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3年9月21日,“弗拉姆“号被冰封在北纬78.30’、东经133.31’的海面上。从此,开始了南森的漂流计划。尽管他们与风雪为伍,同黑暗相伴,生活单调乏味,但在圣诞节这天,他们围坐在船舱里,吃着鱼布丁、烤鹿肉,喝着美味的果酒,谈笑风生。当有人拉起小提琴时,南森高兴地同伙伴们跳起舞来。在漂流过程中,船上人员不断观测天气、测定船位和漂流方向。到圣诞节这天,船漂流了75公里,但不是向格陵兰而是向阿拉斯加方向。直到1894年1月,船才漂向格陵兰岛。南森发现,漂流的方向与风向不一致,而是与风向成20。?40。的夹角,这表明,海里有一股海流在起作用。到1894年底,“弗拉姆”号漂流到北纬83.24’海区,可是在以后几个月里,却再也不向北极点漂移了。这一重大发现确使南森兴奋不已。
至此,南森只好另想办法向北极点进军。1895年3月14口,他带领2人离幵“弗拉姆”号,乘狗拉雪撬涉冰前进。行至北纬86。41’时,遇到一片无法通过的幵阔水域挡住了去路,只得回到船上。南森虽然没有到达北极点,但却创下了北进的最高纪录,第一次证实北极是一片海洋。1895年8月,南森和约翰逊一起乘小艇航行到法兰士约瑟夫地的西部岛群,以便从那里前往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但由于长期艰难跋涉,两人都疲惫不堪,只得在杰克逊岛上过冬。在这个冰海雪原的孤岛上,他俩在洞穴藏身,以猎取海豹为生,过着原始人的生活。直到1896年6月17曰,南森在约瑟夫岛与英国探险队队长杰克逊相遇才得救。
1896年8月13日,南森搭乘“温德华”号船回到挪威。
尽管他的漂流计划未能全部实现,但他的名字和他在探险中的重大发现立刻传遍了全世界,他的著作也很快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迄今仍在一版再版。出乎意料的是,时隔10天,南森的“弗拉姆“号也于8月22曰回到挪威。在3年多的漫长漂流和航行中,南森率领的探险队尽管历尽艰辛,但竟无一人损失,这在航海史上是个奇迹。
第一个到达北极点的探险家皮尔里
1856年,皮尔里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富裕家庭里。上大学期间,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并擅长体育活动。毕业后,他以工程师身份加入美国海军,步入探险生涯。
1886年,皮尔里首次赴格陵兰探险,穿过160多公里的冰盖,登上高达2100多米的雪山冰峰,使他第一次尝到了探险的苦与乐。1891、1895年,他又两次去格陵兰探险。通过在格陵兰的长期生活,皮尔里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经验,而且认识到冬季去北极点要比夏季更好些。1898年,他在第四次赴格陵兰探险途中,因严重冻伤不得不切除8个脚趾,毎只脚只保留1个脚趾。一个月后,在伤口未愈的情况下,他忍痛拄着拐杖,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远距离行走,并测绘了格陵兰北部漫长的海岸线,精心观察了海面冰的运动状况。这次探险,他满载而归。
在家的日子里,亲朋好友络绎不绝地来看望他,“皮尔里北极俱乐部”给他高度的评价和赞扬。他自己也无时无刻不在沉思:“难道我永远不能走路了吗?如果成了残废怎么办?”最后,他在居住的小屋墙上用拉丁文写道:“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1905年,时年49岁的皮尔里不顾夫人和长女的苦苦哀求,在“皮尔里北极俱乐部”和
海军部的大力支持下,决心向北极点进军,实现他几十年来的夙愿。7月6曰,他乘“罗斯
福”号船从纽约港启航,穿过史密斯海峡,到达了越冬基地。1906年4月29日,由基地向北极点进发的皮尔里探险队,抵达北纬87。06’处,离北极点只有320公里了,但因与支援队失去了联系,只得返回基地。
1908年6月6日,皮尔里再次踏上北极点的征程。翌年2月28日,皮尔里向北极点的冲刺开始了。3月11曰到达北纬85。23’处,4月1曰到达离北极点240公里处,在,此,皮尔里和4名同伴,带着5副雪橇,挑选了40只爱斯基摩狗,向北极点突击。由于天公作美,进展顺利,于1909年4月6曰胜利抵达北极点。皮尔里在曰记中兴奋地写道:“我终于到达北极点!三百多年来探险家竞争的光辉目标,我23年来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实在没有想到,北极点竟是如此单调、平常的地方……”
皮尔里在北极点设营,进行了一系列的测量和观察,他在2个地方、3个不同方位、4个不同时间,共测量了13次北极点的位置,最后充分证实他们确已到达了北极点,才于4月7日放心地离开。
皮尔里回国后被授予“北极英雄”称号。他的晚年是在国家为他购置的一座小岛上度过的。1920年2月,皮尔里死于贫血症,安葬于阿林顿民族公墓。
默默无闻的英雄库克
雷德里克?库克到达北极点的时间要比皮尔里早将近—年。可是,官方却把登上北极点的桂冠阴差阳错地戴在了皮尔里头上。库克没有得到应有的奖赏。不公正的待遇,令公众对库克同情和支持,人们称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英雄。
1865年,库克出生在纽约一个贫苦家庭里,自学成医的他,26岁那年,偶然从报纸上看到皮尔里准备去北极探险的消息,消息立刻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并产生了要当北极探险家的念头。不久,他真的成了皮尔里探险队的一员,这可以说是他一生中的转折点。
1893?1906年期间,库克曾亲自组织了两次格陵兰探险,又在比利时南极探险队当过两年医生,还随皮尔里进行了一次格陵兰探险。他曾两次攀登阿拉斯加的最高峰——麦金利峰,并于1906年获得成功。
1907年,库克在格陵兰西岸探险时,被千里冰封的迷人景色所陶醉,从而牢固地形成了攻克北极点的决心。他和一名德国青年鲁道夫?弗兰克留了下来,准备从此完成北极点之行。在整个冬季的曰子里,他是和爱斯基摩人一起度过的。他虚心好学,很快掌握了爱斯基摩人传授的诸如狩猎、驾狗拉雪橇、缝制兽皮衣、吃冻肉等技能,除体力不及他们外,他几乎成了一个地道的爱斯基摩人。
1908年1月19日,库克率领弗兰克和9名爱斯基摩人,满载着冻肉等食品的10副雪橇,由103只狗拉着,开始向北极点行动。由于天气太冷,气温有时下降到零下64度,一个月后,他们走了640公里,在阿克塞尔海伯格岛最北端的托马斯?哈伯德角扎营。在此建立了3个食品仓库,以备返回时用。弗兰克和7名爱斯基摩人就此返回,库克带领2名年仅20岁的爱斯基摩青年,精选出20只好狗,继续向北极点挺进。
一路上,他们战胜了飓风的袭击,在距北极点160公里处掩埋了一名爱斯基摩青年的遗体,库克自己也掉入海中差点儿丧命。接近北极点了,他们的影子逐渐变短,最后整天丝亳不变。爱斯基摩青年感到莫名其妙,而库克却兴高采烈,对他说:“我们到北极点了。”时间是1908年4月21曰。他不顾一路艰难跋涉的疲劳,在曰记中髙兴地写道:“我那激动的心弦,似乎迸发出银铃般的颇音。”他在北极点上度过了一生中最幸福的两天。他详细测量了北极点的精确位置,精心绘制了地形图,然后,插上美国国旗。接下去,最重要的是赶快回去,向世界宣告这一振奋人心的喜讯。
返回途中,库克在浮冰上漂流,穿过令人心惊胆战的琼斯海峡,经历了100多天以吃海象肉为生的冰上生活,直到1909年4月18曰,他们才回到营地,历时一年零三个月。朋友们为库克的巨大成功而欢呼庆贺。而这时的皮尔里才刚刚离幵北极点12天,他发电报回国报道喜讯的时间也比库克晚了5天,但皮尔里有装备精良的“罗斯福”号,能很快回到美国。库克只好把绘制的地图托来访的美国运动员哈里惠特尼搭“罗斯福”号带回美国。但皮尔里不怀好意的提出,惠特尼可以上船,图必须交他“保管”。后来,库克的地图就神秘地失踪了。到了美国,一场谁属第一的论战迅速展幵。结果,桂冠被皮尔里摘取。库克气得肺都要炸了。尽管库克没有讨回公道,但他创下的辉煌纪录是谁也抹煞不了的。
骑车独闯北极的勇士特拉温
孤身一人,骑车闯北极,是极艰险极难办到的事。早在30年代初,苏联电气技师格列布?特拉温就以难以令人置信的精神,骑自行车成功地从西到东横穿了苏联的北极地区。这一壮举,为北极探险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特拉温在童年时代就非常崇敬英雄人物,立志要当—名探险家。为了实现骑车独闯北极的理想,他足足准备了5年时间。先是利用在军队服役的时间攻读地理学、大地测量学、动物学、植物学等课程,还学会了钳工。一句话,凡是闯北极冰原用得着的知识和技能他都学。复员后,他到堪察加半岛参加电站建设,处处有意磨炼自己。不管春夏秋冬,酷署严寒,他都骑车在崎岖的山间小道上,穿越漫无尽头的森林,横渡湍急的河流,顽强地进行适应性训练,累计行程达数千公里。不久他就踏上了独闯北极的征途,目标是位于苏联东北部的楚科奇海。
特拉温首先到达苏联西北部的摩尔受斯克,于1930年早春季节来到新地岛海岸以西冰原,幵始了全程中最艰险的路程。剌骨的寒风使他寸步难行,车骑不动只能扛着走。最难的是在冰原上过夜宿营,他得先用斧头把坚冰砍成块块冰砖,垒成一道挡风的冰墙,再把周围松软的雪扒在一起当被褥,然后躺下。有一次,他从睡梦中醒来,感到整个身子都不能动弹,原来是身上的雪被冰缝里冒出来的海水浸湿了,连人带雪冻在一起。幸好冰结得不厚,他慢慢活动开冻得麻木的双手,然后掏出刀子,敲掉身体两侧的冰,再剥落掉双腿和靴子上的冰雪,这才缓慢地站起来。不知走了多久,他来到一顶圆锥形的兽皮帐篷前,一位茨冈人用雪帮他揉冻僵了的身体。他刚觉得浑身有点暖和,双脚却又痛得钻心,不久脚趾由红肿变成黑紫色。这是可怕的坏疽病,若不切除,生命就有危险。于是,他横下一条心,忍痛为自己做了脚趾切除手术。
伤口未愈,特拉温就上路了。1930年7月,他来到瓦加奇岛,遇到了由著名探险家尼古拉?叶夫根诺夫率领的商船队。商船队为他召幵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记者招待会,特拉温讲述了他骑车闯北极以及去楚科奇海的打算。尽管许多人说再往前走困难更大,目标难以实现,劝他到此为止,悬崖勒马。但特拉温痴心不改,又继续赶路了。
特拉温有时也不得不乘坐鹿拉雪橇或狗拉雪橇,有时只好坐在浮冰上漂流,有时以步代车,成了车“骑”人。如遇很深的积雪,他只好穿上滑雪板,把车放在特制的雪橇上拖着前进。1930年10月底,特拉温骑车来到泰梅尔半岛上最大的一条河——皮亚西纳河畔。薄冰刚刚封了河面,不很结实,冰面很滑,他竭力把车骑得飞快,结果掉入河中。幸好自行车摔在冰面上,他在冰水中手抓脚踹往冰面上爬,经多次反复才爬上了冰面,拖着自行车继续前进,来到一处安全地带。这时,他突然发现一堆盖着雪的鹿肉和鹿皮,显然这是茨冈人的猎物,他一头钻进鹿皮里,体内的热气逐渐融化了结冰的衣物,又吃了些冻肉,就呼呼大睡了。次曰凌晨,他随茨冈人到他们的居住地休息了几天。
1931年春天,他终于完成了北极探险计划,结束了为时一年多的历险生活。在整个旅程中,最令他兴奋的事,莫过于越来越接近目标。不论条件如何艰苦,他总是提醒自己不能动摇,要不断进取。当有人问他对这次只身闯北极有没有后悔过,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没有,绝对没有!”
献身巴伦支海的巴伦支
在欧洲北岸同俄罗斯的新地岛、瓦加奇岛、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挪威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和熊岛之间,有一面积约140.5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名叫巴伦支海。这就是荷兰航海家威廉?巴伦支于1596?1597年航行并献身的地方。
16世纪末,荷兰人为寻找一条从挪威、莫斯科王国的北侧到达中国的海上通道,即所谓东北航道,于1594年6月派出由4艘船组成的探险队,前往北极海域探险。巴伦支是第一艘探险船的指挥者。
在基利金岛附近,探险队兵分两路,一路朝正东方向挺进,一路由巴伦支率两艘船向东北航行,到达新地岛,巴伦支发现了阿德米拉尔捷伊斯特沃岛和十字架岛,并在这个海区第一次看到了海豹的栖息地和北极白熊。巴伦支一直航行到北纬77°15’,创造了北进的最髙纪录,成为西欧第一个到达最北的航海家。当4艘船在马特维耶夫岛附近会合时,除巴伦支的发现外,其他别无所获。
1594年8月,探险队全部回到荷兰,受到人们的隆重欢迎。随后,荷兰政府在探险成绩的鼓舞下,又立即组织了规模更大的第二次北极探险。探险队由7艘船组成,伊纳任指挥,捷特卡列斯任副指挥,巴伦支担任主舵手兼一船船长。途中,由于未采纳巴伦支的建议,这次探险以没有任何发现而告终。
1596年五六月间,阿姆斯特丹市参议员组织了由两艘船组成的探险队第三次探险北极,巴伦支闻讯赶来,自愿担任盖姆斯克尔船长的领航员。7月17日,盖姆斯克尔采纳了巴伦支的建议,向东寻找东北航道,接近新地岛后再向北航行。由于冰块阻拦,至8月19日才抵达新地岛东北海角,他们被迫在新地岛北岸一个“冰港”越冬。这是西欧人在北极地区的第一个越冬站。他们从船上卸下武器、生活用品、风帆和航海仪器,建成能遮风避雪的小房,又用木板在小房四周围筑起一道围墙。房内安好炉子,装上烟囱。但于缺乏蔬菜和营养,全船17人几乎都得了坏血症,在冬天里已有两人死去,春季又有两人病入膏肓,巴伦支是其中之一。1597年5月中旬,他们企图修复在越冬期间被冰块撞坏了的船只,结果毫无希望,只好乘两艘小艇逃生。临行前,巴伦支把这次航行及越冬的情况写成报告,放在那座小屋的灶房。然后,人们把重病在身的巴伦支抬到艇上,但天公不作美,启航后就遇上了翻滚的海浪,他们拼搏了6天才绕过“冰港”外的海角驶入平静的海面。巴伦支的病情曰见严重,5月26日,他吃力地对船员说:“我想我也活不了多久了。”他拿出地图,仔细看了看,有气无力地对水手德?菲尔说:“亲爱的,请给我一口水。”喝完后,巴伦支就停止了呼吸。德?菲尔在日记中写道:“威廉?巴伦支的逝世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我们每个人都悲痛欲绝,因为他是我们的主要领导人,同时又是我们不可少的领航员、朋友和伙伴。”水手们把巴伦支的遗体放入大海,让他魂归浩瀚的北冰洋。19世纪中叶,人们为了纪念巴伦支在北极探险中建立的功绩,就把他葬身的大海命名为巴伦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