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探险记系列1
3989000000008

第8章 向“未知的大陆”进军——南极探险(2)

“和平”号船长是海军中尉波得洛维奇(1788----1851年〉。他作为别林斯高晋的助手,受命远征南极时年方31岁。他在俄国海军学校接受过严格的训练,曾作为志愿兵派往英国舰队服役,20岁时被破格提升为俄海军“苏沃洛夫”号军舰舰长,参加过为期4年的环球航行。他是一名技术高超、表现出众的航海家。1819年7月16日,别林斯高晋指挥的“东方”号、“和平”号,离幵彼得堡的喀琅施塔得港,朝大西洋驶去。同年月,到达南美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经过补给休整,向南航行驶入南纬40’附近,经受了“西风带”的惊心动魄考验。两船在惊涛骇浪中颠簸摇晃,艰难行进。1820年1月,探险船队首次越过南极圈,到达南纬69。23‘。当时距离南极大陆实际上只有20公里了,南极大陆眼看就要被发现。然而,由于天公不作美,暴风突然来临,待风静云敛之后,又被一座巨大的冰山挡住了去路,船队只好折回南极圈。这样,进而复出,来回折腾,始终在极圈附近徘徊、消磨了一个月的大好时光。2月2日,他们到达本航次的最南位置南纬69。25’、西经1.11’处,但遗憾的是他们没有发现南面不到100公里的南极大陆海岸(120年后挪威捕鲸者将这段海岸及陆地命名为毛德皇后地),实在令人惋惜。由于南极的冬季很快来临,他不得不就近驶抵澳大利亚杰克逊港(今悉尼港)过冬。

1820年10月31闩,两船离开杰克逊港向南行驶。1821年1月10日,探险队在南纬69。22’、西经92。38’遇到了冰障,陆地的迹象已明显地呈现在眼前,他们终于看到了海岸线,看到了距离24公里处的黑色山崖和海角,但这不过是一座髙耸入云的海岛,由于厚厚的碎冰从四面包围着它,他们无法靠近,水手们兴奋不已,连呼万岁。于是,他们把这个新发现的海岛以俄罗斯舰队创始人的名字命名为“彼得一世岛”。之后,他们经过继续寻找,又在南纬68。29’、西经75。40’处发现了一片地势很高的陆地和一个髙耸的海角,看到一条山岳海岸线,岸上覆盖着厚厚的白雪,别林斯高晋把它命名为“亚历山大一世地”,又叫“亚里山大一世岛”。由于附近海冰很厚,“东方”号无法靠近海岸边缘。125年后,经一支美国探险队考察,亚历山大一世地原来是一个与南极大陆直接毗连的南极洲第一大岛,它的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这说明别林斯高晋率领的探险船队巳进到距南极大陆相当近的地方。2月11口,“东方”号在向北航行中,在南设得兰群岛附近,遇到美国“英雄”号捕鲸船船长纳撒内尔?帕尔默,从而引发了一场谁首先发现南极大陆的旷日持久的争论。

751天、5万余公里的艰难航行,“东方”号与“和平”号于1821年8月5曰回到本次航行的起点港。此行共发现29个岛屿,其中有2个岛在南极圈外。别林斯髙晋和拉扎耶夫在髙纬度海区完成了一次环球航行,开创了19世纪地理发现史上最伟大的航行。按其地理发现的成果,沙皇特地把亚历山大一世地附近的海域(西经75°?100’之间)命名为别林斯高晋海。

最早发现南极大陆的探险家

究竟是谁首先发现南极大陆,这个问题的确很难回答。俄国探险家、航海家别林斯高晋与拉扎耶夫率领的探险队曾和美国船长帕尔默,于1821年2月11日在南设得兰群岛附近不期而遇,一时引发了一场美、俄两国究竟谁先发现南极大陆的争执。而与此同时,英国则声称,他们的探险家史密斯和爱德华?布兰斯菲尔德早在1820年1月30曰就已经发现了美国人帕尔默看见过的陆地(即南极半岛),并取名叫“格雷厄姆地”,时间整整比帕尔默早了10个多月。

其实,他们5人都是最早发现南极大陆的探险家,只是由于受到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且他们又是从不同方位看到南极大陆的不同部分。

1820年10月,当别林斯高晋和拉扎耶夫分别率领“东方”号与“和平”号船离开澳大利亚杰克逊港(悉尼港),最后一次向南航行时,水手们在海面上捉到一只企鹅,把它杀了准备美餐一顿,厨师在幵膛破肚时竟意外发现它的嗉囔中有块石子。这立即引起了船上专家们的注意。因为企鹅的潜水本领不大,怎么会从深海底采得石子呢?看来只能从陆地或近岸浅海底采得这块石子。他们断定,陆地就在附近。这一偶然的发现使他们信心倍增。然而,命运多舛的“东方”号,偏偏在这时触撞了冰山,船身受到严重损伤,由“企鹅奇石”引发出来的“大陆将近”的推断,将难以实地证实。正当他们欲进不能,欲退不得的当儿,海面上居然云开雾散,天色放晴,他们看见天涯尽头陆地显现;海角之隅群

峰逶迤,山岭冰川依稀可辨。本来,这就是他们要寻找的南极大陆,但当时甚至在以后的十多年里,他们却并不知道这些。直到120年后,挪威捕鲸船才把俄国人看到的陆地及海岸命名为毛德皇后地。

美国船长纳撒内尔?帕尔默,于1820年11月16曰受命指挥“英雄”号单桅纵帆船,从南设得兰群岛的利文斯顿岛出发,穿过布兰斯维尔德海峡,目的是找到更多的捕猎海豹的海滨。到达迪塞普申岛后,因遇逆风,帕尔默将船停泊在特里尼蒂岛附近。第二天凌晨,他发现了一条海峡,并清楚地看到了海峡以南的陆地,由于海峡被冰块堵塞,难以到达南面的海岸,帕尔默只得拨转船头向北行驶,于11月18曰回到出发地南设得兰群岛。帕尔默深信自己已经找到南极大陆,并将其看到的陆地公布于众。5个月后,在美国出版的一张地图上,明确地把这块陆地(即南极半岛〉称为“帕尔默地”。结果,造成了英美两国之间一桩长期棘手的地理发现纠纷事件。

英国人认为帕尔默发现的陆地,就是10个月前(1820年1月30日)由英国船长史密斯和海军军官爱德华?布兰斯维尔德发现的陆地,当时就以英国海军大臣的名字命名为“格雷厄姆地”。

美、英两国的这场纠纷一直持续了144年,直到1964年,人们采取了一个折衷的办法,将这块陆地的北部称为格雷厄姆地,而其南部则称为帕尔默地,统称南极半岛。从此,这场纠纷才得以平息。

以罗斯的名字命名的冰障

在南极洲的玛丽?伯德地与横贯南极山脉之间,有一巨大的海湾,湾内有以其发现者罗斯的名字命名的罗斯海和罗斯冰障。罗斯的这一发现对新一代探险家、科学家向南极大陆腹地及南极点推进有着特别重要的价值。因罗斯海东岸的冰盖向海洋延伸少,便于登陆,且由此去南极点距离较近。所以,这里实际成为去南极腹地的最佳中继站。1955年和1957年,美国和新西兰分别在罗斯海与罗斯冰障的交界处建有规模较大的考察站——麦克默多站和斯科特站。

詹姆斯?克拉克?罗斯是英国海军少将、极地探险家,曾先后6次前往北极探险,取得了卓越的成就。1840年,英国皇家科学院为了发现新大陆和校正已发现陆地的地图,幵展地磁学的研究,罗斯受命赴南极水域航行和考察。

1840年8月16日,罗斯率“黑暗”号(370吨)和“恐怖”号(340吨)探险船,经好望角和凯尔盖朗群岛,驶抵塔斯马尼亚。这时,他获悉前方已有其他国家探险队在活动,不禁大为吃惊。他想“如果跟在别国后面探险,我们就不配一直保持荣誉”。于是,他决定“避幵他所发现的全部区域,选择比原计划更偏东的经度,尽量南行,如果可能的话,就到南磁极去”。

1840年12月31日,罗斯在东经17,50’处穿过南极圈,向南直驶到巴勒尼群岛。次年1月11日,他在南纬71°、东经171°处,看到冰雪覆盖的陆地,他用地磁学家萨拜因的名字命名了那清晰可见的髙耸山峰。很快又接近一个海角,罗斯便用鼓励和支持这次探险活动的国会议员的名字命了名。次日,罗斯登上了阿代尔角外的领地岛,并代表英国政府宣布了所有权。随后,罗斯继续南进,驶入一片海洋,他便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为罗斯海。同时,又把罗斯海与威尔克斯地之间有800公里海岸线的陆地,以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名字命名为“维多利亚地”。1841年1月27日,在南纬77°附近罗斯发现了两个如同孪生兄弟的南极洲上的最大火山,其中一座髙达3795米,正冒着大量火焰及烟尘,景色非常壮丽,他就以“黑暗”号的英音命名为“埃里伯斯”火山。将其旁边的一座已经熄灭的火山,以“恐怖”号的英音命名为“特罗尔”火山。

接着,罗斯在180’子午线上到达本航次的最南方——南纬78。,在此遇到一条雄伟的“冰雪长城”,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它的正面宽约900公里,高15至70米不等,他就以自已的名字将它命名为“罗斯冰障”。这是南极洲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冰障。2月2曰,罗斯幵始寻找南磁极,终于在离岸300公里的维多利亚地找到了它。尔后,罗斯经巴勒尼群岛返回塔斯马尼亚。

1841年11月23日,罗斯再次前往南极洲,企图找到穿过罗斯冰障的通道,但这座冰雪长城上没有留下一条可供船只航行的航道,他只好失望而归。1842年12月17曰,罗斯又第三次去南极洲。

罗斯在4年时间里,3次去南极洲。在南纬60’以南他发现了6个海岛或群岛,发现了南极大陆上的7个区域,为人类的地理发现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沙克尔顿创造的南进世界纪录

南极大陆的发现,激起了无数探险家、航海家对这块神秘的冰雪大陆的浓厚兴趣,他们争先恐后地向这块处女地进发,而企图登上南极点则更是他们雄心勃勃的奋斗目标。爱尔兰人欧内斯特?沙克尔顿便是其中之一。

沙克尔顿1874年出生于都柏林市郊的农庄。他自幼酷爱大海,从16岁起就从事远航事业,1894年获大副证书,并成为皇家地理学会成员。1900年3月,他参加英国探险家斯科特领导的南极探险队,第一次到南极探险。1904年1月,他被任命为皇家苏格兰地理学会干事。

在本世纪初,英国的南极探险事业基本上是一项私人冒险行动。1906年,沙克尔顿因参加议员竞选失败而决定领导一次私人南极探险活动,最终目标是到达南极点。他利用筹集的2万英镑,购买了一艘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木质纵帆船“好猎手”号,并进行了改装。1907年8月,爱德华国王及王后在考斯检阅了即将启航的探险船,国王委任沙克尔顿为皇家维多利亚级指挥官,王后亲手把一面锦旗交给沙克尔顿,要他把它插在南极点上。

1907年12月初,“好猎手”号驶离英格兰,于1908年1月17曰进入罗斯海,2月4日到达棚屋角北面40公里的罗伊兹角,在此卸货建基地。在冬天来临之前,沙克尔顿派登顶(南极点)队和支援队攀登埃里伯斯火山,测得火山海拔高度为4080米,火山口深275米,还搜集到浮石、硫横和长石晶体标本。

冬去更来,沙克尔顿幵始挺进南极点的行动。登顶队由他自己和亚当斯、马歇尔、威尔德组成,支援队由阿米塔奇等5人组成。

1908年10月29日,沙克尔顿率队出发,沿东经168°线南下,避开多冰缝的危险区。他知道,罗斯海与威德尔中间隔着宽阔的冰川和冰架,有可能存在一条把南极洲分为两部分的充满冰的通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由此到达南极点就相当容易了。11月9曰至12月2曰,沙克尔顿试图找到这条通道,但结果证实从罗斯海到南极点的通道是根本不存在的。之后,他们不得不改道攀登希望山,看到前面有一巨大的冰川,沙克尔顿把它命名为比德莫尔冰川。

这时,食物已经紧张,而离南极点的路程仍很远,沙克尔顿只得把一周的定量省作10天用。1909年1月9日,沙克尔顿到达南纬88。23‘,距南极点只有178公里的地方,胜利在望。但猛烈的暴风雪刮得他们晕头转向,加上饥饿、寒冷和高原反应,个个精疲力竭。沙克尔顿感到,即使他们硬撑到底,回程可能因食物匮乏和体力不支会中途殒命。于是,沙克尔顿在此地插上王后给他们的锦旗,并埋下一个铜制装有文字记载的容器,怀着欣慰和无可奈何的心情,踏上了回归基地的路程。途中依然是风雪交加,队员全部严重冻伤,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终于在9天后回到出发基地,再乘“好猎手”号船安全回国。