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千年汉帝国
3966900000071

第71章 金刚(1)

回到破屋,刘全和赵毅已经回来了。

除了他们两个,邹燃还看见一个久违的身影。

“金刚!”

当时邹燃是惊喜地喊出声,然后跑过去用力给了这个铁塔一样的男人一个兄弟式的拥抱。

宋金刚,是邹燃来这个时代以后第一次出战时的并肩战友。若是没有宋金刚挡在前面,依照邹燃当时瘦弱的身板根本不可能立下足以晋升为骑校尉的功绩。

宋金刚看见邹燃也万分高兴,用力拍了拍邹燃的肩膀,粗犷的嗓音道:“呵呵,邹燃,可算是见到你们了!”

刘全笑道:“要不是我昨晚回家从大哥那里听到金刚也回来了,我们还不知道呢!这不,我跟赵毅两个就约好了去把金刚找来,咱们四个好好聚聚!”

邹燃兴奋地拉着宋金刚在屋里坐下,细说分别后的情况。

当日邹燃跟随平阳公主等人出战之时,宋金刚作为重伤员并没有跟随出动,而是由刘俊峰和耿大囿等医官保护着留在了孔泉县。之后匈奴退兵,宋金刚又被送到了乐浪府。由于乐浪府被围困了这么久,药品缺乏,所以没等邹燃等人回来,宋金刚等一众伤员又被继续往河东郡太原府运送。所以等邹燃等人回到乐浪府时就没有再见到宋金刚。

禁卫军解散的事宋金刚也有所耳闻。但是他不在裁撤范围内。因为他是伤员。枢密院将裁撤的范围圈定在回到西山卫城的禁卫军上,主要是针对禁卫轻骑。而那些受了重伤的士兵则没有裁撤。这一来是为了照顾到这些为国受伤的将士,其次更是照顾到了这些将士背后的父母。若是他们的父母得知自己的儿子受了伤还被裁撤,不闹起来才怪呢!

宋金刚的伤在十一月底就已经痊愈了。不过当时他没能赶上回雒阳的大部队,后来是随着羽林卫调防才回来的。就在邹燃等人离开西山卫的第四天,他就回到了西山卫城。可是禁卫军已经面目全非,四个旗变成三个旗,禁卫轻骑也没有了,只有禁卫游骑。这让宋金刚有些不平衡。

说起来这次宋金刚会进雒阳城,一是因为快过年了,他要赶在年前到他外公家拜礼,二是因为听说他外公生病了,所以代替母亲前来探望。

邹燃知道宋金刚的父亲是直隶郡郡守宋文杰的长子。在禁卫军中,长子从军的可不多。可直到现在邹燃也不知道宋金刚的外公是谁。

“呀,你连金刚的外公是谁都不知道,太孤陋寡闻了吧?”刘全装模作样的大呼小叫。

宋金刚推了刘全一把,笑道:“得了,邹燃才没你们这么八卦。”然后对邹燃道:“我外公是当朝次辅,冀公张功远。”

邹燃“哦”了一声,并没有太过惊讶。反正他知道自己身边这些人看上去个个都有显赫的身世,但就因为不是长子,所以并不是像后世的那些太子党似的。当然,宋金刚除外。

乖乖,直隶郡郡守呢。虽然是文职,但那也是相当于河北省省长的职务啊。不得了。

想到这里,邹燃忽然奇怪地问道:“对了,冀公生病了,严重吗?”

说起这个,刘全发话了:“邹燃,咱们这几天是有点孤陋寡闻啦。”

“怎么了?”邹燃好奇地道。

经过刘全那三寸不烂之舌的一番解说,再加上和今天宇文慕所说的话的一番对照,邹燃终于明白到底这几天帝国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还是那两份国书引起的。这两份国书的内容就不提了,反正这件事引起了朝堂上极大的争论。在七日前的朝会上,皇帝刚把事情抛出来,六部尚书同时联名向皇帝请求实行先北后南政策,即南和阿拉伯,放弃印度北部,接受湿婆国朝贡,北则加强兵备,调飞骑军北进大月州和度甘州,威慑罗马,对罗马实行强硬政策。

对此,皇帝当场就反对了。他觉得此举有辱大汉帝国的尊严。当然,皇帝没有说出自己的打算。接着,军部以张舒平为首的军党派系也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应该先南后北。

张舒平,三十七岁。琅琊郡乐亭县人。其祖父张剑之是现任胡公张文渊的叔叔。而张舒平在辈分上算起来也要喊胡公为族叔。这个张舒平,自小就熟读兵书,十八岁考入羽林军校,毕业后加入飞骑军参谋部。参加过对匈奴乐丹城之战。三十岁累积军功升为骑校尉,三十三岁擢升仆射将,直接入选军部,成为参将。一向是被视为胡公家族的人。在军部中隐隐是北方军系的代表人物。他的反对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胡公张文渊的态度。

他是第一个反对的,随着就有第二个。时任枢密院特工处参谋的吕轻侯也站出来反对先北后南政策。

吕轻侯,二十七岁。雍州土兴城人。乃雍州武公吕博奢之堂侄。二十二岁从帝国大学政治系毕业,之后加入禁卫军。二十五岁擢升骑校尉,入枢密院特工处为从三品上官。是武公家族在朝中年轻一代的代表人物。

他的反对直接让军部中西北各公爵的家族代表都站了出来齐声反对。西北各郡中共有公爵七位。雍州武公吕博奢、凉州凉公萧腾、右北平郡韩公韩铭,三川郡卢公卢英,陇西郡陈公陈珂,过西郡卫公马援,关中郡魏公魏寅。这七个公爵家族都在朝中有人为官,或许官职品秩并不高,但也好歹算是能站在朝堂上的人物。

如此一来,反倒是形成了先北后南和先南后北的两派。

内阁三位辅政大臣都非常理智的没有掺和进去。这场朝议的挑起者宇文护更是暗暗心惊,没有站出来。任由行政院六部的官员开始和军部以及枢密院的人在打口水仗。

而次辅和俊辅更是远远站在一边,不闻不问。

于是这一天的朝会就这样过去了。接着的几天时间里,这些官员开始联络报社开始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在朝堂上反复争论。而且在雒阳城中四处勾连,想找到人跟自己一起联名上奏。不多久,原本没掺和进去争斗的官员也加入了进去,西南十一个公爵在朝中的代理人也开始加入行政院,开始反对枢密院和军部先南后北的决策。

事情越闹越大。

其实不论是先北后南还是先南后北其实都不是问题,要搁在五十年前,不,不说五十年前,就算是十年前,帝国也不会如此争执。财大气粗的帝国肯定一句话:“南北并进”,解决了。

可现在不行,帝国的国库已经空了,今年最后一批赋税已经运进国库,这是年底给官员的俸禄以及各个官爵的结算银钱,万万是挪动不得的。而下一批赋税要过了年二月份才能运到雒阳,而且这批赋税的去处已经有了定论,那就是羽林九卫的军饷。这么说吧,根据朝堂上户部出示的国库清单中,帝国银钱的规划已经安排到了明年,国库根本拨不出一笔银子来承担再次添加军备的钱了。

如果是先北后南,那西北各郡州的公爵家族首先要承担部分军费,还要筹划粮饷。同理,如果是先南后北,则让西南各郡州的公爵们去心。所以不论是西北,还是西南,两个地方都不愿意再承受军费开支问题,故而两边都互相扯皮,斗了个不亦乐乎。

只要是明眼人都看得出,这场朝堂争论的人就是首辅宇文护。因为他是行政院的丞相啊,行政院六部齐上阵,不是他指使的还有谁?

就在昨天的朝会上,军部将矛头指向了内阁,特别针对首辅没有能力辅佐帝王管理内政上面来。这样矛盾就升级了。枢密院下辖的四个部门,有两个部门开始弹劾首辅。刘夼弹压不下来,想让张功远出面帮忙。

冀公也是看朝堂之上整天跟集会一样,所以颇为担忧,于是就让检察院出面调解。结果事情更大发了。军部的人跟疯狗一样,见谁咬谁。特别是张舒平,竟然上书连冀公张功远也一起弹劾,说他身为当朝次辅,无所作为,整日庸碌度日,得过且过。冀公大怒,在朝堂上就晕厥过去。检察院为了给御史大夫报仇,于是也开始群起攻之。

皇帝眼看连检察院最后一块净土也要被搅浑了,所以雷霆大怒,在朝堂上当众斥责张舒平以下犯上,将张舒平及一干人等共十四人全部降职,赶出军部。这样一来,等于是皇帝站在了首辅这边。事情尘埃落定,先北后南的决策定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