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给心灵洗个澡十年精选
3979300000029

第29章 心灵成长篇——比成功更重要的人生财富(14)

一天,天气十分晴朗,妈妈推着小男孩到院子呼吸新鲜空气。妈妈有事突然离开了。天空是如此的美丽,蓝得宛若水洗过一般;风儿轻柔地吹着,草地上盛开着各色的小花……

置身于花香鸟语的世界中,小男孩的心如同从沉睡中被唤醒,一股强烈的冲动不断地从他的心底涌起,一个声音在不停地呼唤:我一定要站起来!我一定要让自己站起来!

于是,小男孩奋力推开轮椅,然后拖着无力的双腿,用双肘在草地上匍匐爬行前进。一步,两步……他终于爬到了篱笆墙边;紧接着,他用尽全身力气,努力地抓住篱笆墙站了起来,并且试着拉住篱笆墙往前行走。可没走几步,汗水已从额头滚滚而下。小男孩停下来喘了口气,咬紧牙关拖着双腿再次出发,直到篱笆墙的尽头。

每一天,每一天,小男孩都要抓紧篱笆墙练习走路。

可是一天天过去了,他的双腿始终软弱无力地垂着,没有任何知觉。小男孩不甘心困于轮椅的生活,他握紧拳头告诉自己,在未来的日子里,一定要靠自己的双腿来走。

终于,在一天清晨,当他再次拖着无力的双腿紧拉着篱笆行走时,一股钻心的疼痛从下肢传了过来。

那一刻,小男孩惊呆了,自从烧伤之后,自己的下半身就再也没有任何知觉。小男孩怀疑是不是自己发生了错觉,又试着走了两步,没错,那种钻心的疼痛又一次清晰地传了过来。

小男孩的心狂喜地跳动着。他一遍又一遍地走着,尽情地享受着别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钻心般的痛楚。

从那以后,小男孩的身体恢复得很快,先是能够慢慢地站起来,扶着篱笆走上几步,渐渐地便可以独立行走了,最后有一天,他竟然在院子里跑了起来。

自此,小男孩的生活与一般的男孩子再无两样。到他读大学的时候,他还被选进了田径队。当他在校园里健步如飞时,没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一个依靠轮椅度日的孩子。

小男孩就是后来的葛林·康汉宁博士,他曾经跑出过全世界最好的成绩。

心灵加油站

路在每个人的心里,心中有路,脚下就会走出一条路来。心中有一条什么样的路,脚就会走出一条什么样的路。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去哪里,勇敢地去走,要坚强,要忍耐,要乐观,相信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老司机叹了一口气说:“他这个人,对自己、对别人都这么严格。时间一长,你就会清楚的,他其实也是为你着想。”

汤尼刚大学毕业,分配在离家很远的公司。每天清晨7时,公司有专车在特定地方接送她和同事。

有一天汤尼睡过了头,她匆匆忙忙跑到候车的地方时,已经迟了5分钟,班车已走了。马路空荡荡的,汤尼感到十分怅然,心中一阵沮丧。

就在汤尼悔恨时,不经意间发现一辆蓝色轿车,就停在不远处的大楼下。她认出那就是上司的车,同事曾经指给她看过。汤尼朝那辆车走去,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打开车门坐了进去。

司机是位老员工,为上司开车多年,看上去显得慈祥又温和。他在反光镜中观察了她很久,完全明白她的处境,但还是温和地说:“你不应该坐这车。”

“我的运气还不错。”汤尼说。

就在这时,她的上司挟着公文包走了过来。汤尼等上司坐好后,才说:“班车已经走了,我想搭你的车子。”汤尼说得轻松随意,因为她认为这本来就合情合理。

上司微微愣了一下,立即说:“不行,你没资格。请你下去。”语气的坚决和严厉伤了她的自尊,因为从小就没人这么跟她说过这种话,也没人告诉过她,坐这种车是需要身份的。照往常,她会摔车门,然后拂袖而去。但在那一刻,汤尼犹豫了,理智让她明白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何况她还很看重这份工作呢。一向有小姐脾气的她这时显得低声下气,她的语气变得像在乞求:“我会迟到的。”

“那是你个人的事。”上司的语气冰冷得没有回旋余地。

汤尼望着司机,以眼光向他求乞,但司机却视而不见地看着前方。

个人就这样僵持了一会儿。令汤尼目瞪口呆的是,年迈的上司打开车门走了出去,在寒风中,拦下一辆出租车走了。汤尼难过得哭了。

老司机叹了一口气说:“他这个人,对自己、对别人都这么严格。时间一长,你就会清楚的,他其实也是为你着想。”接着老司机又讲了他自己的故事:那时公司还处于创业阶段,有一次他迟到了,结果这位上司一分钟也没等,并拒绝听任何解释。从那之后,他再也没迟到过。

汤尼拭去了泪水,把老司机的话默记于心。当出租车停在公司大门前时,上班的钟点刚好到。汤尼双手合掌,以表达这无可言喻的感动和骄傲。

经过这一次事情,汤尼心理成熟了很多。

心灵加油站

责任,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事情。坚持不迟到是一种责任的体现,坚持不说脏话也是,坚持锻炼身体,坚持照顾他人,坚持用一颗热情的心去迎接生活的每一件事情,这些都是责任的体现。责任是我们心中的警钟,能让我们承担起比一般情况下重几倍的重担。

努力证明自己

后来,锡德尼又来到这家黑人剧团,说服剧团领导让他参加表演课。锡德尼暗暗下定决心,他要成为黑人和白人演员中最优秀的一员。

锡德尼·普瓦蒂埃是在贫民窟中长大的孩子。但与其他孩子不同的是,从小时候起,他就有自己的思想,他常常思考着怎样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在他16岁时,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只身前往纽约闯荡。当时,锡德尼只受过不到两年的教育,并且口袋里只有3美元,他能找到的唯一可供睡觉的地方就是废弃的屋顶,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餐厅里洗碗。

虽然锡德尼对表演一无所知,但他还是到一家黑人剧院去应聘,结果被录取了。然而,他所受的教育有限,因此剧本上有很多字都不认识,背台词时非常困难。

有一次,导演竟然打断他的朗诵,大声地喊道:“别再浪费我的时间啦!你根本就不是表演的材料。”

这样的打击在很多情况下会阻碍或摧毁大多数人的意志,但锡德尼却比任何时候更为意志坚定,他决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他买了一台收音机,把它作为学习用具。到晚上休息时,他一连几小时听播音员说话,努力使自己跟他一样吐字清晰。

后来,锡德尼又来到这家黑人剧团,说服剧团领导让他参加表演课。锡德尼暗暗下定决心,他要成为黑人和白人演员中最优秀的一员。后来的事实证明:锡德尼是他们那一代最优秀的演员之一。

心灵加油站

成功,就是站起来的次数比跌倒的次数多一次;就是我们在达到目标前克服困难比遇到的困难多一次。战胜自己一次,我们就离成功近了一步。在哪儿跌倒了,就在哪儿爬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继续前行,这就是勇气,也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努力将梦想实现

徘徊犹豫只会浪费生命,如果你们难以割舍心中的梦想,那就将它进行到底吧!从现在起,将所有的不可能埋掉,一心只想实现梦想的方法和途径,我们十年后再见!

约翰是一名德高望重的大学老师,由于健康原因,他就要离开自己心爱的校园了。在离开之前,他决定给学生们上一堂重要的人生课。

那天,约翰精神矍铄地出现在教室里。他给每位同学都发了一张漂亮的信纸,让大家将自己最想做但又认为最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写在信纸上。

海伦写道:“我想像鱼儿那样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可我望见水池就心惊肉跳,头晕恶心,实在糟透了,恐怕一生都不可能游泳了。”

麦克写道:“我最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律师,但我很害羞,说话又结结巴巴的,恐怕永远不可能做到了。”

凯特写道:“我最想做一名演员,但我相貌平平,缺乏幽默感。因此,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

学生们纷纷写下了自己最想做、但又认为最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约翰先生也在自己的信纸上写道:“我想十年后再回到学校,给我心爱的学生们上课,可医生告诉我,我只有三到五年的寿命了……”

写完后,约翰先生对大家说:“现在我们来举行一个葬礼,将自己最想做但又认为最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埋掉,从此不再想它,以免自寻烦恼。”

大家忧伤地看着约翰先生,脸上写满了不舍。也难怪,这是大家多年的心愿啊!尽管难以实现,但一旦要让自己彻底放弃,心中还真是难以割舍。

沉默了几分钟后,约翰先生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徘徊犹豫只会浪费生命,如果你们难以割舍心中的梦想,那就将它进行到底吧!从现在起,将所有的不可能埋掉,一心只想实现梦想的方法和途径,我们十年后再见!”说完,约翰先生头也不回地走出了教室。

约翰先生离开了,但他的话却深深地印在了学生们的心里。

转眼十年过去了,约翰先生竟然奇迹般地活着,而海伦、麦克等人的梦想也已经实现了。

心灵加油站

梦,总是那么遥不可及,在设定梦想的同时,我们也设定了实现梦想的难度。其实舍弃梦想也很难,倒不如去实实在在地去实现它。将所有的困难、所有的不可能忘记,只向着梦想去努力,下定决心把梦想进行到底,梦想就一定会实现。

战胜自己的缺陷

海伦的触觉极为敏锐,只需用手指头轻轻地放在对方的嘴唇上,就能知道对方在说什么;她把手放在钢琴、小提琴的木质部分,就能“鉴赏”音乐。

海伦刚出生的时候,是个正常的婴儿,能看、能听,也会咿呀学语。可是,一场疾病使她变成既盲又聋的人,那时,小海伦刚刚一岁半。

这样的打击,对于小海伦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她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父母在绝望之余,只好将她送至波士顿的一所盲人学校,特别聘请沙莉文老师照顾她。

在老师的教导和关怀下,小海伦渐渐地变得坚强起来,在学习上十分努力。

一次,老师对她说:“希腊诗人荷马也是一个盲人,但他没有对自己丧失信心,而是以刻苦努力的精神战胜了厄运,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如果你想实现自己的追求,就要在心中牢牢地记住‘努力’这个可以改变你一生的词,因为只要你选对了方向,而且努力地去拼搏,那么在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了。”

老师的话,犹如黑夜中的明灯,照亮了小海伦的心,她牢牢地记住了。从那以后,小海伦在所有的事情上都比别人多付出了十倍的努力。

年5月8日,是海伦最开心的一天,这也是电话发明者贝尔博士值得纪念的一天。贝尔在这一天建立了著名的国际聋哑人教育基金会,而为会址奠基的正是13岁的小海伦。

小海伦成名后,并未因此而自满,她继续孜孜不倦地努力学习。1900年,这个年仅20岁,学习了指语法、凸字及发声,并通过这些方法获得超过常人知识的姑娘,进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

她说出的第一句话是:“我已经不是哑巴了。”她发觉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兴奋异常,不断地重复说:“我已经不是哑巴了!”

在24岁的时候,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受到大学教育的盲聋人,她以优异的成绩从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学毕业了。

海伦不仅学会了说话,还学会了用打字机著书和写稿。她虽然是位盲人,但读过的书却比视力正常的人还多,而且,她还创作了七本书。更令人惊讶的是,她比正常人更会鉴赏音乐。

海伦的触觉极为敏锐,只需用手指头轻轻地放在对方的嘴唇上,就能知道对方在说什么;她把手放在钢琴、小提琴的木质部分,就能“鉴赏”音乐。她能以收音机和音箱的振动来辨明声音,还能够利用手指轻轻地碰触对方的喉咙来“听歌”。

心灵加油站

海伦·凯勒,这个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给我们上了很多关于意志的课。虽然身体有缺陷,但是她从不屈服,在老师的帮助下,用顽强的毅力和智慧做到了平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她从来没有把自己当做残疾人,所以她才能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行动还是退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