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黄粱梦三国
3971900000134

第134章

太史慈把马头一晃,绕开了管亥,管亥欲追,赵辰快马追上拦住了他,管亥大怒:“哪里来的臭小子!竟敢挡我管亥!”说着管亥一刀劈去,赵辰举枪一接,刀落之时,赵辰眉头不由一皱。这管亥力气倒还挺大,一刀下来,仿佛有百斤之力。不过空有力气,是无法在战场上取胜的。

只见赵辰在稍稍一顿之后,长枪顺着刀势往下一沉,随后用力一抖枪身,枪杆弹起来将大刀弹开。由于弹性的关系,管亥握刀的手感到刀杆一颤,大刀差点脱出手去,赵辰趁机抬枪打来,管亥大怒,伸出左手握住枪杆,正欲折断之时,赵辰猛的一推长枪,赤色枪头直朝管亥胸膛刺去。管亥慌得连忙放开长枪,身子往左侧一闪,骑着马退后数步躲过了攻击。想着方才那近在咫尺的枪头,管亥心中直跳。

“哈哈!大名鼎鼎的管亥也不过如此!”赵辰笑道,管亥闻言大怒,再次挥舞着大刀奔来,刀刃与枪尖相互碰撞着,一丝丝火花随着二人兵刃的交错而不断闪耀着,两个身影在马背上相互进攻躲闪,一时之间竟难分高下。

而太史慈见此迅速策马离去,方要冲出敌阵时,青肥早已等候在那。见太史慈出来,挥杖冲了过去。昨日是他大意才败,今日他必定要讨回这个耻辱来!

太史慈见青肥来此,也不畏惧,毕竟青肥是他的手下败将,二人相迎,枪杖挥舞,打着打着,太史慈惊讶的发现,自己不知什么时候竟然被青肥给压制住了!越到后面,他越感到敌人每一次挥动禅杖袭来时,都仿佛承受着千斤之力一般,青肥的每一次攻击都让他有种被巨石压顶的感觉,胸口不由一阵发闷,差点受到内伤。

青肥起先按照正常的方法与太史慈相斗,却发现自己即使用尽全力,也无法打过他,不由得,他暗中运起气云诀。气云诀是天禅杖法第五页上的内容,上面说了,要学到天禅杖法的精髓,必须配以适当的内功心法。而气云诀便是天禅杖法专属的心法。若在战斗中默念此口诀,将会使得自己的每一次攻击都会比前一次攻击增加5%的气力值,也就是说,战斗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而此时太史慈和青肥已经打斗了约近百合,青肥从第七十合开始便运行起气云诀,累加下来,他此时的,每一次攻击已经是自身攻击力的两倍!也难怪太史慈会感到吃力。

渐渐地,太史慈感到已经无法再支撑青肥的攻击,二人又打了三十多合之后,当青肥躲过太史慈刺来的一枪,再一次举杖打去时,太史慈最终无法忍受,胸口一甜,一口鲜血狂喷而出,身子半伏在马上,气喘吁吁的怒视着青肥。

“哈哈!所谓的猛将也不过如此!今天我青肥就要把你终结了!”只见青肥见此大喜,大名鼎鼎的太史慈死在他手上,他别提多有成就感了。随即便举起禅杖,准备来最后一击。

“义兄!”赵辰见此大惊,此时他与管亥的战斗早已进入了尾声。管亥比他想象中的厉害些,在斗了约四十合后,他才感觉到已经将管亥击败。不过为了拖延时间,他故意做出与管亥实力相当的姿态来,也与管亥打了八十余合。可此时眼见太史慈受伤,他也无心再斗。飞奔至太史慈身边,举起长枪要接住这一击。

“义弟小心!”太史慈大叫道,赵辰不解的看着他,这时,禅杖已经落了下来。

“钪--”

“唔--”

赵辰显然是没料到青肥此时的力气有多大,握枪的手臂随着禅杖的击打瞬间一沉,胯下的战马竟受不住力道匍匐在了地上!

“怎么可能!”赵辰见此大惊,他不敢相信青肥竟有如此力气,那岂不是比吕布还厉害吗?

此时青肥脸上已经笑开了花,哼了一声道:“你们还真是哥俩好啊!既然如此,今天我就把你们一起送上西天!”说着,青肥最后一次高举禅杖,准备一击结果了他们。

“啊--”

一声惨叫响彻天际,赵辰和太史慈怔怔的看着眼前的青肥,不明所以,原来青肥刚要将禅杖挥下时,青肥面色一变,仿佛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似的,面部表情整个的扭曲了起来,最后他忍不住了,手中禅杖一松,捂着头大声叫了出来。

这到底是怎么了?原来气云诀虽然可以让武将威力无比,但他在加强自身攻击力的同时,也给身体带来的伤害。换言之,使用者只不过是用气云诀透支了自己的力气,伤人伤己。如果武将肆无忌惮的乱用的话,当身体不再能承受所产生的巨大力量时,那这股力量便会反噬到体内,让使用者五脏六腑皆受到重创。而青肥就是因为毫无节制的使用,而忘记了这点,结果导致适得其反。

赵辰见状,与太史慈对视一眼,太史慈点点头,随后太史慈先行离去到平原报信,而赵辰则对着青肥说道:“你知太史慈,看来你也是来自21世纪的同伴了。黄巾贼的灭亡是历史注定的,劝你不要再执迷不悟了,我不是趁人之危的人,好自为知。”说着,赵辰便又杀回了城中。

管亥见太史慈逃脱了,气骂道:“汝这个没用的东西!还以为汝有多厉害!也不过如此!”

青肥面色一变,不由大骂道:“有本事你自己和他斗!告诉你!你的死期快到了!我可不想在这陪葬,告辞!”说着,他气愤的拨马转身,带着一身的伤痛离去了,任凭管亥怎么叫喊阻拦,他都不理会。太史慈去请了刘备,关羽和张飞很快便会来,到那时,即使青肥没有受伤,与他们对打,恐怕还没等气云诀见成效,便已经被这几个猛将打败。今日一战,让他认清了自己的实力,看来这气云诀不能再用,不然迟早自己要完蛋,还是找个僻静之处养伤,尽速将天禅杖法练成吧。

却说太史慈连夜赶路,两日后来到平原县,在守城士兵通报之后,太史慈便来到了平原相府。

刘备和关张早已等候在会客厅,太史慈一进门,便跪在地上请求道:“北海告急,闻刘大人素有大义,特书信一封,请求大人火速发兵,前往救援!”说着太史慈递出书信,刘备结果细细一看,不由脸色一变,抬头看着太史慈,见他面露正气,有大将风范,于是问道:“不知阁下何人?恕备孤陋寡闻,不曾闻汝名。”

太史慈道:“吾本非北海人士,与孔融亦非亲非故,无血肉关联。因感恩孔融多次照顾吾母亲,于是前往相助。贼寇势大,不得已杀出重围来请援兵。”

刘备敛容叹道:“没想到孔太守身为天下名士,竟来请备去相救。关羽张飞!速速点齐兵马!前往援救!”孔融乃天下名士,而此时的刘备不过一无名的没落皇族罢了,对于孔融的求助,刘备显得很是激动。

很快,他们便点齐了兵马,即刻便前往北海。

且说在北海城外,管亥正率领大军攻城,太史慈的离去让他感到危险逼近,但如果就这么离去,那也太窝囊了,索性攻下北海,来个大屠杀再离去也不迟。只见城头上箭如雨下,可管亥人多势众,城门已经着起了大火,城头的孔融等人看得心急,糜竺不断的遥望远处,转头对赵辰道:“赵将军,为何汝义兄还未到?难道刘备因贼多,不敢来救?”

赵辰倒显得比较镇定,淡淡道:“放心吧,相信他们很快便会回来。”赵辰说是这么说,但他心底也有些没底。毕竟管亥围北海的历史已经被改变。自己的加入,青肥的出现,让他不由有些怀疑刘备是否能及时赶到。

又过了半个时辰,贼寇终于攻破了城门,赵辰忙道:“我下去先抵挡一阵。”于是一跃跃下城楼,对着慌乱的士兵道:“大家不要慌!黄巾余党不过乌合之众!吾等身为大汉军队,又装备精良,岂能怕了他们!随我上!”说着赵辰提着玄烈枪冲了上去,挥着枪杆一通乱打。敌军前锋抵受不住,纷纷倒退,城中孔融士兵见此,士气大振,涌上前来与赵辰并肩作战,敌人几次冲锋,都被堵在门口的士兵们奋力打回。

又过了一刻左右,突然从远处传来战马奔腾声,城楼上的糜竺朝楼下喊道:“赵将军!汝义兄带着人马杀回来了!”

赵辰大喜,不一挥,只见远处的地平线上冒出一支军队,刘关张三人以及太史慈带着大军前来驰援。

管亥见此,停止了进攻,他见到刘备等人后,反而松了口气,原以为会有多少人来相助孔融,不过才万余人,就想挡住他七八万大军?简直笑话!

两军列阵,管亥出阵骂道:“吾有数万大军,汝等识相的,速速退去,勿要搅了本将军的好事!不然杀的尔等片甲不留!”

太史慈立马阵前,闻言大怒,方要拍马上前,关羽造出,策马挥刀直奔管亥。管亥不自量力的亲自迎敌,怎奈管亥纵使是黄巾第一强将,又岂是关羽对手?数十合后,关羽手起一刀,斩其透露,管亥顿时身首分家,残躯跌落马下。张飞太史慈见此忙引军杀入敌阵,玄德驱兵掩杀。黄巾贼兵见管亥被杀,本就士气大挫,再经这两员猛将率军在阵中纵横,顿时大乱。

这时,赵辰见此率兵出城,孔融也随后带兵相助,两方夹击之下,敌军大溃,降者数万,余党溃散。

见贼兵溃散,刘备也不追赶,将大军驻扎在外,自己在太史慈的带领下进了城。

孔融早已在城门口等候,见刘备来,笑言道:“玄德真豪杰也,区区一万兵马,竟杀得管亥大军大败,吾自愧不如。”

刘备慌忙道:“孔大人过谦了,此非备之力,乃吾兄弟关羽张飞之勇。大人乃世间名士,能为大人效力,乃备之幸,今贼已退却,备先行告辞。”

孔融见此忙拦住道:“玄德且慢!”刘备疑惑,问道:“不知孔大人还有何事?”

孔融让刘备稍待片刻,从厅外带糜竺进来,刘备识得此人,惊问道:“这不是徐州糜军师吗?为何汝在此?”糜竺长叹一声,悲戚道:“吾家大人遭曹操围困,特来请孔太守相救,怎料又生这般变故,也不知徐州那边如何了。”刘备大惊,详细问之,糜竺便将张闿谋杀曹操之父之事说了出来。

刘备听后叹息道:“陶恭祖乃仁义之士,汉之栋梁,怎奈遭此大祸。”

孔融义正言辞道:“公乃汉室宗亲,今徐州有难,曹操不顾天下苍生,残害百姓,恃强凌弱。董卓之乱,从长安洛阳迁徙的百姓皆流落到徐州,若不往救之,恐遭生灵涂炭。公与吾一同前往救之若何?”

刘备闻言,犹豫了起来,曹操虽仅五万大军,但个个精锐无比,孔融和陶谦的军士久疏训练,自己又兵寡,岂能敌之?想了想道:“并非备不敢去,只因兵少将寡,只怕去了也是凭添伤亡。”

见刘备如此说,孔融不由微怒道:“吾北海被管亥围,公因大义前来相助,融感激不尽,今陶恭祖亦被曹军围住,徐州沃土,百姓百万,若被曹操攻破,危害胜北海鼠辈。吾前往救之,亦为大义,玄德何故推脱?”

孔融的话让刘备心中一阵惭愧,半响说道:“这样如何,文举先行,待备前往公孙瓒处借得三五千兵马。即刻便来。”

孔融恐刘备一去不返,强调道:“此事关重大,玄德切莫失信。”刘备急了,他平生最见不得别人说自己不守诺言,于是朗声道:“公以为备何人也?大丈夫生于天地,圣人晕:自古皆有死,人无信则不立。备借的到也好,借不到也好,到时必然亲往。”

孔融见刘备说的坚决,方才相信,随即二人商议之后,刘备先回,孔融整备兵马,准备出发。

太史慈见北海之围已解,对着孔融道:“府君,今北海危难已解,子义也该离去回报母亲。”

孔融见此说道:“子义一身武艺,不若随吾一同前往徐州若何?”

太史慈面带歉意道:“并非子义不肯前去,怎奈扬州牧刘繇与吾同乡,今招吾去,吾不敢不去,还请夫君谅解。”

孔融闻言,遗憾道:“既然如此,那吾也不留,来人!赐太史将军金帛十匹!”太史慈忙道:“此番为报恩,且不可再受府君之礼。”孔融坚持要送,太史慈见此拒绝,最后因徐州事急,耽误不得,只有任太史慈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