苟。在军校里他的训练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的。虽然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个邹燃就是写《精忠报国》和《战歌行》的那个,甚至连执教官和教官们也知道,但却没有人在这里提及。龚振和赵乐也没有因为这个原因对他另眼相看,反而会时时对他严厉要求。

在第六伙中,邹燃的理论知识学的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他七拼八凑的那些知识结合到现在已经是高深的学问了。但军事训练方面他却永远赶不上两个人武鸿和荆川!

武鸿自不必说,这小子天生就是练武的材料。任何高难度的训练科目在他眼中都是小菜一碟。而那个荆川,还真是猛将型人才,学员之间进行骑兵冲阵比试的时候简直是势如破竹。连龚振都说,当骑兵队伍里有像荆川这样的人时,整个作战风格和战术策略都要为之改变。

慢慢的,邹燃和荆川在军校里有了两个外号。“邹诸葛”和“荆霸王”。

当然,这只是第三曲内部的称呼。教官们对于邹诸葛可是一点都不客气。特别是龚振,仿佛专门针对他一样,时常让他单独出列来进行训练。不过也因此邹燃学到了许多以前不曾学到过的野外知识。最基本的就是辨识方位的技巧。

比如在山地要辨认方向,就看草、树、果实。南坡的草,生长得高而茂盛;冬天南面的草,也枯萎干黄得较快;树皮一般南面比较光洁;夏天松柏及杉树流出的汁,南面的比北面多;秋季果树朝南的一面,枝叶茂密结果多;果实在成熟时,朝南的一面先染色;实在不行,砍下一棵树,年轮是南疏北稠,一目了然。

在平原丘陵地区辨认方向,可以看蚂蚁窝,因为它们总是在树和灌木的南面;不然就看石头上的青苔,它所生长的地方一定是向着北面。

草原上辨认方向,可以看平菊和野莴苣的叶子,它们都是南北指向;春季积雪先融化的一面,朝着南方;坑穴和凹地,则北面融雪较早;河流多为北岸平缓,南岸陡立。

沙漠中辨别方向最为困难,可以利用风来确定一个方向;随时注意地上的粪便;有太阳时,可以利用“立竿见影”来识别方位;晚上,更是可以利用星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